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论文-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

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论文-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分子病理学,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多重染色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论文文献综述

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1](2019)在《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多重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技术在组织芯片(tissue microarray,TMA)上的染色效果,通过对同一样本进行多种抗体染色或同种抗体多次染色的方法,探索并优化IHC技术中的多个步骤,具体包括:"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新装置的研发、抗原修复液的筛选、透明剂的优选.研究结果显示:自创的"滤纸夹层-蒸蛋器"抗原修复辅助工具,能减少高温高压修复时水分子对组织的冲击,作用温和、操作安全,有较好的组织切片完整性和较少的组织脱片率,且可减少抗原修复液使用量;柠康酐抗原修复液对多重染色具有更强的阳性效应和通用性;无毒TO (terpentine oil)透明剂可取代有毒二甲苯,具有同样的脱蜡透明效果. TMA中多重IHC技术的改良,提供了更加高效、廉价、安全的方法,可提升与扩展TMA在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5期)

陈杰伟,刘君,张淦梅,卢佳斌,杨远忠[2](2017)在《高效实用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对照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的组织芯片对照体系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方法根据临床病理诊断的需求,以组织获取的难易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及实用性强为原则,运用组织芯片技术,设计多种对照组织芯片的微阵列,并用多种抗体测试验证。结果建立了5种组织芯片对照系统,可为约190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供相应的阳性和阴性组织对照片,其中1号芯片覆盖的抗体达80余种。结论科学合理设计和反复验证的组织芯片对照体系,组织耗费少、实用性强和效益高,可广泛推广应用于日常大规模的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工作中。(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7年02期)

钱海利,李云峰,于静,宋崇文,吕宁[3](2007)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中MTA1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转移相关基因MTA1蛋白定位及表达水平的改变及与食管鳞癌进展、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食管鳞癌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MTA1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TA1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主要定位于胞核,在淋巴结转移灶中出现胞浆与胞核同时着色。正常组织与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癌组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食管鳞癌不同进展阶段的组织中MTA1表达逐渐升高,并且出现异位表达。结论MTA1与食管鳞癌的侵袭和转移高度相关,在食管鳞癌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能力的辅助因子。(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07年06期)

樊祥山,孟凡青,章宜芬,吴鸿雁,王景美[4](2006)在《骨肉瘤组织芯片的制作及其免疫组织化学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芯片的制备方法及其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应用。方法:选取脱钙骨肉瘤石蜡包埋标本36例,应用微阵列打孔仪制备组织芯片,并进行Ki67和CD34免疫组化标记。结果:制备的骨肉瘤组织芯片组织完整、排列整齐,无掉片脱片现象,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良好,无边缘效应。结论:可以联合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对脱钙骨肉瘤进行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王翠芝,周小鸽,黄受方,张淑红[5](2006)在《组织芯片在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改善和提高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使免疫组化结果更具有可信性和可比性。方法根据所测试抗体的不同,选用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23例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包括正常及病变的组织)。用组织芯片制作仪挖取直径为2 mm的组织芯,构建3个组织芯片蜡块,分别用来测试CD20、EMA和PR。然后进行常规切片,厚度4μm,烤片后将组织芯片分发给参加免疫组化质控的单位。各单位按自已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后,53家单位寄回组织芯片157张。载玻片上的组织芯排列整齐,无移位脱失现象。显微镜下观察,所取组织芯均为有效组织,可完全代表其原组织。经过免疫组化研究中心5位评委对参加者测试片进行集体评审,免疫组化染色总体优良率70.7%。结论在此次免疫组化染色测试中,组织芯片显示了其信息含量多、可比性强及省时、省力等优点,使得大规模的免疫组化质量控制不仅成为了可能而且变得简便易行。免疫组化染色的总体质量较好,但仍有1/3切片染色不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原修复不足,需要改进。(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06年01期)

杨军,苏宝山,王康敏,赵世平,强磊[6](2005)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组织芯片的可靠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芯片技术在免疫组化试验中的可靠性和提高组织芯片可信性的方法。方法选择82例人乳腺癌标本石蜡蜡块,利用传统制片技术和自行研制的专用器具分别制作常规石蜡切片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结果采用自行研制的专用器具制备组织芯片,所得样本的可分析率均在92.9%以上,且随着对同一标本取材数量的增加,其可分析标本率也明显上升。采用传统方法检测的82例乳腺癌标本中ER和PR的阳性率分别为61%和58.5%;采用组织芯片技术,一式一份取材,其阳性率分别为51.9%和50.0%,一式两份方式取材,其阳性率分别为53.8%和53.8%,采用一式叁份方式取材,其阳性率分别为57.1%和60.7%,且叁种不同取材方式的检测结果与传统制片法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75)。结论在采用统一制备标准并保证组织芯片质量的前提下,挖取直径1.5mm的组织样本制备组织芯片,尽管组织芯片技术与传统方法检测的结果的一致率仍随着对同一标本取材次数的增加而提高,但是叁种不同取材方式的检测结果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因此,一式一份取材制备组织芯片完全可替代传统制片技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乃至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且可保证组织芯片的可信性和高通量特征。(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5年04期)

倪灿荣[7](2004)在《组织芯片的制备及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芯片或称组织微阵列 (tissue microarray,TMA )技术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Kononen等创立了真正意义的 TMA,目前已应用到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 ,以及与 c DNA基因芯片相结合 ,进行高表(本文来源于《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04年10期)

曹永成,王兴友,丁吉元,王义[8](2003)在《组织芯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芯片(tissuechip)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芯片技术,它分为多组织片,组织阵列和微组织阵列犤1犦。笔者把这一技术应用到常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进行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g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染色,以指导临床化疗。1资料与方法1.1(本文来源于《实用医药杂志》期刊2003年05期)

赵尔增,张建中,黄英武,韩瑞刚,刘冬梅[9](2002)在《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肺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组织芯片制备方法及其在肺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的应用的意义。方法:选用80例原发性肺癌和10例非肿瘤肺组织病理科存档蜡块,利用组织芯片仪以手工法制成180点列阵的肺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HE染色。结果:经切片、微波处理、免疫组化染色后,组织芯片少数点组织有折迭和脱落现象,平均完好率达94%。p53在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的表达分别为52.0%、45.0%及50.0%,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nm23在各型肺癌呈高表达,分别为75.0%、78.8%、87.5%:Ki-67、p16在小细胞癌呈高表达,分别50.0%、75.0%,明显高于鳞癌和腺癌,两者比较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p21~(WAF1)、CD44v6在鳞癌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差异非常显着(p<0.01):C-jun在鳞癌和腺癌表达分别为72.2%和72.4%,小细胞癌为58.0%;Bax在小细胞癌表达为100%,显着高于鳞癌和腺癌;E-cadherin在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表达分别66.7%、66.7%及50.0%,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p53、nm23、Ki-67叁种或nm23、bax、p21~(WAF1)、C-jun叁种以上基因蛋白联合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0%和20.0%。结论:基因芯片、组织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统称为生物芯片。以手工法制作组织芯片的技术是一种简易可行的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对肺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组织芯片作为一种全新的细胞生物学和病理组织学研究技术,具有快速、低耗、实验误差小、信息高通量化的优势,不仅在肺癌,而且在其他肿瘤病理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若配合基因芯片用于基因及其产物表达的分析和基因功能的研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多种基因蛋白在肺癌表达的检测显示,部分病例呈现叁种或叁种以上基因蛋白联合表达阳性,进一步说明肺癌的发生、转化和转移是由多种基因同时或分别在多环节、多步骤调控失常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02-08-01)

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开发一种高效实用的组织芯片对照体系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方法根据临床病理诊断的需求,以组织获取的难易程度、提高工作效率及实用性强为原则,运用组织芯片技术,设计多种对照组织芯片的微阵列,并用多种抗体测试验证。结果建立了5种组织芯片对照系统,可为约190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供相应的阳性和阴性组织对照片,其中1号芯片覆盖的抗体达80余种。结论科学合理设计和反复验证的组织芯片对照体系,组织耗费少、实用性强和效益高,可广泛推广应用于日常大规模的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工作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论文参考文献

[1].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组织芯片多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的优化[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2].陈杰伟,刘君,张淦梅,卢佳斌,杨远忠.高效实用的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对照体系的建立[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7

[3].钱海利,李云峰,于静,宋崇文,吕宁.食管鳞癌组织芯片中MTA1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7

[4].樊祥山,孟凡青,章宜芬,吴鸿雁,王景美.骨肉瘤组织芯片的制作及其免疫组织化学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

[5].王翠芝,周小鸽,黄受方,张淑红.组织芯片在免疫组织化学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

[6].杨军,苏宝山,王康敏,赵世平,强磊.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组织芯片的可靠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

[7].倪灿荣.组织芯片的制备及在免疫组织化学中的应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4

[8].曹永成,王兴友,丁吉元,王义.组织芯片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03

[9].赵尔增,张建中,黄英武,韩瑞刚,刘冬梅.组织芯片技术及其在肺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中的应用[C].第五届全国生物医学体视学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军军事病理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军定量病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2

标签:;  ;  ;  ;  

免疫组织化学组织芯片论文-许特,王筠,邓芳,李延鹏,屈军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