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型范畴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一词多义,翻译策略,魏乃杰,《伤寒论》
原型范畴化论文文献综述
李莉,张淼,潘玥宏[1](2018)在《《伤寒论》中一词多义的原型范畴化认知及其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医文化走出去,优秀典籍要先行。《伤寒论》目前已有多个英译本,其中较为流行的译本有魏乃杰译本、黄海译本和罗希文译本。笔者发现《伤寒论》原文中一词多义(polysemy)现象较为常见,其恰当翻译对经典的有效传播至关重要。诸多学者已经从汉语语言角度研究了《伤寒论》中一词多义现象,如张沁园[1]对原文中易于造成理解偏差和谬误的字词举例,列举出这些字词的多重含义;蒋明德[2]对《伤寒论》中"中风"的涵义进行分析等。但是从翻译角度对《伤寒论》(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王甜甜[2](2018)在《英语构词和汉字的原型范畴化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长期以来,很多人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的不同理解,简单地将数以万计的英文单词与汉语词汇等同对待,以至于造成两种语言文字基本结构的混淆,对语言学习造成困扰,尤其是对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识读和记忆造成巨大的负担。英文作为表音文字属于印欧语系,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则归属于汉藏语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认知工具。纵观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英语构词的生命力是由词根和词缀的无限结合体现出来的,其中以派生词最为典型。而纵观汉字的演变以及现代汉字的应用,由于庞大且灵活的偏旁,形声字成为高产的字形。本文基于原型理论,对英文和汉字在文字结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将英语单词的构形方法,构形要素(拉丁字母、词缀)与汉字的造字之法以及笔画和偏旁进行较为全面细微的对比。根据前人对词缀和偏旁的划分,搜寻并列举大量实例发现,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和偏旁构成的形声字是范畴化体现在文字上的结果,是两种文字构形上的原型。同时在表义范畴看,词缀和偏旁的范畴化功能比较相似,可以进行对照学习,而语法范畴功能则存在较大的差异,追本溯源是由于英汉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根据以上分析,通过对英汉文字形态对比分析,可以推断出英语派生词与汉语形声字在构成上异曲同工,词缀和偏旁的表义和语法范畴功能大同小异,这一研究发现可以应用于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中,让学生掌握英汉文字构造上的共同规律,将传统的汉语学习方法应用到英语词汇学习中。(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8-05-01)
张雪华[3](2017)在《一词多义的原型范畴化认知及其翻译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把一词多义看成是原型义项经过隐喻或转喻生成的多个边缘义项。针对一词多义在语言翻译中产生的困难,本文总结了原型范畴化认知理论影响下的一词多义的定义、产生根源和产生模式。针对翻译过程中,一词多义经常受到语境效果弱、语义频率低和边缘义项难的影响,本文提出叁点应对方法:首先,译者首先应该顺应语境需求,进行子义项的选择。其次,译者必须接受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动态观,灵活处理在新的语境中出现的多义单词。最后,译者应扩大知识面,加强对边缘义项了解和推测能力。(本文来源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章宜华[4](2017)在《基于原型与图式范畴的词汇关联与释异——以现代汉语的范畴化释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运用范畴化来解释语言可以使他们的经验知识趋于结构化和系统化,让学习者能以较少的认知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然而,基于经典范畴和原型范畴的释义研究和实践都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探索新的方法来为词典释义提供理论支撑。文章从图式范畴的性质特点、原型与范畴图式-示例关系和认知域与范畴网络图式的构建等方面,阐明了图式范畴释义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提出基于图式-示例关系的释同与解异模式。(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姚青[5](2016)在《原型范畴化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型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一项重要内容,范畴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上运作,在横向上以原型为参照点,纵向上则分为基本层次范畴、高层次范畴和低层次范畴。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原型范畴化理论指导下,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词汇学习和扩展会起更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35期)
于秀金[6](2016)在《汉语(非)现实范畴的显赫性与扩张性——跨语言原型范畴化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跨语言(非)现实(realis/irrealis)和时-体-情态之间的显赫(mightiness)非均衡性假设,试图通过论证(非)现实为汉语的显赫范畴且具扩张性,来阐释汉语时-体-情态的形式纠缠问题,并初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本研究结论如下:1)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范畴化在(非)现实范畴中产生原型效应和层级系统,(非)现实的原型范畴在不同语言中有别,时-体-情态叁个基本层次范畴以家族相似性聚合在(非)现实这一更高层次范畴下。2)(非)现实和时-体-情态之间存在显赫非均衡性,该假设具有跨语言普适性。当(非)现实为非显赫范畴时,下位层级上时-体-情态中任一范畴在不同语言中都可能成为显赫范畴;当(非)现实本身显赫时,时-体-情态中任一范畴倾向于非显赫。3)汉语中(非)现实是一个显赫范畴,而时-体-情态均为非显赫范畴,领属/存在范畴是汉语显赫(非)现实进行扩张的非原型范畴。(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门超元[7](2016)在《原型范畴化视角下的一词多义与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型范畴理论认为一个词的不同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各义项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词义的延伸主要通过两条重要途径,即隐喻和转喻。本研究认为对一词多义产生机制的分析可以为多义词教学提供有益启示。(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08期)
邓琳[8](2016)在《原型范式下的词典范畴化释义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原型理论的词典范畴化释义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回顾,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两种不同范畴释义观的对比研究、原型范畴化释义的理据研究及其理论与应用研究。当前词典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还存在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以及研究不够具体深入等问题,未来词典原型范畴化释义研究既需要从多个视角、多维度地展开,还需要结合新的语言学理论和词典释义理论对范畴化释义的具体原则和方法做进一步的纵深研究。(本文来源于《辞书研究》期刊2016年02期)
张馨元[9](2015)在《从认知原型与范畴化看希拉里竞选宣言中的说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范畴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原型是范畴的核心,而范畴化是根据人的主观体验划分客观世界的工具。基于范畴、原型以及范畴化概念之上的说服策略在政治家的演讲中经常被用来当作分立阵营、拉拢受众的手段。本文将通过分析希拉里·克林顿在2015年4月发布的竞选宣言来详细说明范畴理论如何在政治演讲中被用作说服策略。(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5年05期)
邹翠萍[10](2015)在《原型范畴化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探索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词汇匮乏成为了英语学习语言过程中的瓶颈,学生为了习得词汇,大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使原本有趣的学习变得单调乏味。这无疑会导致费时低效的局面。本文基于原型范畴化理论,通过其基本范畴、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的属性,分析词汇的特点,并将其应用于词汇的习得中,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改变费时低效的局面。(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原型范畴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影响,长期以来,很多人出于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字的不同理解,简单地将数以万计的英文单词与汉语词汇等同对待,以至于造成两种语言文字基本结构的混淆,对语言学习造成困扰,尤其是对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识读和记忆造成巨大的负担。英文作为表音文字属于印欧语系,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则归属于汉藏语系。文字是记录语言的认知工具。纵观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英语构词的生命力是由词根和词缀的无限结合体现出来的,其中以派生词最为典型。而纵观汉字的演变以及现代汉字的应用,由于庞大且灵活的偏旁,形声字成为高产的字形。本文基于原型理论,对英文和汉字在文字结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将英语单词的构形方法,构形要素(拉丁字母、词缀)与汉字的造字之法以及笔画和偏旁进行较为全面细微的对比。根据前人对词缀和偏旁的划分,搜寻并列举大量实例发现,词缀构成的派生词和偏旁构成的形声字是范畴化体现在文字上的结果,是两种文字构形上的原型。同时在表义范畴看,词缀和偏旁的范畴化功能比较相似,可以进行对照学习,而语法范畴功能则存在较大的差异,追本溯源是由于英汉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根据以上分析,通过对英汉文字形态对比分析,可以推断出英语派生词与汉语形声字在构成上异曲同工,词缀和偏旁的表义和语法范畴功能大同小异,这一研究发现可以应用于中国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中,让学生掌握英汉文字构造上的共同规律,将传统的汉语学习方法应用到英语词汇学习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型范畴化论文参考文献
[1].李莉,张淼,潘玥宏.《伤寒论》中一词多义的原型范畴化认知及其翻译策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2].王甜甜.英语构词和汉字的原型范畴化对比分析[D].河北大学.2018
[3].张雪华.一词多义的原型范畴化认知及其翻译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
[4].章宜华.基于原型与图式范畴的词汇关联与释异——以现代汉语的范畴化释义为例[J].辞书研究.2017
[5].姚青.原型范畴化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
[6].于秀金.汉语(非)现实范畴的显赫性与扩张性——跨语言原型范畴化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
[7].门超元.原型范畴化视角下的一词多义与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
[8].邓琳.原型范式下的词典范畴化释义研究综述[J].辞书研究.2016
[9].张馨元.从认知原型与范畴化看希拉里竞选宣言中的说服策略[J].外语研究.2015
[10].邹翠萍.原型范畴化理论在英语词汇习得中的探索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