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诱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葡萄,胁迫,水氮耦合,快速荧光
荧光诱导论文文献综述
黄琴琴,杨再强,李佳帅,李佳佳,郑芊彤[1](2019)在《水氮耦合对葡萄叶片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葡萄品种"红提"为试材进行土壤水分和氮素水平双因素控制实验,土壤水分设置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W1)、60%~70%(W2)、50%~60%(W3)和30%~40%(W4)共4个水平,氮素设计1.5N(25.5g·m~(-2),N1)、1N(17g·m~(-2),N2)、0.5N(8.5g·m~(-2),N3)和0N(0g·m~(-2),N4)4个水平。其中以W1、N2为对照(CK),分别在葡萄苗期的前、中、后期测定叶片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以了解设施葡萄水肥需求规律。结果表明:(1)葡萄叶片苗期不同观测阶段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变化曲线在不同水分、氮素、水氮耦合处理下基本相似,但是随着土壤水分和氮素水平的降低,不同特征点位置(OJIP)存在明显差异,水分和氮素水平越高,葡萄叶片最大荧光值越大。(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葡萄苗期叶片在不同时期PSⅡ反应中心能量配比存在明显的不同,与对照组CK相比,吸收的光能被反应中心捕获的量子产额(ΦPo)、激子被反应中心捕获后,用于推动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激子占用于推动QA还原激子的比率(ψo)、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均受到抑制,用于热耗散的量子比率(ΦDo)得到促进;随着施氮量的降低,ΦPo、ψo、ΦEo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ΦDo则呈下降趋势;在各水氮耦合处理中,W1N3处理下ΦPo最大,W2N4处理下ψo和ΦEo得到显着提升,CK处理下ΦDo值最高。(3)单位活性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捕获的用于还原QA的能量(TRo/RC)、耗散的能量(DIo/RC)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升高,而土壤含水量越低,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用于电子传递的能量(ETo/RC)值越小;与CK相比,N1、N3、N4处理的PSⅡ反应中心活性参数均得到促进;W1N3处理下ABS/RC和DIo/RC最高,W3N2处理下TRo/RC最大,ETo/RC在W2N4处理下得到显着促进。(4)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随着土壤水分的减少而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越少,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越低;W2N3处理下可变荧光值最高,W1N3处理下Fv/Fm和Fv/Fo最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9年09期)
赵和丽,杨再强,王明田,韦婷婷,王琳[2](2019)在《高温高湿胁迫及恢复对番茄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高温高湿复合胁迫对番茄的影响,以番茄品种"金冠五号"(Jinguan 5)为试材,于2018年6—9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室进行温度、相对湿度与处理天数叁因素正交试验,温度设置4个水平(昼温/夜温),即32℃/22℃、35℃/25℃、38℃/28℃、41℃/31℃,空气相对湿度设置3个水平为50%±5%、70%±5%、90%±5%,4个持续时间(3、6、9、12 d),以28℃/18℃、50%~55%环境下处理的番茄幼苗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番茄叶片光合参数和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日最高32~4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番茄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合性能指数(PI_(abs))、综合性能指数(PI_(total))、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_(Eo))、用于还原PSI受体侧末端电子受体的量子产额(φ_(Ro))、用于电子传递的光能(ET_o/CS_m)和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m)均有所降低,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发生变化,J、I、P相降低,且ΔK小于0。在高温环境下,70%湿度处理的LSP、AQE、Pmax、Fv/Fm、PI_(abs)、PI_(total)、φ_(Eo)、φ_(Ro)、ET_o/CS_m、RC/CS_m等指标显着高于50%和90%湿度处理。不同天数处理和恢复期间各指标无显着性差异。研究表明:高温胁迫破坏了番茄幼苗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超过日最高35℃的环境中,适当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至70%,可稳定光合反应中心,缓解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系统的伤害。(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李洪路[3](2019)在《熔石英亚表面缺陷的荧光诱导增强探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熔石英光学元件是高功率激光装置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加工成型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匀或杂质的引入会造成亚表面缺陷(如裂纹、划痕等)。因为其亚表面缺陷吸收激光的能力特别强,当激光辐照熔石英光学元件时亚表面缺陷会迅速吸收激光能量,导致局部温度急剧升高进而会发生热熔、炸裂现象造成熔石英的损伤,这种损伤称为激光诱导损伤。探测熔石英光学元件亚表面缺陷,提高熔石英光学元件的抗激光诱导损伤能力,延长光学元件的使用寿命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荧光无损探测是一种无损探测熔石英亚表面缺陷比较好的方法,但是由于熔石英亚表面缺陷自身荧光信号相对较弱,微小的亚表面缺陷不容易被探测到,从而不利于准确的分析亚表面缺陷。本文主要通过HF酸和离子束刻蚀逐层剥离熔石英光学元件,研究熔石英亚表面缺陷的变化规律以及所在的深度范围。根据熔石英亚表面缺陷的变化规律以及所在深度范围,选择抛光的方法将荧光剂加入到熔石英亚表面缺陷中以增强其荧光强度,从而有利于熔石英亚表面缺陷的探测。本文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质量分数相同的HF酸溶液逐层刻蚀熔石英光学元件,熔石英光学元件的刻蚀深度分别为300nm、1μm、3μm、5μm、10μm和15μm;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熔石英的损伤阈值随着HF酸刻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最终趋于稳定值。利用荧光无损探测法测试熔石英亚表面缺陷发现:当熔石英元件刻蚀深度达到300nm时其荧光图片右上角有条划痕,当刻蚀深度达到1μm时划痕消失,表明此划痕的深度在300nm到1μm之间并且荧光信号强度也是减弱的;当刻蚀深度从3μm到5μm时荧光信号强度反而增强了,刻蚀深度从5μm到15μm时荧光信号强度又减弱了且信号强度几乎为零,说明亚表面缺陷基本上都已去除。2)通过离子束刻蚀对熔石英光学元件表面逐层剥离,研究了散射、荧光缺陷、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激光损伤阈值与剥离深度之间的变化规律。3)对比荧光无损探测设备测试的荧光图像和光学显微镜原位形貌图片,可以发现荧光点缺陷密度随HF酸刻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熔石英亚表面缺陷中的划痕随着刻蚀深度的增加,宽度、长度和深度都是增加的,当刻蚀到一定程度时,划痕被钝化,这也证实了荧光检测亚表面缺陷方法的可靠性和科学性。通过荧光剂的添加实现了熔石英亚表面缺陷荧光增强,形成了熔石英亚表面缺陷荧光诱导增强探测技术,为熔石英在高功率激光装置中的安全使用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王健[4](2018)在《荧光诱导的植物病害早期预警及生长信息监测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因农业生产不科学所带来的土壤肥力下降、环境污染及农药残留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何合理利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论文从植物荧光探测入手,对植物生长信息与光电检测信号的关联性进行研究,设计一套能够快速精确检测植物生长信息的系统,为精细化农业生产提供更准确的植物信息数据。论文在分析比对国内外植物信息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近红外法检测植物水分、叶绿素相对含量法(SPAD)检测植物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强度法检测植物氮肥含量、叶绿素荧光成像技术检测植物病害,根据各自信息的检测原理及农业物联网的特点,设计了包含传感器检测、微控制单元(MCU)、无线通讯(Wi-Fi)、分析模型、数据库与浏览网页(Web)等模块组成的植物生长信息监测系统,实现了多路植物信息的快速精确检测。利用接种病菌植物叶片的荧光图像信息分析了荧光特性参数Rfd与病害侵染间的关联性,建立了以Rfd为主要输入量、病害程度为输出量的病害早期预警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叶绿素含量、水分及氮肥含量的标定及检测实验,建立了完整的植物生长信息监测模型,并通过重复性与稳定性实验分析了系统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可靠的,系统的监测效率比传统方法的监测效率更高,监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值均在0.85以上,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实验研究表明,病害会对植物荧光产生影响,可以利用荧光特性参数Rfd对植物病害进行早期预警。基于光电检测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搭建的植物生长信息监测系统可以在不损伤叶片的情况下,实现植物多路信息的快速精准检测,具有良好的性能,系统建立的植物生长信息模型可以反映植物的真实生长状态。(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8-06-30)
原佳乐,马超,冯雅岚,张均,杨发强[5](2018)在《不同抗旱性小麦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抗旱性不同的4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为材料,利用室内水培的方法,系统研究了正常、轻度干旱、重度干旱及旱后复水对小麦苗期干物质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小麦品种干物质量均明显降低,且4个小麦品种在不同干旱条件下抗旱性均表现为‘晋麦47’>‘洛麦26’>‘洛麦23’>‘郑引1号’;干旱胁迫使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OJIP)曲线发生变化,最小荧光强度(F_o)值呈增加趋势,且‘郑引1号’重度干旱组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随着4个小麦品种抗旱性强弱和干旱程度的增加,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初始斜率(M_o)、在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_j)、在I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强度(V_i)值均呈递增趋势,最大光合效率(φ_(P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_(Eo))和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将电子传递到初级醌受体以后其他电子受体的概率(ψ_o)值均呈递减趋势;不同品种小麦光合性能指数(PI_(ABS))在干旱胁迫下比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更为灵敏;干旱胁迫解除后,抗旱性强的品种和中等抗旱小麦品种光合机构还可恢复,而抗旱性弱的‘郑引1号’在重度干旱下受到不可逆的伤害;干旱敏感系数与叶绿素荧光参数单位面积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ET_o/CS)和单位面积热耗散(DI_o/CS)的相关性达到显着水平。因此,可以根据PI_(ABS)、ET_o/CS和DI_o/CS参数的变化来鉴定小麦的抗旱性。(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潘文静,王钰亮,刘洋,李效宇[6](2018)在《草甘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PCC7806为研究对象,研究草甘膦Glyphosate胁迫下M.aeruginosa PCC7806生长、细胞色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光合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草甘膦质量浓度50mg/L时,M.aeruginosa PCC7806的生长受到显着抑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96h,草甘膦对铜绿微囊藻的半效应质量浓度EC_(50)为62.33mg/L.草甘膦质量浓度为200mg/L时能显着降低铜绿微囊藻单位细胞内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光诱导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低质量浓度下光系统没有表现出明显抑制,并表现出高于对照组的峰,而当质量浓度为100mg/L时,24h与96h结果发现O-J-I-P特征均已消失,表明其光合系统Ⅱ(PSⅡ)活性受到抑制.(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杨宋琪,韩梓霞,赖金霞,杨生辉,罗光宏[7](2018)在《5-氨基乙酰丙酸对不同温度下斜生栅藻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不同温度下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生长及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设置1次添加ALA(ALA组)、每隔3d添加ALA(C-ALA组)和对照(CK组)3个处理,分别置于5℃、15℃和25℃条件下培养,并于对数生长期测定斜生栅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在5℃和15℃时,斜生栅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表现为ALA>C-ALA>CK,其中ALA组的μmax分别达到各自CK组的122.7%和126.8%。(2)在5℃低温时,一次添加ALA后斜生栅藻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以吸收光能为基础的性能指数(PIABS)下降幅度显着低于CK组(P<0.05),放氧复合体(OEC)活性状态(Fo-k)、QA被还原能力(F_(k-J))、QB(含快还原PQ库)被还原能力(F_(j-i))和慢还原PQ库被还原的能力(F_(i-p))均显着升高(P<0.05)。(3)JIP-test参数显示,ALA处理使得斜生栅藻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降低,热耗散也减少,更多的能量通过电子传递链传递并参与光化学反应。研究表明,外源ALA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斜生栅藻的生长,且在5℃低温下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外源ALA使得斜生栅藻光合效率提高,QA、QB被还原的能力以及PQ库被慢还原的能力获得显着提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环境温度越低,ALA对斜生栅藻PSⅡ保护作用越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刘倩倩,马寿宾,冯希环,孙艳,衣艳君[8](2016)在《嫁接对高温和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辣椒材料‘P205’和‘野力姆’为砧木,以‘叁道筋’为接穗进行嫁接,研究了嫁接对高温(45±1)℃和低温(4±1)℃胁迫下辣椒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胁迫引起自根苗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OJIP)发生显着变化,J、I、P相降低明显。JIP-test分析显示,荧光诱导曲线中出现了明显K相,且自根苗和嫁接苗在高温胁迫后的ΔK值均高于低温胁迫,说明辣椒叶片光合机构更易受到高温胁迫的损伤。温度胁迫降低了自根苗和嫁接苗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性能指数(PI_(abs)),其中PI_(abs)对温度胁迫更敏感。自根苗和嫁接苗叶片的反应中心单位面积上吸收(ABS/CS_m)、捕获(TR_o/CS_m)和传递(ETo/CS_m)的光能以及反应中心数量(RC/CS_m)在温度逆境中下降,而J相相对可变荧光(VJ)、热耗散量子比率(Ψ_(Do))、单位面积的热耗散(DI_o/CS_m)和综合性能指数(PItotal)升高,其中自根苗所有荧光参数值均与常温对照差异显着。砧木‘P205’嫁接苗和砧木‘野力姆’嫁接苗分别对高温和低温胁迫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自根苗和嫁接苗叶片的PI_(total)在温度逆境下均大幅升高,胁迫解除后又迅速恢复,表明在温度胁迫下辣椒叶片光系统Ⅰ(PSⅠ)的受损伤程度较PSⅡ低。(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彭晨,苏晓琼,杜静,庄晏榕,郭世荣[9](2016)在《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津春4号’黄瓜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d)处理对高温胁迫(42℃/32℃)下黄瓜幼苗的受害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和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受害率明显增加,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变形,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下降,而喷施亚精胺(Spd)后,黄瓜幼苗受害率减少,提高了高温胁迫下幼苗的最大荧光和F_v/F_m。高温胁迫抑制了电子传递活性、降低了光反应活性,Spd能缓解高温胁迫下ABS/RC、TRo/RC和DIo/RC上升的趋势,提高ETo/RC。外源Spd能够稳定黄瓜幼苗叶片光合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促进电子在PSII和PSI间的传递,有效缓解了高温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贾浩,郝建博,曹洪波,韩艳,李丹[10](2015)在《遮荫对‘保佳红’桃树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年生桃品种‘保佳红’为试材,于不同生育时期采用人工遮阴的方法,在叶片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设置100%(CK)、80%、60%、40%和20%自然光照的5个光照强度处理,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光强对桃树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及其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桃树各生长时期的叶片最大荧光值均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而依次升高。(2)在PSⅡ能量分配比率方面,遮阴下的叶片提高了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比率(φEo),降低了用于热耗散的的量子比率(φDo)。(3)在PSⅡ反应中心活性方面,遮阴使得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ABS/RC)、捕获的光能(TRo/RC)、用于传递电子的能量(ETo/RC)和用于热耗散的能量(DIo/RC)均下降。(4)各时期不同光强处理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在中午时段出现下降,且光照强度越大,降幅越大,说明桃叶在中午会出现强光抑制。研究认为:在遮阴条件下,桃叶天线色素吸收和捕获的光能减少,PSⅡ反应中心活性降低,但其可以通过增加能量在电子传递方面的分配比率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荧光诱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高温高湿复合胁迫对番茄的影响,以番茄品种"金冠五号"(Jinguan 5)为试材,于2018年6—9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室进行温度、相对湿度与处理天数叁因素正交试验,温度设置4个水平(昼温/夜温),即32℃/22℃、35℃/25℃、38℃/28℃、41℃/31℃,空气相对湿度设置3个水平为50%±5%、70%±5%、90%±5%,4个持续时间(3、6、9、12 d),以28℃/18℃、50%~55%环境下处理的番茄幼苗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下番茄叶片光合参数和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在日最高32~41℃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番茄光饱和点(LSP)、表观量子效率(AQE)、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光合性能指数(PI_(abs))、综合性能指数(PI_(total))、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_(Eo))、用于还原PSI受体侧末端电子受体的量子产额(φ_(Ro))、用于电子传递的光能(ET_o/CS_m)和有活性的反应中心数量(RC/CSm)均有所降低,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发生变化,J、I、P相降低,且ΔK小于0。在高温环境下,70%湿度处理的LSP、AQE、Pmax、Fv/Fm、PI_(abs)、PI_(total)、φ_(Eo)、φ_(Ro)、ET_o/CS_m、RC/CS_m等指标显着高于50%和90%湿度处理。不同天数处理和恢复期间各指标无显着性差异。研究表明:高温胁迫破坏了番茄幼苗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超过日最高35℃的环境中,适当增加空气相对湿度至70%,可稳定光合反应中心,缓解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系统的伤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诱导论文参考文献
[1].黄琴琴,杨再强,李佳帅,李佳佳,郑芊彤.水氮耦合对葡萄叶片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19
[2].赵和丽,杨再强,王明田,韦婷婷,王琳.高温高湿胁迫及恢复对番茄快速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9
[3].李洪路.熔石英亚表面缺陷的荧光诱导增强探测技术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4].王健.荧光诱导的植物病害早期预警及生长信息监测系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
[5].原佳乐,马超,冯雅岚,张均,杨发强.不同抗旱性小麦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对干旱及复水的响应[J].植物生理学报.2018
[6].潘文静,王钰亮,刘洋,李效宇.草甘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杨宋琪,韩梓霞,赖金霞,杨生辉,罗光宏.5-氨基乙酰丙酸对不同温度下斜生栅藻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8
[8].刘倩倩,马寿宾,冯希环,孙艳,衣艳君.嫁接对高温和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2016
[9].彭晨,苏晓琼,杜静,庄晏榕,郭世荣.外源亚精胺对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特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6
[10].贾浩,郝建博,曹洪波,韩艳,李丹.遮荫对‘保佳红’桃树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