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红伟(满城县要庄乡中学河北满城县072150)
诗歌是一种以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的文学体裁。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作者丰富地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取了许多经典诗歌,时间跨度大,从《诗经》到当代诗歌;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作家作品多,仅唐朝就出现了数千著名诗人,上万著名作品。这些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学习它们,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继承并宏扬诗歌这种经典文化,无疑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然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不少教师在教学诗歌时,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在教学中,过分地强调时代背景、诗人生平,有时一节课就仅把诗歌的时代背景与诗人生平介绍了一下。分析诗歌时,对诗歌进行肢解,过分地注重只言片语的讲解,割裂了诗歌的完整性,伤害了诗歌的意境美、情操美、艺术美。教师教得乏力,学生学得费力,未能达到诗歌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多年的经验,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应重视诵读,让诵读成为诗歌教学的主旋律。诗歌本身具有音韵铿锵,节奏鲜明的特点,一唱三叹,诵读教学正适合了这一特点。
一诵,准字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拿到一首诗,我们首先要诵读一遍,在诵读中遇到不认得的汉字,必须把这个汉字的字音读准。读准字音是教学诗歌的基础一环,只有每一个字的字音都读准了,学生诵读起来才能流畅自然,如山间泉水汩汩而出,缓缓地流向远方,给人以愉悦之感。在教学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时,我让学生齐声诵读,当学生对一些字词不认得或读不准时,我把那些字词板书在黑板的右方,注上拼音,要学生诵读这些字词的读音,然后让学生再齐读诗歌。学生对每一个字词的读音都咬准了,就完成了诵读的第一步。
二诵,明内容。熟话说: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说的是诵读对理解诗歌内容的重要性。在这一环节的诵读中,要求学生边诵读边调动生活经验与学习积累,理解诗歌的内容,看一看这首诗写了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信息。比如《秋兴八首》这首诗,在诵读时,要结合律诗的相关特点来理解诗歌,律诗有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前两联一般写景,后两联抒情,中间两联要求对仗,还可结合诗中的意象“玉露、枫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等来加以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这首诗描绘了夔州秋后一带萧瑟的秋景,诗人触景生情,抒发了积压在胸中的某种情愫。
三诵,解情感。在明白一首诗的内容后,我们不能仅停留在这首诗写了什么,还要理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诗言志,歌言情,诗歌都是通过或描写、或议论、或叙述、或抒情来传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这种情感折射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理解,彰显出诗人的内心情感。解读诗歌的情感,我们可以在诵读过程中,扣住关键字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眼”;或者诗歌的意象,也就是诗人在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与物象,这些常常会成为我们理解诗人情感的金钥匙。就拿《秋兴八首》这首诗来说吧,我们可以扣“玉露、枫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等意象来揣摩,通过这些意象,我们初步可以断定诗人内心的情绪是较为低沉的、伤感的。再抓住“他日泪”“故园心”“催刀尺”“急暮砧”这些这字眼,理解了这些字眼,自然就读懂了诗人的情感。诗人正是通过描写一幅萧瑟阴森的秋景图,抒发了他的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愁思乡之情。而且我们还可以明确这首诗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它运用了借景抒情这种方式来彰显出诗人内心的家国之愁。
四诵,能默写。中学语文教学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常见的古诗文,积累起一定量的古诗文名篇,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为达到这一目的,在四诵的时候要求学生能背诵并默写出来。在这一环节,我常常留下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大声诵读,带着情感,诵读出诗的韵味,诵读出诗的情感,诵读出诗的意境,最后让学生背诵并默写。在四诵这一过程中,我让学生大声诵读《秋兴八首》,诵读的时候融入自己的情感,诵读出诗歌的情感与韵律、节奏,并提出了背诵与默写的要求。学生在这一环节,情绪饱满,积极地投入到了诵读的过程中。在抽查的时候,学生都能准确无误地背诵出这首诗,默写也就水到渠成了。可见诵读在诗歌教学中所起到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教学诗歌单元时,我不作过多的讲解,而是让诵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诵读引领着学生畅游在诗歌的国度里,去准字音,明内容,解情感,能默写,让学生理解、鉴赏诗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与发展,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培育与陶治,让学生不仅喜欢读诗,而且爱上了诗,能达到这样一个效果,步入这样一种境界,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倍感欣慰。
收稿日期:201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