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参与论文-记者,杜一娜

儿童参与论文-记者,杜一娜

导读:本文包含了儿童参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少年儿童,中国期刊协会,报刊阅读,中宣部出版局,报刊社,期刊出版单位,知识竞赛,少儿阅读,全民阅读,农家书屋

儿童参与论文文献综述

,杜一娜[1](2020)在《249家少儿报刊近亿少年儿童参与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杜一娜)1月14日,由中国期刊协会与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的2019年少儿报刊阅读季活动总结大会在京举行。少儿报刊阅读季活动已连续开展4年。2019年少儿报刊阅读季活动从5月开始,持续到12月结束,由中国期刊协会与中国少(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20-01-17)

王佳,高鹏[2](2019)在《儿童保护有了“宁波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市慈善总会编制的《宁波市社会组织参与儿童保护工作指导手册》,昨日正式发布。该手册是国内第一本由社会组织起草、用于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儿童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手册,凝聚了来自民政、妇联、团委、检察、关工委、社会组织的宁波本地(本文来源于《宁波日报》期刊2019-12-12)

乔文心[3](2019)在《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11月28日电 ( 乔文心)今天下午,全国妇联在京召开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暨“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中央政法委副秘书(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11-29)

徐婷婷,石永华,林其斌[4](2019)在《如何引导家长有效参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家庭教育对儿童教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残疾儿童的教育。现代特殊教育理念提倡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幼儿期(0—6周岁)是智障儿童黄金康复期,在整个少儿期,其主要活动范围是家庭,家长在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家长如何有效参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呢?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阐述此问题。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1.1家长要学会面对现实作为智障孩子的家长,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要敢(本文来源于《知识文库》期刊2019年22期)

周晟,陈健,张健,谈强,陈钢[5](2019)在《参与体育活动学龄儿童视功能的年龄与性别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参与体育活动儿童青少年年龄、性别与动态视敏度、静态视敏度的关系。方法 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方便抽取学龄儿童1465例参与静态视敏度和动态视敏度测量。结果 6~9岁儿童动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11~14岁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男生动态视敏度显着高于女生(t=5.147, P <0.001)。6~8岁儿童静态视敏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8~11岁呈波动式变化,11~14岁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女生下降幅度较大。男生静态视敏度显着高于女生(t=3.692, P <0.001)。6~8岁儿童近视百分比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11岁波动较大,11~14岁近视百分比大幅上升。年龄与动态视敏度低度正相关(r=0.046, P <0.05),与静态视敏度中度负相关(r=-0.364, P <0.05),动态视敏度与静态视敏度呈中度正相关(r=0.409, P <0.05)。路径分析显示,年龄、性别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动态视敏度、右眼视力、左眼视力和静态视敏度。结论男生视力总体优于女生;年龄与动态视敏度呈正相关。应根据年龄和性别发展差异,特别是视功能发展的敏感期,设计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法,以提升体育锻炼改善青少年视功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霍雨佳[6](2019)在《在家庭中发掘儿童参与的巨大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对学业教育的看重,今天儿童的生活几乎完全以学校与学业为主题,娱乐、交往、社会实践较少,与"能力""视野""素养"等发展目标不相适应。而家长对子女教育越焦虑,儿童生活中由成人主导的活动就越多;家长的社会安全感越低,儿童的生活环境就越小,社会活动参与状况就越不理想。(本文来源于《青春期健康》期刊2019年22期)

陈思佳,黄志军,江小英[7](2019)在《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估项目促进残障儿童参与学业质量监测的主要举措及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组织的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估项目(NAEP)在持续探索中出台了一系列将残障儿童纳入学业质量监测的举措,包括实施残障儿童参与评估需求调查、出台残障儿童参与评估的判定和排除政策、为残障儿童在评估中提供多样化的合理便利等。NAEP促进残障儿童参与学业质量监测的举措可以为我国建立国家层面的特殊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及相应的体系带来启示。(本文来源于《现代特殊教育》期刊2019年21期)

黄诚,曲谨妤[8](2019)在《论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现实偏差,本文对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二者的理论关联进行探讨。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在产生机制上的同源、在主体客体上的相依、在志愿服务意义上的相生,是协同治理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社会力量;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持久性、日常互动性和专业化等特征有利于保障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持续性、精准性和科学性;认为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的有效性,是要通过加强培训建立科学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观、通过科学设计为留守儿童提供合适的志愿服务,通过多元协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留守儿童的机制。(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31期)

孙思哲,范杰[9](2019)在《亲子体育活动诱导影响学龄前儿童体育参与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面对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许多家长被焦虑的情绪笼罩,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学龄前阶段的儿童正在经历户外游戏和活动时间被培训班和特长班占用,身体锻炼被削弱的现实。另外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和城市交通的发展,出门就坐车、回家就乘电梯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无形中使人们养成"不想动"的习惯。由于家长健身意识不够,对学龄前儿童身体运动的价值缺乏足够的重视,对其保护和照顾过度,因此学龄前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无形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其结果导致学龄前儿童体质较弱容易生病,影响其身心发育。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倘若可以将亲子体育活动引入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仅会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将对他们日后的健康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全面实施和普及素质教育的社会大背景下,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已演变为比学习成绩更为重要的当务之急,因此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能力的发展是提高整体国民体质健康的根本,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从亲子体育的角度切入,以亲子体育活动诱导对学龄前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把调查了解目前影响学龄前儿童亲子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作为研究重点,以学龄前阶段5-6岁儿童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学龄前儿童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在亲子体育活动中通过心理诱导、语言诱导、动作诱导的方法来引导学龄前儿童按照活动方案有计划的进行体育活动,通过小样本实验来验证采取诱导方法的亲子体育活动可以使学龄前儿童切身体会与感悟到体育活动所具有的重要功效,进而促进其提高体育活动的参与频次与时间,为家长引导学龄前儿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与分析:1)在调查的家庭中超过一半的学龄前儿童非常喜欢亲子体育活动,大多数家长对亲子体育活动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虽然大多数家长已经认识到亲子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实施起来并非易事。2)调查中大多数家长从未学习过与亲子体育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认为有必要并且愿意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一小部分家长接触过但没有深入学习过如何引导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或者和孩子之间如何良好的互动,且在实际生活中不知如何应用。3)大多数家长在选择亲子体育活动场所时首先考虑的是方便,选择的项目一般与家长和孩子的兴趣爱好有关,且开展较为容易的项目选择人数居多。亲子体育活动的安排方式上大多数家长会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安排,在指导方式上大部分家长会选择与孩子一同商量或者以孩子为主导。4)在本次调查中大多数家长表示一周可以进行一次亲子体育活动,每次进行亲子体育活动的时间大约在30分钟到1小时左右,持续时间较为合理但运动强度不够无法达到锻炼的效果。5)制约亲子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长工作繁忙,家务事多;其次是孩子的作业多和兴趣班多;也有一小部分家长对此类活动不感兴趣,或害怕孩子受伤,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6)通过小样本实验可知实验组实验前后的参与频次差异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参与时间差异不显着。说明家长经过诱导方法的培训,使用诱导方法的亲子体育活动对学龄前儿童的体育参与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建议:根据对学龄前儿童亲子体育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小样本实验,旨在通过学龄前儿童家长诱导方法的干预,促进学龄前儿童的体育参与的积极性。研究结果表明,学龄前儿童家庭亲子体育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过诱导方法培训的家长在掌握基本体育教育方法和指导方式后,提高了学龄前儿童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可见家长的体育态度与行为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龄前儿童的体育态度与行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呼吁相关部门对家庭亲子体育活动提高重视。2)家长以身作则,树立运动健身榜样。3)减少孩子负担,实施家庭体育作业;4)培养家庭体育氛围,将运动融入家庭生活。(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顾洪,缪爱琴,汤强,李森,叶碧璇[10](2019)在《核心家庭中父母对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小学儿童处于青少年儿童的中间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儿童一方面具备了自主选择及参与体育运动的能力,另一方面仍较大程度依赖家庭及社会提供的体育资源。近年来,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大力开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除了学生素质仍存在短板外,相较于学生在校内的体力活动水平,学生在校外的体力活动量明显更低。学生的校外时间绝大多数是在家庭中度过,而以家庭为主的初级群体一直被认为是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情境。因此,家庭中主要成员对儿童运动生活方式选择和决策具有重要预测作用。本研究筛选核心家庭中父母对儿童的体育参与影响,旨在排除其他家庭成员影响等混杂因素。通过了解核心家庭中父母体育态度、行为及教养方式对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并试图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引导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对象为江苏省泰州市实验小学、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叁所小学属核心家庭类型的4-6年级在校小学生及其父母,共计586名学生参与调查研究,其中有效样本549人。本研究首先选择适用于父母儿童体育态度及行为、父母教养方式调查的李克特量表,包括Fredricks等人编制的儿童运动行为量表、赖雅馨等人编制的父母运动期望-价值信念量表、Fredricks等人编制的父母行为量表、岳冬梅等人翻译修订的Perris等人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后对问卷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及调整,形成符合本次研究需要的测量问卷。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在课堂发放,发放前首先请所有家庭成员只有父母、自己和其他兄弟姐妹组成的学生举手,由此确定学生的家庭结构,问卷只对举手学生发放,发放完成后由学生填写完毕当场回收,家长卷由学生当天放学带回家请父母填写,次日带回学校上交。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及AMOS21.0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描述性统计,再对各因子进行探索性及验证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对父母体育行为态度及教养方式与学生体育行为态度的相关分析得出,父母态度、父母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态度均存在简单正向相关关系(P<0.01);父母态度、父母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和儿童行为均存在简单正向相关关系(P<0.01);父母态度和父母行为之间存在显着正向相关关系(P<0.01);儿童态度和儿童行为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这为后面的路径分析奠定了基础。构建父母态度、父母行为、父母教养方式、儿童态度和儿童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路径分析得出,父母态度对父母行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B=0.391,P=0.000<0.001);父母态度对儿童态度具有显着正向影响(B=0.783,P=0.000<0.001);父母行为对儿童态度具有显着正向影响(B=0.169,P=0.002<0.01);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态度没有显着影响(B=0.015,P=0.678>0.05);儿童态度对儿童行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B=0.743,P=0.000<0.001);父母态度对儿童行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B=0.276,P=0.013<0.05);父母行为对儿童行为具有显着正向影响(B=0.168,P=0.017<0.05);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没有显着影响(B=0.076,P=0.111>0.05)。从研究结果可看出,父母体育态度及行为均对学生体育态度及行为存在显着正向影响。即父母认为子女参与体育运动重要性越高、对子女的体育方面期望越高则会在体育行为中的投入越高;子女对认为运动重要性越高、对自身体育方面期望越高则体育行为越活跃。但这也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若父母自身体育态度消极、体育行为水平较低,也将对子女产生消极的影响。另外,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没有显着影响,考虑在不同家庭中,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存在不一致性,以及在不同情境中父母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养行为,教养方式与运动行为的不稳定行可能是教养方式对儿童体育参与影响不显着的原因。研究结论:(1)父母及儿童的体育态度均对其自身的体育行为有显着正向影响,父母体育态度及行为均对儿童体育参与有显着正向影响。因此,父母建立积极的体育态度及锻炼行为将有效促进儿童的体育参与。(2)父母体育态度对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大于父母体育行为对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提示父母首先树立积极的体育价值观,提高对子女的体育期望,将对提高儿童体育参与有更为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儿童参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委托市慈善总会编制的《宁波市社会组织参与儿童保护工作指导手册》,昨日正式发布。该手册是国内第一本由社会组织起草、用于指导社会组织开展儿童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手册,凝聚了来自民政、妇联、团委、检察、关工委、社会组织的宁波本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儿童参与论文参考文献

[1].,杜一娜.249家少儿报刊近亿少年儿童参与活动[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

[2].王佳,高鹏.儿童保护有了“宁波规范”[N].宁波日报.2019

[3].乔文心.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十大案例发布[N].人民法院报.2019

[4].徐婷婷,石永华,林其斌.如何引导家长有效参与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J].知识文库.2019

[5].周晟,陈健,张健,谈强,陈钢.参与体育活动学龄儿童视功能的年龄与性别差异[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

[6].霍雨佳.在家庭中发掘儿童参与的巨大价值[J].青春期健康.2019

[7].陈思佳,黄志军,江小英.美国国家教育进步评估项目促进残障儿童参与学业质量监测的主要举措及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9

[8].黄诚,曲谨妤.论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服务[J].法制与社会.2019

[9].孙思哲,范杰.亲子体育活动诱导影响学龄前儿童体育参与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10].顾洪,缪爱琴,汤强,李森,叶碧璇.核心家庭中父母对儿童体育参与的影响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标签:;  ;  ;  ;  ;  ;  ;  ;  ;  ;  

儿童参与论文-记者,杜一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