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虐待论文-王兴超,杨继平,雷雳

儿童期虐待论文-王兴超,杨继平,雷雳

导读:本文包含了儿童期虐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儿童期虐待,青少年道德推脱,欺负行为,父亲道德推脱

儿童期虐待论文文献综述

王兴超,杨继平,雷雳[1](2019)在《儿童期虐待与欺负行为:青少年道德推脱与父亲道德推脱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儿童期虐待影响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内在机制,本研究基于暴力循环假设和社会学习理论,考察了青少年道德推脱在儿童期虐待与欺负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父亲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我们采用短期纵向设计范式,以有效配对的423名青少年和423父亲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儿童期虐待、青少年道德推脱、欺负行为、父亲道德推脱等变量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1)父亲的道德推脱水平越高,青少年报告的儿童期虐待水平也越高。(2)父亲的道德推脱水平可以显着地影响青少年的道德推脱水平,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代际传递效应。(3)青少年道德推脱在儿童期虐待与欺负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4)父亲道德推脱可以显着地调节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道德推脱和欺负行为的影响路径,但不能显着地调节道德推脱对欺负行为之间的影响路径。具体而言,随着父亲道德推脱水平的升高,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道德推脱和欺负行为的预测效应值均变得更大。本研究相对系统地探究了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欺负行为的影响,以及青少年道德推脱和父亲道德推脱在这一影响中的作用。这对青少年欺负行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赖馨,方杰,李美华[2](2019)在《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冷酷无情特质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的使用,网络欺负行为在青少年中频繁发生,已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发现,童年期虐待会显着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欺负行为,但关于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的探讨还比较欠缺。交互作用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网络欺负行为的环境因素除了家庭环境(儿童期虐待),还有社会环境(网络社会支持)。影响网络欺负行为的个人特质除了研究较多的道德推脱,还有很少被考察的冷酷无情特质。本研究基于交互作用论,以94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冷酷无情特质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和网络欺负问卷进行测试,拟考察冷酷无情特质和网络社会支持在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发现:(1)儿童期虐待和冷酷无情特质、网络欺负呈显着正相关,与网络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冷酷无情特质与网络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着正相关;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欺负呈显着负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儿童期虐待对网络欺负的影响路径有四条,儿童期虐待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欺负,儿童期虐待通过冷酷无情特质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欺负,儿童期虐待通过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欺负,儿童期虐待通过冷酷无情特质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欺负。(3)对比中介效应发现,儿童期虐待通过冷酷无情特质影响网络欺负的中介效应显着大于其他中介效应。(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陆芳[3](2019)在《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自尊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自尊在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应对方式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324名大学生的儿童期虐待经历、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情感忽视在各种类型的虐待中发生频率最高;各种类型的儿童期虐待经历均与成年期的积极应对相关显着,而与消极应对没有明显关联,其中情感忽视能显着负向预测积极应对;自尊在童年期情感忽视与积极应对的关系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情感忽视不仅对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自尊水平间接作用于积极应对。(本文来源于《心理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10期)

范志光,袁群明,门瑞雪[4](2019)在《儿童期虐待对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儿童期虐待、孤独感、安全感对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孤独量表、安全感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对329名听力障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儿童期虐待、孤独感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安全感与自杀意念呈负相关。(2)儿童期虐待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孤独感、安全感的中介作用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3)孤独感、安全感在儿童期虐待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着链式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08期)

潘贵霞,李兵,王静,章功良,莫茵[5](2019)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状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中国心理韧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安徽省某理工院校有留守经历大学生350人和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7人的儿童期虐待水平、心理韧性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定,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受虐待水平高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Z=-2. 696,P=0. 007)且心理韧性水平低于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Z=-3. 267,P=0. 001);心理韧性与儿童期虐待、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均呈负相关(r=-0. 279,P <0. 001,r=-0. 247,P <0. 001),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水平得分呈正相关(r=0. 280,P <0. 001);儿童期虐待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直接效应为0. 247,通过心理韧性对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 02%。结论心理韧性在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对有留守的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进行以提高心理韧性水平为主要目的干预活动,进而提高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华疾病控制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覃颖,查浩民,周曹,刘燕菁,赵静雯[6](2019)在《女性新型毒品强戒者儿童期虐待及抑郁情绪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贵阳市女性新型毒品滥用人群的基本特征、探讨新型毒品滥用与儿童期虐待和抑郁情绪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儿童期虐待量表及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对贵阳市某强制戒毒所71名女性新型毒品滥用者和80名女性正常人群现场调查。结果:新型毒品滥用组与正常组相比,自身婚姻、父母婚姻、儿童期虐待及抑郁情绪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身已婚(AOR=0.01,95%CI 0.01~0.12),父母离异(AOR=2.93,95%CI 1.05~8.20),儿童期情感虐待因子(AOR=1.22,95%CI 1.03~1.45),性虐待因子(AOR=1.33,95%CI 1.02~1.73),抑郁情绪(AOR=1.11,95%CI 1.06~1.17)。结论:在女性新型毒品滥用者中,自身已婚可能是保护性因素,而父母离异、儿童期情感虐待及性虐待、抑郁情绪可能是危险因素,对今后研究及戒毒实践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郑晓慧[7](2019)在《男性强戒人员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药物渴求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期虐待与忽视是物质成瘾的高危因素,个体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戒毒人员身、心理上的伤害。探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对戒毒人员药物渴求的具体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正念是个体将注意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方式,它有助于缓解个体因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带来的负面情绪,且能够帮助戒毒人员降低渴求水平。述情障碍是多数戒毒人员具有的一种情绪辨别和表达障碍,它与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药物渴求均显着性相关。正念和述情障碍二者同时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对药物渴求的影响中发挥的作用大小的比较尚未见研究考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既在情绪调节的领域内,又是自我效能感的一种。研究发现,它与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呈显着性负相关,能够有效调节个体负性情绪的产生与发展,而且对物质成瘾有显着的调节作用。因此,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可能在戒毒人员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药物渴求的机制间发挥调节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对戒毒人员药物渴求的影响及其内部的作用机制,即述情障碍、正念的中介作用以及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调节作用。本研究使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正念、药物渴求、述情障碍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某强制隔离戒毒所857名年龄介于21-64岁(M=39.39,SD=8.11)的男性戒毒人员进行数据收集,研究发现:(1)儿童期虐待与忽视显着正向预测药物渴求。(2)述情障碍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药物渴求之间起中介作用。(3)正念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药物渴求之间起中介作用。(4)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正念关系之间起调节作用。(5)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调节正念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药物渴求之间的中介作用。(6)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述情障碍之间起缓冲作用。(7)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调节述情障碍在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药物渴求之间的中介作用。上述研究发现表明了儿童期虐待与忽视是药物渴求的重要影响因素,述情障碍和正念是这个机制中的重要中介变量,这个过程依据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不同而不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上述中介过程存在个体差异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9-06-01)

朱贺[8](2019)在《儿童期虐待对潜在体罚倾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考察儿童期虐待、潜在体罚倾向、情绪调节困难和特质愤怒之间的关系,探讨情绪机制和特质在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潜在体罚倾向的影响中的作用。选取黑龙江省、河南省、山东省3所高校的600名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得到有效问卷522份,施测儿童创伤问卷(CTQ-SF)、情绪调节困难量表(DERS)、特质愤怒量表(TAS)和父母体罚行为问卷(男生和女生版),使用SPSS 24.0、Amos 22.0、Mplus 7.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儿童期虐待存在性别、生源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特质愤怒存在性别差异;潜在体罚男/女孩倾向存在父亲受教育程度差异;(2)儿童期虐待、特质愤怒、情绪调节困难与潜在体罚男孩倾向、潜在体罚女孩倾向两两之间均呈显着正相关;(3)儿童期虐待对潜在体罚男孩倾向、潜在体罚女孩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4)情绪调节困难是儿童期虐待和潜在体罚男孩倾向、潜在体罚女孩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5)特质愤怒是儿童期虐待和潜在体罚男孩倾向、潜在体罚女孩倾向之间的中介变量;(6)情绪调节困难和特质愤怒在儿童期虐待和潜在体罚男孩倾向、潜在体罚女孩倾向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文斌,邱如梅[9](2019)在《信阳市高中生儿童期虐待经历对生命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儿童期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特点,为保障该群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在信阳市方便选取的4所高中抽取2422名学生,采用儿童虐待史自评量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生存质量简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人口学基本信息调查表等问卷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生命质量总分为(56.65±7.22)分,无虐待经历学生为(61.69±7.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44,P<0.01)。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虐待经历高中学生的生命质量总得分与神经质、生活事件总分、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虐待总分呈负性相关(β=-0.05~-0.34),与性别、外向性、谨慎性、社会支持总分、开放性等因素呈正性相关(β=0.05~0.20)。结论儿童期受虐待程度越深的高中学生社会支持越低,负性生活事件较多,家庭经济状况和身心健康水平越差,生命质量越低。(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02期)

毛莉,曹昆明[10](2018)在《女护生儿童期虐待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女护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关系,为维护其心理健康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6年1月在南充市3所职业卫校选取966名在校女护生,用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和儿童期虐待问卷(CTQ)进行评定。结果 (1)966名女护生的情感忽视、情感虐待、躯体忽视评分相对较高,分别为(11. 43±4. 94)分、(8. 61±3. 04)分、(8. 07±3. 07)分;躯体虐待和性虐待评分较低,分别为(6. 62±2. 38)分、(5. 62±1. 69)分;(2)相关分析散点图显示,RES和CTQ评分无线性关系;(3)回归分析显示,儿童期情感虐待和情感忽视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负向预测作用(t=-4. 026、-3. 739,P均<0. 01),总贡献率为5. 4%。结论儿童期虐待经历对女护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负性预测作用,即儿童期经历的虐待越多,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越低。(本文来源于《四川精神卫生》期刊2018年06期)

儿童期虐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网络的使用,网络欺负行为在青少年中频繁发生,已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发现,童年期虐待会显着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欺负行为,但关于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的探讨还比较欠缺。交互作用论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特质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影响网络欺负行为的环境因素除了家庭环境(儿童期虐待),还有社会环境(网络社会支持)。影响网络欺负行为的个人特质除了研究较多的道德推脱,还有很少被考察的冷酷无情特质。本研究基于交互作用论,以945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冷酷无情特质量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和网络欺负问卷进行测试,拟考察冷酷无情特质和网络社会支持在童年期虐待与青少年网络欺负行为之间的中介机制。结果发现:(1)儿童期虐待和冷酷无情特质、网络欺负呈显着正相关,与网络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冷酷无情特质与网络社会支持呈显着负相关,与网络欺负呈显着正相关;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欺负呈显着负相关。(2)多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儿童期虐待对网络欺负的影响路径有四条,儿童期虐待可以直接影响网络欺负,儿童期虐待通过冷酷无情特质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欺负,儿童期虐待通过网络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欺负,儿童期虐待通过冷酷无情特质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欺负。(3)对比中介效应发现,儿童期虐待通过冷酷无情特质影响网络欺负的中介效应显着大于其他中介效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儿童期虐待论文参考文献

[1].王兴超,杨继平,雷雳.儿童期虐待与欺负行为:青少年道德推脱与父亲道德推脱的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赖馨,方杰,李美华.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网络欺负的影响:冷酷无情特质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多重中介作用[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陆芳.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的应对方式: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

[4].范志光,袁群明,门瑞雪.儿童期虐待对听力障碍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9

[5].潘贵霞,李兵,王静,章功良,莫茵.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心理健康状况[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9

[6].覃颖,查浩民,周曹,刘燕菁,赵静雯.女性新型毒品强戒者儿童期虐待及抑郁情绪调查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9

[7].郑晓慧.男性强戒人员儿童期虐待与忽视和药物渴求的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9

[8].朱贺.儿童期虐待对潜在体罚倾向的影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9].文斌,邱如梅.信阳市高中生儿童期虐待经历对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9

[10].毛莉,曹昆明.女护生儿童期虐待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8

标签:;  ;  ;  ;  

儿童期虐待论文-王兴超,杨继平,雷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