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焙焦温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啤酒,麦芽,紫外光照,焙焦温度
焙焦温度论文文献综述
房侃[1](2014)在《紫外光照处理及焙焦温度对麦芽、啤酒品质及脂肪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啤酒中含有的风味物质有很多种,对啤酒风味影响较大的大概有几十种,这些风味物质在一定含量范围内赋予啤酒特殊的风味,但是含量过高或过低往往会给啤酒带来不良的风味感受。其中,脂肪酸(FAs)对于啤酒的风味以及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麦芽进行5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梯度时间的紫外光照处理,以及选取70℃、82℃和90℃叁种不同焙焦温度的麦芽为原料,酿制成啤酒,并利用多级溶剂萃取-气相色谱的方法对啤酒脂肪酸进行检测和跟踪,研究脂肪酸在啤酒酿造过程中变化以及对麦芽、啤酒品质的影响。经过梯度时间的紫外光照处理的麦芽和不同焙焦温度的麦芽质量的各项指标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紫外光线处理之后对麦芽的浸出物、色度、煮沸色度、粘度等基础指标影响不大;对α-氨基氮、脂肪酸的含量都有抑制作用,其中5min组对α-氨基氮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对浊度和过滤速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而高温焙焦会使麦芽的糖化时间、水分含量、浸出物含量、浊度和过滤速度降低;而色度则会随着焙焦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煮沸色度则是在70℃焙焦时最大;α-氨基氮则在70℃焙焦时候含量最低,82℃焙焦时含量最高。利用不同时间紫外光照处理的麦芽和不同焙焦温度的麦芽为原料,制成麦汁后对啤酒酵母进行培养。发现麦芽中的脂肪酸总量随着辐照时间的增长而减小,但是在酵母发酵生长的过程中,并不是脂肪酸含量越低酵母生长越好,而是有一个相应的取值范围。在焙焦温度组我们发现,相对于82℃适度焙焦组,70℃低温焙焦组更加有利于酵母的生长和发酵,而90℃高温焙焦组则对酵母的生长发酵起抑制作用。因此,应该合理控制脂肪酸的含量,尤其是在酵母发酵过程中,脂肪酸含量不能过低,这样才能比较好的利于酵母生长,提升啤酒品质。以不同紫外光照处理的麦芽和不同焙焦温度的麦芽为原料,经过发酵酿制成啤酒,采用多级溶剂萃取-气相色谱的方法对啤酒中的辛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这五种常见脂肪酸的含量变化进行跟踪检测。紫外光照组研究发现,亚油酸和棕榈酸对紫外光的光敏性特别强,抑制作用明显;肉豆蔻酸和硬脂酸的含量的抑制在15min以上才比较明显,抑制作用较明显;辛酸的含量只有在15min和30min辐照后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其它时间均下降不明显,抑制作用不明显。不同的焙焦温度的麦芽对啤酒中辛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这五种脂肪酸的含量有不同影响,研究发现,辛酸的耐热性较强;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这叁种脂肪酸耐热性较差;而亚油酸则在70℃和90℃两种焙焦温度的麦芽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抑制。以不同紫外光照处理的麦芽和不同焙焦温度的麦芽为原料,经过发酵酿制成酒,结合第叁章中对于啤酒中五种主要脂肪酸含量变化的测定以判断啤酒泡沫稳定性与啤酒质量、脂肪酸含量、种类之间的相关性。啤酒样品质量分析测定从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两个方面发现,紫外光处理麦芽和不同焙焦温度麦芽对啤酒透明度、浊度、香气、色度、酒精度和pH这些质量指标影响不大,均能酿造出符合质量标准的啤酒。经过紫外光线照射的麦芽为原料的啤酒的泡沫衰减程度要明显弱于空白对照组,另外发现15min以上紫外光照时间的麦芽酿造出的啤酒在21d之前都能维持较好的泡持性,说明脂肪酸含量的减少可以在前期有效的维持啤酒泡沫的稳定性。而焙焦温度方面,则是90℃高温焙焦组的泡持性较好,70℃低温焙焦组的泡持性相对于82。C适度焙焦对照组较差。在对啤酒货架期间泡沫稳定性的研究中,我们同样发现紫外光照处理后对啤酒泡沫稳定性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焙焦温度下,也是90℃高温焙焦组的啤酒泡沫稳定性最好。综上发现,五种常见的脂肪酸中,辛酸是C8短链脂肪酸,其含量的变化与啤酒泡沫稳定性关系并不大,这也印证了短链脂肪酸对啤酒泡沫稳定性影响不大的研究发现。而亚油酸是C18的长链脂肪酸,对啤酒泡沫稳定性的影响要小于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这叁种长链脂肪酸。因此,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这叁种长链脂肪酸的含量对于啤酒泡沫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4-05-01)
韩鹏,贠建民,吴洪斌,王虹蕴[2](2008)在《焙焦温度对麦芽品质及酶活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焙焦温度对成品麦芽品质及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焦温度的升高,麦芽的糖化力、α-AN、浸出物含量及水分含量都有所下降,且糖化力下降显着(α﹦0.041<0.05);色度、糖化时间、麦汁黏度随焙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淀粉酶活力都呈下降趋势,且β-淀粉酶活力下降极显着(α﹦0.0004<0.01);蛋白酶活力、β-葡聚糖酶活力、PPO活力都有所下降,且得出PPO的失活温度为82℃。(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08年15期)
李红,郭瑞涵,张五九[3](2004)在《焙焦温度对麦芽品质及啤酒风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焙焦温度对麦芽品质及啤酒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焙焦温度的升高 ,麦芽的糖化力、二甲基硫前体 (SMM)的含量 ,发酵后期的二甲基硫 (DMS)、高级醇、酯含量下降 ,乙醛含量略微升高。这些结果能为啤酒生产厂家选择合理的焙焦温度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04年09期)
程殿林,马霞[4](2002)在《干燥初始温度和焙焦温度对小麦麦芽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不同的干燥初始温度和焙焦温度对小麦麦芽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找出了最佳温度控制范围 ,并制定出了适宜的干燥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3期)
赵景华[5](1994)在《麦芽焙焦温度与质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麦芽焙焦温度与质量的关系赵景华山东聊城啤酒厂(山东聊城252000)关键词啤酒,麦芽,焙焦,温度麦芽焙焦温度高低,直接影响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特别影响啤洒风味稳定性。因为啤酒风味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氧化作用,为了减少氧化,一是尽量减少发酵及以后各工序...(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1994年01期)
焙焦温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不同焙焦温度对成品麦芽品质及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焦温度的升高,麦芽的糖化力、α-AN、浸出物含量及水分含量都有所下降,且糖化力下降显着(α﹦0.041<0.05);色度、糖化时间、麦汁黏度随焙焦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淀粉酶活力都呈下降趋势,且β-淀粉酶活力下降极显着(α﹦0.0004<0.01);蛋白酶活力、β-葡聚糖酶活力、PPO活力都有所下降,且得出PPO的失活温度为8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焙焦温度论文参考文献
[1].房侃.紫外光照处理及焙焦温度对麦芽、啤酒品质及脂肪酸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4
[2].韩鹏,贠建民,吴洪斌,王虹蕴.焙焦温度对麦芽品质及酶活性影响[J].中国酿造.2008
[3].李红,郭瑞涵,张五九.焙焦温度对麦芽品质及啤酒风味的影响[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
[4].程殿林,马霞.干燥初始温度和焙焦温度对小麦麦芽质量的影响[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5].赵景华.麦芽焙焦温度与质量的关系[J].酿酒科技.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