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自然主义论文-马克·贝维尔,阿萨夫·基达,王金良

反自然主义论文-马克·贝维尔,阿萨夫·基达,王金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自然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自然主义,概念形成,研究者,情境性

反自然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马克·贝维尔,阿萨夫·基达,王金良[1](2014)在《政治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质性方法的一个反自然主义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质性方法形成过程中的自然主义是由乔万尼·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和戴维·科利尔(David Collier)发展起来的,在这篇文章中,两位作者从哲学上批评了自然主义的研究倾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地阐述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的哲学分歧。也就是说在自然主义的假定中,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并无区别,反自然主义突出了社会生活有意义的和偶然性的本质,以及研究者的情境性和社会科学的对话本质。反过来说,这两种哲学方法决定了概念形成的不同策略。自然主义方法指的(本文来源于《比较政治学前沿》期刊2014年01期)

金家新[2](2013)在《论道德教育的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主义道德观试图由"科学的现象"来解释道德现象与道德关系,把"物理"的价值与"道德"的价值进行还原,其实这种看似"理性"的道德教育观忽视了道德现象及道德关系是人基于自然但却超越自然的本质属性。研究认为,道德如果仅仅是自然现象与关系的存在,那么"自然"与"道德"两个语词的搭配注定产生"自然的不道德"与"不自然的道德",这样的谬误只能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处于不自由的状态;道德的世界是人的自由之于自然探索的胜利,必然的王国注定需要通向自由的王国,自由才是人的本质追求,也是道德教育的旨归所在。道德教育需要遵循的方法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生命实践活动,道德教育的本体意义在于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充盈。(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袁继红[3](2008)在《论社会科学规律之可能性——从当代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角度看》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科学中存在规律的可能性问题日渐成为科学哲学的热点问题,肯凯德和罗伯茨之间关于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的论战,基本反映了当代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对于规律在社会科学中地位的看法。我们将通过分析这场论战的关键思路,尝试刻画社会科学规律的特征。(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08年07期)

JM[4](2004)在《反自然主义的贝托鲁奇》一文中研究指出巴黎,1972,最后的探戈,沿袭了贝托鲁奇一贯以往的反自然主义风格,且浓重地渲染了其强烈的个人色彩。贝托鲁奇运用了电影这一寓言体,诠释了他对原始与文明、生命与死亡、爱与情爱、沉沦与升华的观点,这一切在《巴黎最后的探戈》里被一一表白。(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04年05期)

刘立善[5](2003)在《森鸥外的《青年》与反自然主义文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森鸥外与坪内逍遥的“没理想论争”  《青年》是鸥外于自然主义登峰造极之时发表的代表性反自然主义小说 ,鸥外要以理智的理想主义来反击自然主义提出的“无理想无解决”这一文学主张。  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早就文艺创作中有无理想为论题开展热烈论争的 ,是浪漫(本文来源于《日本研究》期刊2003年04期)

袁继红[6](2003)在《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以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争论为线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科学中是否也象自然科学中那样存在规律?这是在社会科学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实际要解决的是社会科学规律存在的可能性问题。本文打算为这种可能性提供一种辩护。为此,必须讨论由于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和独特性对这种可能性造成的阻碍及其解决的可能途径。讨论围绕这样叁个问题展开:(1)关于社会科学规律存在的可能性的观点有哪些;(2)它们的依据是什么,有何疏漏;(3)疏漏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解决。本文以这叁个问题为中心,挑选自然主义、反自然主义及多元论的几位典型代表人物的观点来展开论述,重点在于反驳坚持社会科学规律不存在、不实际或不可获得的观点,为化解关键争论找到一个途径:弱化“规律”概念,融规律与规则于一体,以期将此作为支持不同方法论的存在的突破口。 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导论部分简述有关社会科学的界定和社会科学哲学中对规律持不同观点的学派,说明本文的意义、主旨和所采用的方法。第一章梳理科学哲学中讨论规律概念的典型思路,摸清其逻辑进程及其存在的困难。然后,以自然主义代表人物亨普尔(Carl G.Hempel)的覆盖律解释思想为核心,论述自然主义对社会科学规律存在的可能性的理解,重点分析他们的困难及其根源。第二章澄清反自然主义对亨普尔观点的批判,主要参照温奇(Peter Winch)的观点,并根据肯凯德(Harold Kincaid)的辩护,重点分析反自然主义的缺陷与根源。第叁章以韦伯(Max Weber)和戴维森(Donald Davidson)的多元论思想为范本,从分析哲学的角度,借助现代国内外学者的成果,提出融贯叁派的新建议,说明弱化的规律与弱化的规则相结合的可能性。最后,在结语部分,简单叙述本文关于基于弱化规律的社会科学解释的粗略思考。(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3-06-01)

艾德里安C·海斯,欧阳马田[7](1990)在《当代西方社会学中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论争》一文中研究指出这篇文章由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社会学系教授艾德里安C·海斯先生应约专为本刊撰写而成。作者以通俗的语言和流畅的笔调为读者展示了当代西方社会学中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论争的全貌。文章立意新颖、别具一格,于中国同行不无启示。(本文来源于《社会学研究》期刊1990年05期)

反自然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主义道德观试图由"科学的现象"来解释道德现象与道德关系,把"物理"的价值与"道德"的价值进行还原,其实这种看似"理性"的道德教育观忽视了道德现象及道德关系是人基于自然但却超越自然的本质属性。研究认为,道德如果仅仅是自然现象与关系的存在,那么"自然"与"道德"两个语词的搭配注定产生"自然的不道德"与"不自然的道德",这样的谬误只能使得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处于不自由的状态;道德的世界是人的自由之于自然探索的胜利,必然的王国注定需要通向自由的王国,自由才是人的本质追求,也是道德教育的旨归所在。道德教育需要遵循的方法应该是"自然而然"的生命实践活动,道德教育的本体意义在于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充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自然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马克·贝维尔,阿萨夫·基达,王金良.政治科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质性方法的一个反自然主义批评[J].比较政治学前沿.2014

[2].金家新.论道德教育的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3].袁继红.论社会科学规律之可能性——从当代自然主义和反自然主义的角度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

[4].JM.反自然主义的贝托鲁奇[J].电影文学.2004

[5].刘立善.森鸥外的《青年》与反自然主义文学[J].日本研究.2003

[6].袁继红.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以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争论为线索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7].艾德里安C·海斯,欧阳马田.当代西方社会学中自然主义与反自然主义之论争[J].社会学研究.1990

标签:;  ;  ;  ;  

反自然主义论文-马克·贝维尔,阿萨夫·基达,王金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