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功能结构模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数据采集模块,集成度高,可靠性高
多功能结构模块论文文献综述
陈帅,郭建奇[1](2019)在《一种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的结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缩小整机体积、扩展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的采集通道、提高系统灵活性、提高设备集成度,设计了一种集合电源、CPU子卡、CAN子卡、GIO基板四种分模块的数据采集模块,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率,达到了"瘦身不瘦大脑"的目标。(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15期)
沈瑞丽[2](2018)在《多功能家用模块化病床的结构创新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设备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卧床老年人的家庭照料与看护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多功能病床多是针对住院治疗的患者,其成本较高,不便于家庭使用。创新设计一种具有抬背、翻身、按摩等多功能的家用模块化病床,对其结构设计以及工作过程进行了介绍。该多功能病床具有模块模特征,可以便捷地安装于普通家用床,服务在家疗养的患者,其也可以应用于医院。(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10期)
陈垚佳,阮盼[3](2015)在《基于模块化多功能结构的光纤链路监测仪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针对基于OTDR技术的光纤链路监测仪的结构优化设计。在同一光纤链路检测仪中实现多型号OTDR模块的兼容,通过替换OTDR模块实现不同精度和成本的多种组合,采用光开关的模块化能够快速地满足20路到40路光纤链路的多时域监测。通过与网管系统的对接将接入网与传输网的故障点范围上传到手持终端的线路地图中,实现快速的故障预警、定位与修复,减少不必要的派单,节省人力成本的投入。(本文来源于《软件》期刊2015年07期)
朱俊,敬敏[4](2014)在《新型多功能机载雷达发射机模块化结构介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机载火控雷达对发射机的结构设计要求越来越高,在发射功率加倍、功能更复杂的情况下对发射机的体积、重量、抗振性、散热和维护等均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就需要对机载火控雷达发射机的结构进行创新性研究。本文针对上述要求详细论述了双行波管、多功能、高集成度发射机的主体框架结构设计、安装形式,介绍了发射机内部组件的模块化分类,着重讨论了外部插拔式的模块化组件的结构及安装形式。该发射机的结构设计满足现代机载火控雷达对发射机在功能性、维护性、体积及重量等方面的严格要求,同时该发射机经过充分的可靠性试验证明其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适用范围广。(本文来源于《电子机械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吴文美,淮永建,齐建东[5](2015)在《基于多模块方法的拟南芥功能结构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花卉植物生长模拟中,构建反映植物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功能结构模型是目前虚拟植物的研究热点。对植物形态结构的表达方法和碳汇生物量在植物组织器官间的分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多模块方法实现了功能结构相统一的虚拟花卉植物生长模拟。利用自定义的光反应曲线模拟碳汇生物量,基于源汇理论实现了碳生物量在器官间分配,利用L+C多模块方法实现了植物叶片和节间的动态生长。通过对拟南芥植物的生长模拟,证明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5年04期)
孙大巍,曾艳彬,赵伟,郝春艳[6](2012)在《多功能钻井船大型功能模块支撑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钻井船上部大型功能模块支撑结构的设计思路,主船体变形对上部模块及其支撑结构设计的影响和模块支撑架构设计的相关要求,并探讨了钻井船上部功能模块支撑结构设计载荷及工况的考虑,结构强度分析方法及结构疲劳分析方法。为钻井船上部大型功能模块支撑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2年26期)
孙大巍,姜显景,刘绍岭,曾艳彬[7](2012)在《多功能钻井船大型功能模块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了钻井船上部大型功能模块总体设计思路,包括模块的总体布置及模块分块原则,结构设计方案的确定,主船体变形对上部模块及其支撑结构设计的影响及模块支撑架构的设计设计的相关要求,模块结构设计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以及模块整体吊装考虑。而且探讨了钻井船上部功能模块结构设计工况的考虑,结构强度分析方法,结构疲劳分析方法。为钻井船上部大型功能模块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5分会场:绿色船舶与海洋装备创新发展及产业化论坛论文集》期刊2012-09-08)
武雅楠,张恩惠,王述洋[8](2012)在《人性化多功能睡床按摩模块的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我国市场上缺少一款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及残疾人设计的多功能睡床,论文重点针对此人性化睡床的按摩模块结构进行设计,介绍人性化睡床按摩机构的基本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并应用人性化的设计方法对按摩机构的安装、角度调节及主要部件的参数进行了设计。从而使这些行动不便的用户可以在睡床上直接按摩,起到一定的保健功效。(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2年03期)
梁小博[9](2012)在《多功能淀粉酶OPMA-G模块重组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功能淀粉酶OPMA-G模块重组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多功能淀粉酶(multifunctional amylases, MFA),包括新普鲁兰酶、麦芽糖淀粉酶和环麦芽糊精酶,作为α-淀粉酶家族的一类新成员,可以用廉价的淀粉作为原料,生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异麦芽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已被公认为是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因子,简称“双歧因子”。本课题组从土壤中筛选并分离出一种产淀粉酶菌株Bacillus sp.ZW2531-1,它可将淀粉转化为麦芽低聚糖和异麦芽低聚糖,包括麦芽糖、麦芽叁糖、异麦芽叁糖和异麦芽四糖,但不产生葡萄糖。本论文以本课题组筛选出的野生型多功能淀粉酶OPMA-G基因和已构建的C端截短突变体OPMA-GT基因为基础,分别构建了模块重组体OPMA-GFG基因和C端结构域OPMA-GC基因,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OPMA-GC和pET28a-OPMA-GFG,转化到表达宿主菌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检测OPMA-G、OPMA-GT和OPMA-GC表达率均为40%,OPMA-GFG表达率为23%。表达产物均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用变性剂8M尿素将包涵体溶解,Ni2+-NTA柱亲和层析纯化后,SDS-PAGE检测纯度均在95%以上。用硫酸铵盐析法沉淀目的蛋白,用lOmM pH10PBS缓冲液溶解沉淀,得到可溶性蛋白质。在酶摩尔数相等的条件下分别测定OPMA-G、OPMA-GFG、OPMA-G+OPMA-GT、OPMA-GT+OPMA-GC OPMA-GT和OPMA-GC的酶活力并进行相互比较,OPMA-G、OPMA-GT与本课题组以往测得的结果基本相符,而模块重组体OPMA-GFG较野生型OPMA-G有所提高,OPMA-GT+OPMA-GC较OPMA-G略有下降,OPMA-G+OPMA-GT活性相对最高,OPMA-GC未显示出活力。通过测定各重组体的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我们发现,OPMA-GFG和OPMA-GT+OPMA-GC的最适反应温度与野生型OPMA-G相同,为50℃,OPMA-GT和OPMA-G+OPMA-GT则下降为40℃和30℃。3080℃温度范围内孵育1h测得的残余活力,OPMA-G、OPMA-GT、OPMA-GFG和OPMA-GT+OPMA-GC在30℃50℃之间都保持在70%以上的活力,模块重组体OPMA-G+OPMA-GT在30℃60℃之间都保持在40%以上的活力。OPMA-G、OPMA-GT和OPMA-GT+OPMA-GC的最适pH为7.5,OPMA-GFG最适pH为7.0,而OPMA-G+OPMA-GT最适pH为8.0,另外,OPMA-G、 OPMA-GT和OPMA-GT+OPMA-GC在pH6.0-8.0之间,残余活力均保持在50%以上,而OPMA-GFG和OPMA-G+OPMA-GT在pH3.0-8.0范围内均可保持50%以上的活力,说明此范围内较稳定。通过分析钙离子对淀粉酶影响,发现五种酶均为非钙离子依赖性酶。底物、产物特异性分析表明,OPMA-G、OPMA-GT、OPMA-GFG、 OPMA-G+OPMA-GT和OPMA-GT+OPMA-GC具有相同的底物、产物特异性,最适底物均为可溶性淀粉,催化淀粉反应产物均为麦芽糖、麦芽叁糖、异麦芽叁糖和异麦芽四糖,均不产生葡萄糖。最后,我们进行了几种重组体的酶反应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OPMA-GT、OPMA-GFG和OPMA-GT+OPMA-GC的Km值升高,OPMA-G+OPMA-GT没有变化;OPMA-GT和OPMA-GT+OPMA-GC的kcat值反而下降,OPMA-GFG的kcat值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通过对多功能淀粉酶OPMA-G以及其不同模块重组体的各种酶相关参数的测定,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C端结构域对酶的稳定性、底物结合能力以及酶的催化效率都有贡献,但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C端结构域与淀粉酶催化结构域共价相连的基础上,而游离的C端结构域对上述作用影响较小;②一个酶分子上存在两个催化中心的OPMA-GFG分子与底物淀粉的结合能力有所下降,我们推测这可能是因为OPMA-G分子中又添加了一个以TIM筒状结构为主体的催化域,导致这两个催化域之间可能在空间上互相靠近或拥挤造成了一定的空间障碍,影响了他们各自与底物的结合效率所致,也可能是因为这种结构进一步形成的寡聚化形式与OPMA-G相比不利于底物的结合所致,另一方面,OPMA-GFG的kcat值较OPMA-G增高,显然这与分子中增加了一个催化域是一致的,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影响,最终OPMA-GFG的催化效率与OPMA-G相似。③OPMA-G+OPMA-GT在亚分子单位上与OPMA-GFG是一样的,但是OPMA-G和OPMA-GT是分开的,所以这种外组合的动力学参数与野生型基本相似,但与OPMA-GFG有差异,这也证明了通过共价相连的OPMA-GFG重组体在底物结合时存在着一定的阻碍。④这五种重组体无论催化效率还是酶学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的底物和产物特异性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这说明模块重组的形式对他们的催化效率以及结构稳定性有影响,但对酶分子本身的催化性质却没有产生明显影响。随着对分子酶学研究手段的不断丰富,以及结构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我们对已有酶分子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与研究也将不断深入和全面,这必将对未来更好地开发新酶以及对已有酶分子进行定向分子改造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5-01)
任娟,袁顶国[10](2012)在《现代教师培训新型课程——集成式模块课程的功能、结构、特征与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与教师培训重心由单纯的学历达标向教师内在专业素质提升的转换相适应,集成式模块课程的功能定位于实现教师个人专业实践能力的持续发展。该课程体系是由"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实活兼顾"的课程内容"、行动逻辑"的课程结构、"实践导向"的课程实施、"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共同构成的,突出体现了"实"、"新"、"活"、"全"的结构特征。集成式模块课程的开发以课程分析为起点,包括课程分析、课程编制、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阶段。(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2年04期)
多功能结构模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以及人们对医疗护理设备要求的不断提升,对于卧床老年人的家庭照料与看护成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目前,多功能病床多是针对住院治疗的患者,其成本较高,不便于家庭使用。创新设计一种具有抬背、翻身、按摩等多功能的家用模块化病床,对其结构设计以及工作过程进行了介绍。该多功能病床具有模块模特征,可以便捷地安装于普通家用床,服务在家疗养的患者,其也可以应用于医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功能结构模块论文参考文献
[1].陈帅,郭建奇.一种多功能数据采集模块的结构设计与实现[J].科技风.2019
[2].沈瑞丽.多功能家用模块化病床的结构创新设计[J].通讯世界.2018
[3].陈垚佳,阮盼.基于模块化多功能结构的光纤链路监测仪优化设计[J].软件.2015
[4].朱俊,敬敏.新型多功能机载雷达发射机模块化结构介绍[J].电子机械工程.2014
[5].吴文美,淮永建,齐建东.基于多模块方法的拟南芥功能结构模拟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
[6].孙大巍,曾艳彬,赵伟,郝春艳.多功能钻井船大型功能模块支撑结构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7].孙大巍,姜显景,刘绍岭,曾艳彬.多功能钻井船大型功能模块结构设计[C].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5分会场:绿色船舶与海洋装备创新发展及产业化论坛论文集.2012
[8].武雅楠,张恩惠,王述洋.人性化多功能睡床按摩模块的结构设计[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
[9].梁小博.多功能淀粉酶OPMA-G模块重组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2
[10].任娟,袁顶国.现代教师培训新型课程——集成式模块课程的功能、结构、特征与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