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发挥技工学校德育课的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陈怡[1](2022)在《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改革与思考》文中提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是技工学校的职责所在,德育同样是技工学校的工作重心,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结合不紧密的现象。德育课作为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但是德育课对实现学校的德育目标还缺乏较强的引领性、基础性和塑造性,存在德育课育人价值彰显不够、与学校其他德育工作脱节等问题。针对问题,分析存在思想认识层面、师资队伍建设及育人环境等方面的原因,由此提出更好发挥德育课应有功能的对策。
李花[2](2021)在《技工院校德育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路径探析》文中提出德育课是技工院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实现德育课教学与专业特色的有效结合,成为技工学校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热点。通过实施改革与优化,有利于提高技工学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可让学生在毕业以后实现就业,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技工学校提高对德育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问题的关注度。结合技工学校德育教学实际,围绕各专业特点,探讨德育课教学与专业特色有效结合,为技工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效助力。
柏晓君[3](2020)在《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的改革,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非常迅速。中等职业学校是指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为国家培养拥有中级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各类职业学校。中职学生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在毕业之后会直接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中职学生的法律素质对社会劳动者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提供社会生产力的中坚力量,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中国法治之路的希望。但近年来,有关中职学生的违法犯罪事件频现,并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中职学生自身的法律素养在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背景下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故中职学校法治教育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目前中职学生法律学习积极性不高、网络行为不规范、组织纪律差、法律意识淡薄,这与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进行是分不开的。中职学校的学生特殊性决定了研究其法治教育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地在中职学校发展法治教育,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素养,形成核心竞争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概述。从法治概念到法治教育概念的界定,再到从法治知识、法治意识、法治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中职学校法治教育的涵义,进而明确法治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秩序的改善以及对法治教育体系的构建、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当前中职学校法治教育在得以普遍提高的同时仍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主要从教育课程体系、教育资源、方法途径、资源开发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来剖析中职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法治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对策建议。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应坚持全面渗透的原则,明确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在以德育课为主要教育渠道的同时,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全方位融入,构建合理的法治教育体系。第四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的实施保障。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课程目标、内容、结构以及资源的完善和整合,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组织保障,需要思想上的深入认知,需要技术上的能力生成,需要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也需要资源领域的不断整合,全面保障实施,从而保证中职学校法治教育的有效实施。
蔡蕾[4](2019)在《技工学校资助育人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梧州市四所技工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工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技工学校要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资助育人是以多种的资助方式为手段来实现育人的目标,其主要内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提供相关物质保障,补助确保学生的基本学习生活;二、改进拓展帮扶渠道,加强学生的精神道德文化水平的教育;三、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以思想引导,价值观的塑造;四、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对于技工学校而言,不但应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提供技能扎实的专业技术人才,更应该在完善资助体系,保证专业技术类人才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输送一批有理想、有技术、有品德、有担当的技术人才。本文围绕技工学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和问题进行研究。第一章分别对资助育人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和阐明。第二章对在技工学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作用、重要性和特殊性进行了分析。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技工学校开展有效的资助育人工作,可以引导被资助学生思想,疏导被资助学生的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能够激励技工学校被资助学生的情感。对技工学校实现教育公平,完成精准扶贫、扶智扶志的工作要求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技工学校在学生生源、教育教学、资助工作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必须正确的加以对待和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资助育人工作方法,这样才能确保在技工学校开展资助工作的实效性。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第三章笔者通过文献调查、问卷调查、个案分析与访谈,对技工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有了粗略的把握并加以分析。目前技工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主要存在着贫困生认定机制有失精准,贫困生帮扶制度单一,资助与育人相分离,扶智扶志、立德树人效果不显着等问题。这是由于目前技工学校贫困生认定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化的资助育人团队,资助过程中育人理念的缺失以及缺乏可量化的资助育人评价体系所造成的。最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原因的分析,第四章笔者提出了对技工学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问题的对策。要解决技工学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必须针对问题,完善技工学校贫困生认定标准,确保资助工作的精准性,综合考虑技工学校学生生源、社会背景、心里特质等因素,重视技工学校贫困生评选流程与方法的革新,建立动态化的技工学校贫困学生评选体系。第二,要通过对现有的资助工作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提升技工学校资助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与育人意识,更要为技工学校的专业资助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途径,在降低教师人员流动性的同时,促进技工学校资助教师育人技能的提升。第三,要积极拓展帮扶体制,在实现物质保证的基础上,开展勤工助学,社会实践等举措。在帮助学生扩展受助渠道的基础上,磨练技能,培养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最后,要结合实践探索,逐步建立起以育人为导向的自主工作评价体系,确保资助工作中的育人资源的有效利用。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针对技工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研究,以期能够促进技工学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发展,促进技工学校资助工作中育人资源的有效使用,达到育人效果。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技工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为国家和整个社会的建设输送基础性技术型人才,而技工学校在其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承担了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术建设者的重任。德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且,当今社会发展迅速,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个人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现在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不仅要培养学生工作的本领,还要让他们拥有勇于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现在社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是要勇于走出去,走上世界的舞台,为祖国和人民赢取荣誉和利益的人才。
张凡[5](2019)在《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研究》文中认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职业素养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是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德育课程改革是中职教育的关键问题。但是,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还存在着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脱节、教学模式与学生身心特点不相适应、德育内容缺乏职业特色、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差、德育课程的地位边缘化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还不能有效助推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无法满足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现代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等职业需求。我国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提出研究问题,进行文献综述,明晰了研究意义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二章界定德育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的概念,介绍职业素养和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的涵义,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德育课程的关系。第三章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天津市五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实施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分析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章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理念提出了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对策,主要包括开设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和开设德育延伸课程等具体措施。
过筱,石伟平[6](2019)在《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德育政策的演变与特点》文中提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德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保障和促进了职业教育德育的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德育政策的演进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包括孕育起始阶段、改革建设阶段、内容提出阶段、政策完善阶段和内涵深化阶段。同时,我国在职业教育德育政策上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特色,如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典型的内容丰富性和突出的途径多样性。
刘彩红[7](2018)在《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立德树人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根本任务、中职学校德育为中职学校高度重视的背景下,改革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促进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已是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师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因而研究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是指中职德育教师在中职德育的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构建合理科学教学目标、整合适当教学资源、组织恰当教学内容、采取恰当方法而取得了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过程特性,是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过程特性。本研究从中职德育课教学实际出发,采用了文献法、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对中职学校德育课有效性的相关理论、现状、原因及其对策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是教师因素与学生因素,进行中职德育课教学,应该坚持实践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时代性原则。中职德育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德育理念、教师、学生以及教材四方面。要改变中职德育课教学的现状,解决中职德育课教学的问题、提升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努力、学校支持和学生配合,其中教师努力是关键。具体而言,教师要提升教学素质、优化教学过程、改善教学效果、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学校要支持德育课教师发展、引导德育课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改革德育教学机制强化实践性教学、加强教材管理、构建良好育人环境、选择网络德育途径,学生要加强自我学习、设定奋斗目标、参加德育实践、树立正确学习态度、注重学习技能和养成良好素养。
胡馨心[8](2017)在《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探析》文中指出技工学校德育课是学生提高职业素养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技工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提出,应进一步提高技工学校的德育课教学效率,发挥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德育课教师应重视课程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努力提高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的时效性、针对性、生动性,在日常教学中充分体现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的指导思想,发挥好德育课程应有的作用。
刘静[9](2017)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职学校德育新课改在紧跟《大纲》步伐的情形下,德育课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德育课教学弱化、中职生对德育课存在厌学心理、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将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中职德育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时代性,是中职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既是对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的理想追求,也是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期望通过此研究能够给中等职业学校的一线德育教师提供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更期望能够推动德育教学学科的进步,提高德育课教学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让德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基本内涵的界定入手,通过调查归纳总结出目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总体现状,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访谈等方法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对策。本文提出,应从高度重视德育课教学、强化德育课德育主渠道地位,深化教学实践、拓宽德育课教学路径,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凝聚德育教育合力、实现全员育人,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内容的渗透等方面进一步改善中职德育课教学,从而扭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面临的不利局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做出贡献。
刘鸿飞[10](2017)在《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考》文中认为中职德育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经验积累、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从而促进中职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对上海市中职德育课程相关因素的实证调查,发现上海市中职德育课程的总体情况良好,但在实施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对德育课程缺乏整体统筹,德育课程目标缺乏职业素养导向;德育教师动力不足,对德育课缺乏深入研究;学生德育课学习的目的不清,缺乏足够的热情;企业对德育课程建设缺乏参与,对中职毕业生职业素养还不够满意。上述德育课程实施问题实质上属于:(1)主观认识缺位问题,学校未能有效统摄各类德育资源、各方德育力量;(2)德育课程目标设计不科学,对中职生的职业素养需求分析不够,职业素养导向不明确;(3)德育课程实施与本校实际衔接还不够;(4)德育课程的综合素质评价导向还不明显。最后提出了上海市中职学校德育课程的改进对策:(1)科学设计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中职德育课程目标;(2)建构中职“大德育”课程的内容体系;(3)推行中职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4)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导向的中职德育课程评价方案。
二、如何发挥技工学校德育课的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发挥技工学校德育课的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改革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工学校德育课的突出问题 |
(一)学校对德育课特殊性的认识存在不足 |
(二)德育教师的教学地位与课程重要性不相称 |
(三)德育课的教育性不够突出 |
二、技工学校德育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德育课各主体思想认识上略有不足 |
(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够高 |
(三)德育课理论与实践统一度不高 |
(四)课程评价方式较为单一 |
(五)负面环境的影响 |
三、技工学校德育课问题的应对策略 |
(一)切实提高德育课的地位和作用 |
(二)加强德育课教师专业化建设 |
(三)完善课程教材 |
(四)创新教学方法 |
(五)改革评价体系 |
(六)优化校内育人环境 |
(2)技工院校德育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技工院校德育课与专业特色相互结合的基本概述 |
(一)德育课与专业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与专业课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分析 |
二、技工院校德育课与专业特色相互结合的路径分析 |
(一)德育课教学内容与专业课设置有效结合 |
(二)德育课教学目标与专业成长目标有效融合 |
(三)德育课教学方式与专业技能有效联系 |
(3)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原由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概述 |
(一)法治教育相关概念 |
1.法治 |
2.法治教育 |
(二)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 |
1.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理念 |
2.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的内容 |
二、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
(一)关于中职学校法治教育的现状调查(附录) |
1.调查对象的整体情况 |
2.调查内容及主要结果 |
(二)中职学校法治教育调查分析 |
1.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取得的成效 |
2.法治教育在中职学校存在的问题 |
三、法治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对策建议 |
(一)明确教育目标,增强法治教育落实 |
1.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来明确方向 |
2.地方发布指导性文件来监督落实 |
3.中职学校推进学校课程目标建设 |
(二)优化融入载体,实现法治教育目标 |
1.加强法治教育融入学科课程 |
2.推进法治教育融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
3.重视法治教育融入潜在课程 |
(三)完善教材内容,优化法治内容结构 |
1.中职学校法治教育内容的整体性完善 |
2.中职学校法治教育内容的整体规划 |
(四)改进实现途径,实现法治人才培养 |
1.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法治教学实施 |
2.完善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全面法治教育 |
3.重视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提高自身法治素养 |
四、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的保障 |
(一)法治教育保障的基础:深化中职学校法治教育认知 |
1.深入了解中职学校法治教育 |
2.推进中职学校法治教育的制度体系完备性 |
(二)法治教育保障的前提:提高中职学校法治教育课程建构能力 |
1.提高学校法治课程设置的规划能力 |
2.强化中职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发能力 |
(三)法治教育保障的实质:强化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1.提升中职教师的法治素养 |
2.扩充教师队伍,强化教师激励 |
(四)法治教育保障的关键:建立科学有效的中职学校法治教育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技工学校资助育人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梧州市四所技工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研究的背景 |
2.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资助的概念 |
2.资助育人的概念 |
(六)理论基础 |
1.教育公平理论 |
2.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二、技工学校开展资助育人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分析 |
(一)技工学校开展资助育人的作用 |
1.资助育人可以引导学生思想 |
2.资助育人能够疏导学生心理 |
3.资助育人能够激励学生情感 |
(二)技工学校开展资助育人的重要性 |
1.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 |
2.是精准扶贫与扶智、扶志的要求 |
(三)技工学校开展资助育人的特殊性 |
1.技工学校学生的特殊性 |
2.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特殊性 |
3.技工学校资助工作的特殊性 |
三、技工学校资助育人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分析 |
1.问卷调查 |
2.个案访谈与分析 |
(二)技工学校现阶段资助育人存在的问题 |
1.贫困生认定机制有失精准 |
2.贫困生帮扶制度单一 |
3.资助与育人相分离 |
4.扶智、扶志,立德树人效果不显着 |
(三)技工学校现阶段资助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贫困生认定,帮扶机制有待完善 |
2.技工学校专业化的资助育人教师团队的缺乏 |
3.在资助扶贫工作中育人理念的缺失 |
4.缺乏完善的可量化的资助育人评价标准 |
四、在资助体系中贯彻育人目标的方法与途径 |
(一)完善认定标准,确保精准资助 |
1.针对技工学校的特殊性开展精准资助 |
2.建立动态资助体系,确保教育公平 |
(二)建立专业化的资助育人教师团队 |
1.对现有的教师进行资助育人专业化培训 |
2.为资助育人教师提供专业化发展路径和保障 |
(三)完善帮扶体系,做好扶智、扶志工作 |
1.引入社会资源,扩充补助资金 |
2.开展勤工助学,以工换助 |
3.拓展学生实习实训渠道,以工促技 |
4.帮扶与德育相结合,做好扶智、扶志 |
(四)在资助实践中建立以育人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德育课程研究 |
二、德育课程应用研究 |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第二章 职业素养与中职德育课程关系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职业素养 |
二、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 |
三、德育课程 |
四、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程 |
第二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对职业素养的影响 |
一、德育课程是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
二、德育课程活动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
三、德育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
四、德育课程内容包含职业素养培育 |
五、德育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职业心理素质 |
第三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原则 |
一、坚持实践性原则 |
二、坚持主体性原则 |
三、坚持创新性原则 |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
第三章 天津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与范围 |
第二节 调查工具 |
一、调查问卷设计 |
二、访谈提纲说明 |
第三节 中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一、学生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
二、中职学生德育课程认知分析 |
第四节 中职教师问卷及访谈结果 |
一、教师问卷基本情况及分析 |
二、中职教师的德育课任课情况调查 |
三、中职教师德育课教学理念认知 |
第五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脱节 |
二、教学模式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
三、德育内容缺乏职业特色 |
四、教学方法的实践性差 |
五、德育课程地位边缘化 |
第四章 基于职业素养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对策 |
第一节 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 |
一、将职业素养纳入中等职业教育德育课程体系 |
二、确定基于职业素养的德育课程的重要地位 |
三、充实基于职业素养的德育课程内容 |
四、丰富基于职业素养的德育课程教学方法 |
五、完善基于职业素养的德育课程评估机制 |
第二节 基于拓展训练开设德育延伸课程 |
一、拓展训练教学的目的 |
二、拓展训练教学的教学环节 |
三、基于职业活动实施拓展训练教学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致谢 |
(6)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德育政策的演变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德育政策的演变 |
(一) 第一阶段:孕育起始阶段 (1978—1991年) |
(二) 第二阶段:改革建设阶段 (1992—1995年) |
(三) 第三阶段:内容提出阶段 (1996—2001年) |
(四) 第四阶段:政策完善阶段 (2002—2012年) |
(五) 第五阶段:内涵深化阶段 (2013年至今) |
二、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德育的特点 |
(一) 鲜明的政治导向性 |
1.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把职业教育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 |
2. 政策结构完整, 综合政策与专项政策互相配合。 |
(二) 典型的内容丰富性 |
1. 发挥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作用。 |
2. 注重个体自我实现与社会进步的统一。 |
(三) 突出的途径多样性 |
1. 重视实践的强化作用。 |
2. 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
(7)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中职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内涵研究 |
1.2.2 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的研究 |
1.2.3 中职德育课教学现状之原因的研究 |
1.2.4 中职德育课教学改进对策的研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理论 |
2.1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
2.1.1 中职学校德育课 |
2.1.2 教学有效性 |
2.1.3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 |
2.2 妨碍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
2.2.1 中职德育教师因素 |
2.2.2 学生因素 |
2.2.3 环境因素 |
2.3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提升的原则 |
2.3.1 实践性原则 |
2.3.2 主体性原则 |
2.3.3 时代性原则 |
第3章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现状与原因 |
3.1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
3.1.1 课堂观察反映的课堂教学现状 |
3.1.2 学生调查反映的课堂教学现状 |
3.2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原因 |
3.2.1 德育理念 |
3.2.2 教师 |
3.2.3 学生 |
3.2.4 教材 |
第4章 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
4.1 教师努力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 |
4.1.1 提升教学素质 |
4.1.2 优化教学过程 |
4.1.3 改善教学结果 |
4.1.4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 |
4.2 学校支持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 |
4.2.1 支持德育课教师发展 |
4.2.2 引导德育课教师开展课例研究 |
4.2.3 改革德育教学机制强化实践性教学 |
4.2.4 加强教材管理 |
4.2.5 构建良好育人环境 |
4.2.6 选择网络德育途径 |
4.3 学生配合提高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 |
4.3.1 加强自我学习 |
4.3.2 设定奋斗目标 |
4.3.3 参加德育实践 |
4.3.4 树立正确学习态度 |
4.3.5 注重学习技能以及自身品德的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广州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C 德育课课堂观察表 |
附录D 学生访谈提纲 |
(8)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教学目标确定方面 |
二、在教学内容方面 |
三、在教学形式方面 |
1. 要以学生为主体 |
2.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
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
四、在教学评价方面 |
(9)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本文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概况 |
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
(一)基本内涵的界定 |
(二)基本特征 |
二、郑州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现状 |
(一)课程开设情况 |
(二)师资配置 |
(三)教学方式、手段与方法 |
(四)教学效果及其评价 |
第二章 郑州市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存在弱化现象 |
(二)中职学生对德育课存在厌学心理 |
(三)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不强 |
二、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
(一)中职德育课教学活力不足 |
(二)教师教学、科研积极性不高 |
(三)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
(四)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
(五)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
第三章 加强和改善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对策 |
一、高度重视德育课教学,强化德育课德育主渠道地位 |
(一)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
(二)积极发挥学校其他渠道和学科的德育协同作用 |
二、深化教学实践,拓宽德育课教学路径 |
(一)建立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体系 |
(二)深入开展中职学校和企业、中职学校和地区合作 |
三、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
(一)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
(二)构建“三实”德育课程体系 |
(三)以政策为引领,加强组织保障 |
四、凝聚德育教育合力,实现全员育人 |
(一)提高合作意识 |
(二)突出学校德育课教育 |
(三)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 |
五、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内容的渗透 |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渗透德育教学 |
(二)立足有未来教育立德树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学生问卷 |
附录B:教师问卷 |
附录C:家长问卷 |
附录D:用人单位访谈提纲 |
(10)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职业教育的现代发展 |
1.1.2 德育课程的历史演进 |
1.1.3 德育课程的职业需求 |
1.1.4 德育课程的实效需求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中等职业学校 |
1.3.2 德育与中职德育 |
1.3.3 德育课程与“中职德育课”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综述 |
1.5.1 国外研究现状 |
1.5.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现状调查 |
2.1 调查设计与实施 |
2.1.1 调查目的 |
2.1.2 调查对象 |
2.1.3 调查工具 |
2.1.4 调查设计 |
2.1.5 调查实施 |
2.2 调查结果 |
2.2.1 调研的现状 |
2.2.2 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问题的分析 |
3.1 问题的实质分析 |
3.1.1 主观认识缺位问题 |
3.1.2 课程目标导向问题 |
3.1.3 课程实施效果问题 |
3.1.4 弊端分析 |
3.2 问题的成因分析 |
3.2.1 主观认识缺位问题的成因分析 |
3.2.2 课程目标导向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3 课程实施效果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章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的改进思考 |
4.1 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中职德育课程目标设计 |
4.1.1 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中职德育课程目标设计的必要性 |
4.1.2 基于职业素养导向的德育课程目标设计策略 |
4.2 中职“大德育”课程内容体系构建的思考 |
4.2.1 中职校认识性德育课程内容构建 |
4.2.2 中职校实践性德育课程内容构建 |
4.2.3 中职校隐性德育课程内容构建 |
4.3 中职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策略 |
4.3.1 中职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的必要性 |
4.3.2 中职德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办法 |
4.4 综合素质评价导向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思考 |
4.4.1 综合素质评价体现中职生的综合素质 |
4.4.2 综合素质评价导向促进德育课教师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 |
4.4.3 综合素质评价导向突出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有效培养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 |
5.3 后期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一) |
附录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二) |
附录四:访谈提纲 |
致谢 |
附件 |
四、如何发挥技工学校德育课的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技工学校德育课的改革与思考[J]. 陈怡. 现代职业教育, 2022(03)
- [2]技工院校德育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路径探析[J]. 李花. 现代职业教育, 2021(05)
- [3]中等职业学校法治教育研究[D]. 柏晓君.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技工学校资助育人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梧州市四所技工学校为例[D]. 蔡蕾.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9)
- [5]基于职业素养培养的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研究[D]. 张凡. 天津大学, 2019(06)
- [6]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德育政策的演变与特点[J]. 过筱,石伟平. 教育与职业, 2019(03)
- [7]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彩红. 湖南大学, 2018(06)
- [8]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探析[J]. 胡馨心. 职业, 2017(36)
- [9]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郑州市为例[D]. 刘静. 河南大学, 2017(06)
- [10]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现状、问题及改进思考[D]. 刘鸿飞.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