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论文-张俊华,张佳宝,钦绳武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论文-张俊华,张佳宝,钦绳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夏玉米,冠层光谱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俊华,张佳宝,钦绳武[1](2010)在《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地夏玉米冠层光谱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黄淮海地区典型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研究对象,筛选对氮、磷、钾叁种营养元素及产量最敏感的波段和生育期,为监测不同时期作物营养胁迫情况和估产提供依据。系统分析了氮、磷、钾单一养分缺乏和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同时缺乏时典型生育期夏玉米冠层反射光谱特征、收获后秸秆和子粒氮、磷、钾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缺素使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增加,在近红外波段降低。作物秸秆、子粒含氮量和含钾量及产量与可见光波段反射率呈负相关,与近红外区域7601~300 nm反射率呈正相关;秸秆含磷量与各反射率的相关性不明显,子粒含磷量与冠层光谱之间无明显规律。整体上,560和810 nm分别为收获期作物含氮量在可见光和近红外两个区域的敏感波段,开花期为夏玉米氮素诊断的敏感时期;夏玉米钾素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区域的敏感波段分别为680和810 nm,拔节期为诊断钾素的敏感时期。整个生育期各单波段反射率与产量均呈极显着相关关系,拔节期关系最密切。说明在明确主导养分限制的前提下,利用作物冠层光谱来监测氮素和钾素的丰缺以及准确估产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王改玲,郝明德,李燕敏[2](2010)在《基于黄土旱塬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施肥效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在黄土旱塬区进行了1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肥料利用率、土壤肥力及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磷肥,对小麦无增产效果,磷肥的利用率为0.4%,磷肥的利润率平均为-1.1;单施氮肥,小麦产量明显增加,氮肥利用率为39.3%,利润率平均为3.0,最高可达4.7;氮磷配施,肥料的肥效、利用率明显高于氮、磷肥单施,利润率平均为1.7。氮磷配施还有利于土壤养分平衡,土壤肥力提高。综合考虑,氮磷配施,特别是90 kg/hm2N和90 kg/hm2P2O5配施是更理想的施肥方式。(本文来源于《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期刊2010年03期)

吴春艳,陈义,许育新,王家玉[3](2008)在《长期定位试验中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连续施用有机肥、有机肥无机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MNPK、MNPK’)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2)稻米的加工品质受施肥制度的影响较小,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影响较大,长期施肥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稻米的外观品质;(3)长期施肥直链淀粉(amylase)含量提高,这说明长期施肥对稻米的食用及蒸煮品质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4)MNPK’处理对稻米淀粉粘度品质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提高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同时明显地提高了稻米籽粒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的含量,这说明长期有机无机肥增量配施有利于改善稻米的营养品质。(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宇万太,赵鑫,马强,周桦[4](2008)在《长期定位试验下施肥对潮棕壤活性碳库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潮棕壤活性碳库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肥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活性碳库、碳素有效率及碳库管理指数有很大影响,长期施用有机循环肥处理,尤其是循环肥配合均衡化肥(NPK+O)施用处理的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ROC)、溶解性有机碳(DOC)、微生物量碳含量(MBC)、土壤碳素有效率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明显高于对照处理的土壤。潮棕壤活性碳库中不同形态的碳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ROC>CMBC>CDOC,同一施肥处理水平下,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以ACC>ABC>AAC。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与土壤的化学性质尤其是土壤养分因子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反应了农业生产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运用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08年03期)

雷明江,杨玉华,杜昌文,王火焰,周健民[5](2007)在《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变化规律及其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19892~004),利用叁种浸提剂(水、NaHCO3、Mehlich 3)和ICP-AES测定法初步研究了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变化规律、有效性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有机磷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施磷的处理,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含量常年维持在本底的极低水平;施用有机肥明显增加可溶性有机磷的含量,有机肥与NPK配施次之,只施无机肥料增加的幅度相对较小;施磷而不施氮(PK处理)导致叁种浸提剂提取的磷90%以上为无机态。水、NaHCO3及Mehlich 3浸提的有机磷占对应浸提总磷的比例分别为18.8%、14.5%和8.9%,这部分有机磷与作物地上部吸磷量、土壤有机质达到极显着正相关,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性,在磷素贫乏的土壤中表现更为明显,是土壤有效磷库的重要来源。(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樊军,郝明德[6](2003)在《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Ⅱ.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长期试验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C、全N、有效P含量、主要微生物类群之间的关系。相关分析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随土壤有机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有机C之间的关系因施肥种类及种植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微生物数量仅真菌与脲酶、蛋白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除过氧化氢酶外,其它4种酶的活性均与当年种植冬小麦处理的产量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揭示了土壤酶活性与养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及酶活性对土壤养分的影响。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旱地土壤肥力状况用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优于过氧化氢酶与蔗糖酶。(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樊军,郝明德[7](2003)在《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Ⅰ.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黄土高原旱作条件下,对连续轮作、施肥15年后不同处理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长期轮作施肥降低了旱地黑垆土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以长期不种作物的休闲地酶活性最高,各处理比休闲地降幅为1 2%~20 6%。其它4种酶的活性则比休闲地有不同程度提高,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分别增加26 0%~138 3%、22 5%~321 7%、31 4~157 8%、15 2%~483 3%。有机肥的作用明显大于化肥,豆科作物苜蓿、豌豆、红豆草等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大于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王德芳,姚炳贵,高宝岩,吕伟[8](2002)在《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津郊潮土长期定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20年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在等N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N肥明显减产,NP、NPK配施能增加作物产量,且NPK配施处理的产量水平与N+粪肥处理接近,达到两季产738kg/667m2。(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02年02期)

孙克刚,李锦辉,姚健,王英,吕爱英[9](1999)在《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体NO_3~- N累积的长期定位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褐土区 19 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在 9 个不同处理 CK,M,N1 ,N2 ,P1 ,N1 P1,N2P1,N2P2和 N2P2K 中,以 0~20,20~40,40~60,60~80,80~100cm 分五层垂直取土样,然后进行室内分析,NO3- -N 用酚二潢酸比色法测定,作物产量以小区单打单收计产,探讨了单施有机肥、氮肥及氮磷、氮磷钾配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剖面中 NO3- -N 的垂直分布及 0~100cm 土体中NO3 - -N 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或氮磷钾以适宜用量和比例配合施用使小麦、玉米产量高且稳定性好,其产量波动的变异系数小,分别比对照处理减少变异系数 0.260~0.272 及0.191~0.195。同时可以减少土体中NO3 - -N 的积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9 个处理中以单施磷肥处理0~100cm 土体中”NO3- -N 含量最少。N2 处理0~100cm 土体中NO3 - -N 含量最高(本文来源于《土壤肥料》期刊1999年06期)

钦绳武,顾益初,朱兆良[10](1998)在《潮土肥力演变与施肥作用的长期定位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1989-1994年在河南封丘潮土上,对几种主要肥料的效益,以及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长期定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潮土的生产潜力很大,贫瘠的潮土单施N肥或P肥收效甚微。只要N、P肥配合施用,其交互增产作用极显着。如一旦停止施肥,产量又将急剧下降到很低水平。在富K的潮土上,连续五年不施K肥和有机肥,对小麦产量尚不构成影响。然而耕层土壤中的速效K以每年3.8mg/kg的速度下降,已接近临界水平。定位试验中测得N、P肥五年的累计利用率远高于单季试验的结果,分别为57.2%和43.8%。在当前施肥模式和产量水平下,大多数潮土中的N、P养分和有机质都略有盈余,而K素养分则普遍亏缺。(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1998年03期)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在黄土旱塬区进行了18年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定位施肥对肥料利用率、土壤肥力及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单施磷肥,对小麦无增产效果,磷肥的利用率为0.4%,磷肥的利润率平均为-1.1;单施氮肥,小麦产量明显增加,氮肥利用率为39.3%,利润率平均为3.0,最高可达4.7;氮磷配施,肥料的肥效、利用率明显高于氮、磷肥单施,利润率平均为1.7。氮磷配施还有利于土壤养分平衡,土壤肥力提高。综合考虑,氮磷配施,特别是90 kg/hm2N和90 kg/hm2P2O5配施是更理想的施肥方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张俊华,张佳宝,钦绳武.不同施肥长期定位试验地夏玉米冠层光谱特征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0

[2].王改玲,郝明德,李燕敏.基于黄土旱塬区长期定位试验的施肥效益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

[3].吴春艳,陈义,许育新,王家玉.长期定位试验中施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8

[4].宇万太,赵鑫,马强,周桦.长期定位试验下施肥对潮棕壤活性碳库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8

[5].雷明江,杨玉华,杜昌文,王火焰,周健民.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变化规律及其有效性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

[6].樊军,郝明德.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Ⅱ.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

[7].樊军,郝明德.黄土高原旱地轮作与施肥长期定位试验研究Ⅰ.长期轮作与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樊[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

[8].王德芳,姚炳贵,高宝岩,吕伟.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津郊潮土长期定位试验[J].天津农业科学.2002

[9].孙克刚,李锦辉,姚健,王英,吕爱英.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及土体NO_3~-N累积的长期定位试验[J].土壤肥料.1999

[10].钦绳武,顾益初,朱兆良.潮土肥力演变与施肥作用的长期定位试验初报[J].土壤学报.1998

标签:;  ;  ;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论文-张俊华,张佳宝,钦绳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