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式报道论文-吕彩霞

介入式报道论文-吕彩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介入式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入式报道,媒体,新闻事件,报道者

介入式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吕彩霞[1](2014)在《如何认识和操作介入式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介入式报道,迄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它作为一种报道方式,可以追溯到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黄色新闻盛行的时候。通常认为,介入式报道是指媒体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或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参与意识,报道者通过对事件或问题进行亲历式采访,对事件的发展施以一定的影响,通过参与新闻报道去影响事态发展的报道方式。(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4年27期)

杨帆[2](2013)在《介入式报道让财经新闻带“温度”——从《沂蒙晚报》“爱心菜行动”说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在"走转改"活动中,如何"走出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写出接基层"地气"、带情感的新闻报道,成为惯于用数字说话的财经面临的新课题。而近年不断上演的"菜贱伤农"事件,则给提供了一个将财经新闻写出"温度"的机会。(本文来源于《青年》期刊2013年21期)

谢光玉[3](2011)在《从“帮忙”类节目看介入式报道的隐忧》一文中研究指出"帮忙"类节目采用的是一种典型的介入式报道方式,通过的介入,为百姓解决身边的困难和难题。但是随着全国各种"帮忙"类节目的兴起,在介入过程中,因自身能力有限,盲目追求刺激和故事化,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为例,深入剖析了在进行介入式报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伦理思考。(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1年07期)

陈斌[4](2010)在《天使还是魔鬼——介入式报道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疯狂追星女"、"纸箱包子"、"茶水事件"等新闻事件都少不了媒体这一幕后推手——在近些年的新闻实践中,介入式报道被广泛应用,也因某些报道的社会效果而饱受争议。本文尝试从新闻事件出发,分析介入式报道的社会效果、现实意义和介入原则等。(本文来源于《新闻世界》期刊2010年09期)

谭舒[5](2010)在《电视介入式报道的叁种传播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库恩的范式理论,范式能够将不同范例、理论、方法和工具加以归纳、定义并相互联系起来。任何"范式"都意味着由一定的概念或术语、一定的世界观(主要是信念与价值)、一定的范例所构成的实践(本文来源于《传媒观察》期刊2010年08期)

张清媛[6](2009)在《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情感密码》栏目中介入式报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情感类节目是当下我国电视荧屏较为火爆的一种节目形态。介入式报道则主要是指电视、编导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参与意识,直接介入和干预事件进程的一种报道方式。自2004年长沙电视台推出全国首档情感类日播栏目《情动八点》以后,许多省级电视频道陆续推出此类栏目。这些节目虽然在具体的节目运作方面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以编导或者出镜的介入作为此类栏目的最大特点或者卖点。2006年11月11日,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情感密码》栏目的正式推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河南本土电视情感类栏目的空缺。纵观《情感密码》,笔者将该栏目中的情感特派员(即栏目编导)介入的新闻事件划分为四大类型:爱情类、亲情类、针对时事的特别节目以及少量其他内容。情感特派员通过介入上述新闻事件,给当今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倾诉的平台、一种寻找自身情感共鸣的有效途径。同时,迎合了大部分受众的好奇心和少部分人的自我表现欲,基本上满足了受众对各种情感故事的需求。取得成绩的背后也隐藏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选择介入题材时的极端;介入新闻事件时较为突出的非理性化倾向;介入新闻事件时的“越位”现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新闻伤害以及“媒介逼视”现象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情感特派员需要在很多方面加以改进:首先应该慎重选择介入的新闻话题;介入新闻事件时有必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在介入新闻事件的时候要注意“度”的把握,最大程度上维护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充分保护新闻当事人的隐私;同时,更应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采访技能。(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9-05-01)

廖德文[7](2009)在《电视介入式报道的负面影响与防范》一文中研究指出电视新闻对社会全面介入,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新闻侵权时有发生,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权力越位,"控制"事件发展;主观倾向性严重,造成新闻侵权;操作不当,违背法治原则。审慎进行理性介入,把握介入技巧,有利于防范负面影响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尊重他人权利,加强新闻自律;掌握"平衡"技巧,保持客观公正;用事实说话,避免"传媒审判"。(本文来源于《新闻天地(论文版)》期刊2009年Z1期)

汪健[8](2009)在《关于“介入式报道”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入式报道"是当下新闻媒体经常采用的报道方式,也是颇受争议的报道方式。在新闻实践中它的社会价值总体上是正面的而在学理上却缺乏依据。正确认识这种报道形式,研究并规范它们,对于新闻实践来说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李东吉[9](2008)在《关于“介入式报道”》一文中研究指出介入式报道是指采访者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参与意识,通过对某一新闻事件或问题进行报道,有意识地对事件的发展态势施以一定的影响,最终促进问题的解决,或达(本文来源于《新闻爱好者(理论版)》期刊2008年09期)

刘畅[10](2008)在《介入式报道在情感援助类节目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以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新闻女生组》节目为例,分析情感援助类节目中介入式报道的成功之处和负面效应等,以期使这一报道方式在情感类援助节目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视听》期刊2008年06期)

介入式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在"走转改"活动中,如何"走出去"、"沉下来",用心灵倾听百姓心声,写出接基层"地气"、带情感的新闻报道,成为惯于用数字说话的财经面临的新课题。而近年不断上演的"菜贱伤农"事件,则给提供了一个将财经新闻写出"温度"的机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介入式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吕彩霞.如何认识和操作介入式报道[J].青年.2014

[2].杨帆.介入式报道让财经新闻带“温度”——从《沂蒙晚报》“爱心菜行动”说起[J].青年.2013

[3].谢光玉.从“帮忙”类节目看介入式报道的隐忧[J].新闻世界.2011

[4].陈斌.天使还是魔鬼——介入式报道浅析[J].新闻世界.2010

[5].谭舒.电视介入式报道的叁种传播范式[J].传媒观察.2010

[6].张清媛.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情感密码》栏目中介入式报道研究[D].河南大学.2009

[7].廖德文.电视介入式报道的负面影响与防范[J].新闻天地(论文版).2009

[8].汪健.关于“介入式报道”的思考[J].黄山学院学报.2009

[9].李东吉.关于“介入式报道”[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

[10].刘畅.介入式报道在情感援助类节目中的运用[J].现代视听.2008

标签:;  ;  ;  ;  

介入式报道论文-吕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