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强激光论文-辛培培

飞秒强激光论文-辛培培

导读:本文包含了飞秒强激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含时薛定谔方程,强激光场,里德堡态激发,隧穿电离

飞秒强激光论文文献综述

辛培培[1](2019)在《飞秒强激光场中原子的里德堡激发及电离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进步,特别是飞秒强激光脉冲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在极端条件下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原子及其内部电子的动力学性质。近年来,人们在实验上观测到了一系列新奇的非线性物理现象,如阈上/高阶阈上电离、非顺序双电离、高次谐波产生等,其中强场里德堡态激发作为一种新的强场现象,不仅被认为是隧穿-再散射过程的重要补充,而且在光控化学反应、中性粒子加速和量子信息等领域同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论文利用量子理论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飞秒强激光场驱动下原子的激发和电离动力学性质。采用不同的光场参数我们研究了不同种类原子体系中的电子动力学行为,对强场中性里德堡原子激发和激发态对电离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发展了低频激光场中研究原子激发态行为的Kramers-Henneberger量子方法,很好地解释了相关物理现象。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稀有气体原子的强场里德堡激发行为和里德堡原子的电离调控。通过理论计算,给出了中性激发态原子以及电子产量随光场强度的改变规律,观察到了两种产量中的反向振荡结构。结合光场作用下激发态能级和电离阈值边界的移动以及偶极跃迁选择定则,合理的解释了这种现象。利用两束具有时间延迟的双色激光脉冲,通过调节时间延迟、激光频率等光场参数,进而改变光场对里德堡电子的作用时间以及作用位置,提出了一种利用双色激光脉冲调制原子激发态电离的方案。(2)研究了角动量态中性里德堡原子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中的应用。利用两束时间上延迟的双色单极性激光脉冲,通过电子波包制备和演化,以及波包调控整形,实现原子特殊量子态的制备。基于光电子低能动量分布以及角分布特征对电离初始态的依赖性关系,提出了一种对能级简并角动量态有效分辨的方法。(3)研究了原子共振激发态对阈上电离过程的影响。利用不同波长的超短激光脉冲研究了不同原子体系在隧穿区和多光子区的阈上电离过程。结果表明:长波长光场驱动下的隧穿过程,电子动量谱的低能结构对原子的内部电子结构并不敏感,在电子发生隧穿的过程中以直接电离过程为主,因此阈上电离过程并不依赖于激发态能级的共振效应。而对于短波长激光脉冲下的多光子区域,电子动量分布的低能部分以及能量的角分布特征强烈依赖于目标原子的束缚态能级,此时多光子过程占据主导地位。多光子激发过程中间共振态的差异性导致了最后阈上电离动量分布和角分布特征的不同。(4)研究了 Kramers-Henneberger变换方法在解释原子强场里德堡激发行为中的应用。在数学处理上通过坐标变换,将静止的核坐标系转换为振荡的电子坐标系,得到了新坐标系中光场和原子核共同作用下的有效势。通过分析光场参数如波长等对有效原子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有效势对原子激发态产生和布居过程的影响。我们还将这种高频激光场中发展起来的方法拓展到了低频场中,并给出了该理论在低频场中的适用范围。利用这种低频场KH方法给出了一种不依赖于传统多光子和隧穿机制的原子强场里德堡激发的新物理图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19-06-01)

郭玮,常志强,李月华[2](2018)在《405nm飞秒强激光场中H_2的碎裂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速度成像法测得了405 nm飞秒激光脉冲下H~+的动能分布和角分布。讨论了解离通道H_2~+→H~++H、H_2~(2+)→H~++H~+的反应路径,前者产生于经由1ω交叉的直接单光子路径,后者产生于H_2~(2+)的库仑爆炸。H_2~+到H_2~(2+)的电离起始于键软化,各通道的相对峰高说明H_2~+的解离和电离是竞争的。低场强加强H_2~+的解离,高场强支持H_2~+的电离。(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于洪洋[3](2017)在《飞秒强激光场中碳氧化物分子的电离解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短强激光技术的不断发展,超短脉冲激光的峰值功率不断提高,当外加光场的激光强度接近甚至超过分子的库仑场场强时,分子与外加激光场相互作用时将发生电离解离并产生许多新的强场物理现象。通过对电离解离产生的离子碎片在飞行时间质谱上的谱峰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有效获取飞秒强激光场下相关原子的电离和分子的电离解离信息,同时可以为利用飞秒激光脉冲对分子反应的断键过程的研究及控制不同化学反应通道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论文首先从飞秒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电离解离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出发,阐述了以CO_2分子和CO分子为例对碳氧化物的电离解离行为进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理论上分析了原子分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的电离解离行为,分别从电离和解离两个角度对不用条件下原子分子发生电离解离的机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对飞秒强激光场的相关基本参数如中心波长、强度、偏振方向及脉宽发生改变时分子电离解离程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设计了强场中碳氧化物分子电离解离研究的实验方案并完成了实验光路的搭建工作,给出了相应的核心实验装置如飞秒激光光源系统、飞行时间电子能质谱仪(TOF)、真空获取系统和探测系统的实验参数。通过对飞行时间原子能质谱仪(TOF)的工作原理进行探究获得了对离子产额谱峰进行标定的方法,成功获取并标定了空气的质谱图。实验上分别引入了实验气体CO和CO_2并得到了其相应的飞行时间质谱,利用相同的谱峰标定方法完成了对离子谱峰的标定。同时分别从激光强度、激光偏振方向和椭偏率叁个方面对CO分子和CO_2分子在强场中的电离解离行为进行了研究。对于CO_2分子而言可以看到其电离的一价离子及解离出的相应离子碎片均会随着激光光场强度的减弱而逐渐降低,并当激光强度降低至原始激光强度的25%后,离子产额谱峰将完全消失。随着激光偏振方向从水平偏振向垂直偏振转变解离出的离子碎片的离子产额谱峰逐渐增大,此外电离及解离出的离子碎片产额谱峰均随激光的椭偏率的下降而逐渐受到抑制,与理论上的分析结果一致。相比较下对于CO分子而言,其电离解离出的相应离子碎片随激光光场强度的变化趋势与CO_2分子基本相同,但离子产额谱峰消失时的激光光场强度存在着差异,另外CO分子电离解离出的相应的离子碎片随激光偏振方向的改变趋势与CO_2分子恰巧相反,随着激光由水平偏振向垂直偏振转变,离子碎片的产额谱峰逐渐受到抑制,并在激光转变为垂直偏振时达到最小值,这可能与分子结构有关。此外还在CO_2分子在强场中的解离碎片C2+、C+、CO+(1,1)处发现了库仑爆炸现象,并计算了发生库仑爆炸时的离子碎片所具有的初始平动能。(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王艳兰[4](2017)在《飞秒强激光场下惰性气体原子的电离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超快强激光技术的发展,飞秒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已经成为揭示原子分子内部超快运动规律,探索极端强场条件下的原子物理新现象的重要手段。在飞秒强激光场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进入全新的非线性、强非微扰区域,实验上发现了一系列新颖的物理现象,如多光子电离、阈上电离、非顺序双电离、高次谐波产生等。对这些新现象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原子分子光物理领域的重要基础前沿,同时推动了一些新兴学科领域的诞生与发展,例如通过飞秒强激光与原子分子气体相互作用产生高次谐波的方法是获得阿秒光脉冲的首选方案,也是当前唯一实现了阿秒光脉冲的方案,直接导致了阿秒物理学的出现与蓬勃发展。本论文利用飞行时间质谱仪和冷靶反冲离子动量谱仪(COLTRIMS)等实验技术,结合半经典理论计算方法,研究了飞秒强激光与惰性气体原子相互作用的非顺序双电离以及阈上电离动力学行为。主要工作内容及取得成果如下:1.实验和理论研究了强激光场中氙原子非顺序双电离过程对激光波长的依赖。我们发现,实验上观测到的二价氙离子与一价氙离子产量比值与激光波长的关系偏离了simple-man模型的理论预测结果,具体表现为比值随波长下降的整体斜率发生了变化以及在关系曲线上出现了一系列的峰。基于包含了库仑势的半经典模型我们重现了离子产量与波长的整体依赖关系。分析表明,这种依赖关系是由自由电子的波包扩散,库仑聚焦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库仑散焦叁种效应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2.实验和理论研究了中红外强激光场下氙原子非顺序双电离机制。我们发现当激光波长为2400nm时,随着激光光强的增加,二价氙离子动量分布从在零动量处呈现平台结构过渡到非零动量处呈现明显的双峰结构,这与实验室常用的790nm下的实验结果不同。基于再碰撞模型,我们可以得到非顺序双电离过程中碰撞直接电离(RII)和碰撞激发电离(RESI)两种通道贡献的相对比值。分析表明,随着波长和光强的增加,RII通道的贡献增大,导致离子动量分布出现双峰结构。此外,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函数拟合得到与实验结果一致的离子动量分布,并能获得对应于这两种通道的离子动量分布。3.理论研究了原子极化效应对椭圆偏振激光场中惰性气体阈上电离机制的影响。基于包含了库仑势和原子极化效应的半经典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显示,惰性气体原子Ar,Kr,Xe在椭圆偏振光下的光电子角分布几乎是一致的,这与实验结果相符。分析表明,极化效应会使电子隧穿时离母离子的距离增加,并且削弱母离子与光电子之间的库仑相互作用,这导致前向散射电子被抑制、直接电子贡献增加,从而造成Ar,Kr,Xe具有一致的光电子角分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期刊2017-05-01)

荆达[5](2017)在《飞秒强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电离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飞秒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理论和实验上观测调控原子、分子的实时动力学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其中利用飞秒激光脉冲研究特定模型系统下的控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中,在飞秒强场下利用含时量子波包法,对Li2分子电离做了理论模拟。针对阶梯型的四态Li2分子,研究了其在两束泵浦光(pump)和一束探测光(probe)的作用下光电子能谱中的Autler-Townes分裂情况,并由其叁峰结构来分析判断缀饰态的布居和能量。发现调节激光强度、叁束激光的波长以及pump和probe光之间的延迟时间可以调控缀饰态的布居和能量。当激光强度达到11 23 10 W cm-×?时,拉比振荡开始出现,而且继续增加激光强度至11 24.5 10 W cm-×?时,叁峰结构也开始呈现,两个边峰向远离彼此的方向移动,所以能够调控激光强度来操纵叁个缀饰态的布居和能量。当第一束泵浦光正失谐大于25nm时,右侧峰的峰值最高,负失谐大于45nm时,左侧峰值最高,而且随其波长增加,叁个峰向低能量方向移动,可以通过调控pump-1光的波长来控制叁个缀饰态的布居和能量。随着第二束泵浦光的负失谐大于40nm或者正失谐大于50nm时,叁峰结构逐渐转变为两个峰,我们可以用双缀饰态对其进行解释,而且随第二束泵浦光波长的增加,光电子能谱中峰的能量减小,能够调控pump-2光的波长来推断并调控叁个缀饰态的布居和能量分布情况。探测光不影响叁峰分裂程度,只影响峰的位置,由此可通过控制probe光来调控缀饰态的能量分布。增加pump光和probe光间的延迟时间时,两个对称的边峰逐渐消失,当延迟时间为20fs时,对称边峰完全消失,由此能够调控叁个缀饰态的布居。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控制化学反应以及研究反应机理等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李春苗,梁鹏飞,耿晶,郭振宁,张济鹏[6](2016)在《飞秒强激光场下氮气分子库仑爆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探究飞秒激光场下氮气分子库仑爆炸的作用机制,搭建高时间分辨的实验平台,利用高速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数据的获取,采用协方差地图法并结合强激光与气体相互作用的物理规律,进行结果论证和数据分析。实验确定了氮气分子库仑爆炸的反应道,测算了不同反应道的动能释放量。(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期刊2016年20期)

赵磊,张琦,董敬伟,吕航,徐海峰[7](2016)在《不同原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的里德堡态激发和双电离》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质量分辨的脉冲电场电离方法结合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地研究了He,Ar和Xe原子在800 nm飞秒强激光场中的里德堡态激发过程,并将其与非序列双电离过程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激发与非序列双电离过程的区别,以及不同原子里德堡态激发过程的规律性变化.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强激光场中原子里德堡态激发的物理机理.(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6年22期)

舒小芳[8](2016)在《飞秒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通道产生及其电子动能结构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飞秒强激光脉冲和原子分子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一系列非线性现象,包括场致电离,激光大气中传输成丝,以及激光诱导等离子体通道产生等。本论文主要研究飞秒强激光脉冲与原子相互作用、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瞬时速度分布,以及飞秒强激光在大气中形成的等离子体通道的电子动能结构等。研究结果对于深入理解超快强激光在大气中的传播以及等离子体通道形成的机制具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超快强激光的实际应用,如激光导电、测距、以及延长等离子体通道寿命等,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取得的主要进展如下:1.激光原子电离过程的相空间分析基于含时薛定谔方程,本文采用Gabor变换技术,从相空间角度研究了激光-原子相互作用的电离过程,其中面具函数的引入导致了系统的衰减或者耗散。在本论文的模拟中,系统的衰减被用于解释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产生。通过在计算区域的内边界处分别设置两个类探测器的坐标点,然后对以这两点为中心的电子波包的逃逸成分做Gabor变换,得出了其动量分布,进而得到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动能分布。2.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瞬时速度分布本论文采用单电子追踪的方法,将电子含时运动速度向速度空间投影,给出了场致电离诱导等离子体的瞬时速度分布形式。基于准静电场近似,通过求解电离速率方程得到脉冲包络内自由电子的密度。在激光场作用下,电子的速度分布反映了激光脉冲能量转换情况。等离子体的存在使得激光脉冲后沿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被大量损耗,同时也导致激光脉冲形状发生变化。为了使得分布函数更加平滑,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分配方案,即同时考虑电子的含时速度对两个相邻格点的贡献(具有不同的权重因子)。基于此速度分布,计算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平均动能。3.激光大气传输过程中的等离子体通道的动能结构本论文提出了一种计算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动能结构的方法,从而将两个独立的关于等离子体通道的研究领域联系起来,即强激光在大气中传输时形成的等离子体丝的扩展及等离子体通道寿命的延长。在解一般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时候,重新引进了激光电场的快速振荡成分,并通过求解电子的运动方程,计算了依赖于电离时刻的电子动能。然后,以电离率作为权重因子进行加权,得到了等离子体通道的平均动能分布,即动能结构。最后,讨论了不同透镜参数下等离子体的动能结构,分析了其形成机制。本论文作者对每个问题分别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程序语言为FORTRAN,数据的处理由MATLAB完成。(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期刊2016-06-26)

杨宇亮[9](2016)在《N_2分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的电离和解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激光强度可以与原子或分子的库仑势能比拟时,原子或分子将会出现电离现象,电离后的分子离子会在其内部库仑势的作用下解离,形成离子碎片,表现在飞行时间质谱上是一个谱峰分裂的现象。通过研究谱峰的分裂现象,可以为人们提供在强激光脉冲作用下原子的电离信息以及分子的解离信息,为使用飞秒脉冲控制分子的解离通道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论文首先介绍了原子分子与强激光场相互作用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了原子分子在强激光场中可能出现的几种电离方式,即多光子电离、隧穿电离、阈值上电离,以及这几种电离方式出现的条件。首先,开展了原子及分子与强激光脉冲相互作用发生电离解离的理论研究。分别阐述了在激光场作用下原子的电离与分子的电离解离现象,讨论了激光强度与偏振态对分子电离解离的影响。然后,阐明了飞行时间质谱仪的总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包括真空靶室的真空维持系统及其进气系统、真空靶室内部的二级电场系统、微通道板探测系统以及飞秒激光系统。此外,还给出了飞行时间质谱的谱峰标定方法,并对真空靶室内残余空气的飞行时间质谱进行了谱峰的标定。在此基础上,使用重复频率为1 kHz,激光平均功率为1.7 W,脉冲的宽度为50 fs的掺钛蓝宝石啁啾脉冲放大飞秒激光器和飞行时间质谱仪,对N_2分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的电离解离进行了研究。开展了飞秒激光电场强度对N_2分子在强激光脉冲作用下产生的电离及解离的影响研究。在获得的质谱中,发现了N_2分子电离后产生的N~(2+)分子离子以及解离产生的N~(3+)、N~(2+)、N~+离子碎片。通过对这四个离子对应的质谱谱峰的研究,发现当激光强度大于4×10~(14) W/cm~2时,质谱中已经出现N~+离子。随着激光强度的增加,N~(2+)、N~(3+)离子陆续地被观测到。开展了飞秒激光的偏振方向对N_2分子的电离及解离的影响研究。当激光偏振方向与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轴向平行时,N_2分子发生的电离解离最明显,表现在质谱中为N~(3+)、N~(2+)、N~+离子碎片的信号达到最强。当激光偏振方向转过90度后,叁种离子的信号达到最弱,甚至消失在噪声中。此外,发现在激光偏振方向转过20度时,N~(2+)分子离子信号最强。在激光偏振方向转过70度时,N~(2+)分子离子信号最弱。另外,在飞行时间质谱中,发现了谱峰分裂,即库仑爆炸的现象。对比了激光偏振方向改变时,N~(3+)、N~(2+)、N~+离子碎片发生谱峰分裂后出现的两个谱峰的峰值的变化。发现N~(3+)和N~(2+)离子碎片的谱峰分裂与激光偏振方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激光偏振方向转过30度时,分裂后的两个谱峰峰值几乎相同;偏振方向小于30度时,两个谱峰中的靠后的谱峰峰值较大;大于30度时,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而这一点在N~+分子离子中并未观察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6-01)

梁鹏飞[10](2016)在《利用高分辨飞行时间谱仪研究飞秒强激光导致的氮分子的库仑爆炸》一文中研究指出飞秒强激光与气体分子相互作用时,气体分子会被迅速剥去若干个电子,生成高价态的母离子。母离子内部基团间强大的库仑斥力会使母离子发生解离,生成动能很高的碎片离子,这个过程就是库仑爆炸(Coulomb Explosion,即CE)。飞行时间谱仪(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er,即TOFms)是一种简单可靠的质谱分析仪器,常被科研工作者用于气体分子和团簇的库仑爆炸的研究工作中。本人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搭建了一套高分辨的飞行时间谱仪系统,通过使用新的数据获取和分析方法,精确地对N2分子发生库仑爆炸时的反应道进行了判定,同时也对不同库仑爆炸反应道释放的能量进行了计算。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叁个方面。首先,成功研制了一套质量分辨率(m/?m)超过2000的飞行时间谱仪系统。我们对微通道板探测器的供电电路进行了多次改进,得到了脉宽小于2ns且无振荡拖尾的脉冲信号,提高了探测器的时间分辨。我们对真空获取系统进行了优化,获得优于84.0 10 Pa-×的超高真空环境,减少了离子信号在微通道板探测器上的堆积。我们对比了多种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最后决定采用数字化仪ADQ412作为整个系统的数据采集装置,同时编写了后续的寻峰统计程序,这使得我们的飞行时间谱仪系统可以连续获取激光气体靶相互作用过程中的离子信息。其次,我们对微通道板探测器输出的脉冲信号幅度进行了统计,发现微通道板探测器的输出信号幅度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不能简单的使用脉冲信号幅度大小来区分不同的离子。最后,我们对比了多种判断库仑爆炸反应道的方法,选择使用“协方差地图法”在飞行时间质谱出现峰位迭加的情况下,准确地对强激光场中N2分子库仑爆炸反应道进行了判定分析,同时我们还计算了不同库仑爆炸反应道所释放的能量。本文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介绍飞行时间谱仪的设计原理以及参数优化,包括真空获取系统,飞秒激光系统,加速电场设计,微通道板(MCP)探测器的设计和优化等若干个方面。第叁章介绍飞行时间谱仪的数据获取和分析原理,对飞行时间谱仪进行测试,使用新的定标方法,精确确定飞行时间质谱上不同峰位对应的离子的质量电荷比。第四章介绍超快超强激光场中气体分子的电离机制,重点对氮分子的库仑爆炸理论和库仑爆炸的解离通道进行分析讨论,使用协方差地图法,对库仑爆炸反应道进行精确判断,同时对比协方差地图法,符合近似法和质量分辨动量成像法的优缺点。第五章为总结和展望。(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6-06-01)

飞秒强激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速度成像法测得了405 nm飞秒激光脉冲下H~+的动能分布和角分布。讨论了解离通道H_2~+→H~++H、H_2~(2+)→H~++H~+的反应路径,前者产生于经由1ω交叉的直接单光子路径,后者产生于H_2~(2+)的库仑爆炸。H_2~+到H_2~(2+)的电离起始于键软化,各通道的相对峰高说明H_2~+的解离和电离是竞争的。低场强加强H_2~+的解离,高场强支持H_2~+的电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飞秒强激光论文参考文献

[1].辛培培.飞秒强激光场中原子的里德堡激发及电离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9

[2].郭玮,常志强,李月华.405nm飞秒强激光场中H_2的碎裂研究(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18

[3].于洪洋.飞秒强激光场中碳氧化物分子的电离解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王艳兰.飞秒强激光场下惰性气体原子的电离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7

[5].荆达.飞秒强激光场中双原子分子电离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

[6].李春苗,梁鹏飞,耿晶,郭振宁,张济鹏.飞秒强激光场下氮气分子库仑爆炸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6

[7].赵磊,张琦,董敬伟,吕航,徐海峰.不同原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的里德堡态激发和双电离[J].物理学报.2016

[8].舒小芳.飞秒强激光诱导等离子体通道产生及其电子动能结构的理论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6

[9].杨宇亮.N_2分子在飞秒强激光场中的电离和解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10].梁鹏飞.利用高分辨飞行时间谱仪研究飞秒强激光导致的氮分子的库仑爆炸[D].兰州大学.2016

标签:;  ;  ;  ;  

飞秒强激光论文-辛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