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液样论文-朱华晨,周剑

黏液样论文-朱华晨,周剑

导读:本文包含了黏液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儿童,CT

黏液样论文文献综述

朱华晨,周剑[1](2019)在《儿童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影像与病理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PMA)的影像特征及其与病理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8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20例儿童颅内PMA患者的临床资料、CT和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以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 20例儿童PMA患者中,男15例,女5例;肿瘤位于幕下小脑半球10例,幕上大脑半球5例,视交叉-下丘脑4例,叁脑室内1例。在CT图像上,PMA表现为低密度10例;在MRI图像上,肿瘤呈混杂信号11例,T1WI低信号7例,T2WI高信号7例,DWI未见弥散受限12例,MRI增强扫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7例;肿瘤边界清楚18例,发生囊变16例,瘤周水肿1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双极性梭形细胞,以血管为中心生长,间质内含有大量黏液,缺乏Rosenthal纤维。结论儿童PMA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和低度恶性的肿瘤特征,肿瘤不均质性、边界清楚、边缘囊变和不均匀强化是PMA的特征性表现,CT和MRI可为儿童PMA的术前诊断、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儿科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君广,陈俊波,赵红,夏文评,张夏[2](2019)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附2例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超声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加深对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2例经病理确诊的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CT、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其密度均匀一致,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CT值分别约32HU、34HU,增强后1例皮质期强化均匀,CT值增幅约7HU,1例肿瘤内散在条絮状异常强化区,CT值增幅约9HU,邻近动脉及肾盏受压呈弧形压迹,肿瘤与邻近肾实质分界清晰,未见明显血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肿瘤呈低回声,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周边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15s后肿瘤内见造影剂进入,肿瘤显影高峰在24s,呈不均匀低增强,显影强度低于周围肾实质,造影剂灌注均匀。结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韦振媚,覃奉道,吴付力[3](2019)在《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伴出血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因"上腹痛伴呕血、解黑便12 h"入院。既往体健,无烟酒嗜好,无特殊用药史。入院查体:贫血貌,心肺无特殊。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入院查血红蛋白39 g/L,大便潜血(++++),(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魏来,王绍武[4](2019)在《腕掌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66岁。1年前发现右手掌蚕豆大小肿物,无不适,后肿物逐渐长至黄豆大小,偶有疼痛,影响正常抓握,2018年11月22日行肿物穿刺活检,结果提示间叶源性肿瘤,于外院行肿物切除术,术后自觉右手环小指麻木不适。20 d前发现右手掌手术部位再发3处点状类似肿物,约米粒大小,后肿物增长迅(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09期)

张爽,董丽儒,吴晨阳,唐慧,宋旭东[5](2019)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女性,60岁,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肢红肿热痛,膝关节以下显着,查体发现皮肤发红,皮温高,伴静息痛、烧灼痛,临床诊断为丹毒,加重8 h入院。入院检查下腹部CT提示右肾类圆形等密度灶,下腹部增强CT显示右肾占位性病变,右肾超声造影、双肾核磁平扫+增强提示肾占位性病变。病理检查楔形切除肾组织一块,大小6. 5 cm×4. 5 cm×3. 2 cm,切面见肿物一个,大小5. 5 cm×4 cm×3 cm,切面灰(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刘有,张晓欢,宋志刚,王湛博[6](2019)在《肺原发性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黏液样软骨肉瘤(PC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发生于左肺上叶的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观察其组织形态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该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结果患者男性,66岁。左肺上叶占位两年,切除标本呈结节状,大小8.5 cm×6 cm×4 cm。镜下见大部分区域为卵圆形及短梭形的细胞,呈条索状及网状排列,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胞质嗜酸性,部分细胞胞质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9个/10HPF,可见坏死。局部有横纹肌样及上皮样分化。富于黏液软骨样基质,未见明显钙化。免疫组化:肿瘤细胞Vimentin(弥漫强+)、Bcl-2(+)、FLI-1(+)、Syn(+);S-100(软骨部分+)、MyoD1(部分+)、CD117(局灶+)、NSE (局灶+)、Desmin(局灶+)、CK(个别细胞+)、TTF-1(个别细胞+)、EMA(个别细胞+)、CD34(血管+);ERG(-)P40(-)、CK7(-)、CK5/6(-)、P63(-)、Napsin-A(-)、S-100(-)、CK18(-);Ki67(+80%)。最终诊断:肺原发的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结论肺原发的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十分罕见,此类肿瘤具有独特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有助于与肺原发的多种软组织肿瘤和肉瘤样癌鉴别。该肿瘤生长缓慢,常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后常复发和晚期可转移,必要时可辅以放疗及化疗。(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曲琳琳,刘静,贺慧杰,周艳萍,马广贞[7](2019)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7家医院2010年7月—2018年7月存档的15例MT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复习切片后,对所有病例均采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人绒毛蛋白(villin)、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α-甲基酰基辅酶A消旋酶(alpha-methylacylCoA racemase,AMACR)、Ⅰ型分裂蛋白转导素样增强子(transducin-like enhancer of split 1,TLE1)、肝细胞核因子1β(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1β,HNF-1β)和肾脏特异性钙结合蛋白(kidney specic calcium binding protein,Ksp-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对伴有肉瘤样改变且TLE1表达阳性的病例,进一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法(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滑膜肉瘤转位(synovial sarcoma translocation,SYT)-滑膜肉瘤X染色体断点(synovial sarcoma X chromosome breakpoint,SSX)融合基因状态。最后复习所有患者的预后资料,以及相关文献。结果:在15例MTSCC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1.9岁(范围:48~75岁)。12例体检时偶然发现肿瘤;3例因尿频、尿痛或者肉眼血尿等临床症状就诊,其中1例有肾结石病史15年。肿瘤大体切面均为实性,呈灰黄或灰白色;除2例外,其他肿瘤均界限清楚。光学显微镜下,1例可见肿瘤性坏死;13例表现为黏液、小管及梭形细胞3种成分混合,1例以梭形细胞及黏液成分为主,1例以小管及黏液成分为主;部分肿瘤细胞质透明样改变明显,并且2例伴有肉瘤样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illin、CK7、EMA、AMACR、TLE1、HNF-1β和Ksp-cadherin的阳性率分别为20.0%(3/15)、80.0%(12/15)、93.3%(14/15)、80.0%(12/15)、20.0%(3/15)、93.3%(14/15)和13.3%(2/15);FISH检测排除滑膜肉瘤。随访8例患者,这些患者术后未经其他治疗;1例术后半年发生骨转移,其余7例至今无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少数MTSCC患者可以发生转移,属于恶性肿瘤。部分病例的AMACR、CK7及villin表达阳性,提示该肿瘤兼具近端肾小管和远端肾小管起源。HNF-1β阳性表达与MTSCC细胞质透明的组织学特点相关。(本文来源于《肿瘤》期刊2019年08期)

出树强,吴义娟,吴春林,俞训彬,晋龙[8](2019)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TS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MTSCC的临床资料,进行组织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年龄58~74岁,平均65岁;1例出现肾区疼痛,余3例无症状;肿瘤直径2~13 cm,平均直径6 cm;肿瘤界限清楚,镜下以具有管状结构、梭形细胞区和黏液样间质为特征,肿瘤细胞核级别低,细胞异型性小。术后随访平均34.5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4例患者CK7、vimentin均弥漫(+);CK8、CK18、CK19、EMA、CD117不同程度(+);Ki-67呈低表达;而CD10、Villin均(-)。结论 MTSCC属于罕见的肾脏低度恶性肿瘤,具有特殊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较好。(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刘亮,黄劲柏,邱大胜[9](2019)在《左肺上叶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20岁。半年前出现无明显诱因发热,多为午后及夜间发热,38~39℃,发热时间歇畏寒、无寒颤,伴咳嗽,咳少许白黏痰,轻微胸痛,无咯血、无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头痛,无皮疹,无关节痛,当地医院X线片及CT示左肺上叶前段团片影(图1),后于多家医院抗感染治疗,复查胸部CT平扫示左肺上叶片状影较前吸收(图2),咳嗽、咳痰缓解,但仍每天下午或傍晚低热(37.3~37.8(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倪韵雯[10](2019)在《双能量CT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黏液样变性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进展存在相关性,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可以用于评估骨质情况,对韧带病变的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研究以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为标准,研究双能量计算机断层扫描(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DECT)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诊断潜力,评估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32名骨关节炎患者共37个膝关节,平均年龄59.2±8.2岁,年龄范围43-76岁,其中女性19名(平均年龄63.0±5.9岁,范围55-76岁)和男性13名(平均年龄53.0±7.7岁,范围43-68岁)。患者行MRI用作黏液样变性的诊断标准,并在3天内行DECT检查,每个膝关节重建斜矢状面和斜冠状面图像(DECT Tendon)。两名放射科医师分别随机对74个DECT重建层面(37个膝关节/2个重建层面)及两个层面综合图像进行评分,以五点量表(1级=绝对无黏液样变性,至5级=绝对有黏液样变性)评估ACL黏液样变性。分析DECT Tendon图像的观察者间一致性,并使用ROC曲线分析来比较DECT诊断ACL黏液样变性的可行性及不同重建层面的诊断效能。同时评估髁间窝狭窄与OA合并ACL黏液样变性之间的关系以辅助诊断。结果:DECT Tendon图像和MRI图像在评估膝关节骨关节炎ACL黏液样变性中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斜矢状位:Kappa=0.665;斜冠状位:Kappa=0.415;综合评估:Kappa=0.603)。当4-5级ACL改变病变视为阳性结果时,DECT Tendon图像检测膝关节骨关节炎ACL黏液样变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在斜矢状位分别为71.43%、78.26%、66.70%、81.78%;在斜冠状位分别为35.00%、85.19%、46.00%、77.99%;在综合评估中分别为71.43%、80.44%、69.05%、82.21%。DECT Tendon图像检测ACL黏液样变性的ROC曲线下面积:斜矢状位为0.802,综合评估为0.792。所有p<0.05。单纯OA组与OA合并ACL黏液样变性组间髁间窝分型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为p<0.05,组间髁间窝NWI值单因素方差分析中NWI-1、NWI-2、NWI-A的F值分别为11.828、12.875、7.619。结论:DECT Tendon图像在评估膝关节骨关节炎ACL黏液样变性时显示出较好的诊断效能,并且可能成为未来评估韧带病变的一种补充和实用的成像手段。(本文来源于《南华大学》期刊2019-05-01)

黏液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CT及超声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分析,以加深对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认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2例经病理确诊的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CT、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其密度均匀一致,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CT值分别约32HU、34HU,增强后1例皮质期强化均匀,CT值增幅约7HU,1例肿瘤内散在条絮状异常强化区,CT值增幅约9HU,邻近动脉及肾盏受压呈弧形压迹,肿瘤与邻近肾实质分界清晰,未见明显血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检查提示肿瘤呈低回声,形态规则且边界清晰,周边点状彩色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15s后肿瘤内见造影剂进入,肿瘤显影高峰在24s,呈不均匀低增强,显影强度低于周围肾实质,造影剂灌注均匀。结论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该病的诊断正确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黏液样论文参考文献

[1].朱华晨,周剑.儿童毛细胞黏液样星形细胞瘤的影像与病理特征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

[2].王君广,陈俊波,赵红,夏文评,张夏.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附2例报道)[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9

[3].韦振媚,覃奉道,吴付力.胃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伴出血一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

[4].魏来,王绍武.腕掌部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一例[J].磁共振成像.2019

[5].张爽,董丽儒,吴晨阳,唐慧,宋旭东.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6].刘有,张晓欢,宋志刚,王湛博.肺原发性骨外黏液样软骨肉瘤临床病理观察[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7].曲琳琳,刘静,贺慧杰,周艳萍,马广贞.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初探[J].肿瘤.2019

[8].出树强,吴义娟,吴春林,俞训彬,晋龙.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9].刘亮,黄劲柏,邱大胜.左肺上叶低度恶性纤维黏液样肉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10].倪韵雯.双能量CT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并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的诊断价值[D].南华大学.2019

标签:;  ;  ;  ;  

黏液样论文-朱华晨,周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