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模范初级中学741200
摘要: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体育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的首要前提,即是学生具备浓厚的自主学习欲望,积极自主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文章结合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自主参与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甜蜜的牵引。教学过程中,激发并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的练习、吸收,转变为自主的研究、参与。一反一正之间,教学工作可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是“放羊式”的教学,过度的自由而导致体育课变得十分散漫,甚至有部分学生将体育课当做休息课、放松课,这样的教学方式无疑不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僵硬,没有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也就不能做到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活动,“产”、“学”信息不对称,学生的体育学习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逐渐也就失去体育学习的热情。为此,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实施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才能切实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实现课堂教学的翻转。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与人之间存在客观差异。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学只有树立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体育教学,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以及个性特征等方面具有很大差异,教师应给予特别关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
1.基于学生的个性特征确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征。
2.基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差异性的、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需要分层教学做支撑。即在具体的体育实践活动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性。
二、以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参与
强化师生互动,以互动交流促参与是当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鼓励学生参与表现,提升学生参与自信。教师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构建温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营造主动参与气氛。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优化学生心境,削减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排斥与厌倦心理,给予学生轻松愉悦的参与氛围,让愉悦氛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推动学生参与。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体验中定能兴趣高涨,激情参与。
2.注重体育课堂语言与行为互动。所谓语言互动,即在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要及时关注学生练习动态,并对学生不规范的动作进行语言指导、语言评价以及语言鼓励。
三、优化体育教学内容
1.确保内容的灵活性、可选择性。侧重学生感兴趣、迎合体育考试内容的多样化内容,内容要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2.将教材内容进行优质化处理。如可进行情境化处理、生活化处理、游戏化处理、竞赛化处理等。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丰富参与体验单一的课堂活动确实无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教师要善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盈课堂内容,丰富学生的参与体验,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体育活动。可采用竞赛教学法。该教学方法能极大提升学生的竞争欲望,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是其对游戏极为痴迷,若能将游戏深入到体育教学中,学生定能兴致高涨、积极参与,这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成败至为关键。健全与完善初中体育课堂评价体系是提升学生体育学习信心,诱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绝佳途径。良好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全面而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画龙点睛,潜移默化地激励学生,增强学生体育学习的自信心理。要健全与完善初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优化评价内容。由单纯对知识技能的评价,转向对体能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健康行为、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考察,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最后,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可采用观察法、测验法、口头评价法、成长记录法等方式,促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双管齐下。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也为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信息化辅助教学工具。比如说,多媒体技术,集中视频、图片、文字、动漫、声乐等为一体,具有能变会动,化抽象为具体等功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多维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感受,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多媒体技术,可将复杂的动作慢放,在伴随轻快的音乐节奏下,有利于学生理解重难点问题,实现高效率的体育教学。此外,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而热情洋溢,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穿插体育界的名人轶事,小故事等等,以榜样的形象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们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陈达喜戴相荣浅谈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多样化[J].当代体育科技,2012,(25)。
[2]张兆青初中体育教学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