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恶性肿瘤论文-刘茜茜

颅内恶性肿瘤论文-刘茜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颅内恶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头部伽马刀治疗方法,颅内恶性肿瘤

颅内恶性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刘茜茜[1](2019)在《心理疏导联合健康宣教在伽马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健康宣教在伽马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颅内恶性肿瘤患者108例,均实行头部伽马刀治疗,并实施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疏导、健康宣教干预。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理应激反应、护理配合度以及术后心理状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前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联合健康宣教在伽马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术前不良应激反应,提高其围术期配合度,并改善其术后心理状态,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19期)

法良国,K.H.Lee,K.Y.Lim,Y.J.Suh,J.Hur[2](2019)在《肺内病变经皮经胸针吸活检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多中心合作研究肺内恶性肿瘤的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经胸针吸活检(PTNB)后无法明确诊断的肺内病变的恶性风险,并确定这类病人所有恶性相关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选取9 384例病人(年龄(本文来源于《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翔,刘永春,陈罡,虞正权,李金泉[3](2019)在《髓内恶性肿瘤5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脊髓髓内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分析经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的52例脊髓髓内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症状主要为运动障碍、肌力下降。患者感觉障碍表现为自发性疼痛、感觉异常及感觉减退。术前脊髓功能评分5~24(19±1)分。肿瘤分布于颈段、颈胸段及胸段多见。术后病理示肿瘤性质有星形细胞瘤30例,室管膜瘤15例,其他少见髓内恶性肿瘤7例。所有髓内肿瘤均予以手术治疗,其中全切除27例,次全切除9例,大部分切除13例,活检3例,肿瘤全切除率达51.92%。随访时间3~36个月,其中40例患者术后脊髓功能较前改善,5例死亡。结论脊髓髓内恶性肿瘤临床症状以运动和感觉障碍为主,其中以自发性疼痛和肌力下降最常见。肿瘤性质以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多见,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髓内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本文来源于《江苏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孙连杰,董军,高峰,李珂,张振宇[4](2019)在《荧光显微镜在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剂量荧光素钠(FLS)和560 nm荧光显微镜在切除颅内恶性肿瘤的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51例颅内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全麻诱导后静脉注射FLS(5 mg/kg),在560 nm荧光显微镜下判断肿瘤边界指导完成肿瘤切除。结果 51例中,胶质母细胞瘤33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6例,转移瘤4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3例,胶质肉瘤3例,髓母细胞瘤2例。术中荧光均显影,明显提高肿瘤边界的可视化。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13例,部分切除6例。51例无任何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术后随访5~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9.5个月。术后KPS评分提高16例,下降15例,与术前相同20例。结论应用小剂量FLS联合560 nm荧光显微镜辅助切除颅内恶性肿瘤安全、有效,有助于辨别肿瘤边界,提高肿瘤切除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杨泽兴,王宏伟[5](2018)在《贝伐珠单抗治疗颅内恶性肿瘤顽固性瘤周水肿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颅内恶性肿瘤大部分会伴有严重的瘤周水肿,常规的渗透性脱水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短期疗效明显,长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贝伐珠单抗在顽固性瘤周水肿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文献对贝伐珠单抗在颅内恶性肿瘤顽固性瘤周水肿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孙晓婷,乔跃华[6](2018)在《PD-1抑制剂免疫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PD-1抑制剂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 (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是免疫哨点单抗药物。主要在激活的T细胞和B细胞中表达,功能是抑制细胞的激活,这是免疫系统的一种正常的自稳机制。但是,肿瘤微环境会诱导浸润的T细胞高表达PD-1分子,肿瘤细胞会高表达PD-1的配体PD-L1和PD-L2,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1通路(本文来源于《齐鲁护理杂志》期刊2018年23期)

成天禹,涂园园,管怀进[7](2018)在《长链非编码RNA在眼内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200个核苷酸,因缺乏有效的开放阅读框架而不具有编码蛋白质功能的非编码RNA分子。大量研究表明,lncRNA是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关键的调控因子,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具有类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与眼内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lncR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和葡萄膜黑色素瘤(UM)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诊疗提供新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付晓,黄蕊,范先群,张赫[8](2018)在《长链非编码RNA在眼内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早期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危及生命。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则是成人中最常见的原发眼内恶性肿瘤,近半数患者会发生肿瘤转移,并且转移后平均存活率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lncRNA在多重水平上调控基因的表达以影响肿瘤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望成为眼内恶性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该文综述lnc RNA在RB和UM等眼内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张瑞云[9](2018)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良恶性肿瘤诊断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颅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恶性肿瘤的浸润程度以及幕上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收集2015年至2017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47例,其中男19例,女28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52.51±10.73)岁,所有患者均行MRI常规及DTI序列扫描。DTI序列采集完成后,经过图像后处理,得到FA(Fractional Anisotropy,各向异性分数)图、ADC(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表观弥散系数)图,测得肿瘤实质区、瘤周旁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的FA值、ADC值,并计算获得rFA(Relative FA,相对各项异性)值、rADC(Relative ADC,相对弥散系数)值。分析比较叁种不同肿瘤类型的肿瘤实质区FA值、ADC值、rFA值、rADC值的统计学差异;研究良恶性肿瘤的肿瘤实质区FA值、ADC值、rFA值、rADC值的统计学差异;分析比较恶性肿瘤瘤周白质区、对侧正常白质区FA值、ADC值、rFA值、rADC值的统计学差异。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叁组间各个变量的差异,并采用LSD-t Test进行两两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参数的t检验分析比较良恶性肿瘤各指标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恶性肿瘤瘤周白质区和对侧正常白质区之间各指标的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2)选取颅内幕上占位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1-73岁,平均(59.5±9.28)岁,所有患者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TI序列扫描检查,术中采用神经系统导航技术,并与磁共振资料相融合,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幕上占位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18-61岁,平均(44.3±6.92)岁,术前行常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序列检查,术中采用传统的手术方式进行肿瘤切除。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配对四格表资料χ~2检验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肿瘤切除率、术后致残率以及术后新发运动功能障碍的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组47例颅内占位患者的肿瘤类型均在术后经病理结果证实:其中脑膜瘤22例(均为WHOⅠ级),胶质瘤16例(均为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9例。叁种肿瘤之间比较:肿瘤实质区FA值:脑膜瘤(0.20±0.11)>胶质瘤(0.12±0.05)>转移瘤(0.10±0.05),同时,叁者之间,两两比较,脑膜瘤与胶质瘤的肿瘤实质区的FA值、脑膜瘤与转移瘤的肿瘤实质区的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胶质瘤与转移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区rFA值:脑膜瘤(1.08±0.75)>转移瘤(0.60±0.35)>胶质瘤(0.49±0.34),同时,叁者之间,两两比较,肿瘤实质区FA值在脑膜瘤与胶质瘤、脑膜瘤与转移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胶质瘤与转移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区ADC值:脑膜瘤(6.87±2.32)>胶质瘤(2.88±2.92),且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与转移瘤、胶质瘤与转移瘤之间实质区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实质区rADC值叁者之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良恶性肿瘤之间比较:肿瘤实质区FA值:良性肿瘤(0.20±0.11)>恶性肿瘤(0.11±0.05),两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实质区rFA值:良性肿瘤(1.08±0.75)>恶性肿瘤(0.53±0.34),两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肿瘤实质区ADC值:良性肿瘤(6.87±2.32)>恶性肿瘤(2.88±2.92),两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实质区rADC值:良性肿瘤(1.68±1.84)>恶性肿瘤(0.94±1.72),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恶性肿瘤瘤周白质区及对侧正常白质区之间比较:FA值:对侧正常白质区(0.34±0.11)>瘤周白质区(0.25±0.1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A值:对侧正常白质区(1.03±0.37)>瘤周白质区(0.35±0.13),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ADC值:对侧正常白质区(7.79±1.47)>瘤周白质区(6.75±3.1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ADC值:瘤周白质区(7.79±0.69)>对侧正常白质区(1.01±0.21),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在幕上占位手术中,对照组肿瘤全切率50.00%低于试验组肿瘤全切率83.33%(P=0.007);对照组术后致残率35.71%高于试验组术后致残率6.67%(P=0.006)。两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文两组患者统计新发状况时发现新发状况均为失语。对照组术后新发失语症状率14.29%高于试验组术后新发失语症状率6.67%(P>0.05)。两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DTI多参数值FA值、rFA值、ADC值在脑肿瘤类别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2、DTI多参数值FA值、rFA值、rADC值对于判断恶性肿瘤瘤周浸润范围具有重要价值;3、DTI在指导幕上颅内肿瘤患者的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价值,能够最低限度损伤有效锥体束,最大程度切除脑肿瘤,提高了肿瘤切除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8-06-01)

陶婷婷,严柯[10](2018)在《眼内恶性肿瘤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前,国际着名学术期刊《核酸研究》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范先群眼肿瘤团队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儿童常见的眼恶性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从染色体构象动态变化入手,率先在12号染色体13.32区域发现新的GAU1致病区,并揭示视网膜母(本文来源于《上海科技报》期刊2018-05-16)

颅内恶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经胸针吸活检(PTNB)后无法明确诊断的肺内病变的恶性风险,并确定这类病人所有恶性相关的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选取9 384例病人(年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内恶性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1].刘茜茜.心理疏导联合健康宣教在伽马刀治疗颅内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

[2].法良国,K.H.Lee,K.Y.Lim,Y.J.Suh,J.Hur.肺内病变经皮经胸针吸活检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多中心合作研究肺内恶性肿瘤的风险[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9

[3].李翔,刘永春,陈罡,虞正权,李金泉.髓内恶性肿瘤52例临床分析[J].江苏医药.2019

[4].孙连杰,董军,高峰,李珂,张振宇.荧光显微镜在颅内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9

[5].杨泽兴,王宏伟.贝伐珠单抗治疗颅内恶性肿瘤顽固性瘤周水肿研究进展[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8

[6].孙晓婷,乔跃华.PD-1抑制剂免疫治疗颅内恶性肿瘤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18

[7].成天禹,涂园园,管怀进.长链非编码RNA在眼内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8

[8].付晓,黄蕊,范先群,张赫.长链非编码RNA在眼内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9].张瑞云.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颅内良恶性肿瘤诊断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

[10].陶婷婷,严柯.眼内恶性肿瘤发病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N].上海科技报.2018

标签:;  ;  ;  ;  

颅内恶性肿瘤论文-刘茜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