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杰(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255-02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高血压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同时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总数已达1亿1千万。占全球总数的1/6还多,当确诊为高血压病,即使是无合并内脏损害的一期高血压,在单独使用非药物疗法,如控制饮食,增强运动,心理调适等未能使血压稳定在140/90mmHg以下,就要进行药物疗法,在使用药物控制患者血压的同时,难免造成药物对患者健康产生副作用和危险因素。
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发展迅速,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可单用和联合应用各类降压药。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六大类。现就就六大类:利尿剂,β阻制剂和ACE1和CaA、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常见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危险因素综述如下。
1利尿药
利尿剂用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已有近40年的历史,目前较广泛的认识是利尿可以引起代谢紊乱,如低血钾,高血脂和高尿酸血症,并降低对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现在临床治疗中所用的利尿药往往剂量很小,(如氢氯噻嗪,每日一次,12.5或25mg)因此并无明显的上述症状出现。
2β受体阻滞剂
β阻滞剂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是药理学的重要进展之一,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主要是心血管系统不良反映,如负性肌力作用,负性频率作用和负性传导作用,以及过度收缩外周血管而导致的手足冰冷。β受体阻滞剂也可以引起代谢紊乱,导致高血脂和低血糖。β2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主要是支气管痉挛,使用高选择性的岛受体阻滞剂如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可以避免上述不良反映。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1是一类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酶,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合成,达到降压效果的药物。由于缓激肽浓度在用药后增加5%-15%的病人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后出现干咳症状。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罕见然而很严重的不良反映。体位性低血压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另一不良反映,与利尿药合用可以使这一症状加剧,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应予以注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长期使用安全性比较高,并能防止糖尿病性肾病和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发生。
4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病人对短期使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安慰剂相比亦无显的不良反映,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尚有待考证。
5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α1肾上腺素受体抗剂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反射性心率加快和体液潴留。与作用迅速的传统药物哌唑嗪相比新型的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多沙唑嗪缓慢舒张血管,病人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另外,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对葡萄糖耐受性、胰岛素敏感性和血脂成份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6钙拮抗剂
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的常见副作用有头痛、脸部潮红和反射性心率加快。很可能由于微循环的原因,关节出现水肿,但是这并不是体液潴留的表现,显然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很强的血管舒张作用,但同时也作用于肾小管并产生轻微的利尿作用,因此并不引起体液潴留。
维拉帕米(戊脉安)和硫氮卓酮可引起房室传导障碍及轻微的负性肌力作用,头痛也是这两种药物的共同不良反映,但比双氢吡啶类少见。维拉帕米的常见副作用还有便秘。
当前,对于钙拮抗高血压药物和和防止心肌梗死再发作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有一些争议。尤其是旧的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非缓释型哨苯地平)被认为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率。所以仍然建议临床医生不再使用非缓解性钙拮抗剂,改用缓释剂型或起效缓慢的新型钙拮抗剂。
7结论与展望
用药时应遵照以下原则:(1)遵守个体化的原则,合理选用降压药;(2)从最小的有效剂量开始,逐步递增剂量至获得最佳疗效;(3)最好选用长效降压药,以减少24h血压波动,防止靶器官损害;(4)有效小剂量联合用药,以达到最大的降压效果而毒副作用最小,同时有利于并存的各种危险因素与疾病的治疗;(5)对中低危高血压患者先监测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并加强非药物干预措施治疗3~12个月,如血压仍高者可同时开始给予必要的降压药物治疗,降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减少心、脑、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为达此目标,必须长期有效地控制血压。
合理选择联合用药治疗方案:联合用药已成为降压治疗的新趋势,血压控制率较单一用药明显增加,而且小剂量药物联合使用还可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本组患者采用能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如β-受体阻滞剂或ACEI分别联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联用钙通道阻滞剂,能良好控制血压,且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对于经济条件很差的老年患者,我们用尼群地平加双氢克尿噻,每天只需0.05元,效果又较好,深得患者欢迎,费用低,依从性好。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是高血压治疗经济学的灵魂所在,对于一些顽固的高血压的患者在应用ACEI的基础上加用吲哒帕胺或长效钙通道阻滞剂能起到良好的协同作用,有效的控制血压,对于其他抗高血压药疗效不佳又不能耐受ACEI者可试用ARB,虽然这些药的价格较高,但对于降压而获得长期疗效来讲是值得的。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人们运用药物治疗高血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来上目前使用的药物都能有效地降低血压而只有轻微的副作用,基本上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抗高血压药物(至少传统的抗高血压药物)可以纠正过高的血压,有效的预防卒中和心力衰竭的发生,这些保护作用对老年患者甚至更为显著。目前,对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的保护作用尚未得出定论。但是,已有充分理由认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α1受体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防止心力衰竭和卒中的作用至少与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药同等有效。总之,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有益作用远远超过危险因素,而且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使长期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危险因素减至最小,而且完全能被病人接受。
参考文献
[1]李莉.高血压治疗:从临床指南到临床实践.中国临床医生,2007,35:67-71.
[2]贡瑾,吕国良.高血压病综合康复治疗的近况.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1,10(5):473-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