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浓度分布论文-石奇

喷雾浓度分布论文-石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喷雾浓度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两色法,柴油丁醇混合燃料,火焰温度,碳烟浓度

喷雾浓度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石奇[1](2017)在《基于两色法测试柴油喷雾火焰温度和碳烟浓度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视化光学测试诊断已成为解析发动机缸内燃烧状况的重要研究手段。基于热辐射理论的两色法作为重要方法之一,可有效地测量喷雾火焰的温度和碳烟浓度,它有助于研究者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以及排放物的生成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先进柴油机燃烧系统设计提供必要信息。两色法虽然已经应用多年,但许多因素仍会影响测试结果的精确度,关于不确定度及误差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在对两色法原理及测试方法进行介绍之后,从理论公式,标定过程,喷雾燃烧实验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两色法测试的误差来源及相应的改进方法。与传统两色法实验相比,本课题对实验装置进行了创新,采用了高速RGB彩色相机替代传统的黑白相机和光电二极管,能够测量喷雾火焰温度和碳烟浓度(KL)二维分布的时间演变。通过使用单台彩色相机的两个独立感光通道,两色法测量装置得到大幅度简化。低温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内燃机燃烧技术,与传统柴油机高温燃烧相比,其具有同时降低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_X)的潜质。利用两色法,本课题对柴油以及柴油丁醇混合燃料(BU20)在不同氛围氧浓度下的火焰温度和碳烟浓度(KL)的时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柴油丁醇混合燃料在喷雾燃烧时具有较低的火焰温度和碳烟浓度水平,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同时抑制碳烟颗粒和氮氧化物排放的效果。另一方面,随着氛围氧浓度减小,两种燃料喷雾火焰的温度明显降低,碳烟的氧化速度明显放缓。(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刘继承,吴昊[2](2016)在《喷雾参数对密闭空间浓度分布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影响密闭空间药雾浓度分布的参数进行实验分析,提出棚室内的药雾质量中心分布在28.96 m处。在忽略棚门处的影响,烟雾机风速队整个密闭空间内的浓度沉积影响差异不大。在1.5 m的喷雾高度下以及在0.2Mp的喷头压力下进行棚室作业,由于雾滴的直径更小,随着药雾分散的充分性使得棚室内的药雾浓度随轴向的分布更加均匀。(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信息》期刊2016年31期)

余鹏,杜永成[3](2013)在《水喷雾场瞬态蒸汽浓度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到喷雾形成的雾场中,雾滴生存环境的湿度对雾滴的动力学特性、热特性与蒸发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雾场湿度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是一项关键的工作。综合考虑变化的蒸发源项与蒸汽扩散之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维瞬态的湿度控制方程;采用多分散系模型,分析了喷雾区域及其水蒸汽的扩散区域内相对湿度随时间、空间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雾滴与空气的相对速度、雾滴体积分数、平均粒径及环境相对湿度等因素对于雾场及扩散区域的相对湿度分布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技术》期刊2013年12期)

吴迎春,吴学成,Sawitree,Saengkaew,姜淏予,洪巧巧[4](2013)在《全场彩虹技术测量喷雾浓度及粒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喷雾颗粒的浓度、粒径等多参数的同时测量是研究喷雾的关键.对应用全场彩虹技术测量双组分液滴的浓度及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基于改进的Nussenzweig理论,对液滴折射率和粒径分布采用无分布函数算法进行最优化求解,然后通过折射率与浓度的关系反推液滴浓度.用模拟全场彩虹信号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该算法可准确反演具有单峰分布、双峰分布粒径特征的液滴群的折射率与粒径分布.并对体积分数从0%到100%的乙醇溶液喷雾进行了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所测得折射率与理论值符合,粒径分布稳定.该技术在喷雾浓度测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郑炜超,李保明,康润敏,徐昌文,王双[5](2011)在《规模化蛋鸡舍氨气纵向分布及喷雾消毒对氨气浓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氨气浓度是现代蛋鸡规模化健康养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环境指标。本文研究了标准规模化蛋鸡舍氨气浓度的纵向空间分布以及带鸡喷雾消毒对鸡舍温湿度以及氨气浓度的影响。鸡舍内氨气浓度的空间分布跟通风和鸡舍结构有关。带鸡喷雾消毒短时间内可以降低舍内温度,但在较好的通风状况下,湿度并不会明显升高。带鸡喷雾消毒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氨气的浓度,使用微酸性电解水比使用癸甲溴铵溶液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第五届(2011)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期刊2011-05-20)

孙田,苏万华,郭红松[6](2007)在《应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超高压喷雾气液相浓度场分布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复合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在光学发动机上测量了燃油喷雾气液两相荧光图像,提出分析浓度场分布的无量纲参数,最终获得喷雾气液相浓度场相对分布。实验采用电机倒拖的光学发动机,燃烧室采用ω形BUMP燃烧室,应用自行设计的脉冲压力放大供油系统,实现了最高喷油压力达240 MPa的超高压喷射。通过研究发现,随着喷油压力提高可有效加速喷雾气相生成、促进喷雾气相的均匀分布。这种效果在有较强挤流作用和存在BUMP燃烧室限流沿剥离作用下更为明显,此时喷雾气相相对浓度随着喷油压力从160 MPa提高到240 MPa而下降62.50/0。(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林其钊,颜富纯,高希彦,陈家骅[7](1998)在《柴油机喷雾油束内温度与浓度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缸内局部燃油蒸气的温度与浓度是影响柴油机着火与燃烧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喷雾油束内燃油温度与浓度分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作者在E150柴油机上,采用激光双曝光全息干涉技术,假定喷雾油束为轴对称圆锥形,将燃油蒸气作为位相物体处理,测取了喷雾油束的干涉条纹,采用阿贝尔变换对干涉条纹进行反演,导出了油束内轴向与径向位置的折射率,并由此计算出喷雾油束内燃油温度与浓度的分布。讨论了模拟喷雾过程的相似条件,并对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定量描述了喷雾场燃油温度与浓度的分布及变化历程。(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1998年04期)

乔信起,高希彦,常凯滨[8](1996)在《柴油机喷雾燃油浓度分布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喷雾中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和燃油浓度的分布对燃烧和性能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本文应用激光直接摄影和伪彩色术测量伞喷喷油嘴(喷孔直径为1.5mm,喷孔间隙为0.11mm,针阀升程为0.33mm)喷雾燃油浓度的宏观分布。(本文来源于《山东机械》期刊1996年01期)

宋永臣,杨辉,高希彦,颜富纯,陈家骅[9](1995)在《叁维瞬变喷雾场浓度与温度分布的激光干涉层析(叁)──实验系统及测试结果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柴油机大型喷嘴叁维喷束的浓度与温度分布进行测量,本文设计和研制了一套测量与实验系统,并通过选模技术改善了激光光质,从而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利用激光干涉层析术首次对瞬变喷束两油束交叉区的叁维浓度与温度分布进行了实际测量,得到较积极的结论。(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宋永臣,高希彦,颜富纯,陈家骅[10](1994)在《叁维瞬变喷雾场浓度与温度分布的激光干涉层析(1)──理论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测量非对称喷雾场叁维浓度与温度分布的新的测试方法──激光干涉层析技术。详细论述了利用这种技术进行任意非轴对称叁维喷雾折射率场测量,及由折射车场及演浓度场与温度场的理论基础。指出了叁维场的测量必须在多个方向上获取全息干涉图这一干涉层析技术的特点,讨论了各拍摄方向的夹角的选择问题,从而为叁维瞬变喷雾场浓度与温度分布的测量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燃机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喷雾浓度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影响密闭空间药雾浓度分布的参数进行实验分析,提出棚室内的药雾质量中心分布在28.96 m处。在忽略棚门处的影响,烟雾机风速队整个密闭空间内的浓度沉积影响差异不大。在1.5 m的喷雾高度下以及在0.2Mp的喷头压力下进行棚室作业,由于雾滴的直径更小,随着药雾分散的充分性使得棚室内的药雾浓度随轴向的分布更加均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喷雾浓度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石奇.基于两色法测试柴油喷雾火焰温度和碳烟浓度分布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

[2].刘继承,吴昊.喷雾参数对密闭空间浓度分布影响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

[3].余鹏,杜永成.水喷雾场瞬态蒸汽浓度分布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3

[4].吴迎春,吴学成,Sawitree,Saengkaew,姜淏予,洪巧巧.全场彩虹技术测量喷雾浓度及粒径分布[J].物理学报.2013

[5].郑炜超,李保明,康润敏,徐昌文,王双.规模化蛋鸡舍氨气纵向分布及喷雾消毒对氨气浓度的影响[C].第五届(2011)中国蛋鸡行业发展大会会刊.2011

[6].孙田,苏万华,郭红松.应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超高压喷雾气液相浓度场分布特性[J].内燃机学报.2007

[7].林其钊,颜富纯,高希彦,陈家骅.柴油机喷雾油束内温度与浓度分布的研究[J].内燃机学报.1998

[8].乔信起,高希彦,常凯滨.柴油机喷雾燃油浓度分布的测量[J].山东机械.1996

[9].宋永臣,杨辉,高希彦,颜富纯,陈家骅.叁维瞬变喷雾场浓度与温度分布的激光干涉层析(叁)──实验系统及测试结果与分析[J].内燃机学报.1995

[10].宋永臣,高希彦,颜富纯,陈家骅.叁维瞬变喷雾场浓度与温度分布的激光干涉层析(1)──理论基础[J].内燃机学报.1994

标签:;  ;  ;  ;  

喷雾浓度分布论文-石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