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空间环境要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地质环境要素,空间管制,耕地适宜性,建设用地限制性
空间环境要素论文文献综述
高立,陈火根,杨露梅,瞿晶晶,陆燕[1](2019)在《基于空间管制下的地质环境要素在矿地融合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对地质环境因素研究不够,导致不合理的规划问题频现,如土地规划中时常出现新划入的基本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高,建设用地存在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安全隐患,影响城市安全、资源节约、生态文明建设,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苏州城市规划区为典型区域,以城市地质调查成果为基础,依据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苏州实际地质条件,开展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限制性评价,将评价成果作为空间管制依据,服务于国土规划及"叁线"划定,引导地质环境与土地开发利用协调发展,为探索矿地融合的机制提供经验。(本文来源于《地质学刊》期刊2019年02期)
郑京[2](2018)在《以环境要素介入空间生成——分析环境设计专业“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培育专门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室内外等设计空间重要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改造、恢复以及充分保持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处于和谐的状态。该专业包含核心课程之一就是建筑设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环境要素引入空间的生成中,进而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空间构成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在本文中,将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建筑设计为例具体分析环境要素的介入空间生产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专业知识。(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20期)
王洪羿[3](2018)在《居室空间环境要素对老年人个体私密行为活动的影响分析——以机构型养老建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养老建筑居室空间为老年人提供了个体私密行为的活动场所,一个理想的居室空间环境使得老年人拥有隐私、个人空间及个人领域,且不会给老年人心理带来拥挤感,本文通过对养老建筑居室空间内老年人生活实态的实地调研与观察记录,分析养老建筑居室空间环境要素和老年人个体私密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养老建筑居室空间的适宜型组织形式与环境要素构成特征。(本文来源于《建筑知识》期刊2018年09期)
景硕[4](2018)在《空间环境要素地下应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地下空间这一新兴城市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出现了数量巨大的地铁站、地下城市综合体等地下建筑空间,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组成与城市整体空间的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如何在这现代化城市功能为主的空间中传承华夏精神,延续地域文脉,展示城市独特魅力进而给华夏文化增添标识,是新兴地下空间建设的难题。本文将地面空间元素的应用借以分析并从中探索新兴地下空间的景观设计。(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8年17期)
李怡,聂庆娟,王志刚[5](2018)在《影响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的空间环境要素研究——以保定市竞秀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聚焦于游憩空间本身环境要素对游人吸引力的影响,以保定竞秀公园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了游憩空间5d的活动量,并对各空间环境要素进行识别,从中甄别出13个重要变量,利用SPSS软件对13个变量和游人活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游人活动的主要环境要素,研究结果表明:乔木+草坪的植被搭配形式与娱乐健身设施的设置对游人活动的影响最为显着,地形与游人活动表现出微弱的排斥性,其余因素对游人活动无显着影响;建议公园宜采取乔木+草坪的搭配形式进行空间围合以及乔木+座椅或生态树池的形式进行空间内部营造,地形设计应避免出现明显的高差变化,娱乐健身设施布局宜采用灵活、均匀的方式,避免过于集中。(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生态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郑斓,李乔玄,任红艳,施润和,白开旭[6](2018)在《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登革热疫情与社会环境要素的空间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要素对登革热疫情空间分布的影响,为有效防控登革热提供依据。方法以蚊媒监测点周围0.5~6.0 km范围内的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和道路密度等社会环境要素作为土地利用回归(LUR)模型的输入变量,分析广州市社会经济因素对登革热疫情空间分布的影响。采用留一交叉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即用n-1个样本建立回归方程,计算剩余1个样本的预测值,并与该样本的实测病例数进行比较。结果监测点不同范围内的社会环境变量对登革热疫情空间分布的贡献程度存在差异,半径为6、2、1、1和2 km缓冲区内的人口密度、道路密度、耕地、林地和农村居民用地的面积分别对登革热1 km有明显影响(R~2=0.567、0.512、0.275、0.106和0.041),而整体LUR模型调整R~2为0.648(F=55.944,P<0.01),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拟合精度达0.728 8,总体水平较好。结论社会经济要素在不同研究范围下对登革热疫情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同,LUR模型可较好地预测登革热病例空间分布,从而为当地卫生部门防控登革热提供方法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建,周屈,陈晓玲,田礼乔,李亭亭[7](2018)在《近岸/内陆典型水环境要素定量遥感空间尺度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岸/内陆水环境遥感的空间尺度问题研究包括空间变异尺度及遥感监测空间尺度需求,以及多源多尺度遥感数据及定量产品的空间尺度误差两个方面。利用长时序高分一号16 m遥感数据集高时空分辨率的综合优势,采用空间半变异函数分析方法获取了中国近岸/内陆典型水环境要素(以悬浮颗粒物为例)的空间变异尺度。基于水环境要素空间变异的连续性和泰勒级数展开理论,定量化地描述了空间尺度误差解析函数。结果表明,近岸/内陆水体等高动态水体的空间变异尺度平均在150 m以下,而外海等相对稳定水体空间变异尺度在300m以上。随着空间分辨率的降低,受到空间变异和水环境要素非线性定量反演模型的共同影响,悬浮颗粒物的空间尺度误差显着增大,亟需重点研究区域化的尺度误差校正方法。(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岳昊[8](2017)在《浅议寒地城市老年公共生活空间的环境要素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正步入老年社会,老龄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了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使用者。因此,通过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总结在公共活动空间中的老年人的活动特点以及行为规律,进而探讨和总结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共空间的特征和要素,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外部空间的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沿线各小区老年人的活动情况和空间设计状况,从环境心理学出发归纳和总结了老年人公共外部空间的类型以及构成要素特征,探讨了今后适应老年社会老年人公共交往的心理行为需求的城市外空间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本文来源于《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7-03-27)
贾文亮,张琴,吴迪[9](2015)在《中学教学楼交往空间特性与环境要素初探——以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课间时间学生行为状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呼和浩特第一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叁层大厅、普通教室前的走廊、楼梯间周边等交往空间中学生课间时间内行为状态的观察调查,了解空间特性,分析学生课余时间中交往行为与空间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刘冬雪,刘丽敏,曾燕燕[10](2015)在《钱塘江河口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钱塘江河口环境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对钱塘江河口平均水体的透明度、DO、p H、盐度及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研究范围覆盖整个钱塘江河口,共布设25条断面54个测点及采样点。研究表明:水体透明度在0.1~1.4 m,中、下游水体透明度低于上游;DO低值区多集中在富阳至浦阳江一段,其中富阳断面DO值最低(平均值2.0 mg/L);盐度变化范围为0.050‰~28.240‰,总体上呈现从上游、中游至下游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盐度值从七堡到顺坝断面以及从奉贤到镇海断面有2个明显突越;钱塘江河口上游和下游表层沉积物主要成分为粉砂,中间段主要成分为粉砂和砂,表层沉积物中粒度小于0.063 mm的组分在钱塘江河口中所占比例依次为:下游>上游>中游;钱塘江河口平均水体中透明度、DO和p H这3项环境要素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5年01期)
空间环境要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培育专门公共空间、私人空间、室内外等设计空间重要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改造、恢复以及充分保持建筑物与自然环境之间处于和谐的状态。该专业包含核心课程之一就是建筑设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环境要素引入空间的生成中,进而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空间构成情况,并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在本文中,将环境设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建筑设计为例具体分析环境要素的介入空间生产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专业知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间环境要素论文参考文献
[1].高立,陈火根,杨露梅,瞿晶晶,陆燕.基于空间管制下的地质环境要素在矿地融合中的应用[J].地质学刊.2019
[2].郑京.以环境要素介入空间生成——分析环境设计专业“空间构成”课程的教学情况[J].明日风尚.2018
[3].王洪羿.居室空间环境要素对老年人个体私密行为活动的影响分析——以机构型养老建筑为例[J].建筑知识.2018
[4].景硕.空间环境要素地下应用浅析[J].南方农机.2018
[5].李怡,聂庆娟,王志刚.影响城市公园游憩活动的空间环境要素研究——以保定市竞秀公园为例[J].林业与生态科学.2018
[6].郑斓,李乔玄,任红艳,施润和,白开旭.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登革热疫情与社会环境要素的空间关系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8
[7].李建,周屈,陈晓玲,田礼乔,李亭亭.近岸/内陆典型水环境要素定量遥感空间尺度问题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8
[8].岳昊.浅议寒地城市老年公共生活空间的环境要素特征[C].2017年3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7
[9].贾文亮,张琴,吴迪.中学教学楼交往空间特性与环境要素初探——以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课间时间学生行为状态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刘冬雪,刘丽敏,曾燕燕.钱塘江河口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