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宏观收入分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定资本,马克思—斯拉法模型,叁部类结构表,工资—利润曲线
宏观收入分配论文文献综述
李帮喜,刘充,赵峰,黄阳华[1](2019)在《生产结构、收入分配与宏观效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经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文献对收入分配调整、经济结构变动和宏观效率提升叁者之间的关系鲜有系统性研究。本文将马克思的再生产图式拓展为由固定资本、一般性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组成的"马克思—斯拉法"型叁部类结构表,并利用中国1987—2015年的投入产出表,刻画投资驱动型增长下收入分配与宏观效率之间的关系。文章测算了中国经济的工资—利润曲线,再根据实际与潜在收入分配结构之间的偏离度,评价了中国宏观效率提升的空间。结果表明,利润率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符合马克思的理论预测;利润率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外延式增长方式下固定资本投资快速增长引起的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宏观经济效率的分析表明,在传统增长方式之下,改善宏观经济效率的空间极为有限,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经济增长新动能。(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李育,刘凯[2](2018)在《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对总需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鉴后凯恩斯主义要素收入分配理论,将资本报酬划分为食利者利润和非食利者利润,在理论上拓展了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和总需求关联机制的认识。在实证方面,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资金流量表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要素报酬与总需求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中国的内需体系是工资领导型,即总收入中工资份额的上升有助于扩大内需。第二,考虑国外部门以后,劳动力成本上升显着抑制了净出口,由此中国的总需求体系为利润领导型。第叁,对总利润进行细分后发现,总利润中企业部门利润过高是抑制内需的主要因素。随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外部需求可能面临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因此,逐步增加国民收入中住户部门收入和劳动报酬、降低企业部门留存利润份额是扩大内需的有效路径。(本文来源于《财经问题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年猛[3](2019)在《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特征、成因及政策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收入分配关系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一直以来都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实现收入分配公正且合理是现代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文章通过国际对比,从宏观层面分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收入分配格局现状、趋势及原因,为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调整,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经济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常兴华,李伟[4](2018)在《中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宏观收入分配看,初次分配格局呈现政府和企业部门收入比重上升、住户部门收入比重相对下降的趋势特点;再分配格局则呈现政府、企业和住户的可支配收入均大幅提高,企业所得增长最快,住户居民所得增长最慢的特点;进一步考虑非规范性收入的影响,测算结果显示,非规范收入更多地影响到了初次分配格局。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叁大分配主体收入分配变化特点。政府部门看,政府部门收入上升背后存在财政收支正由基本平衡向弱平衡状态变化趋势;企业部门看,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总体影响仍然可控;居民部门看,收入差距出现下降迹象,但不能说开始进入下降通道。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宏观经济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王岩[5](2018)在《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改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全国两会刚刚落幕,某互联网平台结合新华社和人民网的两会热点调查,根据用户阅读行为统计显示,“收入分配”以12.12%的比例成为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话题,且已连续叁年居首。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就业司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本文来源于《中国改革报》期刊2018-03-28)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田帆,常兴华[6](2017)在《专题报告1:收入分配理论及宏观收入分配等问题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收入分配相关理论回顾(一)古典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早在200多年前,古典经济学家就认为分配理论是经济理论的核心,并对收入分配进行研究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概念。亚当·斯密是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建立者,他在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劳动价值论和重农主义的基础上,首先从分工理论,论及到交换,又从交换中引出货币的起源和作用,进而研究商品的价值,而(本文来源于《“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期刊2017-06-01)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常兴华,李伟[7](2017)在《主报告:“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叁、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测算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呈现新变化。一是居民或住户部门的收入比重与80年代相比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居民整体在国民收入宏观分配中的"蛋糕"总量在下降,而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略有上升。二是部门内部特别是居民内部的分配差距居高难下,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差距等近年来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也就是说居民在宏观分配"蛋糕"中相对缩减的同时,(本文来源于《“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期刊2017-06-01)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常兴华,李伟[8](2017)在《主报告:“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四、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中叁大主体内部分配格局变化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面估算了政府、企业和住户叁大部门之间的宏观分配格局,本部分利用统计年鉴中的公开数据叁大部门内部的分配格局进行分析。(一)政府部门内部分配格局这里主要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对比。当前,在中央财政部门主导下,政府部门财政收支预算管理改革进程逐步深入,预算执行的规范性、预算信息的透明性大幅提升,同时统计数据公布的财政收支口径也相应多次做了调整。在2010年(含)之前,政府部门的收入来源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部分游离(本文来源于《“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期刊2017-06-01)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常兴华,李伟[9](2017)在《主报告:“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六、“十叁五”时期的宏观分配格局变化:基于非正常收入测算后的实证分析和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十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五年"十叁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关键五年,是影响我国长远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关键时期,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十叁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最后冲刺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从"叁步走"发展战略到中国梦宏伟蓝图,(本文来源于《“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期刊2017-06-01)
李相龙[10](2016)在《垄断、收入分配与财政政策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分析我国财政支出对代表性垄断产业与代表性竞争产业影响的基础上,做出财政支出对垄断性行业具有偏向性的假设,并建立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模型),分析了包含财政支出偏向性因素的财政支出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构建的DSGE模型包含一个最终产品厂商和两类中间产品厂商、两类家庭,其本质是一个多部门模型。其中中间厂商的划分标准是其产业的市场能力,简化为两种形式,一类是垄断的,一类是完全竞争的,中间产品厂商的生产要素是劳动和资本,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形式,最终产品厂商以中间产品厂商的产品为生产要素,生产函数为常替代弹性生产函数。一类家庭可以分享垄断厂商的利润,称为垄断厂商家庭;另一类家庭不分享垄断利润,称为竞争厂商家庭,两类家庭都持有资本。为使模型可解,关键性的假设是把家庭资本存量引入家庭的效用函数,从而解得不同家庭的资本存量稳态,这也一定程度上使DSGE模型可以分析收入分配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对财政支出的关键假设是财政支出偏向于垄断性行业,财政支出增加会使垄断部门产品的需求相对增加。确定模型的相关参数后,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经济中垄断性的不同,会对对财政政策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产生影响;经济中存在垄断,且财政支出偏向垄断性行业时,给定产出的衡量方法,传统的财政政策冲击的产出效应分析会有一定缺陷。因此,分析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时,考虑经济中存在的垄断和财政支出的对不同产业的偏向性是有益的;同时本文的结论也为财政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的有效性评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东北财经大学》期刊2016-10-01)
宏观收入分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借鉴后凯恩斯主义要素收入分配理论,将资本报酬划分为食利者利润和非食利者利润,在理论上拓展了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和总需求关联机制的认识。在实证方面,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资金流量表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要素报酬与总需求的长期均衡关系,得到如下结论:第一,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存在,中国的内需体系是工资领导型,即总收入中工资份额的上升有助于扩大内需。第二,考虑国外部门以后,劳动力成本上升显着抑制了净出口,由此中国的总需求体系为利润领导型。第叁,对总利润进行细分后发现,总利润中企业部门利润过高是抑制内需的主要因素。随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调整,外部需求可能面临进一步减少的趋势,因此,逐步增加国民收入中住户部门收入和劳动报酬、降低企业部门留存利润份额是扩大内需的有效路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宏观收入分配论文参考文献
[1].李帮喜,刘充,赵峰,黄阳华.生产结构、收入分配与宏观效率——一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与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19
[2].李育,刘凯.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对总需求的影响[J].财经问题研究.2018
[3].年猛.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特征、成因及政策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9
[4].常兴华,李伟.中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再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8
[5].王岩.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改善[N].中国改革报.2018
[6].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田帆,常兴华.专题报告1:收入分配理论及宏观收入分配等问题研究综述[C].“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2017
[7].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常兴华,李伟.主报告:“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叁、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测算和分析[C].“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2017
[8].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常兴华,李伟.主报告:“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四、我国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中叁大主体内部分配格局变化和分析[C].“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2017
[9].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常兴华,李伟.主报告:“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六、“十叁五”时期的宏观分配格局变化:基于非正常收入测算后的实证分析和预测[C].“十叁五”时期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2017
[10].李相龙.垄断、收入分配与财政政策冲击的宏观经济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