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论辩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图尔明论辩模式,议论文写作,思辨能力
论辩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曲艺,张丽静[1](2019)在《图尔明论辩模式下议论文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新编大学英语》为例,从图尔明论辩模式出发,采用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讨论式的学习模式,将论辩要素运用到议论文写作当中。通过两个教学案例分析表明,图尔明论辩模式指导下的大学生议论文写作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本文来源于《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郭飞[2](2016)在《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论辩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辩是明理和说服的有效方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就论辩的形式而言,成功的论辩依赖于论辩者的语言能力和论辩技巧,并根植于论辩者的人格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于对教学对象进行透彻的明理和有力的说服。建立一种基于论辩方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为此,需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建设、论辩技能建设和人格魅力建设。(本文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期刊2016年00期)
汪佳梅[3](2018)在《电子产品推介中的论辩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不同交际活动领域,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的论辩目标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论证图式。因此,在特定的论辩语境类型下会形成较为固定的论辩模式。政治、法律、医学、商业等领域中经常会出现需要说服受众采纳某种特定的行动或计划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论辩者往往会在论辩活动中使用以实用论证图式为主的论辩模式。该论辩模式在电子产品推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但目前尚未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以电子产品推介这种交际活动类型为例,考察商业领域中的以实用论证图式为主的论辩模式。本文在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语用论辩理论的核心思想和发展脉络,进而指出论辩模式研究是语用论辩理论的最新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论文第二部分结合政治、法律、医学领域的论辩模式研究,深入分析了实用论证的基本结构和评估方式。实用论证本质上是从果到因的因果论证,且与溯因推理密切相关。论文第叁部分主要从批判性讨论的理想模型出发分析了电子产品推介的机构语境约束,以锤子科技2016年手机发布会演讲和苹果公司2007年手机发布会演讲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研究,对其进行论辩重构并分析此类活动中的以实用论证图式为主的论辩模式。本文第四部分探讨这种机构语境下的策略操控在“话题选择”、“受众需求”、“表达手段”叁个方面的表现,同时在案例分析中进一步呈现论辩中话题的选择及隐喻表达的使用,例如“手机是人体”等概念隐喻的使用对于电子产品推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6-01)
梅阳春,汤金霞[4](2018)在《文本变形倾向关联模式论辩》一文中研究指出贝尔曼构建的文本变形倾向一共有12种,分别是合理化、明晰化、扩充、雅化和俗化、质量受损、数量缺失、节奏破坏、潜在的指示网络的破坏、语言模式的破坏、方言网络或其异国情调的破坏、固定表达及成语的破坏以及多种语言重迭的消除。这12种倾向以特定的模式相互关联,而明晰相关模式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单向因果模式、双向因果模式以及多向因果模式3个维度对文本变形倾向的具体关联模式进行论辩。(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武晓蓓[5](2018)在《法律论辩的落脚点:法律辩护的原型论辩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律论辩的落脚点是法律辩护的原型论辩模式,图尔敏开启了一般论辩模式和"领域依赖"论辩模式研究相结合的道路。语用-辩证法对批判性讨论诸阶段"策略机动"的探索,揭示了论辩策略机动的"制度先决条件"。在这种制度先决条件约束之下展开的论辩模式就是原型论辩模式。不同交往领域的不同论辩活动类型都有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型论辩模式,法律辩护中原型论辩模式的运用最为典型。原型论辩模式的核心元素是论证型式及其匹配的批判性问题。原型法律论辩模式的研究与中国学者所倡导的"天然逻辑"的理念不谋而合。揭示和系统化中国法律制度约束下的原型法律论辩模式,首先应从案例指导制度系统所报告的案例入手。(本文来源于《政法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高佳宁[6](2018)在《财经评论的论辩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辩就是指议论辩驳,论辩通常是用来劝说有效方法之一,财经评论是对当前的经济现象和经济事件的一种及时的解读,表达的是关于经济信息方面的内容,财经评论通过各种辩论技巧对各种经济现象进行评论、解读并通过解读评论来影响到大众的经济决策和认知,本文就是通过分析和阐述辩论模式在财经评论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民商》期刊2018年01期)
冯凌[7](2017)在《实践 质疑 思考 论辩——文学理论教学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必须不断关注文学实践和理论的最新动态,形成开放、实践的课堂教学体系,引导学生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学观点与现象独立思考,质疑论辩。实践、质疑、思考、论辩的教学模式,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共同指导下,在文学理论课教学中做出的探索。(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7年23期)
刘梦然[8](2017)在《基于论辩为中心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经济学人”译文的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了定量研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方法,Malcolm Williams提出的论辩为中心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经济学人》源文本和译文本进行对比评估。Williams采用Toulmin提出的论辩图式理论,认为翻译评估中的核心是对文本中的论辩逻辑进行评估。同时Williams还引入了修辞类型,设置了参数并对选取的参数进行了赋值,同时提出了翻译质量的标准,为评估者提供了实际依据。本文在Williams提出的论辩为中心的翻译质量评估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人》文本特点对评估模式进行了完善,确定了具体实用参数:专有名词、目的语和格式;其次,选取科学的方法—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修辞类型参数和具体实用参数进行了赋值,同时确定了修辞类型中参数和具体实用参数的得分标准;随后,从《经济学人》随机选取六篇文本,对其源文本和译文本进行评估,最终通过数据表格的形式得出结论。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本论文得出以下结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于工具类的中英翻译具有普遍的指导性,但具体到不同的文本,还需要评估者根据文本的使用目的和类型自行调整参数;在使用Williams提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时,应当统一参数权重赋值方法和参数的评分标准;在评估时应当重视具体实用参数,评估者在选取时应当着重考虑文体、译文目的和受众人群等因素。(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期刊2017-05-01)
闫林琼,吴鹏[9](2016)在《基于语用论辩学的批判性阅读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批判性阅读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现有的批判性阅读研究大多数都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且提出的阅读步骤过于繁复,可操作性值得商榷。以语用论辩学中的批判性讨论理想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新的、可操作性强的批判性阅读模式。该模式将批判性阅读活动简化为叁大步骤——识别论证、分析与重构论证以及评价论证,并以China Daily上的一篇评论文章为例,演示说明了各个步骤的具体实施过程与操作方法。该模式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批判性阅读训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在课外自主开展批判性阅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外国语文》期刊2016年01期)
黄绍臻[10](2015)在《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论辩学”的教学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发挥主动性,仔细的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观点,对于老师的意见积极地采纳,从文章中寻找相关依据,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途径表达自己得观点,有更多的途径可以进行沟通与交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文来源于《初中生优秀作文》期刊2015年21期)
论辩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论辩是明理和说服的有效方式,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就论辩的形式而言,成功的论辩依赖于论辩者的语言能力和论辩技巧,并根植于论辩者的人格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在于对教学对象进行透彻的明理和有力的说服。建立一种基于论辩方式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为此,需要不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语言能力建设、论辩技能建设和人格魅力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论辩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曲艺,张丽静.图尔明论辩模式下议论文写作思辨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
[2].郭飞.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论辩模式[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2016
[3].汪佳梅.电子产品推介中的论辩模式[D].浙江大学.2018
[4].梅阳春,汤金霞.文本变形倾向关联模式论辩[J].外语学刊.2018
[5].武晓蓓.法律论辩的落脚点:法律辩护的原型论辩模式[J].政法论丛.2018
[6].高佳宁.财经评论的论辩模式分析[J].中国民商.2018
[7].冯凌.实践质疑思考论辩——文学理论教学模式探索[J].文教资料.2017
[8].刘梦然.基于论辩为中心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对“经济学人”译文的评估[D].河北大学.2017
[9].闫林琼,吴鹏.基于语用论辩学的批判性阅读模式研究[J].外国语文.2016
[10].黄绍臻.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论辩学”的教学模式[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