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含氟液晶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氟液晶,席夫碱,环氧,聚硅氧烷
含氟液晶聚合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泽宇,丛越华,张晓东,陈非,张宝砚[1](2017)在《含氟席夫碱型环氧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席夫碱型含氟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2-甲氧基-4-叁氟甲氧基苯胺亚甲基-苯酯(M)和环氧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4-(2,3-环氧丙氧基)-苯酯(E),将它们接枝共聚到含氢聚硅氧烷上,得到系列含氟席夫碱型环氧液晶聚合物PI~PVI。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差示扫描量热、热重分析、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和液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PI~PVI呈现向列相。从PI到PVI随着单体M含量的减少,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_g)和清亮点(T_i)均呈下降趋势。该系列聚合物热稳定性良好,液晶区间在36.4~177.5℃之间。(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7年06期)
赵文志[2](2011)在《含氟手性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原子具有电子效应、模拟效应、阻碍效应和渗透效应等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液晶材料中引入氟原子会使液晶许多性质发生改变。含氟类的液晶具有黏度低,电阻率很高,响应速度较快,提高介电常数等优点,由于这些优良特点,含氟液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手性液晶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而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这类液晶材料的分子因手性中心的存在而形成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存在使其具有一般液晶高分子所不具有的光学性质,其液晶类型一般为胆甾相或近晶相。本论文合成了五种液晶单体和两种手性单体:十一烯胆甾酯(M1)、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6-(4-氟苯甲酰胺基)}已酰氧基联苯(M2)、2-{5-{4[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4-氟苯甲酸)异山梨醇酯(M3)、2-{5-{4[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6-(4-氟苯甲酰胺基)己酸}异山梨醇酯(M4)、2-{5-{4[4-(4-十一烯酰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4-氟苯甲酸)异山梨醇酯(M5)、2-{5-{4[4-(4-烯丙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4-氟苯甲酸)异山梨醇酯(M6)、2-{5-{4[4-(4-烯丙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4-全氟辛酸)异山梨醇酯(M7)。同时,合成了3个系列聚合物P1-P3,除单体M1外,其余单体和聚合物均未见国内外报道。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及旋光测定仪等对所合成的单体、液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单体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都符合分子设计。M1为胆甾型液晶单体,M2为含氟向列型液晶单体,M3、M4和M5为含氟胆甾型液晶单体,M6和M7为含氟手性单体。聚合物P1~P3系列均属于胆甾型液晶,升降温过程均呈现彩色的Grand-jean织构。随着单体M3含量的增加,P1系列的Tg呈现上升趋势,Ti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单体M4含量的增加,P2系列的Tg和Ti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单体M5含量的增加,P3系列的Tm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Ti呈现上升趋势。P1、P2和P3系列均是光学活性物质,并且这叁个系列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1-06-01)
廉娇,柴国卫,王宏光,孟凡宝[3](2010)在《含氟与胆甾醇基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一种含胆甾醇基液晶单体、一种含氟单体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系列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偏光显微镜(POM)、X射线衍射(WXRD)与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对单体及聚合物进行了结构与性能的表征。随着含氟基团组分含量逐渐增加,该系列液晶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与清亮点都呈现降低趋势,并且液晶相由胆甾相转变为近晶相。由于含氟部分和聚合物中的碳氢部分极难相容,形成层状聚集,从而使胆甾相受到抑制,有利于近晶相的形成和稳定。(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0年11期)
刘丹[4](2009)在《含氟取代基团液晶聚合物及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氟类液晶由于氟原子比较小,有很大的电负性、低极化度和强烈的氟-氟原子斥力,使含氟高分子具有很多不同的性质。并且氟的脂溶性使末端及侧链含氟的化合物在混合液晶配方中能明显增加其他液晶成分的溶解性,适用于混合液晶的配方。本论文合成5种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4'-全氟辛酰氧基-4-联苯基)酯(M1)、4-十一烯酸苯甲酸-(4'-全氟辛酰氧基-4-联苯基)酯(M2)、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M3)、(4-烯丙氧基)苯甲酸异山梨醇双酯(M5)、十一烯酸异山梨醇双酯(M6)。其中M1与M2为含氟液晶单体,M3为手性液晶单体,M5和M6为非液晶性交联剂。将不同单体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进行接枝共聚,合成出4个系列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和性能的侧链型含氟液晶聚合物及液晶网络。通过用红外光谱分析(IR)和质子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 NMR)对单体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它们的结构都符合分子设计;用旋光测试仪表明,单体M1,M2和M3具有光学活性;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OM)测定了它们的相变温度、焓变、偏光织构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含氟液晶单体M1和M2是典型的近晶型液晶,且具有液晶相温度范围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M3是典型的胆甾型液晶。本论文所合成的四个系列聚合物及液晶网络中,P1系列、P3系列、P4系列均属于胆甾型液晶。其中P1,P2,P4系列都是左旋的光学活性物质,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9-06-01)
刘丹,贾超,周伟亮,孟凡宝[5](2008)在《新型含氟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液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液晶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胆甾醇酯与含氟单体4-烯丙氧基苯甲酸-3-叁氟甲基-苯酚酯,并将二者按照不同的配比接枝到聚硅氧烷柔性链上合成了一系列液晶聚合物。对所合成的单体及聚(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期刊2008-07-01)
高永梅[6](2008)在《含氟液晶聚合物及液晶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含氟液晶低黏度,高电阻率,高稳定性,合适的介电常数,快速响应等优点,使得含氟液晶材料在显示材料中占了重要的地位。氟原子比较小,有很大的电负性、低极化度和强烈的氟-氟原子斥力,氟原子的引入会使液晶高分子的许多性质发生改变。根据含氟原子或基团位置的不同,含氟液晶可分为叁类:端基含氟的液晶化合物、侧向氟原子取代的液晶化合物和中心桥键氟取代的液晶化合物。根据其所在的液晶体系、在分子中的位置和数量的变化,氟原子赋予了液晶很多不同的性质,并且氟的脂溶性使末端及侧链含氟的化合物在混合液晶配方中能明显增加其他液晶成分的溶解性,适用于混合液晶的配方,这就为调配各种高性能混合液晶提供了宽阔的选择余地。本论文合成了四种液晶单体:含氟液晶单体4-(4-烯丙氧基-苯甲酸)4’-[2-(3-叁氟甲基-苯氧基)乙酰氧基]-联苯基酯(M1)、4-烯丙氧基-苯甲酸4-[2-(3-叁氟甲基-苯氧基)乙酰氧基]-苯基酯,手性液晶单体3-(4-烯丙氧基-苯基)-丙烯酸胆甾醇酯(M3)、3-(4-十一烯酰氧基-苯基)-丙烯酸胆甾醇酯(M4)。并将含氟液晶单体和手性液晶单体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进行接枝共聚,合成出2个系列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和性能的侧链型含氟液晶聚合物和1个系列含氟液晶弹性体。此外,还合成了一种主链型液晶离聚物,镶嵌在液晶主链上的磺酸基离子与对氟苯胺生成了相应的磺酸盐,从而在液晶高分子中引入氟原子,得到一种新型的含氟超分子液晶。通过用红外光谱分析(IR)和质子的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 NMR)对单体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它们的结构都符合分子设计;用旋光测试仪验证了两种手性单体M3和M4均具有光学活性;用示差扫描量热计(DSC)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OM)测定了它们的相变温度、焓变、偏光织构等性质。DSC和POM的分析结果表明:含氟液晶单体M1是典型的向列型液晶;含氟液晶单体M2显示较宽范围的蓝相;手性液晶单体M3和M4均属于胆甾型液晶,且具有液晶相温度范围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本论文中合成的含氟超分子液晶,通过接枝共聚合成的含氟侧链液晶聚合物P1、P2系列及侧链液晶弹性体P3系列,也都通过了红外光谱(IR),旋光、示差扫描量热计(DSC)、热失重分析仪(TG)和热台偏光显微镜(POM)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P1系列均属于胆甾型液晶,P2系列中P2-1~P2-6液晶性能都很好,P3系列中P3-1~P3-5也都属于胆甾型液晶,这叁个系列都是左旋的光学活性物质,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所合成的主链液晶离聚合物,以及引入氟原子后得到的含氟超分子液晶都属于向列型液晶。(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6-01)
廉娇[7](2008)在《侧链型含氟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氟类液晶具有良好的中间相行为,黏度低,有较高的电阻率、极性和稳定性,响应速度较快等优点,非常适合薄膜场效应晶体管驱动的液晶显示。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含氟化合物包括含氟高分子,在基础材料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兴趣,除了它们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电阻外,它们的低表面能和负表面电势使含氟表面在摩擦学行为上表现是有效的。由于氟原子比较小,有很大的电负性、低极化度和强烈的氟-氟原子斥力,使含氟高分子具有很多不同的性质。并且氟的脂溶性使末端及侧链含氟的化合物在混合液晶配方中能明显增加其他液晶成分的溶解性,适用于混合液晶的配方。本论文合成了七种液晶单体:M1-M7,并采用不同液晶相类型的单体(包括向列型、胆甾型和近晶型)与聚甲基含氢硅氧烷进行接枝共聚,合成出4个系列具有不同化学结构和性能的侧链型含氟液晶聚合物。采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分析(1H NMR)、比旋光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偏光显微分析(POM)、X-射线衍射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所合成的液晶单体与液晶聚合物的结构、液晶性能进行了表征。四种单体是以通过对氟苯甲酸引进氟原子所合成的单体,其中两种单体是很好的热致互变液晶;一种单体是通过间叁氟甲基苯酚引进叁氟甲基含氟基团合成的单体;一种单体无含氟基团,但刚柔性链巧妙搭配使其具有良好的液晶性;一种胆甾醇酯具有很好的液晶性,在本论文中用作共聚合的一种单体,其中不含氟原子或含氟原子团。本论文所合成的四个系列聚合物中,P1系列、P2系列、P3系列显示近晶相与胆甾相液晶相;而P4系列是向列型液晶聚合物。(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1-20)
含氟液晶聚合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氟原子具有电子效应、模拟效应、阻碍效应和渗透效应等特殊的性质,因此在液晶材料中引入氟原子会使液晶许多性质发生改变。含氟类的液晶具有黏度低,电阻率很高,响应速度较快,提高介电常数等优点,由于这些优良特点,含氟液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手性液晶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质而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这类液晶材料的分子因手性中心的存在而形成螺旋结构,螺旋结构的存在使其具有一般液晶高分子所不具有的光学性质,其液晶类型一般为胆甾相或近晶相。本论文合成了五种液晶单体和两种手性单体:十一烯胆甾酯(M1)、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4'-{6-(4-氟苯甲酰胺基)}已酰氧基联苯(M2)、2-{5-{4[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4-氟苯甲酸)异山梨醇酯(M3)、2-{5-{4[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6-(4-氟苯甲酰胺基)己酸}异山梨醇酯(M4)、2-{5-{4[4-(4-十一烯酰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4-氟苯甲酸)异山梨醇酯(M5)、2-{5-{4[4-(4-烯丙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4-氟苯甲酸)异山梨醇酯(M6)、2-{5-{4[4-(4-烯丙氧基)苯基]苯氧羰基}戊酸}-5-(4-全氟辛酸)异山梨醇酯(M7)。同时,合成了3个系列聚合物P1-P3,除单体M1外,其余单体和聚合物均未见国内外报道。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偏光显微镜(POM)及旋光测定仪等对所合成的单体、液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单体和聚合物的化学结构都符合分子设计。M1为胆甾型液晶单体,M2为含氟向列型液晶单体,M3、M4和M5为含氟胆甾型液晶单体,M6和M7为含氟手性单体。聚合物P1~P3系列均属于胆甾型液晶,升降温过程均呈现彩色的Grand-jean织构。随着单体M3含量的增加,P1系列的Tg呈现上升趋势,Ti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单体M4含量的增加,P2系列的Tg和Ti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单体M5含量的增加,P3系列的Tm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Ti呈现上升趋势。P1、P2和P3系列均是光学活性物质,并且这叁个系列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含氟液晶聚合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泽宇,丛越华,张晓东,陈非,张宝砚.含氟席夫碱型环氧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
[2].赵文志.含氟手性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东北大学.2011
[3].廉娇,柴国卫,王宏光,孟凡宝.含氟与胆甾醇基液晶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
[4].刘丹.含氟取代基团液晶聚合物及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D].东北大学.2009
[5].刘丹,贾超,周伟亮,孟凡宝.新型含氟侧链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及液晶性能[C].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应用化学分会场论文集.2008
[6].高永梅.含氟液晶聚合物及液晶弹性体的合成与表征[D].东北大学.2008
[7].廉娇.侧链型含氟液晶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D].东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