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压铜柱论文-王芳,郭增贵,朱明武

测压铜柱论文-王芳,郭增贵,朱明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测压铜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兵器科学与技术,膛压测量,测压铜柱,塑性测压器

测压铜柱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郭增贵,朱明武[1](2017)在《柱形测压铜柱的静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铜柱测压的精度,对广泛应用于兵器膛压测量的柱形铜柱静态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在合理假设基础上建立了柱形铜柱静态变形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大量的铜柱静态校准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根据此模型进行的仿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能很好地吻合,具有对不同规格铜柱的广泛适用性,能可靠地估算铜柱的静态变形规律。依据该数学模型,对铜柱测压灵敏度随变形量变化的规律和加工尺寸偏差对测压精度的影响两方面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当铜柱压后高度为原始高度的73%时,铜柱的测压灵敏度最高;铜柱及工作活塞的几何尺寸误差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通过提高铜柱的加工精度可以明显提高铜柱测压精度。(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王芳,孔德仁,李丽萍[2](2015)在《静标测压铜柱静动差修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静标铜柱二次预压测压方法及其使用特点,分析了其产生静动差的原因。将二次预压铜柱放入测压器中和电子测压器组成一个测试组在模拟炮上进行了试验,从试验数据的分析看出静动差可高达18%左右。为了减小静动差,以φ8mm×13 mm铜柱为例,采用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建立了二次预压静标铜柱静动态修正公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该修正公式可将静动差减小到3%以内,并可恢复大量的同批次铜柱的测压结果,为各类兵器及弹药的研制提供可信的压力数据。(本文来源于《计量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孙帅飞,孔德仁[3](2014)在《半导体制冷在测压铜柱高低温校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压铜柱在高低温环境下使用时会带来较大的测压误差,必须进行高低温校准。针对当前测压铜柱高低温静态校准系统中的高低温加载部分使用不便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半导体制冷技术对其进行改进。对高低温箱的结构及温度测控系统进行了设计及研制,并进行了温度控制实验,高低温箱可控制在-40~50℃范围内,温度控制精度优于±0.5℃,满足了测压铜柱高低温静态校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李波[4](2013)在《Φ8×13mm测压铜柱静动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性测压法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数据稳定且经济可靠等诸多优点,一百多年来,一直作为膛压测量的主要方法。采用静态标定体制的测压铜柱进行膛压测量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静动差。为了遏制静动差,常常对铜柱进行一次预压和二次预压,即便如此也没有完全消除静动差。本文通过分析无预压法、一次预压法和二次预压法静动差大小,界定叁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论文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铜柱测压机理出发,建立了铜柱测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通过计算得到测压铜柱在压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2.应用所建模型,对Φ8×13mm柱形铜柱进行了一次预压和无预压的仿真计算。从理论上分析一次预压法、无预压法存在静动差的必然性。3.采用模拟炮装置开展了基于Φ8×13mmm一次预压和二次预压铜柱的静动差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处理,获得了两种方法的静动差变化规律。探讨了静动差修正方法,并建立了由量纲分析及相似理论获得的压力修正公式。并结合上炮试验,验证了该公式的有效性。4.鉴于Φ8×13mmm无预压铜柱的柱体较高,受35cm3测压器体积的限制,本次研究未对无预压铜柱进行上炮实验,而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动态压力脉冲作用下铜柱塑性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铜柱变形量及压力的仿真计算结果。5.对Simulink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际上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考核上述叁种方法的静动差,给出了叁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3-01-01)

刘冰冰[5](2009)在《测压铜柱静态标定体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现行的塑性测压校准自建国以来,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校准方法和技术设备,技术水平落后,尚未形成完整的塑性测压校准和量传体系。本文在对静态标定系统中相关设备和测压元件进行溯源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标准”铜柱是量值传递体系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应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叁种型号十几个批次的测压铜柱和五个批次的“标准”铜柱进行二阶多项式拟合,得其拟合方程。在其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同型号各批次铜柱之间的一致性分析并对每个批次铜柱压力灵敏度进行计算。分析了“标准”铜柱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从中找到制定“标准”铜柱判据的切入点,给出了制定“标准”铜柱判据应限制的几个指标。通过对大量“标准”铜柱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标准”铜柱的判据。为了验证此判据的合理性,对叁个型号十几个批次的测压铜柱进行了分析,证明“标准”铜柱的判据是可用的。对“标准”铜柱编表方法进行研究,为了考核由“标准”铜柱选出的一个小样本编制的“标准”铜柱压力对照表能否反映该批“标准”铜柱总体的特性,从某批“标准”铜柱中随机选出叁个小样本,并进行了静态标定试验,然后用所得的数据进行静态编表实践。在同一变形量下,对叁份“标准”铜柱压力对照表进行了压力计算和各压力误差计算,验证了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证明“标准”铜柱编表的一致性。对“标准”铜柱计量保证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韩成辉[6](2008)在《测压铜柱静态及动态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性变形测压法具有工作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突出的优点,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常规武器膛压检验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针对塑性测压法中测压圆柱的静态力学特性、动态力学特性等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在铜柱镦粗过程中,铜柱与接触面的摩擦力是影响铜柱变形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实际的铜柱测压的条件下径高比的不同,把接触面分为滑动区、制动区、停滞区叁部分。通过讨论接触的不同,利用金属塑性成形力学分析的方法导出铜柱压力与变形量的关系式。最后根据所获得的静态数学物理模型进行求解,并与静压实验比较后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b)以刚塑性有限元法为理论基础,通过ANSYS软件建立铜柱镦粗成形的有限元轴对称模型,对铜柱镦粗成形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有关网格变形、位移及压力等信息,揭示铜柱的变形流动规律。为验证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对镦粗成形过程作进一步的分析,又设计并完成了铜柱静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基本可靠,对实际生产和理论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c)从铜柱测压机理出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铜柱测压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对该模型数值求解,计算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基本相符,通过计算,获得了测压铜柱在动态压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从理论上全面解释了测压铜柱工作的力学规律。(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刘素洁[7](2008)在《测压铜柱的静态一致性及静动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塑性测压法具有工作可靠、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突出的优点,一百多年来,一直是常规武器膛压检验的主要技术手段。我国的铜柱测压法采用静态标定体制,不同型号不同批次的铜柱各自对应一份反映其总体平均特性的静态压力对照表。针对铜柱的静态压力对照表过多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对同一型号的铜柱进行统一编表,通过对不同批次铜柱的静态压力表进行分析,利用压力灵敏度考核其静态一致性;并对统一编表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结合上炮实验数据对其可靠性进行验证,探讨了各型号统一编表的适用范围。采用静态标定的铜柱用于动态测量,会产生静动差。为减少静动差,本文结合静动差产生原因利用量纲分析法对φ3.5×8.75mm叁个批次铜柱进行静动差修正,并通过上炮实验数据对修正公式进行验证,修正结果显示静标压力值和电测压力值的差距由修正前的百分之十几降到了3%以内。考虑到我国现行的塑性测压校准自建国以来,一直沿用前苏联的校准方法和技术设备,技术水平落后,尚未形成完整的塑性测压校准和量传体系。本文提出建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值溯源传递链,通过“标准”铜柱和测压器鉴选方法的探讨对静标铜柱测压系统的量值传递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了“标准”铜柱及测压器的不确定度分析。为完善铜柱压力表的管理,在LabVIEW开发环境下建立了铜柱压力表查询软件,该软件可查询铜柱的静、动态压力对照表、脉宽修正表、温度修正表,并具有现场制表、自动查表、静动差修正、自动回归的功能。(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5-01)

孔德仁,濮建,张淑宁,朱明武[8](2003)在《基于准动态校准的测压铜柱温度修正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测压铜柱常用的温度修正方法及准动态校准的含义与编表方法 ,分析了测压铜柱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得到的准动态校准数据 ,根据校准数据 ,应用回归技术导出了压力温度修正公式 ,并利用落锤动标装置验证了该公式的可行性 ,该公式可用于计算测压铜柱在非标准温度下工作时的压力修正值和编制温度修正表(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3期)

孔德仁,朱明武,张淑宁,濮建,李永新[9](2003)在《测压铜柱温度统一修正公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由于工作环境温度的变化测压铜柱在实际动态压力测量时产生误差的原因 ,为探讨铜柱温度变化规律 ,组织了叁批次Φ3 5mm× 8 75mm铜柱进行了高、低、常温的准动态标定实验 ,根据动标数据分析了铜柱高低温测压误差的变化规律 ,阐明了建立测压铜柱温度统一误差修正公式的意义 ,探讨了该公式的建立方法 ,建立了温度统一修正公式 ,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孔德仁,濮健,刘德秋,朱明武[10](2002)在《压力脉宽对测压铜柱准动态校准表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测压铜柱准动态校准的含义,分析了引起准动态编表误差的因素。用落锤液压动标装置进行了9001批次Φ3.5×8.75铜柱的变脉宽校准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回归方法建立了铜柱变形量与压力峰值及脉宽的关系模型,在此关系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当压力脉宽发生变化时测压铜柱查表误差的变化规律,阐明了现有准动态校准的铜柱压力对照表的使用范围。(本文来源于《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测压铜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介绍了静标铜柱二次预压测压方法及其使用特点,分析了其产生静动差的原因。将二次预压铜柱放入测压器中和电子测压器组成一个测试组在模拟炮上进行了试验,从试验数据的分析看出静动差可高达18%左右。为了减小静动差,以φ8mm×13 mm铜柱为例,采用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建立了二次预压静标铜柱静动态修正公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该修正公式可将静动差减小到3%以内,并可恢复大量的同批次铜柱的测压结果,为各类兵器及弹药的研制提供可信的压力数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压铜柱论文参考文献

[1].王芳,郭增贵,朱明武.柱形测压铜柱的静态特性分析[J].兵工学报.2017

[2].王芳,孔德仁,李丽萍.静标测压铜柱静动差修正方法研究[J].计量学报.2015

[3].孙帅飞,孔德仁.半导体制冷在测压铜柱高低温校准中的应用[J].测控技术.2014

[4].李波.Φ8×13mm测压铜柱静动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5].刘冰冰.测压铜柱静态标定体制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

[6].韩成辉.测压铜柱静态及动态力学特性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

[7].刘素洁.测压铜柱的静态一致性及静动差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8].孔德仁,濮建,张淑宁,朱明武.基于准动态校准的测压铜柱温度修正方法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9].孔德仁,朱明武,张淑宁,濮建,李永新.测压铜柱温度统一修正公式研究[J].兵工学报.2003

[10].孔德仁,濮健,刘德秋,朱明武.压力脉宽对测压铜柱准动态校准表的影响分析[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2

标签:;  ;  ;  ;  

测压铜柱论文-王芳,郭增贵,朱明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