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滨海中学山东潍坊262737
弗雷德里克?肖邦,波兰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肖邦的作品在19世纪欧洲的音乐进程中极具影响力,更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人物。肖邦的一生创作了200多首音乐作品,其中钢琴作品占有绝大多数。
从形式上看,“练习曲”是作曲家为某种乐器在技巧上达到一定特殊的规定和要求而创作的技术性乐曲,它一般以一种简单的音乐动机和要求来组成。然而,肖邦对练习曲的创作不但具有一定的技巧训练,同时还赋予其十分丰富的艺术内涵,他将艺术性和技巧性这两个要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把技术性练习曲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转换为音乐会的艺术形态,同时又赋予其深刻的艺术表达和思想内涵,为后世的“艺术性练习曲”“音乐会练习曲”开辟了宽阔的发展道路。
肖邦从离开祖国到巴黎生活定居,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漂泊异乡、疾病困扰、祖国沦陷等一系列重大的个人和社会事件。他把个人的困苦与祖国的命运时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受,用钢琴作品来歌颂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波兰民族解放斗争不屈的信念。总体上看,肖邦的创作与波兰的命运、民族的解放斗争是息息相关的,也使得练习曲这一用来进行技术练习的形式具有了独立的艺术形象和新的艺术表达。
在肖邦创作的诸多练习曲中,“革命”练习曲就是最能体现其多维的写实特征的代表作品。
《c小调练习曲》(Op.10No.12)即著名的“革命”练习曲,是1831年肖邦在华沙沦陷时所创作的。当时肖邦在巴黎,听到祖国沦陷的消息悲愤至极,遭逢如此悲痛的民族灾难,他又身在异乡,想亲自参加战斗,但又不能回到祖国,因此,他只有怀着对亡国的哀思,以悲愤的激情激发出了这首练习曲。乐曲充分体现了肖邦对沙俄侵略者的愤怒与对华沙起义失败的悲切之心。
这首曲子采用三段式的形式,热情的快板,4/4拍子。引子从高声部不协和的和弦开始,强烈地表达了肖邦那种悲恨、急切的心情。下声部十六分音符加上上声部的八度和弦,奏出了似号角般强有力的警报,表达了波兰人民奋起反抗的斗争意志。乐曲以快速的连续三次自上而下的进行,把愤怒激昂的情绪如波涛般的汹涌一浪击打着一浪,表达出波兰人民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
进入主题后,旋律在高音区反复的附点节奏像是在怒吼般的呐喊,使情绪更加激昂。下声部在上下起伏的琶音式伴奏音型衬托下,表达了波兰人民顽强不屈的斗争场面。乐句间强弱的交替仿佛是愤怒中的战斗、无奈中的挣扎。音乐在激烈的动荡之后再次出现了引子的部分,主题中出现了三连音节奏,奏出了一段悲切、哀痛的音调,这是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虑。
紧接着充满英雄气概的激情,使乐曲情绪再一次激昂起来。这是一个凯旋英雄的形象,它是对华沙起义爆发一瞬间的美好记忆。接下来,上下声部再次运用下行旋律和四个强有力的和弦向下发展下去,奏出了大调主和弦。这种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的激情,愤怒的气势达到了极点,同时也象征着肖邦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这首《c小调练习曲》从开头到结尾都表达着坚毅奋战的精神,时时表达了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和忧虑。从上述的谱例中,肖邦充分地运用了时空的快速转动,以特有的音乐手法将音乐时空进行了艺术的表现,从而以音乐特有的方式变幻出多场景、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时空变幻的艺术情景,表达出独特的多维的时空感。
从上述的音乐形态上看,肖邦用高超的艺术手法,以时间与空间的互相交替、相互转换,强烈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切与愤恨、无奈与焦急,在情感和时空上达到了极为强烈的艺术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多维写实的艺术景象。
上述艺术特征,既有高超的艺术手法,又有美妙的艺术表现,尤为重要的是其思想精髓,注入了肖邦独特的思想内涵。因而,在练习曲这一简单的技术性形式上开阔了道路,也为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走向开创了新的更为宽广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赵子征肖邦钢琴练习曲的特点及其在钢琴学习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6,(04)。
[2]宋钰琦肖邦与李斯特钢琴练习曲的音乐比较研究[J].音乐创作,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