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活动本体论论文-杨朝霞

感性活动本体论论文-杨朝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感性活动本体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感性活动,实践,唯物史观,社会现实

感性活动本体论论文文献综述

杨朝霞[1](2017)在《论感性活动在唯物史观中的本体论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在唯物史观的解读中,有寻求纯粹概念思辨的立场抑或依循知识论路向求解的形而上学化倾向,因而也就无法切中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由于我们没有彻底地理解马克思发动的感性活动本体论对形而上学的革命性变革,也就为唯物史观的形而上学化问题留下了余地。正是马克思发动的这场对形而上学传统的本体论变革——感性活动的积极成果,马克思真正摆脱了形而上学意识内在性的基本建制,认为社会生活本身是人的感性活动自我批判、自我革新的结果,马克思从社会现实本身,真正通达了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在对黑格尔绝对精神本体的抽象思辨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非历史性的双重批判中,创造性地融合了黑格尔的历史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确立了“感性活动”即实践的本体论立场,以此来说明世界不是先验的绝对精神规定出来的世界,也不是在人的直观思维活动中的改变的世界;世界是向人的呈现,是自然向人的生成,是在人的感性活动中的改变的社会历史过程。感性活动——实践规定和建构出现实的社会历史并改变着物质生产方式及相应的社会制度,这是马克思发动感性活动本体论革命的立足点和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成果。可以说,世界的改变和人的感性活动的历史性是一致的,感性活动的历史的展开就是世界的改变,感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从马克思感性活动的本体论变革的根基处深入地把握唯物史观,自觉地领会马克思唯物史观深入社会现实的思维方法,不仅对于消解唯物史观形而上学化的问题具有根本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种解读唯物史观的方式领会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在于透过社会现实真正地把握历史的本质性一度,以便在切中人本身中把握社会历史的脉搏。(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7-06-30)

宋友文[2](2007)在《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蕴与历史性境遇——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本体论变革》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抽象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扬弃,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性活动”的原则,从而引发了一场存在论本体论的变革。感性(活动)是在社会状态中的能动和受动的统一。这是马克思存在论本体论的核心内涵。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巨大的历史感为基础的,由此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蕴与历史性境遇便统一起来了。感性活动所蕴涵的人类解放之路也因巨大的历史感而不断彰显。(本文来源于《云南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朱刚[3](2000)在《劳动与艺术:感性活动的自我辩证——实践论美学的本体论难题及其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问题的提出:实践论美学的本体论难题及实践本体的重新规定90年代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有关实践论美学的争鸣与讨论席卷着整个中国美学界,成为当代中国美学的一大热点。在这场争(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期刊2000年00期)

感性活动本体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抽象劳动”和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扬弃,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性活动”的原则,从而引发了一场存在论本体论的变革。感性(活动)是在社会状态中的能动和受动的统一。这是马克思存在论本体论的核心内涵。马克思的存在论是以巨大的历史感为基础的,由此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蕴与历史性境遇便统一起来了。感性活动所蕴涵的人类解放之路也因巨大的历史感而不断彰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性活动本体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杨朝霞.论感性活动在唯物史观中的本体论地位[D].江南大学.2017

[2].宋友文.感性活动的存在论意蕴与历史性境遇——试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本体论变革[J].云南社会科学.2007

[3].朱刚.劳动与艺术:感性活动的自我辩证——实践论美学的本体论难题及其解决[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0

标签:;  ;  ;  ;  

感性活动本体论论文-杨朝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