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乐顺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赵庙小学262728
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新课至关重要。它在一节语文课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几句话,作用却很大。一个成功的导入设计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是非常必要的。
现结合本人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体会:
一、在学生熟悉的语境中寻找
教学片断回放:
师:同学们,还记得国庆60周年的阅兵仪式吗?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大家问好:“同志们辛苦了!”同志们是怎么回答的呢?——“为人民服务!”(板书课题)
师:是啊,“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响彻云霄、惊天动地。这口号,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六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啊!这口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来,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学生是陌生的,可阅兵仪式、“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学生在电视或生活中是可以听到、见到的。这位教师在教学伊始便选取了学生可以触摸、感知的话题作为一个入口,有效地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期待。
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教学内容离现在生活久远,如革命传统教育教材《虎门销烟》、《卢沟桥烽火》、《孙中山破陋习》等;有的文体学生接触很少,如教材中编入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文言文;有的文章在价值取向上与现代人有一定差距;有的内容比较枯燥乏味……这些都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需要寻找一个能让学生触摸、感受到的入口,为学生学习新知构筑一座桥梁、做好一个铺垫。
二、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寻找
教学片断回放:
师:咱们今天上的课文与花有关,你能说几句与花有关的诗吗?(生背诵《梅花》、《江畔独步寻花》、《游园不值》、《赠汪伦》等含有花的古诗。)
师:好的,同学们刚才背了很多关于花的诗,那我再来考一考大家,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叫《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那棵大树还记得是谁吗?生:季羡林。师:下面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季羡林爷爷的文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文章选自于《再返哥廷根》,我们一起来写课题。
《梅花》等古诗是学生学过的,这些古诗早已储存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为了让新知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接,教师从都是写“花”这个角度,先让学生选择熟悉的古诗来背诵,然后再学习一篇跟“花”有关的文章,接着又回忆学过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引出季羡林的新文章。教者以“花”、“人”为媒,有效地在新知与旧知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中的许多教学内容,有的在表达的思想情感上有相通之处,有的在表达形式上有相似之处,有的知识点在不同学段体现了一定的递进关系,有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已经有所接触且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人生感悟”单元之前,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就有过主题为“生活启示”的单元;之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的第一、二两组,都是“感悟人生”的单元。主题相近,但难易不同。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了解教材知识点在各学段的分布情况,同时还应对学生已有知识、学习能力、学习经验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以便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寻找一个教学入口。
三、在学生喜爱的生活中寻找
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一堂课上之所以必须有趣味性,并非为了引起笑声或耗费精力,趣味性应该使课堂上掌握所学材料的认识活动积极化。”充满情趣的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交流。如,教师选择猜谜语的方式作为语文教学的入口,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放松了心情,同时未成曲调先有情,也巧妙地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物、植物的文章,也有学生感兴趣的童话、神话故事,教学这些内容时,教师便可以把学生的生活作为一个入口。
四、在文章的题目中寻找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的耳目,它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文章题目甚至就是中心。把握住了题目,有时我们就可以顺着它,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父亲的菜园》一文,全文以“菜园”这个特定的场景为叙事线索来表现父亲的坚毅、勤劳、执著等性格特征,上课时,我们便以“菜园”为切入点,设以下问题:为什么叫“父亲的菜园”?父亲的菜园是什么样的?父亲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入口找到后,一系列的问题都围绕这个入口喷涌而出,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再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从题眼“壮”字切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用“战士”、“勇士”而用“壮士”?这使学生明确了文章主要是写“狼牙山五壮士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事。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是一次什么样的战斗?他们为什么要全部献身?他们牺牲的经过是怎样的?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