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加载论文-张庆玲,金淼,张荣强,李群

循环加载论文-张庆玲,金淼,张荣强,李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循环加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循环加载,棘轮效应,变幅值,预变形

循环加载论文文献综述

张庆玲,金淼,张荣强,李群[1](2019)在《多种循环加载制度下Q235材料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Q235钢进行了变应力载荷幅值及不同预变形和载荷保持时间等条件下的循环加载试验,并分析了其力学响应和材料性能。研究结果表明:Q235钢在应力控制的循环加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循环软化特性和棘轮效应,棘轮应变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载荷水平;当循环载荷逐级增大时,前期的变形会导致后期的棘轮应变增大;而当循环载荷逐级减小时,后期的棘轮应变值取决于最大载荷时的棘轮应变,且棘轮应变率接近于零;当预变形的响应应力峰值小于后期控制应力峰值时,预变形对材料的棘轮效应具有抑制作用,且预变形量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载荷保持时间延长会使材料的棘轮应变增大,棘轮应变率增大,从而加速材料失效。(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9年21期)

张琰,李江腾[2](2019)在《单调及循环加载下大理岩断裂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大理岩的室内基本力学试验,使用PFC~(3D)获取一组真实反映大理岩特性的细观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大理岩人字形切槽圆盘(CCNBD)模型分别进行单调和循环加载,研究不同荷载作用下大理岩的应力分布及断裂韧度、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逐级和等幅2种循环荷载作用下,大理岩的Ⅰ型断裂韧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峰后会产生明显的应变软化阶段,发生亚临界裂纹扩展;循环荷载作用下试样的裂纹扩展存在明显初期、稳定、加速3个阶段,微裂纹在加载初期增加明显,裂纹扩展速率稳定,在稳定阶段裂纹扩展速率逐渐降低,最后加速阶段裂纹扩展速率逐渐增大,裂纹数目快速增加直至破坏;拉力链分布相对于单调加载更集中在韧带两端和圆盘两边。(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S2期)

杨小彬,周杰,宋义敏,韩心星[3](2019)在《循环加载岩石界面滑移位移演化特征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岩土工程实践中,岩石界面摩擦滑移会引起工程失稳问题,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岩石界面的滑移问题往往处于一种往复加载状态,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于岩石界面滑移问题的研究往往是在单一的加载状态下进行的,而对于往复加载状态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循环加卸载作用下界面滑移位移场演化特征,设计并开展了花岗岩试件恒定围压下的双剪模型试验研究。利用CCD相机采集界面滑移过程中的散斑图像,并利用白光数值散斑相关方法对该组花岗岩试件在实验过程中的位移场、摩擦滑移位移在循环加卸载情况下的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①在循环加卸载作用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位移场会发生明显的摩擦滑移,且当循环到一定次数,试件会发生整体黏滑现象;②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位移场随着循环加卸载发生明显的时空演化特征,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剪切位移增大和减小区域,同时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位移存在明显的累积,表现为位移演化的分区性及剪切位移场累积效应。时间上存在剪切位移演化相对于剪切应力的滞后性;③相同剪应力水平下,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垂直位移整体趋势有所降低,界面咬合程度增加,水平滑动位移有所增加,界面分区滑动机制改变,加载端和自由端存在明显的黏滑现象;④在试件发生整体黏滑前后,剪切位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发生不同的变化;黏滑前,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剪切位移缓慢增大,黏滑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剪切位移明显增大;即黏滑前后,界面滑移速率由小变大。(本文来源于《煤炭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王学营,岳夏冰,惠冰[4](2019)在《轴向循环加载卸载条件下饱和软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循环加卸载条件下软黏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价值。利用自行改进和研制的连续加载一维K_0固结仪对饱和软土进行轴向循环加卸载试验。结果表明:各级卸载应力-应变曲线是双曲线,再加载曲线应力-应变关系在上级卸载载荷之前为双曲线,超过卸载载荷为直线,呈现不断硬化的现象,试样产生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且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分别与卸载等级呈线性关系;以原有双曲线本构关系为基础,利用各级加载轴向最大应力和初始切线模量,卸载曲线的轴向最大应变和初始割线模量,引入新的模型参数,从而建立轴向循环加卸载的本构方程,并验证了其可靠性。对各级塑性滞回能进行了计算,随着卸载应力水平的增大,塑性滞回能不断增大,且通过拟合加卸载过程中消耗的塑性滞回能与卸载应力水平呈良好的二次曲线关系。(本文来源于《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屈可朋,李亮亮,肖玮[5](2019)在《高低温循环及对称冲击耦合加载下炸药的安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级轻气炮加载装置,研究了高低温循环及对称冲击耦合加载下某黑索今(RDX)基含Al炸药的安全性,计算了缺陷处的内能等参数。结果表明:高低温循环后,炸药试样出现可见的孔隙。对称碰撞加载后,不经高低温循环的试样未发生点火,应力加载峰值为835 MPa,加载时间为35μs;而经历高低温循环的试样出现点火,点火前应力为242 MPa,加载时间11μs。高低温循环所产生的缺陷是导致炸药点火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爆破器材》期刊2019年04期)

殷粉芳,苏海峰[6](2019)在《历经200次动态循环加载后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行了4种加载制度下的混凝土动态循环200次加载试验,主要考虑不历经往复加载历史以及历经动态往复加载,考虑地震作用机理,揭示了混凝土抗压特性包括抗压强度、极限位移、耗能能力和峰值应变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一定的加载频率内,循环加载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耗能能力;在0-2Hz加载频率范围内,随着加载频率的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极限位移和耗能能力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江苏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汪泽幸,朱文佳,何斌,刘超[7](2019)在《单轴多级循环加载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力学行为与能量耗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建筑用膜材料在多级循环加载下的力学行为与能量耗散,对聚氯乙烯(PVC)膜材料进行单轴多级循环加载实验测试,分析了变形行为、能量耗散与损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轴拉伸强度,经向试样的循环加卸载峰值强度较低,而纬向试样的循环加卸载强度较高;多级循环加载条件下,加载与卸载弹性模量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卸载弹性模量高于加载弹性模量;小载荷水平下,相对于经向试样,纬向试样表现出较高的总吸收应变能、弹性应变能和耗散能,但在高载荷水平下较低;在逐级循环加载过程中,PVC膜材料均表现为黏-弹-塑性,基于塑性变形累积来定义损伤变量较为合理。(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霞,褚观耀,于飞[8](2019)在《阻力加载对乘用车WLTC循环排放及油耗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一辆搭载1.4 L涡轮增压汽油机的乘用车汽车,通过WLTC循环工况测试,分别对比研究了不同阻力加载a和b对整车试验循环排放及油耗的影响。研究发现:阻力加载b在中低速阶段的阻力相对阻力加载a比较小,对排放和油耗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第四阶段阻力加载b相对阻力加载a较大,排放和油耗均增加;但是整体综合排放和油耗均有改善。(本文来源于《交通节能与环保》期刊2019年03期)

程鸣佳,吴雯,冯齐平,储沨婷[9](2019)在《不同加载频率及力值的循环张应力对大鼠颅底软骨细胞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颅底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力学模型,研究不同条件循环张应力(cyclic tensile strain, CTS)对颅底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FX-5000T应力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第2代大鼠颅底软骨细胞施加不同条件的循环张应力,加力大小分别为5%、10%延伸率,加力频率分别为0.3、0.5、1.0 Hz,加力时间为24 h。加力后即刻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颅底软骨细胞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和Sox9 mRNA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循环张应力大小为10%延伸率、频率为0.5 Hz或1.0 Hz时可显着促进大鼠颅底软骨细胞Col-Ⅱ及Sox9表达(P<0.05)。结论适宜条件的循环张应力可促进大鼠颅底软骨细胞基质合成。(本文来源于《口腔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吴鋆杰,卿元奇[10](2019)在《两级循环加载下路基土附加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既有路基运营变形稳定后,在新增加交通荷重情况下路基的附加变形发展趋势,基于动叁轴仪,设计了两级动荷载的循环加载试验方案,在第一级动力加载变形稳定后,通过施加不同的循环荷载幅值、频率分析后续动力加载条件下路基土的附加变形。结果表明,路基土的附加变形随第二级循环荷载幅值增加显着增大,随第二级循环荷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第一级循环荷载幅值越大或频率越低,第二级循环荷载作用下路基土的附加变形越小。路基土经历第一级循环荷载作用变形稳定后,再次受更大幅值水平的第二级循环荷载作用,由此产生的新的附加变形较第一级循环荷载引起的塑性变形小许多。试验结果为路基永久变形计算和评估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04期)

循环加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大理岩的室内基本力学试验,使用PFC~(3D)获取一组真实反映大理岩特性的细观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大理岩人字形切槽圆盘(CCNBD)模型分别进行单调和循环加载,研究不同荷载作用下大理岩的应力分布及断裂韧度、裂纹扩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逐级和等幅2种循环荷载作用下,大理岩的Ⅰ型断裂韧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峰后会产生明显的应变软化阶段,发生亚临界裂纹扩展;循环荷载作用下试样的裂纹扩展存在明显初期、稳定、加速3个阶段,微裂纹在加载初期增加明显,裂纹扩展速率稳定,在稳定阶段裂纹扩展速率逐渐降低,最后加速阶段裂纹扩展速率逐渐增大,裂纹数目快速增加直至破坏;拉力链分布相对于单调加载更集中在韧带两端和圆盘两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循环加载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玲,金淼,张荣强,李群.多种循环加载制度下Q235材料性能试验[J].中国机械工程.2019

[2].张琰,李江腾.单调及循环加载下大理岩断裂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3].杨小彬,周杰,宋义敏,韩心星.循环加载岩石界面滑移位移演化特征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9

[4].王学营,岳夏冰,惠冰.轴向循环加载卸载条件下饱和软土变形特性试验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9

[5].屈可朋,李亮亮,肖玮.高低温循环及对称冲击耦合加载下炸药的安全性研究[J].爆破器材.2019

[6].殷粉芳,苏海峰.历经200次动态循环加载后混凝土抗压性能研究[J].江苏建筑.2019

[7].汪泽幸,朱文佳,何斌,刘超.单轴多级循环加载下聚氯乙烯膜材料的力学行为与能量耗散[J].纺织学报.2019

[8].王霞,褚观耀,于飞.阻力加载对乘用车WLTC循环排放及油耗影响[J].交通节能与环保.2019

[9].程鸣佳,吴雯,冯齐平,储沨婷.不同加载频率及力值的循环张应力对大鼠颅底软骨细胞的影响[J].口腔医学.2019

[10].吴鋆杰,卿元奇.两级循环加载下路基土附加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J].安徽建筑.2019

标签:;  ;  ;  ;  

循环加载论文-张庆玲,金淼,张荣强,李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