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洞箫论文-郭钰婷,吴俞晨

南音洞箫论文-郭钰婷,吴俞晨

导读:本文包含了南音洞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南音洞箫,演奏者

南音洞箫论文文献综述

郭钰婷,吴俞晨[1](2019)在《南音洞箫 以竹问江湖》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南音洞箫至今保留着"十目九节"的选材标准,往往万亩竹林只有一支可用,这是制箫人始终守着的"根"。但与此同时,他们让这支南音的伴奏乐器经历数度演变,如今已经能够脱离南音,以独奏、组奏的形式登上舞台,终于,让南箫也能"开枝散叶"。在泉州老城里兜兜转转,抵达"御音斋"之前,会先路过当地香火(本文来源于《海峡旅游》期刊2019年07期)

庄忠河[2](2019)在《南音洞箫教学模式比较研究——以泉州艺校和培元中学为参照》一文中研究指出泉州南音作为地方特色课程被泉州艺校和培元中学引入课堂,南音洞箫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条件,必然产生培养模式的差异,在日后的南音洞箫实践等相关活动中呈现愈加明显。文章通过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南音洞箫教学,对比找出其异同,基于两种模式下的洞箫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究,探寻南音洞箫教学的新模式。(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茜楠,莫佳驹[3](2019)在《洞箫陪伴一生何求——访南音洞箫制作师李志瑜》一文中研究指出泉州,坐落于福建省的东南部,是福建叁大中心城市之一。冬末春初的时节,我应邀来泉州观光。香火缭绕的庙宇、盘根错节的榕树、缓慢的生活节奏和公路上的电动车"军团",这些泉州的元素带给我的直接印象。到泉州的当晚,朋友邀请我去听南音。之前我从未欣赏过南音,后经了解,才知道2009年10月1日,南音就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9年05期)

孟迪,阿军[4](2018)在《要善待每一根竹子——访南音洞箫制作师杜志阳》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福建泉州,杜志阳算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洞箫制作师。通常人们不叫他名字,只称呼他阿杜。福建泉州是南音之乡,而洞箫是南音中的主奏乐器。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可以听到洞箫二弦发出的乐音。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阿杜到学校上晚自习课,趁着教室停电的当口,阿杜来带校长办公室,他看到墙上挂着的洞箫、二弦、叁弦、琵琶等南音必备的几件乐器。校长虽然主(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8年10期)

王珊,马晓霓[5](2017)在《论南音洞箫的传承与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漫长的艺术发展史上,南音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革新或改良使其趋于完善。然而,在南音发展已颇为成熟、完备,且被选为世界"非遗"的背景下,对其任何形式的改良与革新则应慎之又慎。当代着名南箫研制者、国家一级演奏员阿四先生冒着被传统南乐界深度"置疑""批评"的风险,对南箫的改良进行了长达叁十多年的探索,为解决六孔洞箫在演奏"倍思管"乐曲或伴奏南音曲唱时长期存在的所谓"音不准"现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同时,他对传统南箫演奏手法和惯用手势长期采用"右手在上、左手在下"等现象,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一家之言和改良途径,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期刊2017年04期)

余冰心[6](2017)在《南音洞箫演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泉州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南音洞箫作为南音“上四管”乐器之一,在演奏骨干音的基础上,进行“做韵”,即“润腔”美化“骨谱”的曲调,对丰富整个音乐旋律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运用实践、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主要方法,以南音洞箫演奏技法在作品中的运用、南音洞箫“做韵”两方面进行梳理分析,从而将洞箫“做韵”在舞台实践中更好的运用,以期提高自身的演奏能力与理论水平。(本文来源于《泉州师范学院》期刊2017-06-15)

王青[7](2017)在《南音洞箫的历史与现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音洞箫是泉州南音用来演奏富有装饰性润腔旋律的主要乐器之一。南音洞箫与唐宋尺八有非常重要的渊源关系,它是唐宋尺八的遗存,继承了唐宋尺八的精华,发展成具有独特构造和演奏风格的现代尺八(南音洞箫)。改良的南音洞箫既保留了洞箫原有的特色,又弥补了现今乐律体系下"半音不全""转调困难"两大缺陷,为南音洞箫艺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表现空间。(本文来源于《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林龙平,林龙彬[8](2017)在《福建南音洞箫制作现状与未来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制作现状1.福建南音洞箫的制作现状南音洞箫的制作材料,一般采用高山桂竹、石竹、小毛竹、观音竹、合金、PVC管、木头等材料。使用竹子制作的南箫在材料上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长度为一尺八寸左右为最佳长度,要求竹竿整体为九目十节,竹竿需带竹根,因为南箫要求在第叁目上打出两个出气孔(俗称凤眼),且要保证在叁段竹子上分别开六个平均孔,要求每一段竹子只能够开两孔,所以南音洞箫的材料是十分紧缺与稀少的。(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7年02期)

王大浩[9](2015)在《浅析南音洞箫在《走马》中的音乐诠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在南音"四大名谱"中,最为人所称道的两首乐曲是《梅花操》和《走马》,一首借景咏志,另一首借物抒怀,动静结合。特别是《走马》(也称《八骏马》),以其别致生动的音乐形象,刻画骏马奔腾等富有动态的音乐场景,在我国古典音乐作品中对"马"的音乐形象刻画可谓独树一帜。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南音名谱《走马》的演奏研究较少。周畅的《论<走马>、<四时景>和<百鸟归巢>》一文主要从乐曲谱面的作品分析,从音乐(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5年01期)

孟建军[10](2014)在《南音洞箫的改良》一文中研究指出南音洞箫源于唐,形成于宋,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南音洞箫伴随着"福建南音"而发展。过去,南音洞箫主要以为南音伴奏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音洞箫另辟蹊径,也开始走上了独奏、重奏的舞台,凸显出其独特的个性与魅力。任何一件乐器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洞箫作为一件为南音伴奏的乐器也不例外。如果用来演奏音域宽广甚至半音阶的音乐,它也会受到很多制约。是否能够突破传统的南音洞箫制作工艺,制作(本文来源于《乐器》期刊2014年05期)

南音洞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泉州南音作为地方特色课程被泉州艺校和培元中学引入课堂,南音洞箫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条件,必然产生培养模式的差异,在日后的南音洞箫实践等相关活动中呈现愈加明显。文章通过比较两种模式下的南音洞箫教学,对比找出其异同,基于两种模式下的洞箫教学进行思考与探究,探寻南音洞箫教学的新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音洞箫论文参考文献

[1].郭钰婷,吴俞晨.南音洞箫以竹问江湖[J].海峡旅游.2019

[2].庄忠河.南音洞箫教学模式比较研究——以泉州艺校和培元中学为参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3].李茜楠,莫佳驹.洞箫陪伴一生何求——访南音洞箫制作师李志瑜[J].乐器.2019

[4].孟迪,阿军.要善待每一根竹子——访南音洞箫制作师杜志阳[J].乐器.2018

[5].王珊,马晓霓.论南音洞箫的传承与改良[J].中国音乐.2017

[6].余冰心.南音洞箫演奏研究[D].泉州师范学院.2017

[7].王青.南音洞箫的历史与现状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

[8].林龙平,林龙彬.福建南音洞箫制作现状与未来发展[J].乐器.2017

[9].王大浩.浅析南音洞箫在《走马》中的音乐诠释[J].乐器.2015

[10].孟建军.南音洞箫的改良[J].乐器.2014

标签:;  ;  

南音洞箫论文-郭钰婷,吴俞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