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0
【摘要】目的总结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治疗和双眼单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资料100例,所选100例患者全部佩戴全矫眼镜半年之后,手术矫治非调节因素引起的内斜视,记录100例患者手术之后的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效果,分析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双眼单视功能改变和手术之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100例患者手术之后接受随访,其中85例患者戴镜正位,欠矫10例,过轿5例,手术之后患者双眼单视功能和手术之前比较存在显著改善,总结手术之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相关性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斜视发病到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之后正位率密切相关。结论当患者部分调节性内斜视佩戴全矫眼镜半年之后眼位依旧无法正位,需要及早开展手术治疗,手术之后依旧需要戴镜。
【关键词】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双眼单视功能;相关因素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属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内斜视中非常多见的一种类型,当患者佩戴全矫眼镜之后无法完全矫正内斜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1]。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资料100例,所选100例患者全部佩戴全矫眼镜半年之后,手术矫治非调节因素引起的内斜视,记录100例患者手术之后的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效果,分析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双眼单视功能改变和手术之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因素,现做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同时接受内斜视矫正手术患者资料100例(2016.1-2017.1),所选患者的入选标准:佩戴远视矫正眼镜半年之后,斜视角减少10度以上,但是看远处依旧存在残留15度以上患者,排除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先天性内斜视、继发性内斜视以及非调节性内斜视患者;100例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60里,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16岁,平均9.15±4.48岁,斜视发病年龄最小8个月,最长8岁,平均2.52±2.49岁。
1.2方法
患者手术之前应用阿托品眼用凝胶3天之后进行检影验光,佩戴矫正眼镜3个月到半年,看远处残余非调节性斜视角大于15度,12岁以下患者双眼矫正视力接近,为其开展手术治疗,存在弱视患者同时治疗弱视,当其双眼矫正视力获得平衡,斜视角稳定之后开展手术治疗,手术之前通过三棱镜交替遮盖法以及角膜映光检查看近处33cm以及看远处6m的裸眼和佩戴眼镜斜视角,检查单眼和双眼运动。手术量根据全矫眼镜之后残余斜视度进行设计,对于斜视度低于20度患者开展非主导眼内直肌后退术,对于斜视度高于25度低于40度患者开展双眼内直肌后退术治疗。患者接受手术之后半年进行随访,采取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验光,依照手术之后眼位对于眼镜度数实施调整,手术之后确保内隐斜或是正位[2]。
1.3统计学处理
根据SPSS15.0统计软件实施计算,其中所得P值决定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100例患者手术之后接受随访,其中85例患者戴镜正位,正位率为85.0%,欠矫10例,欠矫率为10.0%,过轿5例,过轿率为5.0%,手术之后患者双眼单视功能和手术之前比较存在显著改善,总结手术之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相关性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斜视发病到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之后正位率密切相关。
3讨论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发病年龄通常在2岁左右,存在中度以及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足矫和散瞳之后眼位获得改善10度以上,残余10度以上,关于此病的发病机制和一些调节因素相关之外,还和非调节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异常肌肉解剖以及神经反射相关[3]。非调节因素通常在婴儿时期或是出生就会出现,调节因素一般为后来作用。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需要去除调节因素导致的内斜视,采取阿托品开展验光,实施全屈光处方镜片矫正治疗,患者一般会合并弱视,需要同时开展弱视治疗,如果患者无法及时佩戴远视眼镜,那么会由于非调节因素提高并且发展成为非调节性内斜视,导致治疗时机收到延误,弱视无法获得有效治疗[4]。佩戴全矫眼镜3个月到6个月之后,眼位无法得到完全矫正患者,如果非调节性斜视角处于稳定状态,存在手术指证,那么需要给予患者手术治疗,但是针对远视球镜高于+4.00DS的高度远视患者,内斜视随着时间延长出现缓解趋势,大概有10%到20%患者最终发展成为外斜视,所以对于此类患者早期手术需要慎重[5]。根据本文的研究显示,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者资料100例,所选100例患者全部佩戴全矫眼镜半年之后,手术矫治非调节因素引起的内斜视,记录100例患者手术之后的眼位和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效果,分析手术之前以及手术之后双眼单视功能改变和手术之后双眼单视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100例患者手术之后接受随访,其中85例患者戴镜正位,欠矫10例,过轿5例,手术之后患者双眼单视功能和手术之前比较存在显著改善,总结手术之后双眼视功能恢复相关性因素包括发病年龄、斜视发病到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之后正位率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斜视发病年龄越晚,斜视发病到手术时间越短,手术之后正位率越高,那么手术之后恢复双眼视的可能性越大。
参考文献
1.陈国策,杨少梅.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术后的双眼视觉.中华眼科杂志,1991,27(2):104.
2.骆非,卢炜,王越.后天性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治愈后的双眼视觉.眼科,2003,12(2):100.
3.杜宇,孑L香云,王利华.儿童内斜视矫正术后双眼单视的建立及影响因素.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12,14(2):722.
4.吴晓.重视斜视手术治疗中的常见问题.中华眼科杂志.2004,40(10):649.
5.赵堪兴,杨培增.主编.眼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