导读:本文包含了长平直线路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通工程,长平直线路段,试验研究,边缘率
长平直线路段论文文献综述
张子培,朱顺应,王红[1](2016)在《长平直线路段边缘率标线视觉节奏感对减速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边缘率标线在高速公路长平直线路段的减速效果,采用基于驾驶员视觉节奏感形成理论,设计了3组试验方案,并开展了路上试验研究。以标线间隔单元行车时间为变量,取值分别为4,6,8 s。结果表明:3组实验中,标线间隔单元行车时间为4 s(方案1)时平均车速、85%位车速和标准差的降低幅度最大,依次为9.84,12.53,1.61 km/h;间隔单元行车时间与短时记忆时间相近时,驾驶员在试验路段行车过程中的减速行为连续,减速效果稳定;时间频率对驾驶员减速行为中的加速度存在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运伟国[2](2008)在《长平直线路段汽车行车安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长平直线路段在我国公路里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据调查,长平直线路段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所以,分析长平直线路段事故多发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是交通建设部门和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从人—车—路—环境交通系统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该系统中人、车、路、环境各要素自身特性和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得出在长平直线路段上驾车人员对道路和交通环境难以适应是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论文依托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改建工程研究课题,通过对一段长约27.3km的长平直线路段进行实地调查和驾车人员的心理特征试验,研究表明长平直线路段上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道路景色单调、驾车人容易疲劳和驾车人对车速感觉迟钝以及在该路段上对车速的限制不合理。最后论文针对性地提出改善长平直线路段交通安全的措施及实施方案,包括对道路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路肩设置隆声带、在路面喷涂视觉减速标线等。(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8-05-10)
长平直线路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长平直线路段在我国公路里程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而且据调查,长平直线路段存在着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是交通事故的多发路段,所以,分析长平直线路段事故多发的原因,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是交通建设部门和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论文从人—车—路—环境交通系统学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该系统中人、车、路、环境各要素自身特性和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得出在长平直线路段上驾车人员对道路和交通环境难以适应是导致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本论文依托国道213线郎木寺至川主寺公路改建工程研究课题,通过对一段长约27.3km的长平直线路段进行实地调查和驾车人员的心理特征试验,研究表明长平直线路段上交通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道路景色单调、驾车人容易疲劳和驾车人对车速感觉迟钝以及在该路段上对车速的限制不合理。最后论文针对性地提出改善长平直线路段交通安全的措施及实施方案,包括对道路景观进行合理的设计、在路肩设置隆声带、在路面喷涂视觉减速标线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平直线路段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子培,朱顺应,王红.长平直线路段边缘率标线视觉节奏感对减速效果的影响[J].公路交通科技.2016
[2].运伟国.长平直线路段汽车行车安全研究[D].长安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