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福建会馆论文-陈梦婕

新加坡福建会馆论文-陈梦婕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加坡福建会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圣淘沙,中国经济崛起,海西经济区,福建人

新加坡福建会馆论文文献综述

陈梦婕[1](2012)在《海西发展可借鉴新加坡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七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将于今年11月23日至25日在新加坡举办,作为本届大会筹委会主席、新加坡福建会馆会长蔡天宝21日专程到福州洽谈有关事宜。   蔡天宝是新加坡的华裔第二代,祖籍福建晋江,新加坡和美投资有限公司主席兼总裁。2003年,蔡天宝在(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12-02-22)

贾冉冉[2](2009)在《新加坡的社会变迁与福建会馆文化教育功能之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新加坡华人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华人会馆,福建会馆的兴学助教有着光辉的历史,其文化教育功能具有华人办学的最一般特征和广泛代表性,无疑是研究新加坡华人教育的最好个案。本文以福建会馆出版的会刊《传灯》为主要资料,结合新加坡华人史、华文教育史、宗乡会馆发展史等相关文献,在新加坡社会变迁与福建会馆文化教育功能之演变的互动中,研究了福建会馆的文化教育史并探讨了福建会馆当代的文化教育新功能及特点。在殖民地时代,由于殖民当局对华校教育采取放任政策,客观上给了福建会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以政策环境。由此,福建会馆兴资办学,开展华校教育,文化教育功能随之兴起。二战后,福建会馆又积极复办属校、建新校,恢复华校教育。随着新加坡的自治与独立,新加坡华人的国家认同随之转向,政府开始实行双语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在宏观的社会变迁与微观的教育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福建会馆的文化教育功能趋于式微。进入8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与中国的崛起,加之双语教育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新加坡政府开始转向支持华语教育,鼓励多元民族文化,福建会馆因此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适应新形势,福建会馆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收入来源等方面进行变革,在文化教育功能上成功实现了新的转型。当代新加坡福建会馆根据会馆与属校关系的变化,及时调整角色定位,在既定政策范围内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为改善办学环境,会馆兴资进行属校建设,包括校园硬件建设与华文师资的软件建设。在华族华语教育方面,会馆通过举办五校小学生华文作文比赛、设立福建会馆文学奖、举办华文学习营、联合宗乡社团举办华文华语比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华语教育。在华族文化教育方面,会馆通过设立福建会馆文化艺术奖学金、增加属校传统文化课程、利用文化艺术团开展学习交流、组织浸儒游学活动、举办孔子诞辰日常年颁奖礼、进行节庆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华族文化教育。福建会馆当代的文化教育功能对华族语言的延续、华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扮演着相传薪火的角色。(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5-01)

贾冉冉[3](2008)在《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福建会馆借助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福建会馆借助教育,通过设立多种华文教育奖学金、资助属校举办各种华文教育活动的措施,鼓励学生学习华语和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具体措施表明,会馆十分重视中小学生的华文文化教育,注重对中小学教师的华文素质的培养,同时在其他族裔中传播中华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史志》期刊2008年22期)

白叶[4](2006)在《当代新加坡福建会馆认同形态初探——以会讯《传灯》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会馆作为新加坡华人社团的代表之一,为适应社团重新定位的变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活动。本文试以新加坡福建会馆于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会讯《传灯》为基础,从福建会馆对自身族群文化的认同、对新加坡社会的关注以及在新时期跨国网络的构建这叁个层面来透视福建会馆在自身活动以及会务方面做出了怎样的探索和努力,这些探索和努力又反映了福建会馆在当代认同形态所起的变化。(本文来源于《闽台文化交流》期刊2006年03期)

林艳[5](2006)在《美不美故乡水 亲不亲故乡人》一文中研究指出6月16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率领的福建省代表团离开马来西亚,抵达新加坡。当晚,新加坡福建会馆暨全体闽属社团举行晚宴,欢迎代表团一行。     新加坡福建会馆署理会长蔡天宝,新加坡福建会馆副会长陈共存,印尼中华总商会总主席陈大江,印(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06-06-17)

白叶[6](2005)在《当代新加坡福建会馆认同形态初探——以会讯为切入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的宗乡会馆是基于一定的地缘关系组成的社会组织。成立之初多在为同乡或者新客移民提供一定的帮助,宗乡会馆在殖民地时代以及新加坡建国之前的历史时期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随着新加坡独立建国之后,在新加坡政府有意识的淡化各种(本文来源于《《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5-11-01)

黄世宏[7](2005)在《新加坡福建会馆成立165周年》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新加坡福建会馆成立165周年庆典、新会所大厦落成暨天福宫修复竣工“叁庆”活动在新加坡隆重举行。   新加坡福建会馆是新加坡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最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团之一。自成立以来,致力于团结闽籍乡亲,积极参与新加坡经济发展、支(本文来源于《福建日报》期刊2005-04-21)

任娜,陈衍德[8](2002)在《一个华族社团的结构与功能演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一方面可通过其结构性变迁得以追溯,即决策权逐渐由个人向集体转移,以及人员不断扩展与网络渐次衍生;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其功能性演变得到展示,即从凸显宗教-政治性到注重文化-教育性,以及“非营利性”前提下经济收入来源与用途的转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适应与社会适应的历史。(本文来源于《南洋问题研究》期刊2002年02期)

[9](2000)在《黄祖耀蝉联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一文中研究指出7月 9日下午新加坡福建会馆举行第 35届理事会复选,黄祖耀蝉联主席,前任总务梁世海当选副主席,蔡成宗蝉联教育组主任,新理事白南泉律师则出任副主任。   黄祖耀表示,这一届理事会的首要工作是修改章程,规定领导层的任期顶限。蔡成宗表示将要求慈善科拨款作为奖(本文来源于《八桂侨刊》期刊2000年03期)

新加坡福建会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新加坡华人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华人会馆,福建会馆的兴学助教有着光辉的历史,其文化教育功能具有华人办学的最一般特征和广泛代表性,无疑是研究新加坡华人教育的最好个案。本文以福建会馆出版的会刊《传灯》为主要资料,结合新加坡华人史、华文教育史、宗乡会馆发展史等相关文献,在新加坡社会变迁与福建会馆文化教育功能之演变的互动中,研究了福建会馆的文化教育史并探讨了福建会馆当代的文化教育新功能及特点。在殖民地时代,由于殖民当局对华校教育采取放任政策,客观上给了福建会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以政策环境。由此,福建会馆兴资办学,开展华校教育,文化教育功能随之兴起。二战后,福建会馆又积极复办属校、建新校,恢复华校教育。随着新加坡的自治与独立,新加坡华人的国家认同随之转向,政府开始实行双语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在宏观的社会变迁与微观的教育政策的双重作用下,福建会馆的文化教育功能趋于式微。进入8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与中国的崛起,加之双语教育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新加坡政府开始转向支持华语教育,鼓励多元民族文化,福建会馆因此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适应新形势,福建会馆在组织结构、人员构成、收入来源等方面进行变革,在文化教育功能上成功实现了新的转型。当代新加坡福建会馆根据会馆与属校关系的变化,及时调整角色定位,在既定政策范围内充分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为改善办学环境,会馆兴资进行属校建设,包括校园硬件建设与华文师资的软件建设。在华族华语教育方面,会馆通过举办五校小学生华文作文比赛、设立福建会馆文学奖、举办华文学习营、联合宗乡社团举办华文华语比赛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华语教育。在华族文化教育方面,会馆通过设立福建会馆文化艺术奖学金、增加属校传统文化课程、利用文化艺术团开展学习交流、组织浸儒游学活动、举办孔子诞辰日常年颁奖礼、进行节庆教育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华族文化教育。福建会馆当代的文化教育功能对华族语言的延续、华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扮演着相传薪火的角色。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加坡福建会馆论文参考文献

[1].陈梦婕.海西发展可借鉴新加坡经验[N].福建日报.2012

[2].贾冉冉.新加坡的社会变迁与福建会馆文化教育功能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

[3].贾冉冉.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福建会馆借助教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J].黑龙江史志.2008

[4].白叶.当代新加坡福建会馆认同形态初探——以会讯《传灯》为切入点[J].闽台文化交流.2006

[5].林艳.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N].福建日报.2006

[6].白叶.当代新加坡福建会馆认同形态初探——以会讯为切入点[C].《谱牒研究与华侨华人》研讨会论文集.2005

[7].黄世宏.新加坡福建会馆成立165周年[N].福建日报.2005

[8].任娜,陈衍德.一个华族社团的结构与功能演变——新加坡福建会馆的历史轨迹[J].南洋问题研究.2002

[9]..黄祖耀蝉联新加坡福建会馆主席[J].八桂侨刊.2000

标签:;  ;  ;  ;  

新加坡福建会馆论文-陈梦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