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横向调节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物源体系,控制作用
横向调节带论文文献综述
谢晓军,邓宏文[1](2008)在《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对物源体系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的发育规模和地质构造特征,将该横向调节带分为3个级次:一级横向调节带不仅控制着不同凹陷的结构,还控制着霸县凹陷内主体的物源方向;二级和叁级横向调节带则主要控制着凹陷主体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的展布。(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孙思敏,彭仕宓,黄述旺[2](2006)在《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横向调节带特征、成因及其区域分段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东濮凹陷边界断层垂直位移的分期分析,反演了其生长过程,认为现今复杂的断层系是通过断层分段生长连接形成的,每个断层段控制一个半地堑单元。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划分了调节构造和调节带,调节带是若干个调节构造的有规律的组合,而调节构造是由两条断层迭覆或大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形成的。东濮凹陷发育两条横向调节带,它们由多个不同类型的调节构造组成,与东濮凹陷走向近于垂直,表现为不连续的横向凸起,控制了凹陷的分段作用,导致凹陷“南北分区”,并将凹陷分为北、中、南3个区,各区构造、沉积及石油地质特征各不相同。沿凹陷走向的不均匀伸展作用是产生横向调节带的主导因素,断层分段作用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横向调节带对凹陷构造、沉积作用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孔冬艳,沈华,刘景彦,尹微[3](2005)在《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横向调节带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束鹿凹陷是冀中坳陷西南部的一个典型的伸展单断凹陷,构造格局简单,存在北东向伸展断裂系统和北西向横向调节带。通过凹陷演化史以及钻井资料分析,探讨横向调节带形成机制和形成时期,提出Ⅰ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强烈伸展期,Ⅱ级调节带形成于凹陷弱伸展时期。研究认为,边界断裂不均匀伸展和基底古隆起控制Ⅰ级横向调节带的形成,岩性组合差异是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引发机制,控洼断层的侧列状交替发育是构造Ⅱ级横向调节带形成的动力机制。(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05年04期)
横向调节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东濮凹陷边界断层垂直位移的分期分析,反演了其生长过程,认为现今复杂的断层系是通过断层分段生长连接形成的,每个断层段控制一个半地堑单元。在此基础上识别并划分了调节构造和调节带,调节带是若干个调节构造的有规律的组合,而调节构造是由两条断层迭覆或大断层分段生长作用形成的。东濮凹陷发育两条横向调节带,它们由多个不同类型的调节构造组成,与东濮凹陷走向近于垂直,表现为不连续的横向凸起,控制了凹陷的分段作用,导致凹陷“南北分区”,并将凹陷分为北、中、南3个区,各区构造、沉积及石油地质特征各不相同。沿凹陷走向的不均匀伸展作用是产生横向调节带的主导因素,断层分段作用是其产生的直接原因。横向调节带对凹陷构造、沉积作用及油气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横向调节带论文参考文献
[1].谢晓军,邓宏文.冀中坳陷霸县凹陷横向调节带对物源体系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8
[2].孙思敏,彭仕宓,黄述旺.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横向调节带特征、成因及其区域分段作用[J].地质力学学报.2006
[3].孔冬艳,沈华,刘景彦,尹微.冀中坳陷束鹿凹陷横向调节带成因分析[J].中国地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