铬鞣机理论文-丁云桥,李天铎,陈正隆

铬鞣机理论文-丁云桥,李天铎,陈正隆

导读:本文包含了铬鞣机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铬鞣机理,胶原,结构和稳定性,分子模拟

铬鞣机理论文文献综述

丁云桥,李天铎,陈正隆[1](2014)在《铬鞣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鞣制是制革工艺的关键技术。鞣制机理是皮革基础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论化学的角度研究了叁价铬与皮胶原的相互作用过程,描绘的详细的交联拓扑,明确了交联可能发生的位置,理论上估计了交联效率。在此基础上,讨论并分析了几种常见阴离子、铬羟联尺寸、GBIS模型等对交联效应的影响并阐释其机理,为铬鞣机理的实验推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证据,并阐述了新的观点。(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期刊2014-08-04)

薛媛,王康建,但卫华,李峰[2](2013)在《常用无铬鞣剂及其鞣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综述了单一非铬金属鞣剂、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硅鞣剂、醛鞣剂、合成鞣剂、有机膦鞣剂以及超支化聚合物鞣剂等常用无铬鞣剂及其鞣制机理。(本文来源于《西部皮革》期刊2013年10期)

邵双喜,史楷岐,李亚,蒋岚,马淳安[3](2008)在《四羟甲基氯化膦无铬鞣的机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etra-hydroxymethyl phosphonium chloride (THPC)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chrome-free tanning agent. To understand the THPC tanning mechanism, the structure, charge distribution, activity and tanning ability of each phosphorous compound in THPC tanning system were studied, by 31P NMR, FT-IR spectroscop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method, etc. When pH raised to 6.0, the de-composition of THPC would take place, which results in a production of free formaldehyde, tri-hydroxymethyl phosphonium (TrHP) and tri-hydroxymethyl phosphine oxide (TrHPO). At pH 9.0, THPC will be converted com-pletely to TrHP and most TrHP is further oxidized into TrHPO. It is possible that, in reaction of phosphorous com-pounds and collagens, both P C and C O bonds would break simultaneously or individually. From molecular charge distribution and bond polar properties, it is deduced that, if P C bonds break, the activity is in order of TrHPO>THPC>TrHP, whereas if C O bonds break, the order is TrHP>THPC>TrHPO. It is more possible that P C bonds will break in reaction with collagen, and TrHPO may be more active in the THPC tanning system. The results of tanning and DSC also prove the above conclusion. Furthermore, the fact that the shrinkage temperature of THPC tanned leather was below 70°C when basified to pH 5.0 or lower suggests that the hydroxymethyl groups of THPC and TrHP are less possible to combine directly with amino groups of collagen.(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08年03期)

董秋静,郑建伟,夏修旸,汤嘉陵[4](2006)在《新型无铬鞣剂鞣制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六种新型的同系列的无铬鞣剂;用红外光谱(FT-IR)分别证实了它们带有的官能团的存在;并采用氨基酸分析来初步研究这些无铬鞣剂的鞣制机理。由氨基酸分析表明所合成的无铬鞣剂鞣制机理为:鞣剂分子中多官能度的N-CHOH与胶原蛋白分子主链上的酰胺基,侧链上的胍基、氨基、羟基等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点交联结合,从而达到鞣制的目的。(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06年06期)

董秋静[5](2006)在《新型无铬鞣剂鞣制机理及丙烯酸复鞣剂合成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尿素、乙二醛、甘氨酸和叁聚氰胺为原料,合成了六种新型的同系列(带有相同的官能团,但官能团数目并不相同)的无铬鞣剂。用红外光谱(FT-IR)分别证实了它们带有的官能团的存在;并采用氨基酸分析来初步研究这些无铬鞣剂的鞣制机理;然后对这些无铬鞣剂的结构进行分子模拟,尝试从分子尺寸的角度解释收缩温度的差异。在本文所合成的无铬鞣剂中,2#的收缩温度是最高的(82.2℃);选取此种鞣剂测试,其收缩温度随着无铬鞣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84.5℃),但当其用量达到一定值时收缩温度就基本保持不变;1#-6#无铬鞣剂鞣制出来的是具有丰满、柔软、粒面细致等优点的浅色革,已初步达到了服装革、鞋面革以及箱包革的要求,而且很环保。选用2#无铬鞣剂鞣制后的皮再加2%的铬粉继续鞣制,可以得到手感相当好,收缩温度能达到105℃的革,很好地满足了少铬鞣剂的要求;1#-6#无铬鞣剂的水溶性以及贮存稳定性都很好,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分别合成了水溶性聚丙烯酸(AA)均聚物复鞣剂以及水溶性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MAA)共聚物复鞣剂,通过测定各自聚合过程中体系粘度的变化,讨论了反应温度、引发剂加入的量和加料速度等因素对两类丙烯酸树脂分子量的影响以及甲基丙烯酸的用量、引发剂加入的温度和引发剂加入后的保温时间对后者分子量的影响;进而研究控制它们分子量的方法;并从所合成的两类丙烯酸复鞣剂各选取一粘度较为合适的样品与科莱恩公司和斯密特公司同(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6-05-01)

栾世方,范浩军,孙兵[6](2006)在《铬鞣助剂OXD-I的应用工艺优化及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改变OXD-I铬鞣助剂的应用工序、用量、提碱终点的pH值以及铬鞣剂用量等应用条件,对OXD-I的应用工艺进行了优化。进而研究了OXD-I助剂与皮胶原、铬鞣剂间的相互作用以及OXD-I助鞣的革坯的铬结合牢度,探讨了OXD-I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结果表明,OXD-I助剂的优化工艺为:2%的OXD-1在铬鞣前加入,KMC铬鞣剂用量为5%,鞣制终点pH值控制在4.0左右;废液中Cr2O3可降至0.18g/L,铬吸收率达到97.0%。革坯染色性能优良,丰满性良好,其抗张强度、撕裂强度均能明显高于普通铬鞣革;OXD-I的高吸收机理为:OXD-I助剂先与胶原上的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以及胺基等基团引入胶原纤维上。在鞣制过程中,助剂上羧基与胶原侧链羧基等共同与叁价铬配位,形成了交联配位结合、单点配位结合以及环状螯合等不可逆结合,这些协同作用使OXD-I助剂具有很强的助铬吸收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06年07期)

栾世方,范浩军,石碧,孙兵,段镇基[7](2005)在《大分子铬鞣助剂ECPA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大分子铬鞣助剂ECPA与皮胶原、铬鞣剂间相互作用以及ECPA助鞣的革坯铬结合牢度,探讨了ECPA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结果表明,ECPA助剂先与胶原上活性基团发生化学反应,将羧基、羟基以及氨基等基团引入胶原纤维上。在使用过程中,助剂中多种官能团与胶原及叁价铬配位,使胶原对Cr3+的结合量,结合牢度提高,这些协同作用是铬鞣助剂ECPA助鞣能力强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05年05期)

王应红[8](2005)在《不浸酸铬鞣机理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浸酸铬鞣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铬鞣剂的利用率低,鞣前浸酸带来氯离子的污染等。浸酸过程中,皮的酸溶性蛋白质和盐溶性蛋白质的溶解使废水中的BOD或COD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实验室研究了一种不浸酸铬鞣剂C-2000并在生产上应用。该鞣剂能直接对软化皮进行鞣制,成革丰满、粒面紧实、铬的吸收率高,是一种新型的清洁化材料。然而,该鞣剂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缺陷,如革的颜色偏深,柔软性差等。由于不浸酸鞣制条件与浸酸鞣制不同,且成革质量也有差异,如革的厚度比常规浸酸鞣制的革增加,铬的吸收率增大且在革内分布更趋均匀,这表明不浸酸铬鞣在某些方面有着不同于常规浸酸铬鞣的鞣制机理。不浸酸高吸收铬鞣机理是铬鞣机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铬鞣理论本身尚在发展阶段,许多问题还要进一步证实,而不浸酸铬鞣剂的鞣制理论可以说基本上还是空白,国内外均无人系统的做过研究。随着现代鞣制理论的发展及现代仪器的使用,用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站在新的角度和更高水平,对不浸酸铬鞣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论文对不浸酸铬鞣机理及其相关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 1、用化学动力学的光谱方法研究了葡萄糖、儿茶素、没食子酸、SO_2与重铬酸盐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研究表明,葡萄糖与Cr(Ⅵ)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温度应保持在微沸。而SO_2、没食子酸、儿茶素在常温下也能反应。不同的反应条件如温度、酸度、浓度等不仅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而且对反应产物结构影响也较大。用SO_2还原的铬鞣液,有机酸根的引入,可在铬配合物内界取代部份水分子,从而改变配合物的组成。没食子酸还原产物可能是以甲酸(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期刊2005-04-20)

张伟娟,冯豫川,廖隆理,陈敏,但卫华[9](2004)在《CO_2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铬鞣机理的研究(3)——CO_2超临界流体条件下铬鞣初始pH值和温度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自制的CO2 超临界流体制革设备 ,考察了CO2 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条件下的铬鞣因素 :初始 pH值和温度的影响。通过对各实验条件下坯革的收缩温度、铬含量、铬的渗透以及革坯的状态等进行评价鞣制效果 ,得到了在CO2 超临界流体条件下的铬鞣的最佳初始 pH值为 3.5 ,最佳鞣制温度为 34℃。(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04年01期)

张伟娟,冯豫川,廖隆理,陈敏,但卫华[10](2003)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铬鞣及其机理的研究(2)——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条件下铬鞣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条件下的铬鞣,由于鞣制介质等与常规铬鞣的截然不同,其铬鞣势必与常规工艺有所不同。利用自制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制革设备,对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铬鞣作了L16(44)正交实验。考察四个影响因素:皮张部位、压力、机械作用和铬鞣剂用量对两个指标收缩温度和Cr含量的影响。得出了固定鞣制时间为60min的最佳铬鞣条件为:压力7.5MPa,转速50r/min,KMC-2铬鞣剂用量6.0%的初步研究结果。(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03年06期)

铬鞣机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简要综述了单一非铬金属鞣剂、无铬多金属配合鞣剂、硅鞣剂、醛鞣剂、合成鞣剂、有机膦鞣剂以及超支化聚合物鞣剂等常用无铬鞣剂及其鞣制机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铬鞣机理论文参考文献

[1].丁云桥,李天铎,陈正隆.铬鞣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2014

[2].薛媛,王康建,但卫华,李峰.常用无铬鞣剂及其鞣制机理[J].西部皮革.2013

[3].邵双喜,史楷岐,李亚,蒋岚,马淳安.四羟甲基氯化膦无铬鞣的机理(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08

[4].董秋静,郑建伟,夏修旸,汤嘉陵.新型无铬鞣剂鞣制机理的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6

[5].董秋静.新型无铬鞣剂鞣制机理及丙烯酸复鞣剂合成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

[6].栾世方,范浩军,孙兵.铬鞣助剂OXD-I的应用工艺优化及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J].中国皮革.2006

[7].栾世方,范浩军,石碧,孙兵,段镇基.大分子铬鞣助剂ECPA的高吸收铬鞣机理研究[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5

[8].王应红.不浸酸铬鞣机理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5

[9].张伟娟,冯豫川,廖隆理,陈敏,但卫华.CO_2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铬鞣机理的研究(3)——CO_2超临界流体条件下铬鞣初始pH值和温度的优化[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4

[10].张伟娟,冯豫川,廖隆理,陈敏,但卫华.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代替水作介质铬鞣及其机理的研究(2)——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条件下铬鞣条件的优化[J].皮革科学与工程.2003

标签:;  ;  ;  ;  

铬鞣机理论文-丁云桥,李天铎,陈正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