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微囊肝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囊藻毒素-LR,miR-122,铁调素,缺氧诱导因子
微囊肝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吴金霞[1](2019)在《微囊藻毒素-LR诱导小鼠肝铁含量增高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铁稳态的影响及调控机制,分析肝特异性microRNA-122(miR-122)在肝铁稳态失衡及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为MC-LR诱导铁稳态失衡及肝毒性提供新的分子机制和治疗靶点。方法分别选取8周龄的C57BL/6小鼠和Hfe-/-小鼠,将C57BL/6小鼠随机分成6组,雌雄各叁组(10 ml/kg BW生理盐水、12.5μg/kg BW MC-LR和25μg/kg BW MC-LR)。将Hfe-/-小鼠随机分成四组,雌雄各两组(10 ml/kg BW生理盐水和25μg/kg BW MC-LR)。选取8周龄的C57BL/6小鼠,随机分成五组(10ml/kg BW生理盐水、12.5μg/kg BW MC-LR、25μg/kg BW MC-LR、agomir阴性对照组和25μg/kg BW MC-LR+miR-122 agomir),每天腹腔注射,注射两周。Agomir阴性对照组和25μg/kg BW MC-LR+miR-122 agomir组分别在每天注射生理盐水和25μg/kg BW MC-LR基础上每隔2天注射一次阴性对照agomir和miR-122 agomir,一共四次。血常规检测仪检测血常规指标;采用iron/TIBC Reagent Set kit检测血清中铁含量及未饱和铁结合力;普鲁士蓝染色检测小鼠肝组织铁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损伤情况;铀铅双染色观察细胞器损伤;TUNEL染色法检测肝细胞凋亡。Real time-PCR检测小鼠肝组织中铁稳态相关基因和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肝组织中铁稳态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小肠中铁输出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肝组织肝细胞质中Cyt-c的释放情况。结果铁稳态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RBC、HGB和HCV在两种小鼠体内均升高,MCV、MCH和MCHC均下降。肝铁和脾铁在C57BL/6小鼠中升高,但在Hfe-/-小鼠中却下降。普鲁士蓝检测的两种小鼠肝铁含量与用试剂盒检测的肝铁含量趋势一致。然而,肾脏铁在C57BL/6小鼠中是下降的,但在Hfe-/-小鼠中却是升高的。转染miR-122 agomir后小鼠肝铁蓄积现象得到改善。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C57BL/6小鼠肝组织没有明显的损伤,但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组织损伤情况逐渐加重。对照组Hfe-/-小鼠肝组织有轻微损伤,高剂量MC-LR染毒组损伤情况加剧,比C57BL/6小鼠高剂量染毒组严重。组织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对照组Hfe-/-小鼠的心、肝、脾组织中细胞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在高剂量染毒组,心、肝、脾组织中细胞器的损伤程度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损伤程度。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肝细胞凋亡逐渐增多。转染miR-122 agomir后,肝细胞凋亡与肝组织损伤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随着MC-LR染毒剂量的增加,miR-122在C57BL/6小鼠肝组织中呈下降趋势,转染miR-122 agomir后miR-122表达显着升高。hepcidin、Bmp6、Il-6在这两种小鼠肝脏中均下降。在转染组小鼠中,hepcidin、HJV、Hfe、Bmp6、Il-6在小鼠肝组织中均下降,Tmprss6及Hif-1α均升高。转染miR-122 agomir后,hepcidin、HJV、Hfe、Bmp6、IL-6在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均得到改善。同时,Tmprss6和Hif-1α的表达受到抑制。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Bax的表达明显升高,Bcl-w、Bcl-2、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下降。转染miR-122 agomir后,Bax和Bcl-w的表达进一步下降,Bcl-2的表达升高,其他基因没有明显变化。蛋白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FPN1表达上升,p-Smad1和p-Stat3在C57BL/6小鼠体内均下降,在Hfe-/-小鼠体内没有明显改变。在转染组小鼠中,与对照组相比,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小肠蛋白FPN1的表达逐渐升高,小鼠肝脏蛋白p-Smad1/5/8、p-Stat3和Trf-1的表达均下降,转染miR-122 agomir后,FPN1、p-Smad1/5/8、p-Stat3和Trf-1的表达均升高。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逐渐增加,Bcl-2、Bcl-w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下降,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在低剂量组是下降的,在高剂量组caspase-3的表达升高,cleaved-caspase-9没有明显改变。转染miR-122agomir后,Bcl-w、Bcl-2、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下降,cleaved-caspase-9的表达升高。随着染毒剂量的升高,Cyt-c在细胞质中的含量逐渐升高,转染miR-122 agomir后,Cyt-c的表达进一步升高。结论1.MC-LR可诱导小鼠肝铁蓄积,这可能是通过下调Hepcidin的表达导致的,而肝Hepcidin的下调与IL-6-STAT3和BMP-SMAD信号通路及肝组织中Tmprss6和Hif-1α的表达增加有关。2.MC-LR可以抑制肝特异miR-122的表达,过表达miR-122可改善MC-LR诱导的肝铁蓄积,这与IL-6-STAT3和BMP-SMAD信号通路及抑制肝组织中Tmprss6和Hif-1α的表达有关。3.MiR-122对MC-LR诱导的肝细胞凋亡及肝组织损伤没有挽救作用,这与miR-122对bcl-w的抑制有关。(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吴金霞,王蕊,袁乐,刘浩浩,王月勤[2](2018)在《microRNA-122在微囊藻毒素-LR诱导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以C57BL/6小鼠为体内模型,旨在探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C57BL/6小鼠肝脏的损伤及肝特异性micro-RNA-122(miR-122)在MC-LR诱导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腹腔注射12.5μg/kg body weight(BW)和25μg/kg MC-LR BW两周后检测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以及miR-122的表达,caspase 3,caspase 9,caspase 8,bcl-2在mRNA的表达情况;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9,cleaved caspase 9,caspase 8,bcl-2,bax,cytc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腹腔注射C57BL/6小鼠12.5μg/kg BW和25μg/kg BW MC-LR后,在对照组,肝脏没有出现明显的损伤,随着剂量的升高肝组织的损伤是逐渐增大的,出现肝细胞肿胀,胞浆疏松淡染,肝细胞点状坏死,胞核碎裂溶解,在高剂量组出现肝细胞坏死灶,坏死肝细胞胞核固缩深染或碎裂溶解。C57BL/6小鼠暴露于MC-LR两周后,与对照组相比,bax,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是升高的;caspase-3,caspase-8,cleaved caspase-9和Bcl-2的表达是下降的;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也是升高的。肝组织中miR-122的mRNA水平Bcl-2,capase-8,caspase-3的表达均是下调的,这与蛋白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 miR-122介导了MC-LR诱导的肝损伤,MC-LR诱导肝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miR-122/线粒体途径介导的。(本文来源于《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期刊2018-08-13)
朱雪凤,农清清,范誉,李江恒,贾雪姣[3](2018)在《微囊藻毒素-LR诱导的恶性转化肝细胞miRNA表达谱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诱导的人永生化肝细胞株(WRL68细胞)恶性转化模型,检测mi RNA表达谱,寻找差异表达的mi RNA。方法用10 nmol/L MC-LR对WRL68细胞进行连续染毒至第25代,进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及裸鼠成瘤实验。通过mi RNA芯片技术检测和分析对照WRL68细胞和恶性转化细胞的mi RNA表达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芯片结果加以验证;应用Target Scan在线软件预测mi RNA可能调控的靶基因。结果第25代MC-LR染毒组细胞在软琼脂中可以形成集落,能在裸鼠皮下形成肿瘤。芯片检测分析显示,表达差异显着的mi RNA有54个,表达上调有35个,表达下调有19个。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sa-mi R-140-3p、hsa-mi R-19b-1-5p、hsami R-203a和hsa-mi R-494均下调(P<0.05),与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以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mi R-494可能调控的靶基因,结果预测到3个与肿瘤相关的潜在靶基因,分别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3,TRAF3)、微管相关肿瘤抑制基因(microtubule associated tumor suppressor 1,MTUS1)和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metastasis 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结论 MC-LR诱导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可引起mi RNA表达谱发生显着改变,差异表达的mi RNA可能在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韩知峡,柏珺,张春莲,崔琰,张青碧[4](2018)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微囊藻毒素染毒小鼠肝细胞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微囊藻毒素(MC-LR)染毒小鼠肝细胞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6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简称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MC-LR染毒组(10μg/kg)、EGCG低(10 mg/kg)、中(25 mg/kg)、高剂量(50 mg/kg)干预组,每组10只。各干预组整个实验期给予不同浓度的EGCG灌胃,自第11天起各干预组给予MC-LR 10μg/kg腹腔注射,每日一次,持续21 d。以RT-PCR检测小鼠肝细胞相关抗氧化酶m RNA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相应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C-LR染毒组SOD、GPx和GST的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LR染毒组比较,中、高剂量EGCG干预组SOD、GPx和GST m RNA与蛋白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GCG可逆转MC-LR所致SOD、GPx和GST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肝脏免受MC-LR的损伤。(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健康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王莎[5](2017)在《微囊藻毒素-LR对α4过表达的人肝细胞系HL7702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由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的水体富营养化及其所造成的水华暴发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水华暴发时,大量繁殖的藻类所产生的次生代谢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具有健康威胁。在超过100种的MCs异构体中,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MC-LR)是最为常见且毒性最强的一种,肝脏是其主要的靶器官。MC-LR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肝毒性,包括诱导肝细胞坏死、凋亡、肝出血等。目前认为,MC-LR的主要致毒机理是通过抑制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 A,PP2 A)的活性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细胞毒性作用。PP2A是细胞内主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参与了包括细胞骨架动态调控在内的多种细胞生命活动。α4是PP2A 一个重要的调节蛋白,它能对PP2A进行多种调节,包括调节PP2A活性和促进PP2A核心酶组装。α4的过表达能够促进细胞增殖和细胞存活。α4还对细胞骨架具有一定调节作用。本实验室前期发现MC-LR能够在多种细胞系中诱导细胞骨架发生重构,这可能与其抑制PP2A活性有关。随后,我们在人胚肾293细胞(HEK293)内观察到低浓度MC-LR引发了 PP2A活性应激性上调,这一现象可能与α4和PP2A/C亚基结合的改变有关,暗示α4参与了对MC-LR细胞毒性效应的调节过程。将HEK293细胞内α4蛋白过表达后,本实验室最近还观察到MC-LR对细胞骨架的破坏作用消失了,提示在MC-LR毒性效应下α4的过表达提高了 HEK293内细胞骨架的稳定性,这引发了我们如果在其它细胞系中过表达α4是否具有同样效应的思考。本实验将探究MC-LR处理α4过表达的人肝细胞系7702(HL7702)后产生的各种细胞效应,这有助于更好地阐明MC-LR毒性效应下α4,PP2A和细胞骨架的关系。研究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α4表达质粒载体转入HL7702内24h后,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MC-LR(0μM,1μM和10μM)处理24h。空载质粒作为空载对照组。应用酶活性测定试剂盒、免疫印迹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对本实验条件下产生的各种细胞效应和相关分子变化进行检测。研究结果:MC-LR染毒α4过表达的HL7702后:PP2A活性受到显着抑制;PP2A亚基蛋白水平和PP2A/C亚基的翻译后修饰水平受到影响,如PP2A/C亚基表达上调,PP2A/C亚基Y307位点磷酸化水平升高,PP2A/C亚基L309位点甲基化水平降低;PP2A/C亚基和α4的结合以及PP2A/C亚基和PP2A/A亚基的结合均显着下降;PP2A 活性受到抑制的同时,p-ERK(T202/Y204),p-JNK(T183/Y185)和p-P38(T180/Y182)磷酸化水平显着上升,表明叁条MAPK通路同时被激活;细胞内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形态和分布没有发生变化,细胞骨架结构稳定,而骨架相关蛋白VASP(S157)和Ezrin(T567)磷酸化水平上调,VASP(S239)磷酸化水平下调。研究结论:α4过表达后,MC-LR仍然抑制了 HL7702细胞的PP2A活性,其作用方式可能是改变PP2A/C亚基蛋白水平及其翻译后修饰水平,改变PP2A/C亚基和α4的结合以及PP2A/C亚基和PP2A/A亚基的结合;与未过表达α4的HL7702细胞类似,ERK1/2,P38和JNK叁条通路依然被激活;α4的过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了 MC-LR对骨架的破坏作用,与骨架相关蛋白VASP(S157),VASP(S239)和Ezrin(T567)的磷酸化水平改变有关;α4过表达的HL7702细胞对MC-LR的响应与α4过表达的HEK293中类似,但机制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12-01)
陈均亚,陈永平[6](2016)在《肝组织端粒酶在微囊化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中的变化和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探讨微囊化肝细胞腹腔移植后肝衰竭大鼠肝组织中端粒酶的变化和意义。方法:用Seglen改良二步胰酶灌注法制备微囊化肝细胞。将SD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建立急性肝衰竭(ALF)大鼠模型,将造模动物随机分成3组:Ⅰ组为ALF模型组;Ⅱ组为裸肝细胞移植组;Ⅲ组为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造模后24h、48h、72h、120h、168h分别从各组中随机取8只大鼠(Ⅰ组尚(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6-07-21)
范誉[7](2016)在《微囊藻毒素-LR致肝细胞恶性转化中关键LncRNA的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肝癌是广西居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饮用水污染,尤其是微囊藻毒素污染,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最近研究报道肿瘤的发生与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异常表达有关。微囊藻毒素-LR (Microcystin-LR,MC-LR)是一种可能致癌物,本课题拟通过建立MC-LR致人肝细胞株WRL68恶性转化模型,研究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关键LncRNA的表达水平,观察其动态表达规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LncRNA在MC-LR致癌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l0nmol/L MC-LR连续染毒人肝细胞株WRL68,同时设立同代对照组(含0.01% DMSO浓度的PBS)。每3天传代一次,使细胞始终暴露于l0nmol/L的MC-LR,连续培养至第25代,将不同转化时期的细胞按照传代次数标记为P5、P10、P15、P20和P25;观察不同转化时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采用MTT、血清依赖实验、软琼脂实验及裸鼠成瘤实验验证不同转化时期的细胞是否发生恶性转化,从而建立MC-LR诱导的人肝细胞株WRL68恶性转化模型;提取不同转化时期细胞及同代对照组细胞总RNA,逆转录成cDNA,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检测长链非编码 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H19、HOTAIR、HULC、MEG3、AFAP1-AS1的表达水平。结果1.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与同代对照组相比,P25染毒组细胞核与细胞浆分界不清楚,核仁数量明显增多,细胞边界不光滑,有褶皱,呈浸润型生长。2.软琼脂实验结果显示,培养至第15代时,P15染毒组可以在软琼脂上形成细胞集落,培养至第25代时,P25染毒组形成的细胞集落增多且体积增大,与同代对照组和P15染毒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MTT及血清依赖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血清浓度(10% FBS)培养下,P25染毒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同代对照组,并且在较低浓度血清(0.5%和1%FBS)培养下,与同代对照组相比,P25染毒组细胞生长速度增快,出现血清不依赖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裸鼠成瘤实验结果显示,将P25染毒组细胞接种于裸鼠头颈部皮下,可观察到肿瘤出现,而接种同代对照组细胞和P15染毒组细胞的裸鼠未观察到有肿瘤出现。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瘤组织细胞排列紊乱,核浆比例增大,病理检查显示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肝细胞癌。5.不同转化时期细胞H19、HOTAIR、HULC的表达水平: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染毒组H19、HOTAIR、HULC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培养至第25代时,与同代对照组(1.00±0.07)相比,P25染毒组H19表达水平升高至(2.23±0.29);与同代对照组(1.03±0.11)相比,HOTAIR表达水平升高至(3.18±0.18);与同代对照组(1.00±0.16)相比,HULC表达水平升高至(2.26±0.1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转化时期细胞MEG3、AFAP1-AS1的表达水平:培养至第10代时,与同代对照组相比,P10染毒组MEG3、AFAP1-AS1表达水平上调,培养至第15代时,与同代对照组(1.02±0.06)相比,P15染毒组MEG3表达水平升高至(1.31±0.09);与同代对照组(1.05±0.04)相比,P15染毒组AFAP1-AS1表达水平升高至(1.38 ± 0.0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至第20代时,与同代对照组相比,P20染毒组MEG3、AFAP1-AS1表达水平下调。培养至第25代时,P25染毒组MEG3和AFAP1-AS1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0.34±0.05)和(0.50±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19与HOTAI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90,P<0.05),H19与HULC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94,P<0.01),HOTAIR与HULC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95, P<0.01),MEG3与AFAP1-AS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99, P<0.01)。结论1.长期低剂量暴露于微囊藻毒素-LR,可诱导肝细胞发生恶性转化。2.在微囊藻毒素-LR致肝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H19、HOTAIR、HULC持续高表达,MEG3、AFAP1-AS1在细胞恶性转化前期呈高表达状态,在恶性转化期呈低表达状态,提示H19等关键LncRNA可能参与调控MC-LR的致癌生物学效应。(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6-06-01)
刘景辉[8](2016)在《微囊藻毒素LR通过激活Akt/mTORC1/S6K1通路促进肝细胞增殖》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是一组单环七肽类化合物,由蓝藻的一些种属产生,在发生水华时被大量释放到水体中,可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及人体内进而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微囊藻毒素的相关研究近叁十年来一直是环境科学和预防医学的热点。目前已经报道的微囊藻毒素异构体有90多种,其中微囊藻毒素LR(microcystin-LR, MC-LR)是分布最广和毒性最大的一种,而肝脏是其最主要靶器官。MC-LR可以引发一系列的肝毒性,包括诱导肝细胞凋亡、坏死、肝肿大、肝出血和肝衰竭等。流行病学研究还表明MC-LR是一种促肿瘤因子,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MC-LR发挥其毒性作用的主要机制是抑制蛋白磷酸酶2A(PP2A)的活性,因此围绕MC-LR与PP2A的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细胞学效应及病理学改变是揭示MC-LR致毒机制的关键。本实验室前期工作发现暴露MC-LR 24 h后,其可以在多种细胞中积累并抑制PP2A活性,进而影响多个骨架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并引起细胞骨架改变,但多数细胞中没有检测到MC-LR诱导明显的细胞学效应。目的:PP2A是哺乳动物体内最重要的丝/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控,其持续失活除了导致其有关底物的改变和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也应在细胞水平有所体现。因此,本研究以既有研究为基础,改变细胞暴露MC-LR的时间,进一步研究MC-LR对PP2A的影响,并以此探讨MC-LR引发的细胞效应及相关机制。在此基础上,用动物实验验证细胞实验中的发现。方法:以人肝细胞系HL7702为研究对象,暴露于1-10的MC-LR 1-72h,研究PP2A活性变化规律及相关机制,测定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细胞学效应,对发生改变的细胞效应相关信号通路进行检测以探讨其机制。在细胞实验基础上,设计小鼠实验,暴露20-80 μg/kg的MC-LR 2h-4d,对相关的变化进行动物实验验证。结果:1.细胞实验(1) MC-LR在1h内迅速在HL7702细胞内积累并结合到PP2A/C亚基上,其结合量不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 MC-LR对PP2A酶活性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在染毒24-72 h之间,PP2A相对活性保持在一定水平。(3) MC-LR诱导PP2A活性调节蛋白α4释放与其结合的PP2A/C亚基。(4) MC-LR暴露36h后可检测到其促进HL7702细胞增殖的效应。(5) MC-L R暴露直至48 h对HL7702细胞的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没有明显影响。(6) MC-LR暴露1h开始激活HL7702细胞内Akt/mTORCl/S6Kl通路,其中上游Akt的激活与PP2A活性的抑制共同参与MC-LR对S6K1的激活。(7)当Akt/mTORCl/S6Kl通路被抑制后,MC-LR诱导的细胞增殖消失。(8) MC-LR暴露1h开始诱导HL7702细胞内Bcl-2和Bad磷酸化水平升高。(9) MC-LR暴露1h开始激活HL7702细胞内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2.动物实验(1) MC-LR暴露2 h内在小鼠肝脏细胞内明显积累并结合到PP2A/C上,结合量不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 MC-LR对小鼠肝脏内PP2A活性的抑制与暴露浓度和时间相关。(3) MC-LR暴露诱导了小鼠肝脏PP2A活性调节蛋白α4释放其结合的PP2A/C,(4) MC-LR诱导小鼠肝脏细胞增殖。(5) MC-LR激活小鼠肝脏细胞内Akt/mTORCl/S6Kl及Akt/β-catenin信号通路。(6)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已证实了MC-LR对HL7702细胞中ERK/JNK/p38通路的激活,本研究发现MC-LR也激活了小鼠肝脏中ERK/JNK/p38及其下游转录因子。结论:本研究用离体和活体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证明了:1. MC-LR可以在短时间内在肝细胞内达到最大程度积累并结合到PP2A/C上,进而造成PP2A活性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2. PP2A活性调节蛋白α4通过释放其结合的PP2A/C亚基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MC-LR 对 PP2A活性抑制的程度。3. MC-LR能够诱导肝细胞过度增殖,其分子机制是MC-LR抑制PP2A活性导致的Akt/mTORCl/S6Kl通路的激活。另外,Akt/β-catenin和ERK/JNK/p38 MAPK可能也参与了这一过程。4. MC-LR引起的PP2A活性抑制虽然也引起了凋亡相关蛋白和周期相关蛋白水平的改变,但还不足以引起相关的细胞效应。(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4-01)
孙丽霞,刘大伟,刘芳,范新娟,赵国强[9](2016)在《微囊化肝细胞移植代偿肝功能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肝脏功能的代偿能力。方法以D-氨基半乳糖胺(D-gal)作为肝脏毒剂,构建SD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通过腹腔移植分别植入微囊化肝细胞和游离肝细胞。结合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多项血生化指标以及模型动物生存率比较,评估植入细胞对肝功能衰竭的代偿能力。结果细胞植入后12 h开始对模型动物的肝生化指标ALT、AST、TBIL、ALB产生影响,其影响力在细胞植入后24~48 h达到高峰。对比游离肝细胞,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对各项肝生化指标的改善尤为明显,且动物的存活率最高。结论微囊化肝细胞腹腔内移植有助于提高药物诱导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存活率,可明显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大鼠的肝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景辉,黄朴,徐立红[10](2015)在《微囊藻毒素LR暴露促进人肝细胞HL7702增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微囊藻毒素是一种单环七肽类化合物,由蓝藻的一些种属产生,在发生水华时被大量排到水体中,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或动物的体内,威胁人类的健康。在已经发现的微囊藻毒素中微囊藻毒素LR(MC-LR)是最常见和毒性最大的一种,肝脏是其最主要的靶器官。研究表明MC-LR不仅可以诱导肿瘤的发生,而且在肿瘤发展和转移中也有促进作用。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MC-LR的致毒机理主要是其对蛋白磷酸酶2A(PP2A)和蛋白磷酸酶1(PP1)的特异性抑制,进而造成其下游信号通路紊乱而产生一系列细胞效应。本研究选取人肝细胞系HL7702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MC-LR进入细胞后对PP2A全酶和其相关通路蛋白的影响及引发的细胞效应,探讨MC-LR可能的促癌机理。【方法】HL7702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C-LR(0,1μM,5μM,10μM)1-72小时后,高通量实时细胞分析系统(RTCA SP)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核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MC-LR在细胞内的积累及其与PP2A/C的结合情况,同时结合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及细胞定位;免疫共沉淀法检测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一,MC-LR处理HL7702细胞36小时后,开始促进细胞增殖,72小时后细胞有明显增殖现象;但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没有明显改变。二,MC-LR处理HL7702细胞1小时后,可在细胞内形成显着的累积并结合到PP2A/C亚基上,且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叁,MC-LR抑制PP2A全酶活性,且24小时后酶活性不再下降;同时,PP2A非特异性调节亚基α4与PP2A/C结合减少,释放储存的PP2A/C。四,MC-LR通过上调Akt(Thr308和Ser473)、S6K1(Thr389)、S6(Ser235/236)和4E-BP1(Thr37/46)磷酸化水平激活Akt/mTORC1/S6K1信号通路。四,MC-LR使转录因子c-Myc(Ser62)、c-Jun(Ser63)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Ser70)、Bad(Ser136)的磷酸化水平升高。五,MC-LR通过上调Plk1磷酸化水平和减弱Cdc25C与14-3-3结合激活Cdk1。【结论】MC-LR暴露36h以上促进了人肝细胞HL7702的增殖,其主要机制是对Akt/mTORC1/S6K1的激活。另外,磷酸化的Bcl-2、Bad、c-Myc和c-Jun水平的上调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PP2A全酶活性的抑制是上述分子改变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期刊2015-10-25)
微囊肝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研究以C57BL/6小鼠为体内模型,旨在探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C57BL/6小鼠肝脏的损伤及肝特异性micro-RNA-122(miR-122)在MC-LR诱导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腹腔注射12.5μg/kg body weight(BW)和25μg/kg MC-LR BW两周后检测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情况以及miR-122的表达,caspase 3,caspase 9,caspase 8,bcl-2在mRNA的表达情况;caspase 3,cleaved caspase 3,caspase 9,cleaved caspase 9,caspase 8,bcl-2,bax,cytc在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研究发现,腹腔注射C57BL/6小鼠12.5μg/kg BW和25μg/kg BW MC-LR后,在对照组,肝脏没有出现明显的损伤,随着剂量的升高肝组织的损伤是逐渐增大的,出现肝细胞肿胀,胞浆疏松淡染,肝细胞点状坏死,胞核碎裂溶解,在高剂量组出现肝细胞坏死灶,坏死肝细胞胞核固缩深染或碎裂溶解。C57BL/6小鼠暴露于MC-LR两周后,与对照组相比,bax,caspase-9,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是升高的;caspase-3,caspase-8,cleaved caspase-9和Bcl-2的表达是下降的;细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表达也是升高的。肝组织中miR-122的mRNA水平Bcl-2,capase-8,caspase-3的表达均是下调的,这与蛋白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 miR-122介导了MC-LR诱导的肝损伤,MC-LR诱导肝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miR-122/线粒体途径介导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囊肝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吴金霞.微囊藻毒素-LR诱导小鼠肝铁含量增高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9
[2].吴金霞,王蕊,袁乐,刘浩浩,王月勤.microRNA-122在微囊藻毒素-LR诱导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C].2018环境与健康学术会议--精准环境健康:跨学科合作的挑战论文汇编.2018
[3].朱雪凤,农清清,范誉,李江恒,贾雪姣.微囊藻毒素-LR诱导的恶性转化肝细胞miRNA表达谱的变化[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8
[4].韩知峡,柏珺,张春莲,崔琰,张青碧.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微囊藻毒素染毒小鼠肝细胞抗氧化酶表达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8
[5].王莎.微囊藻毒素-LR对α4过表达的人肝细胞系HL7702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7
[6].陈均亚,陈永平.肝组织端粒酶在微囊化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中的变化和意义[C].第十叁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2016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6
[7].范誉.微囊藻毒素-LR致肝细胞恶性转化中关键LncRNA的表达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6
[8].刘景辉.微囊藻毒素LR通过激活Akt/mTORC1/S6K1通路促进肝细胞增殖[D].浙江大学.2016
[9].孙丽霞,刘大伟,刘芳,范新娟,赵国强.微囊化肝细胞移植代偿肝功能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6
[10].刘景辉,黄朴,徐立红.微囊藻毒素LR暴露促进人肝细胞HL7702增殖[C].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