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外侧裂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外侧裂池,导管插入术
外侧裂池论文文献综述
杜昌旺,史罗宁,宋锦宁,谢万福,姜海涛[1](2016)在《外侧裂池置管注射硝普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侧裂池置管注射硝普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92例实行动脉瘤夹闭术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动脉瘤夹闭后关颅时于侧裂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术后由侧裂池置管注入硝普钠;对照组在动脉瘤夹闭术后给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脑梗死、颅内感染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患者的GOS评分。结果:两组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20.5%及41.5%,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15.4%及35.8%,脑梗死的发生率分别为7.7%及24.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5.1%及1.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观察组恢复良好率84.6%,高于对照组的67.9%(P<0.05)。结论:外侧裂池置管注射硝普钠能减少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并发症,且能改善患者预后,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陕西医学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周玮林[2](2016)在《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分型及其神经内镜造瘘手术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①总结脑池内脑脊液循环途径,为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Sylvian arachnoid cysts,SACs)的神经内镜造瘘手术建立理论基础;②提出SACs的新型临床分型,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复习相关文献并选取自2008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并经手术治疗的210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s, IAC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尤其重要的为术后第一张CT片),初步总结出脑池内脑脊液循环途径;(2)单独选出该时间范围内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患者125例;根据囊肿与外侧裂池关系提出新型分型:Ⅰ型.SACs内侧囊壁位于外侧裂的外1\3;Ⅱ型.SACs内侧囊壁位于外侧裂的中1/3; Ⅲ型.SACs内侧囊壁位于外侧裂的内1/3或毗邻脚间池。以脑脊液循环路径为依据,根据不同类型SACs特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SACs。其中除25例患者选择保守观察外,其余100例患者中Ⅰ、Ⅱ型接受神经内镜囊肿一外侧裂造瘘术,Ⅲ型接受神经内镜囊肿—脚间池造瘘术。结果: (1)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初步总结出脑脊液从四脑室流出后在各脑池内的两条循环途径:①正中孔—枕大池—小脑上池—四迭体池-环池-脚池-脚间池-外侧裂池-半球池;②侧孔-小脑脑桥角下池-小脑脑桥角上池-桥前池-脚间池-视交叉池-嗅池-颈动脉池-外侧裂池-半球池。并通过临床210接受手术的IAC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回顾分析初步证实了该循环途径。 (2)12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9.8个月,25例保守观察者定期复查MRI显示囊肿无明显变化,选择继续观察。100例手术患者的SACs体积缩小率、症状缓解率及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发生率分别为70%、56%和10%,Ⅲ型SACs的手术效果(体积缩小率和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Ⅰ型和Ⅱ型(p<0.05),并且Ⅲ型的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发生率亦显着低于I型和II型(p<0.05)。结论:(1)脑脊液从四脑室流出后有两条循环途径:①正中孔—枕大池—小脑上池—四迭体池-环池-脚池-脚间池一外侧裂池-半球池;②侧孔-小脑脑桥角下池-小脑脑桥角上池-桥前池-脚间池-视交叉池-嗅池-颈动脉池-外侧裂池-半球池。(2)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的新型分型能够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Ⅲ型SACs首选神经内镜囊肿—脚间池造瘘术;Ⅰ型和Ⅱ型SACs的最佳术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囊肿—外侧裂造瘘术效果不佳可能与患侧颞叶发育不良有关。(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文礼春,陈兆哲[3](2015)在《开放外侧裂池在重型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开放外侧裂池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1—2014-05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60例,GCS评分6~10分,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使用传统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治疗方案,B组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对2组颅内压、ADL评分、GOS评分和电解质紊乱进行观察。结果 2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d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6d颅内压均显着低于A组(P<0.05),ADL评分显着低于A组(P<0.05),有效率显着高于A组(P<0.05);A组低钠和低钾发生率显着高于B组(P<0.05)。结论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选取疾病治疗方案时,使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开放外侧裂池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明显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陈华炜,屠传建,章月江,孙陈军[4](2015)在《外侧裂池附近小片脑挫裂伤灶致恶性颅高压3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外侧裂池附近小片脑挫裂伤灶致恶性颅高压原因、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2例外侧裂池附近小片脑挫裂伤灶致恶性颅高压原因、手术指征及手术方法。结果 10例保守治疗成功;5例因发生脑疝后手术,2例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塞后死亡,余3例存活;17例因格拉斯格计分(GCS)评分进行性下降,环池受压,侧裂池消失,或伴中线移位大于等于5mm而早期手术,均存活。结论外侧裂池附近脑挫裂伤治疗初期应密切注意观察病情,手术指征应适当放宽。(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5年02期)
曾文[5](2013)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联合外侧裂池打开引流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联合外侧裂池打开引流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联合外侧裂池打开引流术治疗109例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GOS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存活93例(85.3%),良好41例(37.6%),中残32例(29.4%),重残14例(12.8%),植物生存6例(5.5%)。死亡16例(14.7%)。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联合外侧裂池打开引流术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病死率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3年10期)
佟建洲[6](2011)在《开放外侧裂池治疗外伤性海马钩回疝105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开放外侧裂池治疗外伤性海马钩回疝中的意义。方法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基础上开放外侧裂池治疗105例外伤性海马钩回疝患者,并对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良好22例,中残26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32例。结论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的基础上开放外侧裂池治疗外伤性海马钩回疝,能明显降低患者病死率。(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1年21期)
吴红记,潘勤,佟建洲,贺建辉,李炜[7](2011)在《小骨窗经颞入路并外侧裂池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骨窗经颞入路并外侧裂池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符合纳入标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小骨窗经颞入路并外侧裂池引流(n=63)与小骨窗经颞入路(n=62)的临床资料。结果 3个月后判定疗效,小骨窗经颞入路并外侧裂池引流组疗效优于小骨窗经颞入路组(P<0.05)。结论小骨窗经颞入路并外侧裂池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王博,朱苹[8](2010)在《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颅内蛛网膜囊肿是一种非肿瘤性良性病变,一般认为有症状的需手术治疗,但对术式尚无统一认识。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LAC)34例,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疗效满意。1.2方法34例分别行下列手术治疗:囊肿壁部分切除并脑池开放(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0年05期)
郑师兴[9](2009)在《单侧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外侧裂池及侧脑室额角的变化与GCS、GOS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急性硬膜下血肿外侧裂池及侧脑室额角的变化对判断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作用。方法:收集并回顾性分析49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预后。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统计资料筛选,其中非手术患者选择伤后7天内病情最严重时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手术患者选择术前病情最严重时和术后1天内复查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进行测量相关数值。根据血肿部位,分为血肿侧和健侧。记录两侧外侧裂池受压情况,分为正常、部分受压、消失叁种情况。从眶耳线层面逐层向上层面观察,选取侧脑室额角受压最明显的层面,连接枕内隆突的中点和额嵴确定为中线,测量血肿侧侧脑室额角前外侧端至中线的距离A1,及健侧侧脑室额角前外侧端至中线的距离A2,如果血肿侧额角移位超过中线到达健侧,则其值为负值。A1、A2与中线的交点到额嵴的距离,分别记为B1、B2。用SPSS 17.0 for windows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上述A、B值与患者病情(GCS评分)、预后(GO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49例患者中死亡10例(20.4%),植物生存2例(4.1%),重度残疾6例(12.2%),中度残疾13例(26.5%),恢复良好18例(36.7%)。2)GCS评分与血肿侧外侧裂池变化显着相关(相关系数-0.428,p<0.01),GCS评分与健侧外侧裂池变化显着相关(相关系数-0.607,p<0.01)。3)GCS评分与A1显着相关(相关系数0.472,p<0.01),GCS评分与B1显着相关(相关系数-0.342,p<0.05),GCS评分与A2、B2均无显着性关系。4)非手术组患者GOS评分与血肿侧外侧裂池变化显着相关(相关系数-0.458,p<0.05),GOS评分与健侧外侧裂池变化显着相关(相关系数-0.448,p<0.05),GOS评分与A1显着相关(相关系数0.475,p<0.05),GOS评分与A2、B1、B2均无显着性关系。5)手术组患者GOS评分与术前双侧外侧裂池变化、A1、A2、B1、B2均无显着性关系。6)手术组患者GOS评分与术后健侧外侧裂池变化显着相关(相关系数-0.483,p<0.05),GOS评分与血肿侧外侧裂池变化、A1、A2、B1、B2均无显着性关系。结论:1)GCS评分与双侧外侧裂池变化、A1、B1均显着相关,GCS评分与A2、B 2均无显着性关系。双侧外侧裂池变化、A1、B1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2)非手术组患者GOS评分与双侧外侧裂池变化、A1均显着相关,A2、B1、B2与GOS评分均无显着性关系。双侧外侧裂池变化、A1可作为预测非手术患者预后的指标。3)手术组患者GOS评分与术后健侧外侧裂池变化显着相关,其他指标包括术前双侧外侧裂池变化、A1、A2、B1、B2及术后血肿侧外侧裂池变化、A1、A2、B1、B2与GOS评分均无显着性关系。术后健侧外侧裂池变化可以作为预测手术患者预后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9-05-01)
李春坡,谭振美,王志明,曹藏柱[10](2007)在《外侧裂池开放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H)手术方法。方法对20例经高压氧、积液引流等治疗后无效的TSH患者行外侧裂池开放术,使积液腔与外侧裂池相通。结果20例患者术后1~3个月积液、积气均消退,5例患者CT显示外侧裂及脑沟加宽加深。结论外侧裂池开放术是治疗难治性TSH十分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7年09期)
外侧裂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①总结脑池内脑脊液循环途径,为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Sylvian arachnoid cysts,SACs)的神经内镜造瘘手术建立理论基础;②提出SACs的新型临床分型,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1)复习相关文献并选取自2008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二科并经手术治疗的210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s, IAC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尤其重要的为术后第一张CT片),初步总结出脑池内脑脊液循环途径;(2)单独选出该时间范围内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患者125例;根据囊肿与外侧裂池关系提出新型分型:Ⅰ型.SACs内侧囊壁位于外侧裂的外1\3;Ⅱ型.SACs内侧囊壁位于外侧裂的中1/3; Ⅲ型.SACs内侧囊壁位于外侧裂的内1/3或毗邻脚间池。以脑脊液循环路径为依据,根据不同类型SACs特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SACs。其中除25例患者选择保守观察外,其余100例患者中Ⅰ、Ⅱ型接受神经内镜囊肿一外侧裂造瘘术,Ⅲ型接受神经内镜囊肿—脚间池造瘘术。结果: (1)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初步总结出脑脊液从四脑室流出后在各脑池内的两条循环途径:①正中孔—枕大池—小脑上池—四迭体池-环池-脚池-脚间池-外侧裂池-半球池;②侧孔-小脑脑桥角下池-小脑脑桥角上池-桥前池-脚间池-视交叉池-嗅池-颈动脉池-外侧裂池-半球池。并通过临床210接受手术的IAC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回顾分析初步证实了该循环途径。 (2)12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9.8个月,25例保守观察者定期复查MRI显示囊肿无明显变化,选择继续观察。100例手术患者的SACs体积缩小率、症状缓解率及术后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发生率分别为70%、56%和10%,Ⅲ型SACs的手术效果(体积缩小率和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Ⅰ型和Ⅱ型(p<0.05),并且Ⅲ型的硬膜下积液或血肿发生率亦显着低于I型和II型(p<0.05)。结论:(1)脑脊液从四脑室流出后有两条循环途径:①正中孔—枕大池—小脑上池—四迭体池-环池-脚池-脚间池一外侧裂池-半球池;②侧孔-小脑脑桥角下池-小脑脑桥角上池-桥前池-脚间池-视交叉池-嗅池-颈动脉池-外侧裂池-半球池。(2)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的新型分型能够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Ⅲ型SACs首选神经内镜囊肿—脚间池造瘘术;Ⅰ型和Ⅱ型SACs的最佳术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囊肿—外侧裂造瘘术效果不佳可能与患侧颞叶发育不良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侧裂池论文参考文献
[1].杜昌旺,史罗宁,宋锦宁,谢万福,姜海涛.外侧裂池置管注射硝普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6
[2].周玮林.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分型及其神经内镜造瘘手术疗效分析[D].昆明医科大学.2016
[3].文礼春,陈兆哲.开放外侧裂池在重型脑外伤患者中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
[4].陈华炜,屠传建,章月江,孙陈军.外侧裂池附近小片脑挫裂伤灶致恶性颅高压32例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
[5].曾文.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联合外侧裂池打开引流治疗额颞顶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
[6].佟建洲.开放外侧裂池治疗外伤性海马钩回疝10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7].吴红记,潘勤,佟建洲,贺建辉,李炜.小骨窗经颞入路并外侧裂池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
[8].王博,朱苹.外侧裂池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J].医学信息.2010
[9].郑师兴.单侧额颞顶急性硬膜下血肿外侧裂池及侧脑室额角的变化与GCS、GOS的相关性[D].中南大学.2009
[10].李春坡,谭振美,王志明,曹藏柱.外侧裂池开放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硬膜下积液[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