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波动论文-王振,马晓民,洪常委

海面波动论文-王振,马晓民,洪常委

导读:本文包含了海面波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面波动,声场起伏,简正波,波动指数

海面波动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马晓民,洪常委[1](2018)在《海面波动引起的声场起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浅海波导声源传播中声场幅度和相位起伏对海面波动的依赖关系,探究相同海面波动不同海洋深度声场起伏的差异性,基于简正波理论仿真分析了海面波动对声场起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海面噪声源的总声场起伏大于远离海面声源声场起伏。利用近海面声源及环境噪声场起伏大、远离海面的声场起伏较小的差异性,可为水下声信号的探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声学与电子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陈祎祥,牛小静[2](2017)在《向岸移动的低气压引起的海面波动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移动的大气压强扰动能够引起显着的海面波动,引发"气象海啸"。本研究基于非线性浅水方程构建了数值模型,对低气压从深海向海岸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水面波动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低气压在斜坡上引发的水面波动形态会随着当地水深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气压运动速度与当地浅水波速的相对大小对水面波动形态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二者速度接近时将激发共振,随着气压运动速度逐渐接近并超过当地浅水波速,增水形态将从类同心圆分布演化为叁角形分布。这与在无限大、等水深海域的分析类似,但最大波高的激发以及波动形态的转换并不发生在气压移动速度与当地长波波速相等的位置,具有弛豫效应。研究中探讨了模型中流动非线性、底摩擦、水体紊动等主要参数对共振发生时产生的最大增水幅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坡度、气压扰动尺度、气压运动速度等参数对水面波动形态变化以及增水幅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高速、大尺度的低气压在缓坡上行进时将产生更大且持续性更强的高水位。(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期刊2017-09-23)

陈圣涛,钟兢军,孙鹏[3](2015)在《海面耦合线性-非线性波浪的波动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Airy波理论和Stokes波理论,建立了一种耦合线性-非线性特征的海面波浪数值造波方法,可同时表征海面波浪的线性-非线性特征。利用本文建立的耦合波浪造波方法,研究了海面的波动特征,并与理论解进行了对比,证明了本文建立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基于有限体积法和VOF两相流模型对耦合波浪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不同的入口波动边界造波,同时求解线性波方程和非线性Stokes方程,并且考虑了波浪传播的线性特征和边界处及海面气液两相流中的非线性特征。研究了在线性-非线性复合波浪的作用相位差、不同波高等波浪组合方式条件下数值方法的收敛性、波浪的波动特征等。(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期刊2015-08-16)

谢志仁,袁林旺[4](2012)在《略论全新世海面变化的波动性及其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统计分析、模型模拟、虚拟试验和多种海面变化代用资料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全新世中国东部海面和全球平均海面千年尺度波动期和两千年来中国东部海面百年尺度波动期的划分方案,分析了这些波动与同期全球和中国温度波动之间的对应关系。以长江叁角洲地区为例,探讨了全新世千年-百年尺度海面波动对沿海地区海陆环境演变和人地关系的影响,提出了叁角洲和沿海平原全新世海陆交互作用研究应注意从趋势模式向波动模式推进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第四纪研究》期刊2012年06期)

王彩云,何志毅[5](2011)在《海面波动对无线光通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大气—水下无线光通信下行链路中海面折射对光信道和光接收的影响,采用Windows叁维图形函数Direct3D通过图形处理器(GPU)进行复杂的几何运算并实现光信道叁维可视化,利用二维谱的海浪模型得出不同风速和风区等条件下海面的随机波动对光线簇传输路径、海底光斑和接收点光强的影响;根据仿真所得数据对接收端积分判决电路的时间常数、光强起伏和误码率叁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跨界面传输的无线光通信系统设计提供预见性的动态信道模型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1年S1期)

袁林旺,罗文,徐良将,俞肇元,易琳[6](2010)在《西北太平洋海区年际至十年际海面变化尺度耦合与波动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多通道奇异谱分析(MSSA)等多尺度分析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海区14个站位验潮序列的年际到十年际尺度海面波动的时空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5a周期和4.5a周期在振幅与相位上表现出与ENSO指数波动的尺度耦合,并存在显着的由低纬向高纬的振幅、能量递减的纬向传递特征。4.5a周期和8a周期与PDO变化同样表现出一定的尺度耦合波动,高纬各站位海面波动也表现出一定的自东向西的径向传递。在空间维上,PDO作用下的传播型波动的响应范围明显小于ENSO事件,反映了二者驱动机制的差异。该海区约在1973年和1998年左右发生过两次明显的海面波动转型,并与太平洋年代际涛动(PDO)存在一定关联。(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0年12期)

张黎[7](2009)在《海面波动对目标电磁散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直以来,海面目标的电磁散射都是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的课题,而近些年海面波动使目标做受迫运动时的散射特性则越来越为人所关注。本文使用蒙特卡洛法与广义前向后向法(GFB)研究了平面波照射下波动海面上目标的电磁散射。对海面目标电磁散射问题的研究以往多采用矩量法(MOM)。然而矩量法在研究较高电磁波频率环境下掠射入射的目标及海面散射时,难以通过现有的计算机实现大量未知数的计算,因而本文中引入了GFB方法来加速矩量法计算,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MOM的计算速度和计算能力,以满足实验需要。本文采用蒙特卡洛法模拟波动海面,用介质半空间格林函数建立表面积分方程并求解,然后应用GFB方法对多种不同波动程度海面上,目标在静止、受迫横摇以及上下漂浮状态下的雷达截面积(RCS)进行计算,并对比分析。同时,文中对GFB方法与矩量法在计算效率及精度上的差别进行了比较,事实证明GFB方法是一种效率更高的、更适合海面散射问题的MOM加速算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李东涛,孙鹏慧,王晓鸥,赵旭,倪金[8](2009)在《辽宁省海岸带渤海湾北岸第四系沉积环境与海面波动》一文中研究指出辽宁省海岸带ZK4孔位于下辽河凹陷区内,孔深25.5m,共揭露地层24层,包括全新统和部分晚更新统.通过对24个样品鉴定和环境分析,共分辨出2个海相层及内部7次海平面的波动.(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09年01期)

俞肇元,袁林旺,谢志仁[9](2008)在《江苏沿海海面的多尺度波动过程和趋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苏沿海处于长江叁角洲持续徐缓沉降区的3个验潮站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EMD方法和SSA方法进行海面波动的过程和趋势分析。通过迭加EMD提取的长期趋势和长周期组分获得修正的长期趋势,利用SSA对剩余组分进行分解,获得各站位小尺度的海面波动周期序列,各站位间均能较好的对比。在此基础上,针对修正的长期趋势分量,建立未来海面变化趋势的预测模型,对各站位未来百年相对海面变化的上升值进行预测和对比。(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08年01期)

符养,肖义国,韩英,马明[10](2006)在《利用TOPEX卫星测高资料研究全球海面高周年和半周年波动传播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2年8月10日TOPEX/POSEIDON卫星发射成功以来,其海面高观测数据已累积近10年,产生了空间分辨率为0.5°×0.5°、时间分辨率为10天的二级数据产品和空间分辨率1°×1°、时间分辨率为5天的叁级数据产品.本文利用1992年10月~2002年8月TOPEX卫星测高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和小波分析获取了1°×1°网格全球SSHA升高及周年和半周年波动变化信息,并分析了全球以及各个洋面区域的SSHA波动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海平面在1992年10月~2002年8月升高了24.2 mm,其中南半球升高26.9 mm,北半球升高19.0 mm;全球SSHA周年变化项振幅的平均值是28.8 mm,半周年项振幅平均值为8.8 mm,周年项运动明显大于半周年项的运动.北半球SSHA周年变化项平均振幅为40.3 mm,南半球为21.1 mm,北半球SSHA半周年变化项平均振幅为10.9 mm,南半球为7.3 mm.同时还发现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南北赤道暖流区的周年波动存在位相突变现象.(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海面波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快速移动的大气压强扰动能够引起显着的海面波动,引发"气象海啸"。本研究基于非线性浅水方程构建了数值模型,对低气压从深海向海岸移动过程中产生的水面波动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低气压在斜坡上引发的水面波动形态会随着当地水深的改变而不断变化。气压运动速度与当地浅水波速的相对大小对水面波动形态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二者速度接近时将激发共振,随着气压运动速度逐渐接近并超过当地浅水波速,增水形态将从类同心圆分布演化为叁角形分布。这与在无限大、等水深海域的分析类似,但最大波高的激发以及波动形态的转换并不发生在气压移动速度与当地长波波速相等的位置,具有弛豫效应。研究中探讨了模型中流动非线性、底摩擦、水体紊动等主要参数对共振发生时产生的最大增水幅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坡度、气压扰动尺度、气压运动速度等参数对水面波动形态变化以及增水幅度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高速、大尺度的低气压在缓坡上行进时将产生更大且持续性更强的高水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海面波动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马晓民,洪常委.海面波动引起的声场起伏特性研究[J].声学与电子工程.2018

[2].陈祎祥,牛小静.向岸移动的低气压引起的海面波动模式研究[C].第十八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2017

[3].陈圣涛,钟兢军,孙鹏.海面耦合线性-非线性波浪的波动特征[C].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2015

[4].谢志仁,袁林旺.略论全新世海面变化的波动性及其环境意义[J].第四纪研究.2012

[5].王彩云,何志毅.海面波动对无线光通信的影响[J].计算机应用.2011

[6].袁林旺,罗文,徐良将,俞肇元,易琳.西北太平洋海区年际至十年际海面变化尺度耦合与波动转型[J].地理研究.2010

[7].张黎.海面波动对目标电磁散射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8].李东涛,孙鹏慧,王晓鸥,赵旭,倪金.辽宁省海岸带渤海湾北岸第四系沉积环境与海面波动[J].地质与资源.2009

[9].俞肇元,袁林旺,谢志仁.江苏沿海海面的多尺度波动过程和趋势预测[J].地理科学.2008

[10].符养,肖义国,韩英,马明.利用TOPEX卫星测高资料研究全球海面高周年和半周年波动传播规律[J].地球物理学报.2006

标签:;  ;  ;  ;  

海面波动论文-王振,马晓民,洪常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