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黑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琵鹭,育雏,行为,红外照相
黑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宋晨,邢波建,于鹤晨,陈辉,高智晟[1](2019)在《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育雏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4年5月28日~6月5日和2015年6月1~6日,在黑龙江省宝清县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利用红外照相设备,对5对白琵鹭(Platalea leucorodia)进行了合计15 d的白琵鹭早期育雏行为的全天定点观测,利用得到的照片和视频数据,研究白琵鹭育雏行为。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5月28日~6月5日,白天白琵鹭成鸟同时在巢所用时间显着多于夜间;2015年6月1~6日,白天、夜间白琵鹭成鸟同时在巢所用时间相近;2014年观测日的成鸟同时在巢、梳羽、鸣叫、修巢行为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2015年观测日,而在两年观测日中,成鸟休息、哺育行为所用的时间差异不大;在2015年观测日,夜间白琵鹭成鸟坐巢行为所用的时间[(81.81±8.71)min/2h]远多于白天[(47.36±10.78) min/2h];在两年观测日中,无论是在夜间还是在白天,白琵鹭都有近一半的时间在休息;白琵鹭多在白天修巢,夜间几乎不修巢;如果天气较为炎热,成鸟还会为雏鸟遮阳;在白琵鹭雏鸟出壳的前6 d中,雏鸟站立和行走所用的时间在第2天最多,鸣叫所用的时间总体上在不断减少,梳羽所用的时间在第3天最多;水位下降、相邻的农田放火烧秸秆和收割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等因素将导致白琵鹭筑巢区转移,从而影响白琵鹭巢区安全和繁殖行为。(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刘子刚,王琦,彭爱珺,杨飞[2](2019)在《基于PSM和DID法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分析——以黑龙江省叁江和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遥感数据,以黑龙江省叁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多项Logit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通过对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较于其他3种模型,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能够减少选择性偏差,以及直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产生的混杂偏误,从而得到更为真实的保护效果。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表明,建立保护区能够有效保护湿地,且在1%的水平下显着,建立保护区比不建保护区湿地率增加6. 18%。(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3](2018)在《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黑龙江茅兰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审查修改意见》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条例第五条修改为:“黑龙江茅兰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负责保护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二)编制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制定(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18-07-06)
程国辉[4](2018)在《黑龙江省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传统分类学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6-2017年采集的大型真菌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共得到子囊菌门3纲4目8科12属12种;担子菌门2纲10目39科72属201种,共计2门5纲14目47科84属213种,其中包括68种可食用真菌,21种可药用真菌,10种有毒真菌,29种森林病原真菌。将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域划分为4个主要群落类型:群落Ⅰ阔叶树混交林区、群落Ⅱ针叶树混交林区、群落Ⅲ针阔混交林区和群落Ⅳ灌木丛区,采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4个样地中大型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4种不同样地大型真菌分布具有显着的差异性,其中群落Ⅰ的物种丰富度最高。通过对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的研究发现,保护区优势科有8科,分别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光柄菇科Plute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优势属有12属,分别为红菇属Russula、多孔菌属Polyporus、光柄菇属Pluteus、鳞伞属Pholiota、小菇属Mycena、丝盖伞属Inocybe、裸脚伞属Gymnopus、粉褶蕈属Entoloma、靴耳属Crepidotus、丝膜菌属Cortinarius、杯伞属Clitocybe和鹅膏属Amanita。采用D.Szymkiewicz公式进行相似性比较,将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与黑龙江流域的3个地区和1个外域进行区系比较,发现位于同一流域的保护区大型真菌相似性较高;与小兴安岭的3个地区和1个外区进行区系比较,发现同一山脉的保护区大型真菌相似性较高,且距离越相近,具有的相似性越高。(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马飞[5](2013)在《黑龙江省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多样性与森林植被和季节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方面,共获得标本400余份,通过标本的分类鉴定,共确认大型真菌3门6纲19目48科98属210种,其中子囊菌门3纲6目9科14属19种,担子菌门2纲12目38科83属190种,黏菌门1纲1目1科1属1种,均不包含不确定科。并按照Ainsworth&Bisby's "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 edition)(Kirk et al.2008)系统对物种名录进行了纲目科属种的编目工作。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型真菌区系组成十分丰富。保护区内大型真菌的优势科为伞菌科,口蘑科,球盖菇科,红菇科,小皮伞科和小菇科,这些科都为广布全球或主要分布在北温带地区的科。共有种类达97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数的46.19%,科的数目只占科总数的12.50%。保护区内大型真菌共有98属,优势属有12个,共计81种,占保护区大型真菌总种数的38.57%,而属的数目占全部属数的12.24%。世界分布种和北温带分布种是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分布种,所含种类占种总数的78.57%。欧亚大陆分布种、东亚-北美间断种、中国-日本共有种、北温带-澳大利亚分布种和温带-亚热带、热带分布种在该自然保护区占有一定比例,为21.43%。大型真菌与植物群落和季节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共有种数分别占植物群落Ⅰ、Ⅱ、Ⅲ中大型真菌种总数的15.87%、8.06%、9.17%,说明3种植物群落中的大型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这与3种植物群落中的植被类型差异较大相符合。季节变化研究表明,5月份至8月份种类和数量递增,8月份最多,之后又递减。最后,作者就保护区大型真菌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3-06-01)
丁成[6](2012)在《黑龙江省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对黑龙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进行探析。(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期刊2012年36期)
王树壮,陈丽,任珍珍[7](2012)在《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蜂农直补》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肩负着保护我国优良蜂种和蜜源植物的重任。现有东北黑蜂3.8万群,养蜂户600余户,年产蜂蜜3000余吨。保护区内有超千群的养蜂村屯叁个,超百群的养蜂户200余户,最大规模的养殖场有蜂群500余群。蜂产品加工企业9家。饶河东北黑蜂产业年产值上亿元,是地方经(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2年31期)
张显勇[8](2011)在《祖国最东北部一颗绿色明珠——“东方红”——专访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副局长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向允彬》一文中研究指出说起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分人都非常的陌生。但一提起"珍宝岛"这叁个响亮的大字,很多人又都不感觉陌生反而感到亲切与自豪。因为,1969年3月15日震撼世界的"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在这里打响的,这场自卫反击战中国边防部队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与志气,保卫了国家领土的完整,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珍宝岛"给这块原本属于绿色净土的东(本文来源于《中国绿色画报》期刊2011年08期)
郭子厚[9](2011)在《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小兴安岭南坡北段,是以红松为主的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其植被资源非常丰富,大型真菌种类、数量也相当可观。本文以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于2009年4月~2010年10月对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进行了野外采集工作,详细记录了标本采集的时间、地点、生境等,并在室内进行了标本的鉴定。在此基础上,对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资源、生态分布、以红松为主大环境下大型真菌的分布情况、食药用性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种类较为丰富,共采集到800余号标本,鉴定出262种,其中有东北新纪录43个,黑龙江省新纪录49个。隶属于3亚门,6纲,19目,57科,104属,其中子囊菌亚门仅占总数的7.6%,担子菌亚门占92.0%。并按照《真菌字典》第十版系统对大型真菌进行编目,标本均保藏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分布与林型有密切关系,保护区主要有五个较大林型,按大型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从多到少排列依次为:柞树红松林、椴树红松林、枫桦红松林、云冷杉红松林和红松纯林。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在以红松为主的大环境下,种类和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相应的影响。从林分结构上可知,该自然保护区的原始红松林,无论是面积、蓄积均集中在成、过熟林上,幼龄林颇少,从而形成以立木腐朽菌为主的情况。经调查结果显示,在此地区的大型真菌主要以蘑菇属、多孔菌属、鹅膏属、丝盖伞属、小皮伞属、丝膜菌属的种类居多,这也正好符合腐生菌居多的现象。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资源丰富,食药用菌数量可观,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其中食用菌137种(52.3%),药用菌42种(16.0%),毒菌29种(11.1%)。(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1-06-01)
吕德妍,马玉堃[10](2011)在《黑龙江省主要湿地生物资源的文化与社会功能探析——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09年10月对齐齐哈尔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从扎龙湿地生物资源结构组成入手,集中分析具有北方特点的黑龙江湿地生物资源,研究这些生物资源的社会经济文化作用,探讨其和谐现代社会的功能。(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1年12期)
黑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遥感数据,以黑龙江省叁江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多项Logit模型、双重差分模型、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评估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效果。通过对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相较于其他3种模型,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能够减少选择性偏差,以及直接采用双重差分模型产生的混杂偏误,从而得到更为真实的保护效果。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表明,建立保护区能够有效保护湿地,且在1%的水平下显着,建立保护区比不建保护区湿地率增加6. 1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黑龙江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宋晨,邢波建,于鹤晨,陈辉,高智晟.黑龙江省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琵鹭育雏行为研究[J].湿地科学.2019
[2].刘子刚,王琦,彭爱珺,杨飞.基于PSM和DID法的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分析——以黑龙江省叁江和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黑龙江茅兰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的审查修改意见[N].黑龙江日报.2018
[4].程国辉.黑龙江省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
[5].马飞.黑龙江省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
[6].丁成.黑龙江省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J].北京农业.2012
[7].王树壮,陈丽,任珍珍.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蜂农直补[J].中国蜂业.2012
[8].张显勇.祖国最东北部一颗绿色明珠——“东方红”——专访黑龙江省东方红林业局副局长东方红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向允彬[J].中国绿色画报.2011
[9].郭子厚.黑龙江省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初探[D].吉林农业大学.2011
[10].吕德妍,马玉堃.黑龙江省主要湿地生物资源的文化与社会功能探析——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价值工程.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