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虚拟交互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建模,系统集成,理论方法,东南大学,示范应用,元春,清华大学,精度
虚拟交互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瑞哲,张代艳,欧阳雨婷,江辉[1](2019)在《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题论坛:人机交互技术迎来新机遇》一文中研究指出10月21日,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题论坛围绕“首席科学家展望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未来发展”主题,全面展示“云计算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在自然交互、建模绘制、新型显示、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的成果。11位来自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领域的顶级科(本文来源于《南昌日报》期刊2019-10-22)
余冰清[2](2019)在《基于可视化交互技术的数字化博物馆动态全景虚拟展示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历史博物馆的空间与时间局限性,采用可视化交互技术设计数字化博物馆动态全景虚拟展示系统。通过数字化博物馆设计模块获取可使用的物品信息列表,生成VM文件;利用数字化博物馆浏览模块分析VM文件,将二维平面图拉伸变化为叁维空间图,提供给浏览者浏览使用。系统软件设计数字化博物馆技术构建流程,采用线性化算法运算点击次数,根据点击次数反映权重实现字体可视化,构建标签云组件,提供交互服务,便于浏览者高效了解博物馆信息。验证结果显示该系统虚拟展示效果佳、应用性强。(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瞿军[3](2019)在《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HCI)是指人与计算机或其他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鼠标、键盘的新型交互技术,它可以将采集到的人体生物电信号通过算法识别直接转化为计算机的控制命令,无需用户手脚的参与,从而可以为残疾人群体的日常生活提供一种有效的辅助。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作为最先进的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是实现人机交互的一种绝佳的平台。本文以实际应用为前提,将生物电信号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研究基于生物电信号(主要是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和眼电(Electrooculography,EOG)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首先,本文将叁维虚拟现实建模与动画技术引入到基于EEG的人机交互范式中,提出一种基于立体视觉刺激的叁维P300字符拼写系统。基于EEG的人机交互系统又称为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P300字符拼写系统是目前最受欢迎并得到广泛关注的脑机接口应用类型。本文从改善传统P300字符拼写系统的性能入手,提出一种新型的叁维刺激范式。在此范式中,我们利用叁维闪烁方块取代传统的二维闪烁平面来构建人机界面,每个刺激由一个快速闪烁(颜色改变)和一个叁维运动相结合而成。12名健康受试者参加了一个离线实验和一个在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3D范式能够诱发出比传统2D范式幅度更高的P300波形,从而显着地改善字符拼写的分类准确率和信息传输率。其次,基于第一项工作中所得到的叁维脑机接口在诱发ERP方面的优越性能,面向意识障碍病人的视觉惊吓评估,提出一种新的叁维脑机接口系统。前期的研究结果证实了脑机接口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CRS-R量表中听觉惊吓,视觉定位以及交流功能的评估。然而,在视觉惊吓评估方面,传统的二维脑机接口刺激范式很难模拟出该项评估中手指戳眼睛的动态效果,目前此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针对此种现状,本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一个用于辅助意识障碍病人视觉惊吓评估的叁维脑机接口系统。本系统采用4:1比率的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构成刺激序列,其中标准刺激采用静态的手指背景画面,而偏差刺激采用动态的手指戳眼睛动画,诱发受试者的P300电位。8位意识障碍病人参加了脑机接口评估和CRS-R量表的评估。详细的数据分析表明了叁维脑机接口系统在检测视觉惊吓响应方面的有效性。再次,考虑到EOG信号具有比EEG信号幅度大、信噪比高、稳定性好等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EOG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与现有的基于EEG或EOG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不同,本系统是利用人眼的眨眼反应时间与按键闪烁之间的同步性来实现目标键与非目标键的区分。使用者可以通过执行与目标按键的闪烁相同步的眨眼来发出对应的控制命令。在本项目中,我们将小型生物电信号放大器、柔性干电极、移动终端以及VR头盔进行集成,充分发挥EOG信号采集在便携性方面的优势,实现了基于EOG的移动便携式虚拟现实应用。本系统以室内环境控制仿真作为测试案例,10名健康受试者参与了在线虚拟现实交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有的受试者都可以使用本系统高效地完成各项交互任务,系统的多项性能指标要优于现有的基于EEG或EOG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最后,更进一步地,综合考虑EEG和EOG各自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脑机接口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在前面的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EOG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该系统获得了比已有的基于EEG的系统更好的性能指标。然而,这种交互系统只能为用户提供离散的控制命令,在输出连续的控制命令方面无能为力。本系统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将EOG算法与EEG算法进行融合,以眨眼EOG信号来输出离散的控制命令,以运动想象EEG信号来输出连续的控制命令。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现有的BCI-VR系统交互的功能与性能。此外,在本研究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多通道大屏幕沉浸式BCI-VR平台,在此平台上,根据上述的交互方法,以室外轮椅控制仿真作为测试案例,设计了一种新的脑机接口轮椅控制范式。5名健康受试者参与了2项在线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该BCI-VR系统的有效性与可靠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张静,徐亮,刘满禄,刘理想,张华[4](2019)在《基于分布式系统的虚拟力感知与交互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人机交互系统中的力觉交互沉浸感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系统的动态碰撞检测与虚拟力觉交互的控制策略。力觉交互系统采用分布式设计,主要包括:人机交互接口管理、空间位形解算和运动控制与碰撞检测等单元设计。在交互过程中,采用分层方式处理碰撞效果。根据模型所处虚拟空间的相对几何位置与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构建虚拟力觉,并由交互管理单元映射至实体交互设备,实现操作者的力觉感知与交互。采用PHANTOM omni力反馈设备与Visual Studio 2010构建了动态碰撞检测的仿真实验系统,并进行了虚拟力觉交互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操作者通过力反馈设备能够实现力觉感知与交互,有效解决了交互过程中的力觉效果不足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传感器与微系统》期刊2019年05期)
雷廷升[5](2019)在《虚拟环境下的人体动作识别与交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虚拟环境的研究是计算机领域最热门研究之一,是图形、图像、人体运动捕获等技术的融合,并且虚拟现实技术也依赖虚拟环境,因此在学术、医疗、工业等领域都受到广泛关注。由于目前虚拟环境下的交互方式还不够智能并且智能的交互方式准确性也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从人体运动数据采集、人体动作特征提取、人体动作识别、虚拟环境下的交互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针对目前人体运动数据仅存储关节点位置信息导致叁维模型变形的问题,本文提出使用骨架中每个关节点相对父关节点角度偏移来表达人体运动的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本文使用OptiTrack运动捕获设备并结合相关数据预处理方法采集了叁个人体运动数据库,并且实现了关节点偏移数据的预览。实验表明,此方法保存的人体动作数据可以有效的防止叁维虚拟模型变形并且位置数据的误差在0.6毫米左右。在人体关节点偏移数据的基础上,本文提出该数据与关键帧结合的人体动作特征表示方法。在此方法中,本文将人体动作分为静特征态和动态特征,采用每个关节点相对父关节点角度偏移表示静态特征,使用关键帧来表达人体运动的动态特征。关键帧选取时,本文在帧消减算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加入了重建误差的二阶导数计算,从而可以自动的确定关键帧数量。实验表明此特征提取方法既减少了人体运动数据的数据量又可以全自动的提取人体运动特征。针对使用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对一类人体动作建模时隐状态数难以确定和识别准确率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关键帧的HMM动作识别方法。使用HMM进行动作识别时,针对观测状态离散化的大运算量和离散化存在误差的问题,本文使用高维高斯函数进行人体运动数据的拟合,完成了高斯混合的隐马尔可夫模型(GMM-HMM)动作识别方法。实验表明,关键帧数可以表示HMM的隐状态数,高维高斯函数拟合人体运动数据可以提高识别准确率。针对虚拟环境下交互技术单调的问题,本文研究了虚拟环境下的实时动作交互方法。为了在复杂场景中完成动作识别,本文在GMM-HMM的基础上结合了滑动窗口并设定阈值实现了人体动作的分割。在虚拟环境下的实时动作交互模块,本文将其分为离线训练和在线识别两个部分。最后,完成了舞台环境下的京剧动作交互系统。(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06)
刘贤梅,李朝顺[6](2019)在《油田虚拟培训系统的多用户交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油田作业具有多岗位、高协作性的特点,针对现有的仿真培训只能进行独立岗位培训而不能进行多用户交互的弊端,对油田作业仿真培训中的多用户交互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利用Unity 3D开发平台,研究了虚拟环境下的多用户交互关键技术,解决了多用户操作过程中的操作冲突和协同操作问题。研究结果弥补了油田仿真培训在多人协作方面的不足,提高了培训效果、减少培训成本和确保培训过程的安全方面具有较大价值。(本文来源于《微型电脑应用》期刊2019年01期)
袁伟,郎璞,张孙嘉,赵洁,姚寿文[7](2018)在《虚拟环境下面向装配培训的人机交互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高新产品的不断出现,零件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装配工人的技术培训要求也越来越高,若使用物理样机进行装配培训,增加了企业成本,提高了培训场地需求,而通过构建虚拟样机,利用人机交互进行装配培训是一个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有效的手段;以手势输入设备LeapMotion为基础,利用Unity3D开发了相应的功能,实现了虚拟手与零件的交互以及装配信息的显示,同时设计了虚拟环境中人机交互的虚拟操作面板,实现了人与电子手册的交互;应用表明:研究为虚拟环境下装配培训提供了很好的人机交互,增强了装配培训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石慧煊,周耘芃[8](2018)在《浅谈基于虚拟现实体感交互技术的军事模拟训练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虚拟现实体感交互技术现状,分析市场主流体感设备产品特性及技术特点;探讨了虚拟现实体感交互技术在军事模拟训练中的应用,主要涉及训练仿真、数据融合、以及数据评估分析等方面,该研究为发展基于虚拟现实体感交互技术的军事模拟训练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杨海茹,王晓彤[9](2018)在《虚拟现实环境中的交互技术与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阐述额虚拟现实交互技术概念,详细分析了运动捕捉技术、体感技术、叁维交互技术的技术特征、分类,并结合案例进行应用分析。(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8年09期)
袁帅,陈斌,易超,徐丙立[10](2018)在《虚拟地理环境中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技术研究及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VGE的发展过程中,自然高效的人机交互一直是其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但在当前众多VGE应用案例中,用户仍然是基于传统的人机交互界面与VGE进行交流,这导致了:(1)用户的沉浸感不高;(2)多人在VGE中协同交互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因此,为了实现VGE中的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本文首先综述了VGE中人机交互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并简要阐述了动作捕捉技术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其在提高VGE用户交互沉浸感上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对VGE中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系统进行了重点设计,主要包括分析了基于动作捕捉技术的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模式及其对应的交互动作语义,提出了多人协同冲突控制机制,以及着重介绍了VGE中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后,以北京大学为例开发了虚拟燕园辅助规划设计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技术的交互效果受到用户认可,它在提高化身之间及化身与VGE之间的协同交互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应用于地学教育、城市规划、应急救援和军事指挥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虚拟交互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历史博物馆的空间与时间局限性,采用可视化交互技术设计数字化博物馆动态全景虚拟展示系统。通过数字化博物馆设计模块获取可使用的物品信息列表,生成VM文件;利用数字化博物馆浏览模块分析VM文件,将二维平面图拉伸变化为叁维空间图,提供给浏览者浏览使用。系统软件设计数字化博物馆技术构建流程,采用线性化算法运算点击次数,根据点击次数反映权重实现字体可视化,构建标签云组件,提供交互服务,便于浏览者高效了解博物馆信息。验证结果显示该系统虚拟展示效果佳、应用性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虚拟交互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瑞哲,张代艳,欧阳雨婷,江辉.云计算和大数据国家重点专项虚拟现实与人机交互专题论坛:人机交互技术迎来新机遇[N].南昌日报.2019
[2].余冰清.基于可视化交互技术的数字化博物馆动态全景虚拟展示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9
[3].瞿军.基于生物电信号的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4].张静,徐亮,刘满禄,刘理想,张华.基于分布式系统的虚拟力感知与交互技术[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9
[5].雷廷升.虚拟环境下的人体动作识别与交互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6].刘贤梅,李朝顺.油田虚拟培训系统的多用户交互技术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19
[7].袁伟,郎璞,张孙嘉,赵洁,姚寿文.虚拟环境下面向装配培训的人机交互技术[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8].石慧煊,周耘芃.浅谈基于虚拟现实体感交互技术的军事模拟训练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8
[9].杨海茹,王晓彤.虚拟现实环境中的交互技术与案例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8
[10].袁帅,陈斌,易超,徐丙立.虚拟地理环境中沉浸式多人协同交互技术研究及实现[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