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手指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金手指,把式克氏针,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
手指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庆[1](2019)在《金手指和克氏针技术在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金手指和克氏针技术在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8月股骨骨折患者102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取有限切开复位术,研究组采取金手指和克氏针技术实施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统计两组围术期状况、术后6个月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4.12%,48/51)高于对照组(80.39%,4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3/51)低于对照组(19.61%,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金手指联合克氏针技术实施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减少股骨骨折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康复用时,治疗优良率较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可靠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何藻鹏,许靖,张国栋,韦春荣,廖贤万[2](2019)在《3D打印技术辅助自体足趾关节移植精准修复手指小关节缺损》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现代工业手外伤类型向软组织与骨关节小型缺损转变,自体足趾关节移植仍是修复手指小关节创伤性缺损最常用的方法。目的:探讨模拟自体足趾关节移植修复手指小关节缺损手术的数字试验方法,并通过3D打印导航技术实现小关节的精准重建。方法:13例13指近侧指间关节缺损纳入研究,按计划实施同侧第2趾带血管蒂的骨关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近侧指间关节缺损,按执行过程分为数字化设计组及现实手术组。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数字化设计组进行数字模拟手术,手术结果经虚拟X射线测量近中节指骨轴长、近侧指间关节关节面倾斜度、旋转轴心偏移等参数。现实手术组在数字设计指导下进行手术,经"相互适应"原则设定基准截骨平面,制作截骨导航模块并3D打印成型,对指、趾骨进行精准截骨,按计划进行关节移植、固定、血管吻合等。现实手术组术后CT结果经虚拟X射线测量各形态学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数字化设计组比较,检测数字设计与现实手术效果的一致性。结果与结论:(1)13例13指骨皮瓣移植术后全部成活、骨愈合;(2)术后近侧指间关节关节活动度为(55.0±14.0)°,伸直受限(18.5±9.0)°,关节总体活动度优良率为84.6%;(3)t检验比较数字化设计组与现实手术组近节指骨轴长、中节指骨轴长、近侧指间关节关节面倾斜度、旋转轴心偏移,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比较重建指与术前第2趾相应关节面倾斜度,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4)提示数字化设计中遵循"相互适应"原则,有利于重建关节获得最佳形态与愈合机会。而通过3D打印导航的现实手术可获得与数字化设计基本一致的关节形态,从而实现手指小关节的精准重建,达到更佳的关节活动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31期)
王鹏,郝敬春,厉志洪,魏梅梅,王东玮[3](2019)在《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手指关节亚临床炎及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掌指关节(MCP)及近端指间关节(PIP)亚临床活动性炎的分布特点。方法对2015年11月~2018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临床缓解的23例RA患者MCP及PIP各230个关节进行超声检查,利用灰阶超声观察滑膜增厚程度,并利用SMI技术观察血流分布,比较不同关节及同一关节掌侧及背侧关节面受累程度差异。结果临床缓解的23例患者超声完全缓解率仅21.74%;230个受检关节中SMI对MCP和PIP滑膜区血流信号的显示率分别为17.83%、16.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P主要以背侧滑膜血流信号显示为主,显示率63.41%较PIP背侧显示率33.33%高,PIP主要以掌侧滑膜血流信号显示为主,显示率53.85%较MCP掌侧显示率21.95%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P和PIP受累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技术能够客观地评估RA患者MCP及PIP亚临床活动性炎,其中MCP亚临床活动性炎主要分布于背侧滑膜,PIP则主要分布于掌侧滑膜。(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4期)
张伟[4](2019)在《中关村率先激活技术经理人的“金手指”》一文中研究指出“希望中关村示范区内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及个人加入中关村技术经理人协会,呼吁全球的技术经理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到中关村开展成果转化,共同推动中关村技术经理人事业发展,助力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近日,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翁启(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期刊2019-06-24)
张祥,胡柯军,孔祥丽[5](2019)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手指屈伸肌腱损伤68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手指屈伸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指屈伸肌腱损伤病人1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一组给予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可吸收止血膜(大清生物纸)治疗(对照组),一组给予显微外科技术联合应用透明质酸钠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术后6个月的肌腱黏连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随访率100%,观察组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红肿、渗液等症状,均为Ⅰ期愈合;对照组有2例伤口发生红肿,经抗生素治疗,均愈合良好;观察组远侧指间关节(DIP)屈曲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86. 76%,远高于对照组67.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 258,P <0. 05)。术后6个月,对两组病人肌腱滑动距离和厚度进行超声检查,观察组肌腱滑动距离为(12. 54±3. 11) mm,明显长于对照组(9. 30±2. 94)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243,P<0. 05);观察组回声厚度为(3. 26±0. 46) mm,明显低于对照组(4. 49±0. 5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 768,P <0. 05)。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手指屈伸肌腱损伤,可更好的降低术后肌腱黏连发生率,促进愈合,且较为安全。(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9年07期)
魏鑫[6](2019)在《手指静脉图像识别的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指静脉识别系统通过捕获手指静脉纹路的图像来进行生物特征识别。与传统的指纹、人脸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不同的是,手指静脉特征位于人体内部,是唯一的、永久的、安全的、活体才有的,且采集过程是对用户友好的。手指静脉识别具有这些优势,所以在近年来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研究。基于静脉细节点的特征提取比较简单,也能较好的表示静脉网络的拓扑结构。然而,由于指静脉图像的低质量、静脉分割算法的局限性等原因,现有的基于细节点的方法,准确性通常不令人满意。另外,传统的手指静脉识别算法过于依赖于静脉分割和骨架化算法,且参数繁多、计算复杂,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手指静脉图像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第一,改进了手指静脉纹路的提取算法。本文在限制对比度自适应直方图均衡(CLAHE)算法的基础上,结合对纹理和边缘敏感的滤波方法来增强手指静脉图像,提高了对静脉边缘的敏感度。此外,对于增强后的静脉图像,本文通过多尺度匹配滤波的方法提取其静脉纹路,经过细化、去噪、去除毛刺等处理后得到静脉骨架图像,最大限度地保留拓扑结构。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细节点和结构的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本文在提取端点和交叉点的同时,增加对于拐点的检测,丰富了细节点的类型。之后对与每个细节点相连的曲线段进行了跟踪,并提出了一种结构特征编码方式,将细节点和曲线段的结构信息进行编码。本文还提出了一种结构特征编码的匹配方法,通过计算相似度矩阵进行匹配,成功搭建了基于细节点和结构特征的手指静脉识别系统。第叁,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为了更接近实际的识别情况,本文采用开集识别方式,提出了一种轻量级的双通道网络,并选择大间隔余弦损失函数(Cosine Loss)作为网络的损失函数,以得到具有高度判别性能的手指静脉特征。最终成功搭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手指静脉识别系统。经过对比实验和分析,本文提出的基于细节点和结构的手指静脉识别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手指静脉识别方法是有效的,均提高了手指静脉识别的准确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31)
曹子祥[7](2019)在《基于磁流变液技术的手指主被动康复训练装置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兴跨学科的出现,机器人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机构应用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手指康复机器人的研究发展迅速,很快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为满足偏瘫患者患指的康复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能够进行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的手指康复训练装置,并对该装置进行了理论分析、运动仿真以及实验研究。本文对手指康复训练装置进行了基础性的研究。包括:机构设计与研制、运动学分析、力学分析、控制系统设计以及实验研究。根据人体手指的运动特性,设计了绳传动式外骨骼耦合运动连杆机构。应用D-H方法对机构模型进行了正解计算,得到了食指指尖的工作空间和指尖轨迹曲线;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手指康复训练装置运动学仿真模型,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气动人工肌肉拮抗对拉模型及其动力学方程,并依次推导出被动训练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并进行仿真与分析;利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被控对象磁流变阻尼器的数学模型并求出传递函数,利用PID控制方法对主动训练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进行了仿真与分析。在实验研究中,分别搭建气动人工肌肉性能测试平台、磁流变阻尼器性能测试平台以及手指康复训练装置实验平台,测试了主动驱动器和被动阻尼器的性能,分别开展了被动训练实验和主动训练实验,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气动肌肉驱动的稳定性以及磁流变阻尼器输出阻尼力的可靠性。通过本文研究,设计的手指康复训练装置基本能满足手指日常的康复训练,是一种新型安全的手指康复训练装置。(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周理超,贺素军[8](2019)在《手指肌腱韧带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手指肌腱韧带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收治外伤性手指损伤患者80例,收集其MRI影像资料,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成功完成扫描检查75例,总完成率93.75%,失败率6.25%;屈肌腱损伤6例,伸肌腱损伤12例,侧韧带损伤35例。结论:对于接受手指的肌腱韧带临床影像扫描检查患者,采用磁共振的成像技术,能够直接显示病灶,更清晰地显示出病变部位组织结构的详细情况,为临床诊断及后期康复治疗提供最具精准度的影像学检查数据,促进患指能够早日康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9年09期)
熊递恩[9](2019)在《深度学习的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指静脉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其医学依据是人类血液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利用特定波长的光照射手指,可以清晰地成像手指静脉。目前手指静脉识别技术已经进入成熟阶段,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存在缺陷,常见的仪器会随着匹配人数的增加而使识别速度下降,或遇环境温度较低、较高,同样也会导致反应速度变缓。为解决这一现象,只能打破常规,不采用硬件配套设施,转为通过网络进入服务器运算。如此一来就不再受到硬件内存容量的限制,也不会受到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导致设备反应迟缓。国内外基于深度学习提出了各种网络的手指静脉分类算法,但常见的卷积神经网络在空间上存在信息丢失的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胶囊网络改进的手指静脉识别算法。论文进行的手指静脉识别算法研究,以改进手指静脉识别性能为目标,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采集手指静脉数据集耗时情况,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极坐标径向变换增大样本的算法,即自适应极坐标径向变换,该算法通过以循环第一非零像素点为零坐标将图像转换为极坐标图像,打破随机极坐标引起的变换图像重合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一副图像可增至像素点倍数。通过mnist数据集在AlexNet中训练的实验表明,自适应极坐标径向变换使网络提前收敛,精度达到99.2%。(2)对比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其中AlexNet测得精确度为71.8%、VGGNet测得88.6%、GoogLeNet测得84.3%、ResNet测得89.4%。针对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池化层处理导致重要的信息丢失的问题,CapsNets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胶囊”的形式从底层传递至高层,以向量的形式封装指静脉的多维特征,特征会在网络中被保存,而不是丢失后进行恢复。实验结果表明,CapsNets的网络结构特征相比卷积神经网络在处理脊线区域时效果更加有明显精度达到93.7%。(3)针对CapsNets卷积层的缺陷提出一种改进后的CapsNets,即卷积胶囊网络。9×9的卷积模板对静脉纹路的特征提取效果较差,从而采用4层3×3的小尺寸卷积模板进行边缘提取。4层3×3的卷积模板在计算参数上减小了一倍,在训练时间上大大的减少。实验表明,卷积胶囊网络对手指静脉获得了97.6%的分类精确度,同时在香港理工大学手指静脉数据库上的精确度为94.4%。(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期刊2019-03-25)
尤艺桦[10](2019)在《谈钢琴演奏的手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手指是弹奏钢琴的"第一线",任何钢琴演奏技术都建立在手指技术的基础上。初学者应重视手指技术的严格训练。即使具有高级程度的学生,也仍然不可忽视手指的各种细微的触键训练。(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9年09期)
手指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现代工业手外伤类型向软组织与骨关节小型缺损转变,自体足趾关节移植仍是修复手指小关节创伤性缺损最常用的方法。目的:探讨模拟自体足趾关节移植修复手指小关节缺损手术的数字试验方法,并通过3D打印导航技术实现小关节的精准重建。方法:13例13指近侧指间关节缺损纳入研究,按计划实施同侧第2趾带血管蒂的骨关节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近侧指间关节缺损,按执行过程分为数字化设计组及现实手术组。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数字化设计组进行数字模拟手术,手术结果经虚拟X射线测量近中节指骨轴长、近侧指间关节关节面倾斜度、旋转轴心偏移等参数。现实手术组在数字设计指导下进行手术,经"相互适应"原则设定基准截骨平面,制作截骨导航模块并3D打印成型,对指、趾骨进行精准截骨,按计划进行关节移植、固定、血管吻合等。现实手术组术后CT结果经虚拟X射线测量各形态学参数,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与数字化设计组比较,检测数字设计与现实手术效果的一致性。结果与结论:(1)13例13指骨皮瓣移植术后全部成活、骨愈合;(2)术后近侧指间关节关节活动度为(55.0±14.0)°,伸直受限(18.5±9.0)°,关节总体活动度优良率为84.6%;(3)t检验比较数字化设计组与现实手术组近节指骨轴长、中节指骨轴长、近侧指间关节关节面倾斜度、旋转轴心偏移,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 0.05);比较重建指与术前第2趾相应关节面倾斜度,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 <0.05);(4)提示数字化设计中遵循"相互适应"原则,有利于重建关节获得最佳形态与愈合机会。而通过3D打印导航的现实手术可获得与数字化设计基本一致的关节形态,从而实现手指小关节的精准重建,达到更佳的关节活动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手指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李国庆.金手指和克氏针技术在股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2019
[2].何藻鹏,许靖,张国栋,韦春荣,廖贤万.3D打印技术辅助自体足趾关节移植精准修复手指小关节缺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
[3].王鹏,郝敬春,厉志洪,魏梅梅,王东玮.超微血管成像技术评估类风湿关节炎手指关节亚临床炎及分布特点[J].医学信息.2019
[4].张伟.中关村率先激活技术经理人的“金手指”[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9
[5].张祥,胡柯军,孔祥丽.显微外科技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手指屈伸肌腱损伤68例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9
[6].魏鑫.手指静脉图像识别的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7].曹子祥.基于磁流变液技术的手指主被动康复训练装置设计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周理超,贺素军.手指肌腱韧带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9
[9].熊递恩.深度学习的手指静脉识别技术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10].尤艺桦.谈钢琴演奏的手指技术[J].戏剧之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