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可发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阻燃剂,可发性聚苯乙烯,相容性
可发性论文文献综述
缪晓杰,周忠平,叶新[1](2019)在《新型阻燃剂对于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工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阻燃剂是制备可发性聚苯乙烯阻燃料的重要成分,随着环保压力加大,新型环保阻燃剂在产品中的应用备受关注。为了制备新型环保材料,本文首先对叁种新型环保阻燃剂进行了苯乙烯的相容性实验,然后考察了叁种新型阻燃剂对于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新型阻燃剂与苯乙烯的相容性直接影响了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工艺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20期)
缪晓杰,周忠平,叶新[2](2019)在《添加增强型石墨烯改善可发性聚苯乙烯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制备的石墨烯/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经预发成型后可得到增强型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板,泡沫板的导热系数不大于0.032W/(m·K),阻燃等级可达到B1级,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尺寸稳定性、断裂弯曲负荷等性能都有很大提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可发性聚苯乙烯新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领域。(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周忠平,缪晓杰,叶新[3](2019)在《搅拌类型对于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工艺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发性聚苯乙烯悬浮聚合工艺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反应釜搅拌类型对于生产稳定性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二叶斜桨式搅拌和叁叶斜桨式搅拌对于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工艺的影响,包括平均粒径和核心料比例。由实验结果可知,叁叶斜桨式搅拌的生产体系更加平稳,平均粒径更优,核心料比例高出5%左右,生产效率更高。(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唐恺鸿[4](2019)在《可发性酚醛树脂结构改性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酚醛泡沫作为新一代保温隔音防火材料发展迅速,其低密度、低可燃、低毒性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建筑、国防、航空、能源等领域。从国内外对可发性酚醛树脂的研究报道可以看出,对可发性酚醛树脂分子结构的研究和改性已经逐渐成为优化酚醛泡沫性能的主要研究方向,针对可发性酚醛树脂分子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改善其性能成为改性酚醛泡沫的首选手段。本文以可发性酚醛树脂结构改性及其制备的泡沫性能研究为主题,针对酚醛泡沫韧性、游离甲醛含量和耐热性能进行改性研究,通过对可发性酚醛树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酚醛泡沫的性能,分别使用间十五烷基酚、聚醚乙酰乙酸酯、尿素和对苯二甲基二甲醚作为改性剂对树脂结构进行改性,并对改性后的树脂进行发泡固化,分析测试了改性树脂的结构、凝胶时间、游离甲醛含量和固含量,改性酚醛泡沫的力学性能、泡孔结构、吸水率和耐热性能等。实验结果表明:间十五烷基酚改性后的酚醛树脂空间分子网络排列更加规整,当间十五烷基酚加入量为酚总量的15%时,酚醛泡沫的韧性提高了400%,压缩强度最高可达0.21Mpa,弯曲强度最高可达0.32Mpa;聚醚乙酰乙酸酯在改性树脂中引入了聚醚多元醇结构,加入量为苯酚用量的14%时,改性泡沫的韧性与未改性泡沫相比提高了叁倍以上,弯曲强度最大可达0.26MPa,压缩强度达到最大为0.188Mpa;尿素加入量为苯酚用量的15%时,游离甲醛含量最低,可至0.006%,但9%时性能最佳;对苯二甲基二甲醚加入量为苯酚用量的15%时,改性泡沫耐热性能最佳,弯曲强度最大达0.239MPa,压缩强度最大达0.243MPa,极限氧指数最高可达39.1%,在失重5%时,改性酚醛泡沫要比普通酚醛泡沫耐热温度提高约50℃。(本文来源于《沈阳化工大学》期刊2019-03-12)
葛铁军,唐恺鸿,唐晓君[5](2018)在《聚醚乙酰乙酸酯对可发性酚醛树脂的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酰乙酸乙酯和聚醚二元醇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制备了结构稳定且酮式与烯醇式结构共存的聚醚乙酰乙酸酯,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结构共存的聚醚乙酰乙酸酯已经成功合成。以聚醚乙酰乙酸酯与苯酚、多聚甲醛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聚醚酚醛树脂,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固含量和游离甲醛含量对其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聚醚乙酰乙酸酯成功引入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中,所合成的聚醚酚醛树脂固含量提高至91.2%,游离甲醛含量降低至0.012%。将合成的新型酚醛树脂与基础热固性酚醛树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发泡,所制得的酚醛泡沫氧指数最高可达38.8%,冲击强度和压缩强度均有提高。(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葛铁军,唐恺鸿,王东奇,唐晓君[6](2018)在《芳烷基醚改性可发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对苯二甲基二甲醚和苯酚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带有两个酚环的芳烷基醚化合物,再使其与多聚甲醛发生加成反应生成芳烷基醚改性的热固性酚醛树脂,经过发泡固化得到改性酚醛泡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改性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对苯二甲基二甲醚已成功改性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在树脂分子结构中引入大量苯环。通过对改性泡沫的吸水率、强度和耐热性能进行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对苯二甲基二甲醚改性的酚醛泡沫吸水率最低可至5.0%;压缩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与未改性酚醛泡沫相比均有明显提高;泡沫极限氧指数高达39.1%,耐热性能大幅度提高。(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8年12期)
崔勇,罗睿杰,王同营,曲家成,林海[7](2018)在《可发性聚苯乙烯板及其性能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EPS是一种坚硬多孔的聚苯乙烯,因其具有绝热性好、吸震性好、抗压强度高、质量轻(ρ=18kg/m3)、化学性质稳定、力学性能较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和建筑等行业,作为建筑物中的隔热和隔音材料或者粮食、药品、陶瓷及电子产品的外包装容器。因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加工方便、市场需求大,从而具有广阔的商业前景。本文对EPS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进行了探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方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姜兴田,崔勇,王广宇,罗睿杰,王同营[8](2018)在《可发性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制备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可发性聚苯乙烯是一种具有良好热塑性能的泡沫塑料。因为EPS优异持久的保温隔热性、良好的缓冲抗震性、一定的抗老化性和防水性,再加上价格低廉和成型工艺简单,广泛应用于包装行业、日用品工业、建筑行业、保温行业。但是,由于其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汽、废料,而废水废汽可生化性差,废料又占原料较大的比重。因此,本文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凝结水回收技术、二次蒸汽回收技术、废料回收利用技术,实现对"叁废"的有效处理和回收利用,对绿色生产、低碳减排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北方建筑》期刊2018年04期)
杨建良[9](2018)在《可发性共聚树脂的产品质量改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可发性共聚树脂颗粒内部结构对发泡性能的影响:采用不同操作生产工艺对颗粒内部结构影响进行比对,得出影响颗粒内部结构的条件因素,为生产做指导。结论为:升温过程前期低温段延长对颗粒致密度有益;适当添加引发剂量对颗粒致密度改善有益。(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孙欲晓,李晶[10](2018)在《国内可发性聚苯乙烯的生产及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国内可发性聚苯乙烯的生产技术和市场进行较为详细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叁点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业》期刊2018年04期)
可发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制备的石墨烯/可发性聚苯乙烯粒子经预发成型后可得到增强型可发性聚苯乙烯泡沫板,泡沫板的导热系数不大于0.032W/(m·K),阻燃等级可达到B1级,抗拉强度、压缩强度、尺寸稳定性、断裂弯曲负荷等性能都有很大提高。工艺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可发性聚苯乙烯新材料的制备和应用领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发性论文参考文献
[1].缪晓杰,周忠平,叶新.新型阻燃剂对于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工艺的影响[J].广东化工.2019
[2].缪晓杰,周忠平,叶新.添加增强型石墨烯改善可发性聚苯乙烯性能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9
[3].周忠平,缪晓杰,叶新.搅拌类型对于可发性聚苯乙烯聚合工艺的影响分析[J].广东化工.2019
[4].唐恺鸿.可发性酚醛树脂结构改性及性能研究[D].沈阳化工大学.2019
[5].葛铁军,唐恺鸿,唐晓君.聚醚乙酰乙酸酯对可发性酚醛树脂的改性[J].工程塑料应用.2018
[6].葛铁军,唐恺鸿,王东奇,唐晓君.芳烷基醚改性可发性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能[J].塑料科技.2018
[7].崔勇,罗睿杰,王同营,曲家成,林海.可发性聚苯乙烯板及其性能的探析[J].北方建筑.2018
[8].姜兴田,崔勇,王广宇,罗睿杰,王同营.可发性聚苯乙烯保温材料制备技术分析[J].北方建筑.2018
[9].杨建良.可发性共聚树脂的产品质量改善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8
[10].孙欲晓,李晶.国内可发性聚苯乙烯的生产及市场[J].化学工业.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