荚蒾属论文-吴田泽,陈露,肖煜强,邹问汀,胡心怡

荚蒾属论文-吴田泽,陈露,肖煜强,邹问汀,胡心怡

导读:本文包含了荚蒾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荚蒾属植物,DNA条形码,ITS2序列,种间鉴定

荚蒾属论文文献综述

吴田泽,陈露,肖煜强,邹问汀,胡心怡[1](2019)在《荚蒾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析13种荚蒾属药用植物的ITS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条形码序列,探讨荚蒾属植物属内鉴定的新方法,为荚蒾属植物的快速、准确、批量鉴定提供方法学依据。方法:该研究收集13种荚蒾属植物共32份样品,进行基因组DNA提取、PCR扩增ITS2序列并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并剪切后,采用MEGA5.1软件计算遗传距离,比较种内、种间序列差异,利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基于ITS2序列分析,13种药材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各个种的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均小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构建的系统树各个种不同样本均分别聚在一起,表现出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可较好地用于荚蒾属植物的鉴定研究,有助于为荚蒾属植物鉴定提供分子生物学方法基础,也为日后荚蒾属植物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中药》期刊2019年07期)

吕文君,刘宏涛,夏伯顺,黄升,应佳莉[2](2019)在《荚蒾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荚蒾属植物是一类极具观赏价值的花灌木类群,在国外园林中应用广泛。文中概述了国内外荚蒾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观赏类型和园林应用类型,并对我国荚蒾属植物应用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荚蒾属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世界林业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吕文君,刘宏涛,袁玲,黄升[3](2018)在《荚蒾属植物在武汉地区的引种调查及观赏性状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科学地开发利用武汉现有荚蒾属植物资源,对已引种的荚蒾属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并对成功保存的资源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观赏性状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有引种的荚蒾属植物原生种共54种,20种不能适应当地环境而未能存活,剩余34种栽培表现良好。根据观赏目的不同,将这34种荚蒾分为观花方案、观叶方案和观果方案分别进行评价与分级,观花效果为Ⅰ级的有蝴蝶戏珠花、绣球荚蒾、琼花、蝶花荚蒾等6种,观叶效果为Ⅰ级的有短序荚蒾、法国冬青、珊瑚树、球核荚蒾等15种,观果效果为Ⅰ级的有短序荚蒾、蝴蝶戏珠花、琼花、台东荚蒾等8种,这些荚蒾今后可作为重点开发利用对象。本研究为荚蒾属植物在武汉地区的推广及应用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数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园林》期刊2018年08期)

杜灵洁,杨晨娜,李尔敏,王家东,杨慧霞[4](2017)在《荚蒾属植物药用资源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荚蒾属植物在中国有74种,是重要的药用资源,也是极具开发价值的园林树种。本文综述了荚蒾属植物的药用资源和园林应用,并分析了珍稀植物日本荚蒾在中国的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价值,为该物种的保护及开发应用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台州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许聪聪[5](2017)在《荚蒾属和丁香属植物迁地保育对环境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植物迁地保育过程中,引种地区的温度、光照以及降水等自然环境气候无疑是影响植物生长和繁育的主要因子,而在种源地的长期适应性进化中所形成的物种,置身于引种地的环境变化中,所呈现的生长和开花的响应机制也必然带有共性和差异性。丁香属和荚蒾属植物地理分布广泛,不同物种间有着不同的生长、开花可塑性和环境响应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异常气象事件频繁发生,迁地保育木本植物的生长健康状况和开花早晚受到较大的影响。华北地区在经历了2010年春季的异常冷湿之后,2016年春季又出现了异常暖旱的气象事件。我们通过露地驯化的荚蒾属植物的花期物候对春季异常气象事件的响应监测,以及丁香属植物生长在温度及光照调控下的试验,聚焦引种地春季气候异常变化和高温强光共同作用下的驯化环境,对荚蒾属和丁香属植物的开花特征、物候特征和幼苗生长影响的定量效应,依据种源地的叁向地带性分布背景揭示驯化适应的共性和差异性特征。对荚蒾属(Viburnum L.)植物在2009年至2016年春季的两次气象事件及正常年份的多年花期物候观测发现,春季异常暖旱时荚蒾属植物的花期整体提前,而花期时长均未缩短;在自然的垂直分布中海拔跨度小的琼花和欧洲绣球,其始花期、花前积温和花期时长的年际变化幅度较大,而海拔跨度较大的李叶荚蒾、黑果荚蒾和红蕾荚蒾无论春季冷湿或暖旱,其始花期、花前积温和花期时长都呈现较小的可塑性,且始花期也相对固定。春季暖旱时枝条的同化产物分配增加,枝粗增加明显,叶片生长速率加快,叶面积更大但叶片更薄,远果叶的同化产物分配显着增高,不利于同化产物的果实供给。对丁香属(Syringa L.)幼苗施加温度和光照的梯度处理4周后,我们发现当日间温度在37℃的高温水平时,叁向地带性分布(经度、纬度和海拔)跨度大的紫丁香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幅度较小,能通过叶片蒸腾和热耗散缓解高温影响,同时其光系统II(PSII)也未因高温造成不可逆转性的伤害;在环境温度和光照发生梯度变化时,作为广布种的紫丁香有着较小的生理可塑性。而叁向地带性分布跨度小的狭域种垂丝丁香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幅度大,通过叶片蒸腾和耗散不能缓解高温压力,同时PSII结构受到损伤,在环境变化中呈现较大的生理可塑性,但光合生理的响应性调控并未形成高温适应导致高温胁迫的发生。研究的另一个发现是,光照本身并未对叶片的气体交换和生物量的全株分配造成影响,但光照与温度共同作用时对植物气体交换方面形成了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强弱因物种而异。历时4周的试验期间所发生的处理效应尚未体现在形态学层面,但狭域种垂丝丁香比广布种紫丁香有更大而更低密度的气孔也是狭域种叶片热交换能力受限的重要因素。针对异常气象事件中专属植物的花期物候格局的研究,使我们更为精准地追踪物种繁育特征的环境可塑性,为系统地认知专属植物的气候变化响应和物候学大尺度数据分析提供了基本信息。通过温光调控植物生长试验明确广域种和狭域种对引种地环境温度和光照变化的响应机制差异,确定各处理效应对幼苗生长的贡献值,定制具有针对性的引种驯化策略,提高狭域物种的迁地保育效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冯翔,姚安庆,王文凯[6](2016)在《中国荚蒾属植物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荚蒾属植物在我国西南部地区分布广泛且产量丰富,有相当长久的应用观赏历史,并且是重要的中药材。但现有很多种类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野生状态。在国内,荚蒾属植物的研究处于初步阶段,通过总结该属植物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以期对荚蒾属植物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6年13期)

吴其超,刘丹,仝伯强,臧德奎[7](2016)在《山东荚蒾属植物资源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实地调查并查阅国内主要标本馆的相关标本,研究了山东荚蒾属植物资源。山东有荚蒾属(Viburnum Linn.)植物野生种类4种2变种,引入栽培5种1变种2变型2品种。讨论分析野生荚蒾种类地理分布,制定分种检索表,并对列入山东省珍稀濒危的荚蒾进行性状描述、濒危分析,提出了相关珍稀濒危荚蒾保护开发的建议与措施。(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杨鹏[8](2016)在《荚蒾属植物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荚蒾属为忍冬科灌木或小乔木,经济价值高,开发利用前景广阔。文章综述荚蒾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观赏特性以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原则,提出荚蒾属植物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应用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文摘》期刊2016年06期)

尉倩,王庆,刘安成,庞长民[9](2016)在《荚蒾属植物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种苗繁育技术是荚蒾属植物推广应用的重要基础。本文从荚蒾属植物资源概况,种子繁殖、扦插繁殖以及组织培养快繁等方面介绍了荚蒾属植物繁育技术方面取得的技术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3期)

王勇[10](2016)在《五种荚蒾属植物的扦插繁育与生态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荚蒾属植物中选择琼花、蝴蝶戏珠花、球核荚莲、鸡树条荚蒾、地中海荚蒾五种花木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法国冬青作为参照组,对荚蓬属植物在长沙市的扦插繁育特性与生态适应性进行试验,为其在湖南地区的资源开发与应用提供一套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论文主要成果如下:地中海荚蓬在河沙中NAA100mg/L处理4h下的生根率最高,可以达到84.33%;在椰糠中IAA100mg/L处理4h下插穗侧根数最多,为21条,在五种荚蓬中居中;在泥炭土+珍珠岩(2:1)中NAA100mg/L处理12h下平均不定根长最长,为48.33mm,在五种荚蒾中平均根长最长。蝴蝶荚蒾在椰糠中IAA50+NAA50mg/L处理12h下的生根率最高,达到了83.33%;且在各试验荚蒾中,相同因素下,生根率最高;在泥炭土+珍珠岩中IAA100mg/L处理12h下插穗侧根数最多,为24条,在五种荚蓬中插穗侧根数最多;在泥炭土+珍珠岩中IAA50mg/L处理12h下平均不定根长最长,为41.67mm。琼花插穗在椰糠中IAA50+NAA50mg/L处理4h下生根率与在椰糠中IAA50mg/L处理12h下的生根率均为最高,达到53.33%:在椰糠中IAA50+NAA50mg/L处理12h下插穗侧根数最多,为15.33条:在河沙中IAA50+NAA50mg/L处理12h下平均不定根长最长,为19.17mm。球核荚蓬插穗在泥炭土+珍珠岩中IAA50+NAA50mg/L处理4h下的生根率与在椰糠中NAA50mg/L处理4h下的生根率均达到最高的51.33%;在椰糠中IAA50+NAA50mg/L处理12h下插穗侧根数最多,为19条;球核荚蒾的插穗平均不定根长在试验的几种荚莲中值较低,其在泥炭土+珍珠岩中NAA50mg/L处理12h下平均不定根长最长,为13.67mm。鸡树条荚蒾在泥炭土+珍珠岩中NAA100mg/L处理12h下的生根率与泥炭土+珍珠岩中IAA50+NAA50mg/L处理12h下的生根率均为最高的86.67%:在椰糠中IAA100mg/L处理12h下插穗侧根数最多,为22.67条:在泥炭土+珍珠岩中IAA50mg/L处理12h下平均不定根长最长,为41.67mm。五种荚蒾的总体成活率地中海荚莲>鸡树条荚蓬>蝴蝶荚蓬>琼花>球核荚蒾,插穗侧根数蝴蝶荚蒾>鸡树条荚蒾>地中海荚蓬>琼花>球核荚蒾,插穗平均不定根长蝴蝶荚蓬>鸡树条荚蓬>地中海荚蒾>琼花>球核荚蒾。五种荚蓬的扦插存活苗移盆两周后的脯氨酸含量鸡树条荚蓬>琼花>球核荚蒾>地中海荚蒾>蝴蝶荚蒾;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接近;丙二醛含量地中海荚蒾>鸡树条荚蓬>球核荚蒾>琼花>蝴蝶荚蒾;过氧化物酶含量球核荚蒾>琼花>鸡树条荚蒾>地中海荚蒾>蝴蝶荚蓬;过氧化氢酶含量球核荚蓬>地中海荚蓬>琼花>蝴蝶荚蓬>鸡树条荚蓬;总抗氧化能力琼花>鸡树条荚蓬>球核荚蒾>蝴蝶荚蓬>地中海荚蓬(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荚蒾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荚蒾属植物是一类极具观赏价值的花灌木类群,在国外园林中应用广泛。文中概述了国内外荚蒾属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观赏类型和园林应用类型,并对我国荚蒾属植物应用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荚蒾属观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荚蒾属论文参考文献

[1].吴田泽,陈露,肖煜强,邹问汀,胡心怡.荚蒾属植物DNA条形码鉴定[J].中国现代中药.2019

[2].吕文君,刘宏涛,夏伯顺,黄升,应佳莉.荚蒾属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19

[3].吕文君,刘宏涛,袁玲,黄升.荚蒾属植物在武汉地区的引种调查及观赏性状评价[J].中国园林.2018

[4].杜灵洁,杨晨娜,李尔敏,王家东,杨慧霞.荚蒾属植物药用资源研究进展[J].台州学院学报.2017

[5].许聪聪.荚蒾属和丁香属植物迁地保育对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6].冯翔,姚安庆,王文凯.中国荚蒾属植物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6

[7].吴其超,刘丹,仝伯强,臧德奎.山东荚蒾属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6

[8].杨鹏.荚蒾属植物在现代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6

[9].尉倩,王庆,刘安成,庞长民.荚蒾属植物种质资源及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陕西林业科技.2016

[10].王勇.五种荚蒾属植物的扦插繁育与生态适应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6

标签:;  ;  ;  ;  

荚蒾属论文-吴田泽,陈露,肖煜强,邹问汀,胡心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