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力无线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力通信专网,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研究
电力无线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张志钦,王旭蕊,李英敏,聂盛阳[1](2019)在《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于传统的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具有覆盖面积广、灵活性好、传输效率高以及成本低廉等优点,并且具体设施在抵御自然灾害、无需安设线缆等方面都独具优势。上述优点促使无线通信技术在最近几年逐渐在电力通信专网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所以,针对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探讨,对于促进我国的电网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21期)
郑晓庆,应站煌,汪强,李永亮,吕志来[2](2019)在《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接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向离散分布的海量电力业务终端的接入需求,灵活可靠的接入技术是实现电力业务泛在物联、信息高效的关键。针对现有无线接入终端接口单一、种类繁多、难以满足电力规范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LTE(long term evolution)230电力终端无缝透传接入技术,目的在于搭建电力业务终端至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桥梁。该技术采用LTE230无线通信模组,实现通信底层技术与电力业务的融合,把业务数据封装为无线帧以透传的方式发送至其他网元,为电力业务定制开发,兼容多种业务通道接口,可扩展性强,业务应用广泛。结合电力无线专网工程应用场景,验证了该接入技术的时效性及准确率等指标均可满足电力业务需求。(本文来源于《电力建设》期刊2019年11期)
王坤明,张欣,陈嘉俊,温志坤,林文跃[3](2019)在《江门电力“最后一公里”无线通信接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智能电网的高速普及,变电站接入业务将向多样化发展,"最后一公里"业务对电力通信网带宽、覆盖、质量等提出了更为复杂的需求。对江门智能电网潜在发展业务的无线通信接入技术进行研究,为日后江门电力能源互联网业务综合承载探索可行道路。(本文来源于《电力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期刊2019-10-23)
李童悦[4](2019)在《TD-LTE技术在电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高,其中电力无线通信技术得到全面发展,对我国现有电力通信系统的完善发挥着较大的作用。但是,电力无线通信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需要采用TD-LTE技术实现电力无线通信系统的良好运行,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19期)
赵训威,白杰,丁高泉,相里瑜[5](2019)在《230 MHz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230 MHz频段电力无线专网连续分配载波的情况,给出了提高频谱效率的优化设计。通过取消载波间的预留保护带,采用连续子载波频域资源映射、自适应FFT与滤波处理,减少了运算量,提高了业务速率。针对230 MHz电力无线专网两种技术制式标准统一的问题,给出了必要性和重用公网成熟终端与系统设备产业链的初步分析。(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俞浩,程松[6](2019)在《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无线通信技术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并且相应地分析了无线通信技术如何更好地在电力通信领域进行应用,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无线通信技术进行研究,将我国电力通信的通信水平提升上去,希望给相关人士一定的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孙传见[7](2019)在《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对电力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各种电力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往往对通信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一旦相关通信工作没有做到位,就很容易电力系统的瘫痪和异常。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力通信的效率和灵活程度,可以将无线通信技术有效应用其中。为此,我将在本文中对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对促进我国电力通信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赵训威,白杰,丁高泉,相里瑜[8](2019)在《230MHz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30 MHz频段主要有两段共7 MHz合计278个载波可供电力无线应用。在这7 MHz里,有43个零散分布频点已被其他行业占用,故电力行业总共可以使用235个离散分布的载波频点,其中,能够连续分配的最大频点数为41个。230 MHz电力无线专网技术目前主要有两种制式:LTE-G与IoT-G,两者均基于LTE/NB-IoT技术。针对230 MHz频段离散频率资源进行设计,主要区别在于空口无线参数设计,包括帧结构、时频资源结构、FFT点数、子载波间隔及由此衍生出的调度控制机制等。LTE-G/IoT-G目前均是按照各个载波单独处理,包括频域资源子载波映射、IFFT、FIR滤波以降低对邻带干扰、上采样与中频滤波等。每个载波单独处理,都有各自的保护带。在分配多个连续载波资源时,这些保护带不能传输有效数据,会造成这部分频率资源浪费,频谱利用率不高,影响业务速率。设计一种优化基带频域资源映射与中频的方法,在降低运算量复杂度的同时提高频谱利用率,其原理如下。·分配给终端连续占用的载波子带,不再单独进行单个载波的基带频域资源映射与滤波处理,而是把连续占用载波组合作为整体带宽资源进行资源映射与滤波处理,仅在整体带宽的两侧预留保护带。·自适应FFT与滤波处理,针对不同连续带宽分配,对应采用不同FFT点数与FIR滤波器系数。采用优化设计方案后,原来多个连续载波中间的保护带宽部分,就可以用于有效的基带频域子载波映射,从而提高了频谱效率;另外,多个连续载波资源映射后,仅需要进行一次FFT运算与FIR滤波处理,相比现在每个载波都需要单独进行处理,优化方案的运算量大大降低。根据无委的频率规划使用表,电力占用的频率资源,最多可以分配连续的41个载波,故存在连续分配1~41个载波/子带的情况,需要在此约束下分别设计针对LTE-G和IoT-G的具体优化方案,内容包括:根据优化设计原理重新设计不同连续带宽所对应的参数,考虑到提高频谱占用率,同时减小FIR滤波器阶数,按照频谱占用率不超过96%的原则,分别计算有效子载波个数N_(sc)、保护带大小、FFT点数、基带采样速率,并根据这些参数计算频谱利用率和业务速率可提高的百分比。以LTE-G为例,可计算出LTE-G的优化设计参数如下。·分配两个连续子带时,子载波个数N_(sc)为23,单侧保护带为2 kHz,频谱占用率为92%。·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3~40时,子载波个数N_(sc)=12×N_(sb),单侧保护带为0.5×N_(sb),频谱占用率为96%。·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41时,子载波个数N_(sc)=12×N_(sb)=492,单侧保护带为20kHz,频谱占用率为96%。·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1~5时,FFT点数为64,基带采样速率为128 ks/s。·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6~10时,FFT点数为128,基带采样速率为256 ks/s。·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11~20时,FFT点数为256,基带采样速率为512 ks/s。·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21~41时,FFT点数为512,基带采样速率为1 024 ks/s。LTE-G采用优化设计方案后,频谱利用率从88%提高到96%,传输速率可提升9.09%。同样,可以计算出IoT-G采用优化设计方案后的具体参数如下。·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1~2时,FFT点数为16,基带采样速率为60ks/s。·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3~4时,FFT点数为32,基带采样速率为120 ks/s。·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5~9时,FFT点数为64,基带采样速率为240 ks/s。·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10~19时,FFT点数为128,基带采样速率为480 ks/s。·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20~38时,FFT点数为256,基带采样速率为960 ks/s。·分配连续子带个数N_(sb)为39~41时,FFT点数为512,基带采样速率为1 920 ks/s。IoT-G采用优化设计方案后,其频谱利用率从90%提高到95.46%,传输速率可提升6.07%。优化设计方案增加了分配带宽资源组合的过渡带比例,从而降低了滤波器设计难度,减小了运算量;LTE-G运算量减小77.46%,IoT-G运算量减小16.18%。国家电网公司正在推动两种技术制式的标准统一,吸取两种技术制式的优点并进一步优化设计,同时考虑采用一些5G先进技术来完善230 MHz电力无线专网标准,以促进产业链的集中培育与壮大。整体上,电力无线专网在优化系统设计时,尽可能考虑最大化重用现有产业链,充分利用已成熟的各个环节,降低终端、系统设备研发与网络部署成本,相比公网,主要的差别在于射频、中频与基带处理。(本文来源于《生态互联 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07)
牧元利,李伟,王巍,卢升坤[9](2019)在《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电力通信无线专网得到普及和推广,为促进电力无线通信进一步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各界对电力需求量增大,对电力无线通信网提出更高要求。本文将分析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的具体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16期)
田君[10](2019)在《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电力通信系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网络组成方式为光缆,但是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例如山体滑坡、洪水等等灾害时都有可能影响光缆的运行甚至可能出现中断情况,影响电力系统正常工作。因此,必须加大对电力通信系统专网的研究与变革。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无线通信技术,给出了其在电力专网中的可行性应用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通信》期刊2019年15期)
电力无线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向离散分布的海量电力业务终端的接入需求,灵活可靠的接入技术是实现电力业务泛在物联、信息高效的关键。针对现有无线接入终端接口单一、种类繁多、难以满足电力规范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LTE(long term evolution)230电力终端无缝透传接入技术,目的在于搭建电力业务终端至主站系统之间的通信桥梁。该技术采用LTE230无线通信模组,实现通信底层技术与电力业务的融合,把业务数据封装为无线帧以透传的方式发送至其他网元,为电力业务定制开发,兼容多种业务通道接口,可扩展性强,业务应用广泛。结合电力无线专网工程应用场景,验证了该接入技术的时效性及准确率等指标均可满足电力业务需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力无线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张志钦,王旭蕊,李英敏,聂盛阳.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
[2].郑晓庆,应站煌,汪强,李永亮,吕志来.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无线通信接入技术[J].电力建设.2019
[3].王坤明,张欣,陈嘉俊,温志坤,林文跃.江门电力“最后一公里”无线通信接入技术研究[C].电力通信技术研究及应用.2019
[4].李童悦.TD-LTE技术在电力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运用[J].中国新通信.2019
[5].赵训威,白杰,丁高泉,相里瑜.230MHz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化[J].电信科学.2019
[6].俞浩,程松.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9
[7].孙传见.无线通信技术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19
[8].赵训威,白杰,丁高泉,相里瑜.230MHz电力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化研究[C].生态互联数字电力——2019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9
[9].牧元利,李伟,王巍,卢升坤.电力无线通信专网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9
[10].田君.电力通信专网中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