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咸淡水界面下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平原区,地下咸水,咸淡水,深层地下水
咸淡水界面下移论文文献综述
范建勇[1](2011)在《环渤海低平原区咸淡水界面下移超10米》一文中研究指出环渤海低平原区咸淡水界面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下移10米~20米。这是地科院水环所张光辉研究员承担的《咸水规模灌溉条件下水盐动态监测与地下咸水资源可利用承载力评估》课题取得新成果。 课题人员通过监测和大量水土样品采集及测试,掌握了环渤海(本文来源于《中国国土资源报》期刊2011-02-21)
宋海波,张兆吉,费宇红,王振昌,钱永[2](2007)在《开采条件下河北平原中部咸淡水界面下移》一文中研究指出河北平原中部上层咸水入侵下层淡水已造成局部地下水污染,本文调查统计了地下水质监测资料和2700多眼深井孔的测井物探资料。以水化学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入手,对研究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咸淡水界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下移约0.4m,开采地下水造成上下层水头压力变化,加大上部浅层水向下越流是其主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07年01期)
张登杰,乔光建[3](2006)在《邢台市平原区成淡水界面下移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邢台市平原区咸水区分布面积3905km2,占平原区面积的66.2%。由于大量开采深层淡水,造成深、浅层水位差增大,产生越流补给现象,在咸水分布区,造成咸淡水界面下移,通过对开采条件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变化特征分析,从咸水下移渗透速率、黏土土层的越流滞后等方面,探讨咸淡水界面下移的计算方法,为咸水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期刊2006-10-01)
左文喆,万力[4](2006)在《天津市平原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开采条件下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集中超采深层地下水引发的浅层咸水向深层淡水的越流,是第Ⅱ含水组水质咸化的根本原因。并从咸水下移溶质运移模拟、渗透速率、粘性土层的越流滞后等方面,讨论了咸淡水界面下移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06年02期)
牟纯儒,张建平[5](2002)在《河北省典型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现状及其入侵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我省沧州地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的调查,表明有咸水区深层地下淡水水位大幅度的下降及大面积降落漏斗的产生和发展是深层地下水采补失调、存储资源日益衰竭的过程。提出了越流补给是咸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它正在破坏经过漫长地质时期而形成的极其有限的、珍贵的深层地下淡水资源。要通过以浅为主,慎用深层淡水,尽快建立节水型工业和农业,是保护深层水资源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河北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02年01期)
咸淡水界面下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河北平原中部上层咸水入侵下层淡水已造成局部地下水污染,本文调查统计了地下水质监测资料和2700多眼深井孔的测井物探资料。以水化学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从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入手,对研究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咸淡水界面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均下移约0.4m,开采地下水造成上下层水头压力变化,加大上部浅层水向下越流是其主要原因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咸淡水界面下移论文参考文献
[1].范建勇.环渤海低平原区咸淡水界面下移超10米[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
[2].宋海波,张兆吉,费宇红,王振昌,钱永.开采条件下河北平原中部咸淡水界面下移[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7
[3].张登杰,乔光建.邢台市平原区成淡水界面下移影响因素分析[C].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2006
[4].左文喆,万力.天津市平原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特征分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
[5].牟纯儒,张建平.河北省典型区咸淡水界面下移现状及其入侵机制分析[J].河北水利水电技术.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