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立管与海床的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悬链线立管SCR,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管—土相互作用
立管与海床的相互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安庆,黄小平,杨建民[1](2016)在《钢质悬链线立管与海床土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洋钢悬链线立管(SCR)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研究越来越得到业界的重视,不同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准确性如何尚未做过对比分析。文章采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对管—土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有限差分法中采用弹簧单元,在有限元法中采用接触单元模拟悬链线立管与海床土体的相互作用,得到端部施加不同位移载荷下的立管弯矩、土体反力、触底点位置并与实验结果作比较。分析了端部位移载荷大小对触地点(TDP)位置及对土体反力的影响。文中采用的方法在模拟静态端部位移加载下的管—土相互作用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进一步模拟循环载荷下管—土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船舶力学》期刊2016年Z1期)
梁宁,黄维平,杨超凡[2](2016)在《钢悬链式立管与非线性海床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基于大挠度柔性梁理论的立管动力分析程序CABLE 3D改编,将原程序中立管受到线性海床的弹性支撑力扩充为立管受到的海床垂向力充分考虑管土非线性相互作用,使新程序中立管与海床土的相互作用遵循p-y曲线。采用伽辽金方法在空间内离散立管的动态方程,最终采用Newmark-β法进行时域内迭代求解。利用改编后的新程序分别研究了立管与线性海床土和非线性海床土相互作用的对比以及不同垂荡幅值情况下立管的动态响应。研究表明,非线性海床土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真实的管土相互作用,触地点区域的节点会经历不同的管土相互作用过程。(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姚锐,白兴兰,谢永和[3](2015)在《钢悬链线立管与海床相互作用小尺寸叁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钢悬链线立管(SCR)与海床的相互作用,在水箱内开展叁维试验研究,研究在不同模拟运动激励下SCR触地点的应力状态。针对当前模拟试验中,全尺寸试验耗资巨大,且试验环境难以控制,缩尺试验大多模拟立管二维运动等现状,提出一套简单易行的叁维管土作用试验装置,通过横向、纵向、垂向叁个方向轨道位置的合理布置,使得立管可在单向、二维耦合和叁个方向同时运动,对模型立管的顶端、底端的边界条件进行处理,通过驱动器在顶端施加位移,模拟在周期运动作用下,立管触地区与土的相互作用,在叁维空间内研究立管的力学特性。由此指导立管的整体设计与分析,对保证SCR在深水油气开采中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5年03期)
杨超凡[4](2014)在《钢悬链式立管与海床土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悬链式立管(SCR)是一种新型深水立管系统,是浮式平台输入输出的首选立管系统。钢悬链式立管集海底管线与立管与一身,一端连接海底井口,一端通过柔性接头连接浮式结构。钢悬链式立管与海床刚接触的区域称为触地点区域,触地点区域是钢悬链式立管疲劳分析的重点位置。钢悬链式立管与海床相互作用过程非常复杂,对立管的动力响应和疲劳寿命有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寿命的评估与选用的海床土的刚度有关。因此为了能够准确的评估立管触地点处的疲劳寿命,需要采用合理的海床模型。在本文中,选用根据之前的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得到的非线性p-y曲线来模拟钢悬链式立管与海床土的相互作用。p-y曲线中p代表海床土的支撑力而y代表立管贯入海床土的深度。本文改编基于大挠度柔性梁理论的锚线和立管的动力分析程序CABLE3D,从而使该程序对立管与海床土相互作用的模拟是遵循本文采用的p-y曲线。随后利用改编后的程序分别研究了不同海床土强度和不同垂荡幅值情况下立管的动态响应及疲劳。结果表明,在非线性管土相互作用分析过程中,触地点区域的节点会经历不同的管土相互作用过程。随着上部结构的运动幅值增加与海床土的强度的增大,立管的最大贯入深度也会相应的增加和减小。立管最大弯矩值和最大应力值主要受到上部结构运动幅值的影响,随着上部结构的运动幅值增大,立管的最大弯矩、应力值也会随之增大。随着海床土强度的增大和上部结构运动幅值的增大,在触底点区域的弯矩变化幅度也相应增大,从而影响了疲劳损伤率,即随着海床土强度和上部结构运动幅值的增大,立管在触底点区域最大年疲劳损伤率也会明显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15)
白兴兰,段梦兰[5](2013)在《深水钢悬链线立管与海床动力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立管动力平衡系统的理论模型中考虑海底土反力,研究钢悬链线立管与海床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数值模拟了海洋环境载荷作用下SCR的非线性结构动力响应,基于大挠度柔性索理论,分别采用具有弯曲刚度的大挠度细长梁、弹性地基梁模拟立管的悬垂段和流线段,利用Hamilton原理和Galerkin方法理论建立了立管的二维动力学模型,将悬链线立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动力分析,以工程中实际使用的1800 m水深的钢悬链线立管为例,通过对立管顶部进行谐波激励,分别就水动力系数、管内流体密度和海床土体刚度对立管特征点动力分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得到有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下册)》期刊2013-09-21)
黄维平,孟庆飞,白兴兰[6](2013)在《钢悬链式立管与海床相互作用模拟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大挠度曲线梁模型和弹性地基梁理论,研究了钢悬链式立管与海底相互作用的模拟方法。采用大挠度曲线梁模拟钢悬链式立管的悬垂段,采用弹性地基梁模拟海底流线段。钢悬链式立管与海底相互作用模型不仅考虑了弹性支撑反力和摩擦力,还考虑了动态效应的阻尼力和液化土的吸力。分析表明,采用大挠度曲线梁和弹性地基梁模型分析钢悬链式立管,其单元尺寸的影响较小,可采用较大的计算单元,从而缩短计算时间、减少内存。基于该方法的开发程序与商用程序OrcaFlex吻合较好,但对单元长度的敏感性远远小于OrcaFlex。(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3年02期)
彭芃[7](2012)在《深水钢悬链线立管与海床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钢悬链线立管(SCR)在深水油气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其触地段与海床发生相互作用后容易出现疲劳破坏的现象愈发突出,使得立管与海床间的接触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与SCR连接的上部浮体受到浪、流的影响,会发生横向或垂向运动,从而影响立管触地段(Touch Down Zone, TDZ)与海床间的相互作用,容易导致海底沟槽的产生,且易使立管触地点(Touch Down Point, TDP)附近产生弯矩,对SCR的疲劳寿命产生不利影响。首先,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根据对试验现象和已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考虑海床土体刚度退化和土吸力,建立管土间的相互作用模型。在模型中用非线性弹簧来模拟海床土体,该非线性弹簧的刚度用P-y曲线来描述。然后,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使用UEL子程序来定义非线性弹簧单元,在ABAQUS中实现该管土相互作用模型。通过给立管初始触地点施加垂向循环位移荷载,主要研究分析海底所形成沟槽的形状、沟槽最大深度点的位置和触地点附近点弯矩的变化规律,为立管的疲劳破坏问题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依据。结果表明,在循环位移荷载的作用下,海床上形成了沟槽,且沟槽形态以及最大深度同海床土体是否为非线性、土体刚度大小、位移荷载最大值和循环周期次数都有关。最后,本文还对比分析了土体刚度变化、位移荷载大小变化和循环次数变化各情况下触地点附近一点的弯矩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研究SCR与海床间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2-11-01)
立管与海床的相互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基于大挠度柔性梁理论的立管动力分析程序CABLE 3D改编,将原程序中立管受到线性海床的弹性支撑力扩充为立管受到的海床垂向力充分考虑管土非线性相互作用,使新程序中立管与海床土的相互作用遵循p-y曲线。采用伽辽金方法在空间内离散立管的动态方程,最终采用Newmark-β法进行时域内迭代求解。利用改编后的新程序分别研究了立管与线性海床土和非线性海床土相互作用的对比以及不同垂荡幅值情况下立管的动态响应。研究表明,非线性海床土能够更加准确地模拟真实的管土相互作用,触地点区域的节点会经历不同的管土相互作用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管与海床的相互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安庆,黄小平,杨建民.钢质悬链线立管与海床土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J].船舶力学.2016
[2].梁宁,黄维平,杨超凡.钢悬链式立管与非线性海床土相互作用分析方法研究[J].海洋工程.2016
[3].姚锐,白兴兰,谢永和.钢悬链线立管与海床相互作用小尺寸叁维试验研究[J].海洋工程.2015
[4].杨超凡.钢悬链式立管与海床土非线性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5].白兴兰,段梦兰.深水钢悬链线立管与海床动力相互作用[C].第二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下册).2013
[6].黄维平,孟庆飞,白兴兰.钢悬链式立管与海床相互作用模拟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13
[7].彭芃.深水钢悬链线立管与海床间的相互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