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枢纽客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铁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出行特征
枢纽客流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史芮嘉,茹祥辉,马洁,刘李红[1](2019)在《北京大型铁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铁路客运枢纽是衔接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重要节点,客流特征对指导枢纽规划设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叁大现状运营铁路客运枢纽为例,分析了叁大枢纽的客流总量变化趋势、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基于进出京乘客问卷调查,分析了铁路枢纽乘客构成、出行目的、出行频次以及接送需求;在分析叁大枢纽的交通接驳特征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主要接驳方式(地铁)的接驳总量、时间分布和OD特性。铁路客流具有规模大、节假日大客流常态化、脉冲式到达、全天候等特点,对车站服务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需要做好轨道保障、空间保障和应急保障。铁路枢纽在接驳规划中应考虑多种交通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衔接,接入城市轨道交通,并保障充足的轨道交通输送能力,同时做好突发大客流应对措施。(本文来源于《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0-16)
张玉琇[2](2019)在《广深铁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对比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的铁路客运交通需求十分旺盛,其铁路枢纽也是全国铁路网中的重要节点,与深圳市邻近的广州市同样是珠叁角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本文通过对比分心两个城市现状铁路客流特征:深圳和广州的铁路客流均以高铁为主;深圳市铁路客流主要分布在珠江东岸城市和广东北部的省份。最后根据这些特征提出深圳市铁路枢纽的规划与运营发展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商业》期刊2019年14期)
康浩,王昊,赖建辉,伍速锋[3](2019)在《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北京铁路枢纽客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升我国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规划设计中的定量化分析水平、切实掌握枢纽内各类客流特征科学确定枢纽内各种交通设施规模并实现高效一体化布局组织,本文借助多源大数据分析手段,实现对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南站等3大铁路枢纽各类客流需求的定量化分析,并从枢纽客流构成、换乘客流构成、换乘时耗等多维度逐一挖掘,总结出我国现阶段枢纽运行的规律性特征与趋势,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改善措施和建议,以期对今后高铁枢纽的规划、建设、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交通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杨静,周浪雅,张蕊,冯焕东[4](2016)在《北京市对外客运枢纽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对外客运枢纽是城市内外交通联系的结合部,其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直接影响其组织及优化的侧重点及相应策略。在阐述不同对外客运枢纽乘客年龄构成、来源地特征、职业构成等个体属性,出行目的、出行停留时间等出行特征,以及对外客运枢纽服务群体特征的基础上,从集疏系统结构特征、时空特征、衔接特征?3?个方面对对外客运枢纽集疏系统特征进行分析,最后以北京市为例,提出缩短枢纽集疏距离与时间、优化集疏系统衔接设计、选择发展策略的侧重点等北京市对外客运枢纽的发展策略。(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6年10期)
马雪松[5](2016)在《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及换乘衔接协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的扩张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大城市客运枢纽与城市内部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依托于传统长途汽车客运站的城市对外公路客运交通换乘枢纽。探究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的生存现状和发展方向,加快公路客运枢纽向高度集约化的综合交通换乘综合体转变是本文的出发点。依托于国家973计划项目“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课题之六:公交主导型大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实证研究(2012CB725406),本文以北京市六里桥客运枢纽为实例,对公路客运枢纽的客流特征及换乘衔接协调性相关问题进行了实地调研及分析论证。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理论研究及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对公路客运枢纽的系统特性、功能定位、换乘衔接布局模式、换乘选择行为模型以及换乘衔接协调性分析的内涵和方法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通过实地调研,采集有关六里桥客运枢纽的区位特征、布局结构、运营现状、客流特征、乘客个人属性、出行特征及换乘方式选择意愿等相关信息及高峰客流数据:基于调研结果及票务系统、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对六里桥客运枢纽的客流量时空分布特征、客流到达分布规律、客流结构特征以及基于差异化特征的换乘结构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合RP和SP调查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特征变量进行筛选,运用logit模型理论对乘客换乘方式选择行为进行建模,并进行模型的标定,得到不同换乘方式的分担率:在客流特征分析和分担率预测的基础上结合枢纽区域发展规划,从换乘流线协调、换乘方式运能协调、换乘设施规模协调的角度出发,对各方式间的换乘衔接协调性进行计算及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6-05-01)
易斌[6](2014)在《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分析与布局优化对策探讨——以广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空间不断拓展,位于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公路客运枢纽面临着与城市发展不适应、加剧中心城区道路拥堵、与轨道交通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深入分析现状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的客流特征,找出实际出行需求与枢纽空间布局之间存在的问题,把握新形势下公路客运枢纽的发展趋势,为优化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布局提出"内减外增"的现状迁建调整与规划新增布点策略,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功能布局与城市客运交通体系的发展要求。(本文来源于《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4-11)
秦科[7](2013)在《基于客流新特征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商业空间设计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开发已逐步成为车站枢纽发展的重要方向,枢纽建筑的设计思路与方法也应适应综合开发趋势的需要。从枢纽综合开发成功要素出发,对客流新特征和商业需求进行分析,提出枢纽建筑设计方法的改善建议。(本文来源于《铁道经济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谭倩,柳伍生,刘拥辉[8](2009)在《枢纽机场陆侧交通客流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枢纽机场是指航空地理位置优越,航空运输量较大,位于国家骨干航线网络重要位置的机场。随着空中技术的发展,旅客出行中空中飞行时间逐渐减少,这使得地面交通出行时间越来越重要。同时,我国机场的客流持续快速增长,陆侧地面交通压力巨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本文通过对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陆侧客流特征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国外机场陆侧客流数据,研究机场客流出行目的,出行交通方式选择,航站楼逗留时间,客流高峰与航班关系等,以期为我国机场陆侧的交通衔接规划与改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上册)——智能交通》期刊2009-12-11)
邹歆,戴继峰,张强华[9](2009)在《高铁枢纽客流集散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铁路建设已经进入迅猛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铁路建设将围绕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展开。大型火车站成为城市中的重要空间节点,承担着乘客的集散以及周边地区交通组织的功能。因此,对乘客的出行特征特别是集散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此指导未来大型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是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09年年会暨第2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性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实践》期刊2009-10-22)
夏胜国[10](2008)在《公交枢纽客流特征分析及行人路径交通分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立城市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是解决城市交通出行难问题的最有力措施之一。公共交通换乘枢纽是综合交通网络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点,是锚固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体系的基础,也正是乘客出行过程的“瓶颈”,其布局规模、功能定位、设施配置、换乘布局模式以及交通组织与信息化管理水平等因素将对整个网络的运输效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以往对枢纽的换乘研究更多的从工程的角度出发,缺乏从行人在枢纽中的行走特性与在枢纽内部行人通道系统中的分配来考虑枢纽的布局、规模、换乘衔接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枢纽中运动的行人特征与分配原理进行研究,通过对枢纽客流的预测以及客流分配情况的研究,进而对枢纽的换乘衔接布局、设施规模等提出反馈与意见。首先,论文对枢纽内部的行人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行人的交通流特性进行了阐述与探讨。此外,还对枢纽的客流特征以及慢行交通语言对枢纽行人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其次,对枢纽的类型及其所对应的客流进行了分类,并建立了一套枢纽客流预测方法。引入了枢纽内部行人OD的概念,描述了将预测得出的枢纽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客流矩阵转换为枢纽内部行人OD的基本步骤。最后,论文对比了道路交通流分配与枢纽内部行人分配之间的异同点,对枢纽内部行人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以及行人流在枢纽内部的分配原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路径选择模型以及枢纽分配基本流程框架系统,并对行人设施与客流大小之间的反馈关系进行了研究。论文较为全面的阐述了枢纽客流预测方法与枢纽内部客流分配的基本原理与模型框架,并研究了枢纽行人设施与客流量大小之间的反馈关系,对枢纽的设计与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也为枢纽服务能力的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期刊2008-03-01)
枢纽客流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深圳市是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城市的铁路客运交通需求十分旺盛,其铁路枢纽也是全国铁路网中的重要节点,与深圳市邻近的广州市同样是珠叁角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本文通过对比分心两个城市现状铁路客流特征:深圳和广州的铁路客流均以高铁为主;深圳市铁路客流主要分布在珠江东岸城市和广东北部的省份。最后根据这些特征提出深圳市铁路枢纽的规划与运营发展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枢纽客流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史芮嘉,茹祥辉,马洁,刘李红.北京大型铁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分析[C].品质交通与协同共治——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9
[2].张玉琇.广深铁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对比浅析[J].现代商业.2019
[3].康浩,王昊,赖建辉,伍速锋.基于多源大数据的北京铁路枢纽客流特征研究[J].交通工程.2019
[4].杨静,周浪雅,张蕊,冯焕东.北京市对外客运枢纽客流及集疏系统特征分析[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6
[5].马雪松.大城市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及换乘衔接协调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6].易斌.大城市中心城区公路客运枢纽客流特征分析与布局优化对策探讨——以广州市为例[C].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7].秦科.基于客流新特征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商业空间设计方法探讨[J].铁道经济研究.2013
[8].谭倩,柳伍生,刘拥辉.枢纽机场陆侧交通客流特征研究[C].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上册)——智能交通.2009
[9].邹歆,戴继峰,张强华.高铁枢纽客流集散特征分析[C].中国城市交通规划2009年年会暨第23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人性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实践.2009
[10].夏胜国.公交枢纽客流特征分析及行人路径交通分配研究[D].同济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