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安全性论文-方祺,祁香兵

交通安全性论文-方祺,祁香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安全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安全计算机平台,安全性,故障-安全,二取二

交通安全性论文文献综述

方祺,祁香兵[1](2019)在《轨道交通安全计算机平台安全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一世纪以来,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有轨电车等)越来越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工具。轨道交通系统具有高速度,大容量,高效率的特点,其中信号系统是实现车辆按计划安全高效运行的核心,目前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是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的信号系统,应具备高安全性要求。要实现此要求,CBTC系统必须基于安全计算机平台运行。本文描述了安全计算机平台的安全性设计,实现了安全计算机平台发生故障导向安全侧的功能,即满足"故障-安全"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20期)

陈依新[2](2019)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指标管理在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护保障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专业从2002年开始构建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基于对连续采集的RAMS数据的分析,进行现场车辆维护的辅助决策,明确中期维护工作的重点,全面提高车辆维护维修的质量。目前,RAMS方法已经全面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车辆日常检修和架(大)修管理应用案例。(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吴天,赵晓波[3](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实践经验,总结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指标,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主体结构刚度取值提供参考,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以人为本、安全可靠、经济适用。(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16期)

徐鹏[4](2019)在《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150例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开颅夹闭组50例,血管内栓塞组100例(分为支架组50例,弹簧圈组50例),比较叁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影像学、mRS评分等。结果术中,血管内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100),开颅夹闭组为8%(4/50);术后,血管内栓塞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100),开颅夹闭组为6%(3/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开颅夹闭组和支架组复发率均为12%(6/50),弹簧圈组为22%(11/50),叁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病死率和预后效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开颅夹闭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I级、II级、III级)均取得良好的治疗和预后效果,但是开颅夹闭组、支架组的复发率更低,安全性更高,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沙夺林,刘晋,刘宇[5](2019)在《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安全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运营环境的特殊性,梳理和识别了系统运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针对故障模式、乘客救援、疏散与车辆救援等工况进行了仿真计算及系统性论证分析,提出了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08期)

王笑笑[6](2019)在《基于交通流参数的高速公路安全性风险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对长距离出行的需求日益剧增,高速公路在给人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亦不容忽视。因此,研究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至关重要。在现有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研究中,交通安全评价指标多以事故数为主,往往无法及时识别车流运行中的交通风险隐患,且难以体现个体行为差异。鉴于不同交通流状态对应不同的安全水平,人、车、路、环境等因素对交通运行的影响都将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交通流特征上。因此,本文基于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特性,在选取宏观风险和跟车追尾风险度量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论文主体内容包括: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特性分析、基于车速离散度的宏观风险研究、不同车型组合的追尾风险研究、高速公路交通风险改善应用研究。论文首先定性分析高速公路车流运行安全性,确定了从速度特性和跟驰特性两个方面进行高速公路安全性风险分析的研究目标。在此基础上,基于实测交通流数据,分别从宏观层面分析交通量、大车比例、速度等参数的时间、空间分布特性,从微观层面分析不同车型跟车速度、车速差、车间距、后车速度与车间距、车间距与车速差、后车速度与车尾时距、车尾时距与车速差等参数的统计特性及变化规律,以定量研究高速公路交通流运行特性。在宏观风险方面,论文选取速度标准差或速度标准差系数作为速度离散度量指标,首先,以高速公路行车道为研究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和SPSS软件,确定了行车道大车比例与速度标准差系数的变化关系,以及速度离散度最高状态下对应的大车比例值,并基于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出不同交通危险程度状态下对应的大车比例范围。接着,分别以高速公路超车道、行车道为研究对象,确定出各车道速度标准差与平均速度的变化关系,并采用两两比较检验方法研究了任意两个平均速度水平的速度标准差指标差异性。在微观风险方面,论文以研究不同车型组合(小车—小车、小车—大车、大车—小车、大车—大车)的追尾风险度作为主要目标。首先,通过计算比较四种车型组合在不同车速和车速差状态下的最小安全车间距,间接体现出不同车型组合的行车安全性差异。其次,基于跟车速度、车速差、车尾时距、车间距等微观交通流数据,研究了追尾风险发生时,不同车型组合的交通流特性所体现的安全性差异。接着,对不同车型组合的碰撞时间TTC值、避免碰撞减速度DRAC值、追尾风险强度等级(基于TTC值划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车—大车组合的行车风险最大,大车—小车组合的行车风险最低,且TTC值≤2s时,大车—大车组合发生追尾风险的严重程度要明显高于小车—小车组合。然后,对任意两种车型组合的TTC指标、DRAC指标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车型组合间的追尾风险差异与所选用的评价指标无关。在此基础上,研究出不同后车速度水平下,四种车型组合的追尾风险强度分布差异。最后,论文分别从降低速度离散、预防追尾事故两个方面进行高速公路交通风险改善应用研究,提出大车实时控制、车道管理、车速控制、最小安全车间距预警、车距辅助设施设计等安全设计方案,以改善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水平。(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6-20)

杨鸣,陆化普,张玉环[7](2019)在《基于综合指数模型的国家综合交通系统安全性评估与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交通运行安全性、交通系统可靠性和交通军民融合度叁个方面架构了"国家综合交通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数体系,确定了各指数的定义及内涵、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并采用"AHP-模糊信息隶属度法"构建了能用于实证研究的评估模型,对我国当前综合交通系统安全水平及差距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实现交通安全强国发展目标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06-13)

杨鸣,陆化普,张玉环[8](2019)在《基于综合指数模型的国家综合交通系统安全性评估与对策建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交通运行安全性、交通系统可靠性和交通军民融合度叁个方面架构了"国家综合交通系统安全性"评价指数体系,确定了各指数的定义及内涵、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并采用"AHP-模糊信息隶属度法"构建了能用于实证研究的评估模型,对我国当前综合交通系统安全水平及差距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实现交通安全强国发展目标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下)》期刊2019-06-13)

孙晓岚[9](2019)在《城市交通护栏安全性改进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我国的城市交通压力剧增,城市交通护栏开始广泛使用,以此来规范道路交通,保护人们的出行安全。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护栏致死事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暴露出我国部分城市交通护栏由于设计不合理等导致的日益突出的安全隐患,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城市交通护栏需要进行安全性改进的重要性。对城市交通护栏进行安全性改进设计,不仅仅是表面的美观性改进,更重要的是要在护栏结构、尺度、构成材料以及安装形式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作出最为经济实用和安全的改进设计,为人们正常出行提供更为系统、舒适、富有个性的交通出行环境,为人们的出行安全和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转提供保障。本论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资料收集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我国城市交通护栏所呈现出的安全隐患,在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城市交通护栏的概念和分类;第叁章较为详细的分析了城市交通护栏的现状以及目前在设计上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找出护栏设计的缺陷以便后续的研究;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城市交通护栏设计改进的原则,为改进设计建立理论基础;第五章主要研究城市交通护栏改进设计的内容,有针对性的把目前所发现的问题逐一进行设计改进;第六章系统进行了城市交通护栏的改进设计实践,分别从护栏横杆顶端设计、连接处加固设计、驾驶员安全视域改进设计、持久性设计、红外线预警装置设计、牢固度设计、防翻越设计、使用材料安全性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安全性改进设计研究。论文提出了城市交通护栏的设计应着眼于安全和创新等科学化发展的设计理念,立足于可持续性发展,寻求合理的安全性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对城市交通护栏的安全性改进设计进行详细的论述,作出设计实践,力求做到学术性和实践性相结合。论文的重点在于提出了“安全”、“保护”、“规范”为首要的交通护栏改进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设计应用进行改进说明,综合对比改进前后的区别并作出优点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和意义,为城市交通护栏的设计改进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9-06-01)

臧志成[10](2019)在《刍议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的步骤逐渐加快,目的在于及时缓解地面交通运行的压力。随着轨道交通设备设施的丰富,对应轨道管理的复杂性逐渐提高。为了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必须加强交通信号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合理设计,及时对其进行优化处理。结合新时期国内地铁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对交通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等进行了全面分析,旨在为实践操作提供一定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9年14期)

交通安全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专业从2002年开始构建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指标体系,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基于对连续采集的RAMS数据的分析,进行现场车辆维护的辅助决策,明确中期维护工作的重点,全面提高车辆维护维修的质量。目前,RAMS方法已经全面应用于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车辆日常检修和架(大)修管理应用案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安全性论文参考文献

[1].方祺,祁香兵.轨道交通安全计算机平台安全性设计[J].中国新通信.2019

[2].陈依新.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指标管理在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维护保障中的应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3].吴天,赵晓波.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指标分析[J].智能城市.2019

[4].徐鹏.血管内栓塞与开颅夹闭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临床医学.2019

[5].沙夺林,刘晋,刘宇.跨坐式单轨交通系统安全性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6].王笑笑.基于交通流参数的高速公路安全性风险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9

[7].杨鸣,陆化普,张玉环.基于综合指数模型的国家综合交通系统安全性评估与对策建议[C].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上).2019

[8].杨鸣,陆化普,张玉环.基于综合指数模型的国家综合交通系统安全性评估与对策建议[C].2019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论文集(下).2019

[9].孙晓岚.城市交通护栏安全性改进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19

[10].臧志成.刍议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9

标签:;  ;  ;  ;  

交通安全性论文-方祺,祁香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