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评价彭争辉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评价彭争辉

祁阳县中医院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目的对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00例患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得到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节段弓根顶版系统内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的各项观察指标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骨折手术时间、住院治疗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更短,P<0.05,两者差异显著。并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与对照组72.00%相比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疗效

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疾病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在各种手术治疗方式中,后路短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的采用最为常见。然而在取出固定之后,患者又往往会出现其他一些病理学变化,例如骨折椎体楔形变等,进而影响手术治疗的实际效果。本文就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患有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疾病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有男32例,女18例;年龄63-85岁,平均(71.24±2.46)岁;骨折发病时间1-17h,平均(4.15±2.42)h;有摔伤患者15例,交通事故患者35例。对照组中有男31例,女19例;年龄62-84岁,平均(71.36±2.28)岁;骨折发病时间1-18h,平均(4.20±2.37)h;有摔伤患者16例,交通事故患者3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骨折发病时间等差异不显著,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而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可比。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采用常规短节段弓根钉版系统内固定的方式治疗,对患者实施麻醉后采取俯卧的体位,切口位置选择后中,围绕骨折平面实施手术操作,充分暴露上下关节突、椎板以及棘突等部位,先根据人字型的嵴方法确定位置,病椎上下位置均应该是正常的椎体椎弓根,进行连接棒和椎弓根的安装,进行复位及撑开等操作,通过C臂透视对复位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如果椎体高度不合理,可切除部分椎板,同时进行椎管的探查,使用L形捶打器将突出的椎骨折回归原位[1]。

1.2.2观察组的治疗方法

采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的方式,首先确定伤椎一边或两边椎弓根的位置,进行椎弓根针的加装,借助C臂透视检查钉子的位置、方向以及深度,确保精确合理后全部取出椎弓根针,组成椎弓根内直径约6mm的植骨渠,探灯检查显示结果正常后,植入粒状人工骨头,然后由植骨的漏斗孔将人工骨往椎体中推入,根据复位操作后椎体撑开情况确定植骨的确切数量,一般来说,两边的植骨量应约为2g[2]。

1.3治疗效果评价

显效:活动障碍以及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骨折全部愈合,患者脊柱功能恢复骨折前的水平;有效:活动障碍以及疼痛等症状明显改善,骨折基本愈合,患者脊柱功能得到一定的恢复;无效:活动障碍以及疼痛等症状无明显改善,骨折愈合情况不佳,患者脊柱功能恢复情况较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住院时间、脊柱功能恢复时间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观察。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用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组间比较的检验,用进行计数资料比较的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90.00%,对照组为72.00%,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各项观察指标间的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为(70.45±10.37)min,骨折住院时间为(13.56±2.47)d,恢复时间为(94.08±10.32)d;而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164.78±12.49)min,骨折住院时间为(18.33±2.09)d,恢复时间为(114.91±13.15)d。观察组在各项指标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老年患者,在接受内固定手术后,往往容易出现骨折椎体的楔形变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手术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尽可能撑开局部患处,椎体的外形在此期间也得到有效的复原,但是位于塌陷位置的部分松质骨,在手术过程中无法被有效撑开,从而直接导致伤椎在某些区间范围内的骨质仍旧处于不充实的状态,在承载重力过大的情况下仍然容易发生问题,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某些情况下对相应的重力更是难以承受。取出内固定材料后,骨折椎体更加有可能发生楔形变的状况,而且可能导致前缘出现降低,脊柱后凸也会再次出现,从而对疾病手术治疗的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实质性康复[3]。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也更有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保持,更有利于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组研究显示,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观察组能够达到90%的总有效率,相比于采用常规短节段弓根钉版系统内固定方式的对照组(72%)明显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等观察指标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得,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能够取得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肖正龙,单永兴,胡声锁,吴桐,孙辉.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3):4491-4493.

[2]王志峰,陈超.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5):81-83.

[3]张治家.探讨不同方式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04:70-71.

标签:;  ;  ;  

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评价彭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