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耳蜗论文-陈又圣,陈伟芳,张璞,陈培培

电子耳蜗论文-陈又圣,陈伟芳,张璞,陈培培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子耳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耳蜗,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波束形成

电子耳蜗论文文献综述

陈又圣,陈伟芳,张璞,陈培培[1](2019)在《电子耳蜗前端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的研究与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麦克风阵列的方法在近年来被逐渐应用在电子耳蜗前端语音增强和提高言语识别率的研究里。该方法通过在空间不同的位置上放置若干麦克风,可以采集包含大量空间位置和方位信息的多通道信号,并形成增强目标信号和抑制干扰信号的特定波束指向模式。该方法更加适合用于电子耳蜗增强面对面交流的应用场景,其应用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对麦克风阵列波束形成的原理进行阐述,并对目前文献中基于麦克风阵列的语音增强技术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了其中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秦爱敏,谢云霞[2](2019)在《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手术104例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104例,针对患儿心理特征,做好术前访视工作,熟悉手术过程,制定相应护理方法,做好手术护理配合工作。结果本组104例患儿电极均顺利植入耳蜗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检测显示电极完好,电极阻抗正常,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个月开机及调试提示所有电极均运行良好,可正常工作,患儿听声反应良好。结论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提升手术成功率,促进患儿康复。(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3期)

陈又圣,陈艳[3](2019)在《电子耳蜗前端双麦克风语音增强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的方法是通过采用多个麦克风同时进行语音信号采集,从而增加了空间方位的信息,因此有助于提高电子耳蜗在噪声环境下的言语识别率。鉴于尺寸的限制,电子耳蜗使用的麦克风数量不能太多,从而限制了麦克风阵列形成波束的设计。为了兼顾电子耳蜗尺寸的限制条件并增加信号采集空间方位信息,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两个超薄单指向/全向组合型麦克风(TP)的语音增强和波束形成算法,每个TP麦克风均单独包含两个声管用于信号采集,达到了增加整体空间方位信息的目的。本文探讨了不同增益向量条件下波束形成的特性和双麦克风间距对波束的影响,为双麦克风语音增强技术在电子耳蜗的应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分析和工程参数。(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周韧,吴灵捷,王云峰[4](2019)在《改良耳后反S形双瓣技术在电子耳蜗植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电子耳蜗植入手术耳后手术切口和皮瓣的制作方法,以降低电子耳蜗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9年10月~2016年9月在我院行改良耳后反S形双瓣技术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174例(179耳),其中右耳135例、左耳34例、双耳5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皮瓣坏死和电子耳蜗植入体排出等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皮下血肿,经加压包扎后消退;1例术后1周伤口延迟愈合,2周后愈合,切口无明显感染迹象。结论改良耳后反S形双瓣技术可以满足电子耳蜗植入对皮瓣和切口的要求,能够有效地暴露术区便于移植物骨床的制作,以及减少对皮瓣和肌骨膜瓣血供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卫铭斐,杨放,江莉,许捷[5](2019)在《基于汉语端点检测的电子耳蜗语音增强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耳蜗语音处理一般是针对无声调的西方语设计的,随着电子耳蜗汉语使用者人数的快速增长,提高电子耳蜗汉语识别能力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将汉语端点检测和高级混合编码(ACE)策略相结合,利用基于元音的端点检测获取的静音段、特殊噪音段和音节端点等信息优化ACE策略,控制通道选择,调整刺激速率,可以增强汉语语音识别能力,更好地抑制含噪语音的噪声成分。通过主客观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汉语端点检测改进的ACE策略构成的电子耳蜗系统,相比传统CIS策略和ACE策略的电子耳蜗系统,平均识别率分别平均提高13%和11%,有效提高了电子耳蜗合成语音的清晰度和辨识度,增强了汉语语音识别效果。(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卫铭斐,杨放,王民,江莉[6](2018)在《基于双核处理器的低功耗电子耳蜗体外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耳蜗是重度耳聋和全耳聋患者恢复听觉的最主要医疗装置。目前,耳聋患者对于电子耳蜗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耳蜗体外装置的多功能和个性化设计是电子耳蜗的发展趋势。本设计采用双核语音处理和控制系统,具有多种形式语音输入、多种接口数据传输、多种程序和数据存储功能。同时,设计了功耗控制电路,可以根据发射线圈和接受线圈的距离,采用程序控制发射电流,对系统的功耗进行有效控制。经测试,本设计可满足对电子耳蜗多功能化和低功耗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8年22期)

陈又圣,张春晓,陈伟芳,林崇博[7](2018)在《电子耳蜗双麦克风信号采集及不同参数波束形成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噪声环境下的电子耳蜗言语识别率,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的方法逐渐应用在电子耳蜗前端信号采集中。由于电子耳蜗尺寸的限制,双麦克风阵列信号采集是常见的模式,其形成的系统波束指向可用于特定方位的干扰信号的抑制。延迟、权重、频率和间距等参数影响着双麦克风系统的极性图。本文研究基于双麦克风模式的电子耳蜗信号采集和不同参数条件下的波束形成特点,为双麦克风模式的语音增强算法研究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刘玉梅[8](2018)在《舒适护理在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行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较高,患儿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中,护理效果理想,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及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8年07期)

刘玉梅[9](2018)在《舒适护理在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舒适护理应用于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行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满意程度较高,患儿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中,护理效果理想,能有效提升护理满意程度及检查和治疗的依从性,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肯定。(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下旬刊)》期刊2018年06期)

陈又圣,王健,陈艳,张春晓[10](2018)在《基于连续交替采样的电子耳蜗等间隔多刺激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耳蜗连续交替采样算法是目前常见于各种电子耳蜗言语处理策略的基本算法架构,该算法通过滤波器组信号进行频带划分并与刺激电极对应,在刺激听觉神经的特定一个时刻只有一个电极在工作,目的是减少电极间刺激电流的互相干扰。由连续交替单刺激的方法可以延伸为连续等间隔交替多刺激的模式,通过该方式在增加刺激信号信息的同时避免了相邻电极同时刺激听神经而产生的刺激电流串扰,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深入研究了基于连续交替采样的等间隔多刺激策略的算法架构,提出了等间隔多刺激的算法具体工程实现方式,并进一步分析了等间隔多刺激算法的特征和参数特性,为多刺激模式的算法应用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本文的失配分析有助于工程上刺激模式的选取,所提出的等间隔多刺激的算法模式则为算法的工程实现提供了具体方案。(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电子耳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双侧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104例,针对患儿心理特征,做好术前访视工作,熟悉手术过程,制定相应护理方法,做好手术护理配合工作。结果本组104例患儿电极均顺利植入耳蜗内,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检测显示电极完好,电极阻抗正常,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个月开机及调试提示所有电极均运行良好,可正常工作,患儿听声反应良好。结论电子耳蜗植入手术同时配合有效护理措施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提升手术成功率,促进患儿康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子耳蜗论文参考文献

[1].陈又圣,陈伟芳,张璞,陈培培.电子耳蜗前端麦克风阵列语音增强技术的研究与进展[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2].秦爱敏,谢云霞.小儿电子耳蜗植入手术104例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3].陈又圣,陈艳.电子耳蜗前端双麦克风语音增强及波束形成算法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4].周韧,吴灵捷,王云峰.改良耳后反S形双瓣技术在电子耳蜗植入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9

[5].卫铭斐,杨放,江莉,许捷.基于汉语端点检测的电子耳蜗语音增强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2019

[6].卫铭斐,杨放,王民,江莉.基于双核处理器的低功耗电子耳蜗体外装置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8

[7].陈又圣,张春晓,陈伟芳,林崇博.电子耳蜗双麦克风信号采集及不同参数波束形成特征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8].刘玉梅.舒适护理在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

[9].刘玉梅.舒适护理在电子耳蜗植入术患儿中的应用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

[10].陈又圣,王健,陈艳,张春晓.基于连续交替采样的电子耳蜗等间隔多刺激算法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标签:;  ;  ;  ;  

电子耳蜗论文-陈又圣,陈伟芳,张璞,陈培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