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脊柱推拿手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脊柱推拿手法,初发2型糖尿病,血糖指数,背部症状
脊柱推拿手法论文文献综述
陆雪松,白金山,王秀芝,于长禾,余威[1](2019)在《脊柱推拿手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脊柱推拿手法降低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指数及相关症状的可行性和作用。方法将首次诊断为T2DM同时具有背部症状的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给予脊柱推拿手法+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药物均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基础剂量为0.5 g,每日1次,根据患者病情记录实际用药量,对比2组主要血糖指标、背部症状、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2 hPG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FPG、HbA_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疼痛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脊柱推拿手法能有效降低初发T2DM伴有背部症状患者的2 hPG水平,显着改善患者的背部疼痛、中医症状,在稳定疗效的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口服药物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期刊2019年05期)
王振华,陈友银[2](2019)在《颈椎调整手法联合脊柱推拿对颈源性肩背痛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颈椎调整手法联合脊柱推拿对颈源性肩背痛(cervicogenic Shoulder and Backache,CSB)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CSB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颈椎调整手法结合脊柱推拿,对照组给予常规脊柱推拿,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以及颈椎曲度、CASC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积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CSB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调整手法联合脊柱推拿可明显改善CSB患者诸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疼痛度,提高颈椎曲度与患者满意度。(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周智毅,张亚峰,周悦,冯卫华,杜建明[3](2018)在《量化X线测量技术评估脊柱推拿手法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使用量化X线测量技术评估脊柱推拿手法对腰椎不稳症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为脊柱推拿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脊柱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腰部核心肌力锻炼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腰痛程度、神经损伤及生活障碍评估,以量化X线测量技术评估脊柱推拿手法对不稳定节段(L_(4~5))椎体在矢状位上的位移、腰椎松弛度的变化。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异显着,而通过评估矢状位上的位移、腰椎松弛度这些指标的变化,对照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推拿手法疗效优于腰背肌锻炼方法,脊柱推拿手法可调整腰椎不稳症患者的椎体间异常运动,增加了脊柱稳定性,初步明确了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田强,钟侨霖,郭汝松,范志勇,赵家友[4](2016)在《两种腰椎脊柱推拿手法推扳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量两种腰椎脊柱推拿手法产生咔嗒声时的推扳力大小,为手法量化提供基础参考值。【方法】使用压力测量系统,记录两种手法操作时产生咔嗒声时的推扳力大小。【结果】两种手法左右侧推扳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拉旋转斜扳法所用的推扳力显着小于腰椎斜扳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法比较结果提示,提拉旋转斜扳法为具有更符合人体生物工程特点、更安全、更具低能量消耗的手法。(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田强,赵家友,李振宝,吴山[5](2015)在《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脊柱推拿手法结合局部软组织松解手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颈椎脊柱推拿手法结合局部软组织松解手法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局部软组织手法治疗,每周3次,治疗2周后比较2组功能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功能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月后,2组与治疗前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推拿结合局部软组织松解手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疗效良好,推拿调整颈椎紊乱可能是提高远期疗效的可靠途径。(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5年07期)
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郭汝宝[6](2015)在《脊柱推拿手法中的整体观念及其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推拿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并受到现代科学的影响,具有独特的理论特点。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其临床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就其中的整体观念及其临床应用阐述如下。1筋骨整体观骨关节及软组织(以肌肉、筋膜、韧带为主体)病变是骨伤科的常见病,运用中医推拿治疗骨伤科疾病时,应以筋骨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重视调整脊柱的动力性、(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期刊2015年02期)
吴山,田强[7](2014)在《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脊柱推拿手法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脊柱推拿手法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31例只接受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每周3次,治疗2周后比较2组脊柱后关节紊乱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腰椎关节紊乱发生率均较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腰椎关节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4.19%,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结论:脊柱推拿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良好,解除后关节紊乱可能是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4年05期)
齐冰,姜慧强[8](2014)在《脊柱推拿微调手法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柱推拿微调手法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共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治疗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辅以脊柱推拿微调手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平衡量表(FMB)及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进行疗效观察。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MB、MBI评分治疗组达3级以上24例,占80.0%,对照组17例,占56.6%,2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FAC评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脊柱推拿微调手法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步行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王顶良[9](2010)在《短杠杆微调手法在脊柱推拿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短杠杆微调手法是根据脊柱生物力学原理而设计的一种能有效对阶段运动幅度精确控制的手法。此法优于长杠杆多链传递距离手法,短杠杆手法可运用外界刺激源,可直接去除病理环节,使手法的效应直达病所,起瞬间作用,此法可有单一性、特异性,是通过机械作用来达到目的,是(本文来源于《中医药临床杂志》期刊2010年12期)
薛明新,周智毅,倪良玉,顾一煌,陈得良[10](2010)在《脊柱推拿手法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泄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脊柱推拿手法结合行为疗法治疗男性早泄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57例早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脊柱推拿手法结合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行为疗法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阴道内射精潜伏期、CIPE-5评分并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分别为(0.80±0.25)min、(0.87±0.42)min,治疗后分别为(4.09±1.62)min、(1.94±1.18)min,差异有显着性。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CIPE-5评分分别为(9.81±1.86)、(9.50±2.70),治疗后分别为(16.63±2.79)、(12.71±2.44),差异有显着性。结论:脊柱推拿手法结合行为疗法可延长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提高CIPE-5评分,提示脊柱推拿手法结合行为疗法在治疗早泄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苏中医药》期刊2010年08期)
脊柱推拿手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颈椎调整手法联合脊柱推拿对颈源性肩背痛(cervicogenic Shoulder and Backache,CSB)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CSB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给予颈椎调整手法结合脊柱推拿,对照组给予常规脊柱推拿,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满意度,以及颈椎曲度、CASCS评分、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积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CSB复发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调整手法联合脊柱推拿可明显改善CSB患者诸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疼痛度,提高颈椎曲度与患者满意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脊柱推拿手法论文参考文献
[1].陆雪松,白金山,王秀芝,于长禾,余威.脊柱推拿手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2019
[2].王振华,陈友银.颈椎调整手法联合脊柱推拿对颈源性肩背痛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
[3].周智毅,张亚峰,周悦,冯卫华,杜建明.量化X线测量技术评估脊柱推拿手法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
[4].田强,钟侨霖,郭汝松,范志勇,赵家友.两种腰椎脊柱推拿手法推扳力的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5].田强,赵家友,李振宝,吴山.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5
[6].师宁宁,沈国权,何水勇,郭汝宝.脊柱推拿手法中的整体观念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5
[7].吴山,田强.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4
[8].齐冰,姜慧强.脊柱推拿微调手法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9].王顶良.短杠杆微调手法在脊柱推拿中的应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
[10].薛明新,周智毅,倪良玉,顾一煌,陈得良.脊柱推拿手法结合行为疗法对早泄干预作用的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