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活化”教学方法,让英语课堂“活”“动”起来

打造“生活化”教学方法,让英语课堂“活”“动”起来

潘艳霞

摘要:英语课堂生活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体现语言交际的魅力和价值,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创设情景;英语课堂;生活化教学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成为真正的教育”,他认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语言源于生活,学习语言必须走进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把握的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才是真正有生命的语言。

英语虽然是外来语种,同样也不能脱离生活。《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是“丰富生活经历”的过程,初中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能与教师或同学就熟悉的话题(如学校、家庭生活)交换信息,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理念的指导下,做好英语教学的“生活化”,要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境,将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经历与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给学生生活与学习是一体的感觉。

一、用生活中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导入部分具有“多元化”的功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来导入新课,可以让学生感到轻松自然、有话可说、乐于参与;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八年级上Unit10I’mgoingtobeabasketballplayer的主题是lifegoals.在教学SectionAPeriodOne时,在导入环节中,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T:It’saniceday,isn’tit?Whatdoyouwanttodo?

Ss:Iwanttohaveapicnic/takewalks/playbasketballontheplayground/….

T:Doyoulikeplayingbasketball?

S1:Ofcourse.Ilikeplayingbasketballverymuch.It’smyfavoritesport.

T:Canyouplaybasketballverywell?

S1:Sure,Icanplayitverywell.

T:So,doyouwanttobeabasketballplayerwhenyougrowup?

S1:Ofcourse,Ido.It’sanexcitingjob.

T:Therearemanydifferentkindsofjobs.Whatotherjobsdoyouknow?

Ss:Doctor/nurse/driver/waiter/waitress/reporter….

(Showsomepictures,andpresentsomenewwords,thenpresentnewdrills)

T:whatareyougoingtobewhenyougrowup?

S1:Iwanttobeabasketballplayer.

T:Howareyougoingtodothat?

S1:I’mgoingtopracticebasketballeveryday.

这段导入从生活中我们每天关心的天气情况着手,提问学生在这样的天气想做的事。有想野炊的,想散步的,想玩电脑的,想打篮球的等等,借学生喜欢篮球这一话题,先复习学生们生活中已知或熟悉的其他职业名称,再自然地过渡到生词的教授。问题难度不大,学生们的情绪高涨,参与度很高,句型的教学也就很自然地导入,他们会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交流如何做的时候,我和其他学生加以必要的补充、鼓励,并进行归纳,这样,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有话可说,乐于参与,不仅提高了其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了知识面,而且为本课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活用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初中学生学习的内容刚开始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充满了趣味性,因此在备课时,尽可能把这些材料放入各种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去。例如在如何购物时,笔者就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商店的“柜台”,用学生的笔、尺、刀、衣物等当“货物”,分别介绍“Thisismyshop.Thereis/are……”借助于写有“open”“closed”的招牌,挂在“商店”门口,介绍句子“Theshopisopen/closed”,同时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情景对话,并要求“买”“卖”双方都要尽量用学过的各种购物用语和礼貌用语。如:CanIhelpyou?Wouldyouliketo…,Howmuchisit?Howmanydoyouwant?Hereyouare…在这宽松愉快的听、说、看、演环境中,既巩固了新学的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并巩固了本课的语言材料,不仅传授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的交际能力。

三、从学生的认知兴趣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

现行的教材都是围绕“话题”展开语言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能够巧妙的将与学生自身家庭、生活等相关情景引入到“话题”中,创造生活化的话题场景进行课堂活动,会引导全体同学进行参与,让每位学生会学得积极,学得快乐!

教学情景1:《外研版教材》八年级上Module4Unit1Helivesthefarthestfromschool。这是一节听说课,对话内容围绕Betty的上学交通工具展开教学活动。我们发现如果教师在授课时,仅仅围绕Betty的话题进行讨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堂参与度也很低,但当教师将话题引为“学生自己的生活话题”时,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T:Howdoyougotoschooleveryday?

Ss:Igotoschoolonfoot/bybike;schoolbus;taxi...

T:Whatdoyouthinkofit?

S1:Ithinkitisexciting.

S2:Ithinkitismoreboringthanbybike.

S3:Ithinkitischeaperthanbytaxi.

(ShowsomepicturesofHongKong)

T:IfyouhaveachancetovisitHongKong,whatisthebestwaytotravel?

Ss:Byplane/train...Ithinkitisthemostexpensivebutthefastestwaytotravel.

...

因为这样的对话是围绕学生自己的生活场景展开讨论的,话题内容也不是很难表达,所以可以调动学生的激情,让他们都有话可说,课堂参与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学情景2:比如有一节课,我将与本节课相关的形容词制作成认读卡放置于一个精致的小盒子里。笔者将这个小盒往讲台上一放,立刻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但笔者此时却并不急于打开,而同学们却急不可待了,急切的目光盯住了小盒,于是我进行引导:

T:Ifyouwanttoopenthebox,youhavetodescribeitfirst.OK?

Ss:Sure.

T:Whatdoyouthinkofthebox?

S1:It'ssmall.

S2:It'sred.

S3:It'sfascinating.

S4:It'sbeautiful.

S5:It'scool.

T:Thankyou.Thankyouforyourwonderfuldescriptionandyourcourage.我立刻向他投去了赞许的目光,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想不到平时沉默寡言的同学关键时刻竟也能用cool这个词来描述眼前的小盒。

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几个形容词,很快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得到了训练,互动中很多同学获得了小礼物作为奖励,脸上都布满了笑容。事实证明,使用此方法,不仅有利于形成大家乐于学语言的氛围,而且还有利于调动那些不善言语的后进生。

四、以作业为桥梁,实现语言知识生活化

家庭作业是学生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如果作业形式单一,往往会使学生感觉到没有兴趣,家庭作业就会变成课外负担。课堂教学实现生活化,必须让英语作业回到生活之中,让作业成为生活的向导,使学生在生活中完成“作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语言实践的多方面能力,达到全面获取英语知识的目的。

外研版教材七年级上册Module2Myfamily,在学习完本模块的语言知识后,我布置学生完成一张自己个性化的英文名片,并试着帮自己的家人也制作英文名片。学生们带来的个性名片形式多样,有心形的,椭圆的,棱形的,树叶形的,还有表格状的等等。更令我惊喜的是,学生不仅名片制作精美,而且能够用本模块的语言知识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顺利完成了语言知识的输出。这种作业形式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相反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为了拓展教学内容,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口头练习和写的机会。比如在教学八年级教授完Module1HowtolearnEnglish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当一回小记者采访调查一下其他同学学习英语时遇到的问题,并将建议相互交流写下,这样使其能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用英语交流的乐趣和英语的魅力,最后还要做一回“小记者”汇报调查结果,并在交流中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打造“生活化”教学方法,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他们能说感兴趣的话题,描述喜欢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交流传递真实的生活信息,讲述生活中真实的经历等,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的传递和实际语言的运用上。这样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语言教学引向生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英语,为生活的需要使用英语。

参考文献:

[1]方明著.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媛著.透视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出版社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潘艳霞,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多篇论文在省市评选中获奖。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外国语学校

邮政编码:261000

标签:;  ;  ;  

打造“生活化”教学方法,让英语课堂“活”“动”起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